天天看點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 年,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相繼營建并使用的宮殿朝堂,也是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和道光四位皇帝東巡祭祖駐跸和尊藏皇家珍寶的重要場所。康、乾、嘉、道四位皇帝的東巡駐跸和大批皇室成員的到來使盛京皇宮始終保持着它作為皇家宮殿的主要功能;以乾隆皇帝為主的興修建設和盛世尊藏又使這裡的宮苑規模有所擴建和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華氣派。本文介紹的清代宮廷陳設用品均為清宮原藏、宮廷禦用,由内廷造辦處或蘇州、南京等地的作坊所承制,部分來自官紳、傳教士等社會階層的饋禮供奉。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掐絲琺琅如意

銅胎掐絲琺琅制。長35.4、身寬4、頸長9、寬11、厚8 厘米。清中期帝後及王公貴族把玩、陳設之物。此件如意為掐絲琺琅制三鑲式,如意頭部較寬大,作靈芝形,柄微曲。通體以藍色琺琅釉為地,采用掐絲琺琅工藝正面滿飾紅色蝙蝠和藍、白色雲朵圖案,背面滿飾各種顔色的寶相花紋,如意邊緣和三鑲處均以鎏金銅邊做護口,并錾有回紋;如意頭部為大如意形,飾6 隻紅色蝙蝠和雲朵紋,中央鑲嵌如意形錾刻的銅鎏金盾牌,牌中心穿越一條夔龍紋;柄中間長方托鑲嵌有錾刻的銅鎏金變體螭龍紋,柄端如意頭稍小,中央鑲嵌如意形錾刻的銅鎏金玉璧和螭龍紋。此件如意制作高雅,為清朝宮廷内把玩之物。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明黃江綢彩繡蓮蝠紋座具

鋪墊由靠背、坐褥和迎手三部分組成一套,根據寶座的尺寸制作而成,内填棉花或燈芯草,置于座榻之上,既是裝飾品又美觀舒适,是皇家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此套鋪墊由明黃江綢縫制而成,繡勾連萬字元地,其上飾番蓮、蝙蝠等吉祥紋飾,象征着皇家的富貴與福瑞。鋪墊整體紋飾繁缛,分多層彩繡而成,展現了高超的繡工。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白玉浮雕山水方盒

方盒為白玉質地,玉中偶有淺淡土黃色。盒蓋淺浮雕山水、人物圖案,其構圖完全仿于傳統畫意,所作遠景山巒起伏,江天浩淼;近景溪水環繞,水榭臨流,坡岸樹蔭下一人盤坐,一童攜琴;水中一舟泛流,一人端坐,一人掌舵,意境悠遠;盒蓋側面及盒外面均浮雕山水圖案;盒底部附有雙層式紅木底座。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掐絲琺琅玻璃座燈

此燈為清中期宮内照明用器、裝飾品。座燈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圓柱形玻璃燈罩,罩上球形圓鈕及罩頂部、底部均為镂空鎏金纏枝蓮紋,罩肩部浮雕鎏金雲紋,玻璃罩由四根鎏金雲紋柱隔成四個組合,每塊分繪四季花鳥、山石圖案。底座為台座形狀,由圓形須彌座、镂空欄柱、圓形台座和方形底座組成,兼用錾刻、鎏金和掐絲琺琅工藝,最底部方形底座為藍地滿飾纏枝花卉紋,并在一側安置有可開關的抽屜,設計巧妙,新穎别緻,為宮廷用品中的新奇之物。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掐絲琺琅象耳三足蓋爐

此爐為乾隆時期宮殿陳設品、實用器,由銅胎掐絲琺琅制成,通常放置于大殿兩側堂陛之上,用以焚香和美化殿堂。此爐上蓋頂部為象馱寶瓶镂空桃形圓紐,寓意“太平有象”;爐身為圓釜形,口沿鏨刻回紋,其下為如意頭紋,腹部為淺藍色釉,滿飾各色纏枝花卉,中間為大朵寶相花紋;爐身兩側為象首爐耳,爐底為三象足,象足頭部鑲嵌紅綠料石。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清 白玻璃粉彩鏡蓋粉盒

康熙三十五年,内廷設玻璃廠,從此開始了宮廷禦用玻璃器的制造。乾隆時期,宮廷玻璃制造水準達到了頂峰。此為清宮後妃梳妝使用的粉盒。粉盒為玻璃制地,口底邊沿鑲以銅飾。上部盒蓋為水銀凸鏡鏡面,鑲以齒狀銅口與盒口沿銅飾相配。盒身呈小罐狀,以磨砂玻璃制成,為乳白色,盒外壁有一圈粉彩描金花卉、葉片圖案。盒底邊鑲以銅飾,并制有獸頭三足。此品為清宮原藏。

阊阖瑞景——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201期《阊阖瑞景——

從沈陽故宮文物看帝王的宮廷陳設用品》

作者:栾晔

責任編輯: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