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作者:映象網

河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的通知

豫政〔2021〕61号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現将《河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河南省“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前 言

公共服務是政府為滿足公民生存和發展需要,運用法定權利和公共資源,面向全體公民或特定群體,組織協調或直接提供的産品和服務。社會保障是國家為維護社會公平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對社會成員特别是生活困難群體生活權利給予基本保障的制度安排。公共服務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兩大類。其中,基本公共服務是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适應的公共服務,由政府承擔保障供給數量和品質的主要責任,引導市場主體和公益性社會機構補充供給。非基本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更高層次需求、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準所必需但市場自發供給不足的公共服務,政府通過支援公益性社會機構或市場主體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推動重點領域非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化發展,實作大多數公民以可承受價格付費享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新時代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訓示,強調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省圍繞生命全周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十四五”時期,持續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準,對創造高品質生活,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規劃依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全面對接國家《“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圍繞公共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托育養老、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等領域,闡明“十四五”時期全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檔案。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三五”時期,我省堅持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标,聚焦民生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推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進入新發展階段,我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進一步發展面臨着新機遇、新挑戰。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務财政投入總量,各級财政五年累計投入3.64萬億元用于增進民生福祉,占财政支出的80%左右。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别由2015年的83.2%、94%、90.85%、36.49%提高到2020年的90.3%、96%、92.01%、51.86%,普通高中“大班額”現象基本消除,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全省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長了30%、32.4%和41%。2020年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達到1.4萬個,全省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成率達到99%,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平方米,建成“一有七中心”規範化社群2500個,社會慈善組織達到256個。

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穩步提升。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衆傾斜,初步建成廣覆寫、保基本的公共服務體系。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全省所有縣(市、區)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标準,學前融合教育試點覆寫所有縣(市、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建設實作全覆寫,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形成,鄉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進一步緩解。全省99.37%的縣(市、區)、97.64%的鄉鎮(街道)、88.29%的行政村(社群)完成基層公共服務平台規範化建設。深入推進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健全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建設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豐富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支援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加強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弘揚群衆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工程,基層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重點領域亮點紛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規劃,實作我省高等教育裡程碑式的突破。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跻身省部共建、整省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7個省份之列,鄭州市入選首批國家産教融合試點城市。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兒童、心血管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順利。在全國率先推進敬老院安全、清潔、溫暖、文化、醫療康複“五大工程”建設,率先将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清單,鄭州等7地被确定為國家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試點,2020年全省社群養老服務設施達到3371個。棚改安置房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分别完成城鎮老舊小區和農村危房改造95萬戶、58.13萬戶,實作存量危房全部清零。

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出台基本公共服務省與市縣共同财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制定公共服務投融資、用地、稅費減免、人才教育訓練及财政補貼支援鼓勵政策。加快中國小布局調整和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深入推進高校内部治理機制改革。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關聯改革,持續完善醫療保障支付機制、藥品采購供應機制、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步伐,探索醫養協作、外包委托和醫養一體等醫養結合模式,全面推行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制,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作省級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合并實施。出台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等實施意見,“十三五”時期累計引進各類人才近14萬人,簽約落地人才項目1600多個。

社會保障政策不斷完善。不斷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寫面,全省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基本實作應保盡保,全省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療待遇保障水準穩步提高。實施就業優先和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城鎮累計新增就業687.4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内。不斷完善覆寫城鄉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困難殘障人士生活補貼和重度殘障人士護理補貼制度,累計救助城鄉低保對象1758萬人次、特困人員250萬人次。出台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惠及高齡老人225萬人。完善孤兒保障政策,建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組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機構,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總體來看,“十三五”時期我省公共服務建設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巨大成績,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但是,我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總體較為短缺,主要名額與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城鄉、區域、群體間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差距依然存在,公共服務标準化、均等化需要繼續加強;三是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資源配置機制與城鎮化程序不比對,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增進民生福祉任重道遠。

第二節 機遇挑戰

共同富裕開啟新征程。目前,大陸已經到了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擘畫了推進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和發展路徑,明确要求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并提出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為我省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闆、補強普惠性公共服務弱項、推動公共服務高品質發展、完善社會保障提供了曆史機遇和根本遵循。

