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精讀媽:幾乎所有優秀的孩子,都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奮鬥,再變得優秀起來的。

作者:小小韋(爸媽精讀作者)

2月18日,今天是蘇翊鳴18歲的生日。

2月15日,還有3天才滿18歲的蘇翊鳴,獲得了男子大跳台的金牌,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冬奧金牌獲得者,為中國隊獲得了本屆冬奧會的第六塊金牌。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其實蘇翊鳴在第三跳落地之後,從單闆滑行到最後完全停下的這一階段,險些撞到了場邊的“防護牆”。

賽後蘇翊鳴透露,原因是當時自己一直在看着場邊的父母。

他眼含淚水說:“我真的特别特别激動,他們能來到現場,跟我一起分享我人生中最特殊、最神聖的一個瞬間。”

他還坦言,今天奪金的瞬間背後,離不開自己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就沒有今天的我。”

其實,孩子的任何一種優秀,都不是憑空而來,這背後凝聚着父母的心血和鼓勵。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優秀,離不開父母的成全。

愛,沒有标準答案,每對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着孩子。

但每一位父母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在竭盡全力成全孩子的未來。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成全孩子,隻因孩子其實就是他自己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來,卻非因你而來。”

孩子其實就是他自己。

他雖然是由父母帶到這個世上來的,但是當他到這個世上的那一秒,他就是他自己。不屬于任何人。

而父母在孩子到來時,被賦予了一個不可逃避的使命,就是幫助這個孩子成為他自己。

蘇翊鳴13歲時,他的媽媽曾經回答一位記者的問題:能否接受孩子成為滑雪職業選手?

蘇媽媽表示要接受孩子的堅持,哪怕看到孩子訓練摔倒會心疼,也不會想讓孩子放棄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工作,因為孩子太喜歡,太愛好了。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蘇翊鳴奪冠後,蘇媽媽在賽前給自己兒子寫的一封信也在網上公布。

裡面蘇媽媽就說到,有人問她,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怎麼舍得讓他去練這個高難度動作還很容易受傷的運動?

5年後的蘇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表示,因為孩子太熱愛了,做父母的必須全力支援,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盡情玩耍。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在《讀懂孩子》中提到:孩子的人生屬于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辦不了的。

孩子總得學會從自己的角度認知世界,而父母的使命就是盡可能帶領孩子多去探索,多傾聽,多感受,多體驗,這是孩子成為自己所必需的。

作為父母,請成全孩子的成長,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機會,讓他們的天賦被激發,并在以後的人生中,努力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正如蘇翊鳴,在即将迎來自己18歲生日的時候,實作了年少時的夢想——成為奧運會的冠軍!

首次冬奧之旅,這位“天才少年”收獲1金1銀,為自己準備了一份獨具一格的成人禮。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的成全,是孩子優秀的源泉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

正如谷愛淩媽媽在一次接受采訪中說到,不一定要求孩子非要考一百分,隻要孩子掌握這個知識就好了。

谷愛淩曾經說到,爸爸是哈佛畢業的,媽媽是北大、斯坦福畢業的,爺爺也是斯坦福畢業的,是以自己也一定要考上斯坦福的學校。

但是谷媽媽卻認為,孩子上什麼學校都不重要,隻要上自己特别喜歡的,更重要的是一輩子都不放棄學習。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谷愛淩參加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金牌的第三跳前,谷媽媽曾經和她通電話,建議她跳空中轉體1420動作,這樣可以力争銀牌。

但是谷愛淩執意要放手一搏,跳1620的高難度動作,谷媽媽也是一臉淡定:“OK,這是你的比賽,那就好好享受它。”

因為谷媽媽意識到,成全孩子的意願很重要,當孩子願意的話,她就會加入,并努力去做。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隻需要幫助孩子堅定目标,做好自我管理,努力去實作目标。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認為,任何人都有一種成就動機。

對孩子來說,努力的動機,就是他們明确的目标和想法,這種充足的内驅力,讓他們更主動、更積極。

幾乎所有優秀的孩子,都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奮鬥,再變得優秀起來的。

是以,成全孩子,讓孩子有了努力的目标,就像有了一件武器,可以在無限的時空與未知的威懾下,使信心有着源泉,使未來有着希望。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成全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

《陪孩子終身成長》中曾說到,無條件的愛、價值感、終身成長的心态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是以,建議父母從以下三點做起,幫助并成全孩子。

首先,尊重孩子的選擇。

《無問西東》有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就是沈光耀去千裡之外讀書。

他的媽媽說:“當初你要到這裡來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因為我們希望你能享受人生的樂趣。”

後來沈光耀要去從軍,媽媽也隻是希望他體會人生的樂趣,包括結婚生子,不是為了替她增添孫子,僅是希望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這位無私的母親,即便不舍,也是用大愛成全自己的兒子,因為這是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長大的沈光耀,變得正直、善良、有擔當。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受尊重,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态,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實作自我價值的内驅力。

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才會讓孩子的内心深處充滿十足的動力,朝着前方不斷努力奮進。

其次,允許孩子犯錯。

尹建莉曾說過:童年需要“試錯”,需要孩子“不聽話”。

因為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内在的完善。

抗疫英雄鐘南山院士,小時候曾經拿本應交給學校食堂的錢,去買了零食。

他父親知道後,說了一句:“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這樣做來騙我們,到底做得對不對。”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鐘南山院士說,父親的話讓他受益終生,從此把做老實人說老實話當作人生信條。

隻有當父母内心建立起允許孩子犯錯的意識,才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讓孩子學會面對自己的錯誤,最後還要幫助孩子做一個反思。

正如教育家總結很多育兒書籍得出的道理:父母“刻意地教”遠不如孩子“自發地學”。

然後,共情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蘇翊鳴在賽後解釋自己夢想成真的原因:“一旦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就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因為努力永不騙人。”

而蘇媽媽在給自己兒子的信中也所說到:

“你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正是你從4歲起永不言棄,造就了現在更強大的自己,也讓你可以更從容地面對人生中撲面而來的一切境遇。”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蘇媽媽現場看到孩子奪冠後熱淚盈眶,她懂得孩子為了實作奧運冠軍夢想,付出了無數的努力,甚至自己的生命。

她也懂得,孩子更希望看到自己努力的過程被得到認可,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學會表揚孩子成績結果的同時,要更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同時也表達對孩子的期許。

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過程得到了肯定,故而會愈發的努力,争取下一個更大的成功。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對着孩子總說:“我愛你!”

可是說一千遍我愛你,也不如一個小小的支援、尊重、肯定,更能讓孩子感覺到愛。

最好的愛,是成全孩子。

父母既看到孩子最真實想法,懂得孩子為之而付出的努力,也能無條件地支援孩子,進而點醒和激發孩子前行的信心和動力。

其實放眼望去,那些幸福、快樂、成功的孩子,大部分的家庭環境,都是如此,不是嗎?

蘇翊鳴拿下第六金:成全孩子,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作者簡介:小小韋,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