“兩個確定”錨定新目标。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確定高品質建設現代化河南、確定高水準實作現代化河南”奮鬥目标,以前瞻30年的眼光和魄力,統籌推進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文旅文創融合、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十大戰略”,對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進行了重點部署,為我省“十四五”時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路徑。

民生需求催生新機遇。大陸實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社會主要沖突發生深刻變化,人民群衆更加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權益,更加重視養老、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高品質和個性化服務,為我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更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激發了新動力。

技術變革提供新支撐。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應用不斷拓展,推動公共服務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發展,對建構智慧型公共服務生态、提高公共服務便捷性、提升社會保障效率、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強大支撐。

同時,随着經濟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我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也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目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我省加速建構新發展格局,财政優先支援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養老、醫療等領域供需沖突突出,一定程度加大了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保障的壓力。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訓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錨定確定高品質建設現代化河南、確定高水準實作現代化河南,聚焦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公共服務供給、推動高品質生活服務跨越更新,着力健全覆寫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群衆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應保盡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全生命周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確定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寫,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和财力負擔的可持續性,穩妥有序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準,合理引導社會預期,不過度承諾,實作公共服務保障水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同頻共振”。

政府主導、分類施策。明确政府、社會和個人的權責邊界,強化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保障的兜底責任,不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不斷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鼓勵生活服務高品質多樣化更新。

多元參與、共建共享。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發揮各類企事業機關、協會商會、公益團體等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引導群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發展格局。

第三節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

兜底保障有實力。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民生保障投入持續加大,公共服務财政、投融資、用地、稅費減免、人才教育訓練、财政補貼支援政策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向适度普惠轉型發展。到2025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7%,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不低于60%,殘障人士“兩項補貼”覆寫率達到99%以上。

重要領域有優勢。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成一批高水準醫院和國内領先的重點優勢學科,四級醫療中心服務體系全面形成,縣域就診率達到90%左右,基本建成中醫藥強省。高标準推進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新增5所高校、7個重點學科達到國家“雙一流”建設水準,優質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深入推進國家産教融合試點,職業教育支撐技能社會建設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居家和社群養老服務試點優勢擴大,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高品質服務有突破。建成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和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黃河文化旅遊帶國際影響力不斷彰顯,全省旅遊業綜合貢獻占生産總值比重超過12%,文化産業增加值占生産總值比重不斷提高,建成國家文化創新高地。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總人口的37%以上,人民群衆身體素養和健康水準顯著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力争邁入體育強省行列。發展多元康養産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康養目的地和康養産業叢集。

改革創新有作為。教育、醫療、養老等重要公共服務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供給模式、治理機制、管理體制等一大批改革成果落地見效。政府公共服務“放管服效”改革持續深化,基本實作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優質服務資源“一卡共享”、數字化服務“一碼同掃”。率先推動鄭州都市圈城市部分民生服務待遇互認、标準互通、準入互許、成本共擔和資源共享。

社會保障更健全。社會保障待遇調整機制不斷優化,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不斷提高,轉移接續更加順暢,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别達到1080萬人、1100萬人。社會救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各類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向适度普惠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三章 提供安全普惠的嬰幼兒照護服務

貫徹落實國家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保護母嬰身心健康,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第一節 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準

擴大優孕優生服務供給。建立覆寫城鄉涵蓋婚前、孕前、孕期、出生後各階段的優生優育服務體系,推廣婚姻登記、婚前醫學檢查和生育指導“一站式”服務模式。為城鄉符合條件的孕産婦免費提供孕早期健康檢查、産後訪視等服務,實施預防出生缺陷免費産前篩查及産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為育齡夫婦免費提供基本避孕節育服務。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擴大生育保險覆寫範圍。

完善兒童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兒科服務能力建設,增加兒科床位供給總量。開展新生兒家庭訪視和嬰幼兒定期健康檢查,推廣使用《母子健康手冊》,提供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服務。加強嬰幼兒發育監測和篩查評估,提升兒童重大疾病、疑難複雜疾病診治和急危重症診療服務能力。規範、保障免疫規劃疫苗供應,保障适齡兒童接種免疫規劃疫苗,提升預防接種管理品質。到2025年,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保持在85%以上,适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

第二節 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加強社群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嵌入式、分布式、連鎖化、專業化的社群托育服務設施,開展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樣化普惠托育服務。在城市建立居住區同步建設與常住人口規模相适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建成區無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要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加快建設,在農村社群統籌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到2025年,争取50%的社群建成普惠托育中心,基本建成友善可及、成本可負擔的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

推進托育服務多元供給。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建設一批具有帶動效應、承擔一定指導功能的示範性綜合托育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幼稚園提供托班服務,建構托幼服務一體化新模式。支援企事業機關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引導各類高校與婦幼保健機構共建嬰幼兒照護服務實訓基地。到2025年,90%的縣(市、區)各建成1—2所綜合性托育機構,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

第三節 服務保障

全面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支援措施,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釋放生育潛能,穩定适度生育水準。提升家庭育兒能力,完善育兒休假制度,全面落實産假、配偶陪産假等政策。消除就業性别歧視,依法保障生育人群合法權益。對全面兩孩政策調整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制度和優惠政策。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的扶助關懷機制,維護計劃生育家庭合法權益。

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管理規範和配套支援政策,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專業化、規範化發展。将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及年度用地計劃并優先予以保障。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備案登記、資訊公示和品質評估制度,加強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動态管理,依法逐漸實行嬰幼兒照護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加強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嬰幼兒保育學科專業建設,培養嬰幼兒照護專業人才。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四章 發展公平優質的公共教育服務

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優化各類教育布局,建構體系健全、銜接融通的現代教育體系,提升教育服務支撐能力,讓每位學生享有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

第一節 優先保障學有所教

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殘疾兒童普惠性學前教育生活補助。免除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生活費。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免除符合條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雜費,落實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金政策。完善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保障機制。

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建成覆寫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普惠擴容。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確定每個鄉鎮辦好1—2所公辦中心幼稚園。推動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全面落實省定公辦園生均綜合财政撥款和普惠性民辦園獎補政策,動态調整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收費标準。到2025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普惠性幼稚園覆寫率穩定在80%以上。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立學校标準化建設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标準、教師編制标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标準。适應城鎮化發展要求,加快城鎮學校擴容增位,逐漸降低班額标準。繼續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品質。完善義務教育控辍保學體系,加強失學辍學情況監測。推進随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保障其就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負擔。

鼓勵高中階段學校高品質有特色發展。繼續實施普通高中改造計劃,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準。重點推動縣域普通高中品質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校自主特色發展。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标準化建設工程,加強文化知識和技能基礎教育。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保持高中階段普職比大體相當,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93.5%。

第二節 加快推進學有優教

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水準。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重點辦好服務地方發展的品牌專業(群),高标準建設職業大學學校和專業,探索長學制貫通培養模式。支援鄭州建設國家産教融合型城市,重點培育5個省級産教融合型城市,建設一批高水準産教融合園區和實訓基地,培育一批省級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産教融合專業聯盟、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産教融合型企業。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探索建立“職教聯考”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校企雙元育人模式改革,普遍實行“學曆+若幹職業技能等級”制度,不斷拓展學生學曆、技能、就業通道。

實作高等教育跨越發展。深化高校布局、學科學院、專業設定優化調整,推動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在“雙一流”建設中晉位更新,加強“雙一流”大學第二梯隊建設,力争新增2—3個學科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提升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群)建設水準。加快大學高校轉型發展,重點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區域影響的高水準應用型大學院校。提升大學和研究所學生教育品質,積極争取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機關和授權點,加強基礎研究人才、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培養。推動黃河流域高等院校合作,積極吸引國内外高水準大學來豫辦學、合作設立研究院(所)。到2025年,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創辦1所高水準大學,實作大學院校省轄市、濟源示範區全覆寫。

健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推動各級各類學曆教育、非學曆教育銜接融通和成果認定轉換。辦好開放大學,大力發展各類學習型組織。整合省内外各類優質學習資源,建設全民終身學習一體化線上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完善社群教育服務體系,滿足全民人生各階段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推進全民閱讀,支援實體書店發展,加快建設書香河南。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縣域内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師補充機制,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地方公費師範生培養計劃、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統籌實施“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教育訓練項目,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建強教師隊伍。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任教,持續開展邊遠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兩區”對口支教。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優化高校崗位結構。

推進辦學模式改革。優化義務教育公辦民辦結構,確定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學位方式提供。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通過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等方式,縮小校際教育品質差距。統籌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聯考綜合改革,開設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促進普職融通,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依法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校外教育訓練行為。

加快教育資訊化發展。深入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促進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融合發展。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建構一體化、智能化校園環境。實施大學高校智慧教學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在全省中國小設定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推進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引導教育發達地區與教育薄弱地區通過資訊化建設實作結對幫扶。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五章 強化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

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以技能提升促進就業創業,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和勞動保護,防範化解失業風險,建構和諧勞動關系。

第一節 推動實作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建構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技能教育訓練體系,營造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的濃厚氛圍,加快“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針對重點群體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教育訓練。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擴大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覆寫面,加快推進省級職業技能教育訓練示範基地建設。建設新職業數字資源教育訓練線上服務平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訓練融合發展。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資金,暢通教育訓練補貼直達企業和教育訓練者管道。加強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規範化管理,完善職業技能标準、教育訓練大綱、職業教育訓練包和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教材。

增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全面開展就業政策法規咨詢、資訊釋出、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等免費服務,推進服務規範化和資訊化。建立健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釋出制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健全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體系,完善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行動,完善就業見習服務制度。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確定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逐漸實作就業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寫。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援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發展,适當放寬貸款條件,提高貸款額度,落實風險分擔機制。實施創業教育訓練“馬蘭花計劃”,組織評定一批創業教育訓練示範基地,打造教育訓練學習、創業實踐、咨詢指導、跟蹤幫扶等一體化創業教育訓練體系。發揮國家級、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帶動作用,積極打造層次遞進、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創業孵化體系。組織創業創新大賽和交流活動,開展創業推進和指導活動。持續推進多管道靈活就業,支援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态,清理取消限制靈活就業的不合理規定,開拓就業新空間。

第二節 服務保障

強化勞動用工保障。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穩妥推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建立活動,保障新業态勞動者勞動權益,預防化解勞動關系風險。提升勞動人事争議處理效能,健全企業内部協商調處和基層多方關聯調處機制,暢通勞動争議糾紛調解仲裁受理管道。

完善數字就業服務。整合完善“網際網路+就業創業”公共就業服務資訊系統,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全覆寫。完善就業服務場景,适應企業和群衆辦事需求,簡化事項辦理流程,推動就業政策應享盡享。推進省人才服務平台建設,用好“豫事辦”、河南省政務服務網等服務平台,加強服務事項和服務資源資料歸集,建設全省統一的人才流量入口、服務樞紐和資料背景。

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推動完善企業技術勞工工資配置設定制度,強化技能價值激勵導向,拓展從業人員增收空間。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工資指導線釋出制度。引導企業工資配置設定向高層次人才傾斜,探索實行項目工資、協定工資和年薪制等薪酬方式。完善最低工資标準制度。

加強失業風險防範。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就業正常統計和勞動力市場監測,加強規模性裁員風險防範。建立省級調查失業率按月統計釋出制度,開展就業崗位調查和線上失業登記。加強各類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服務和職業技能教育訓練,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實作再就業。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六章 培育便捷普惠的衛生健康服務

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堅持“五醫關聯”,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為人民群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第一節 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準

健全防治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統籌常态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持續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持續實施國家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不斷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标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分級建設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強重大疾病聯防聯控,建設全省統一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平台、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和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統籌推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防治、采供血、職業病防治等專業公共衛生機建構設,推進急救中心(站)标準化建設。加強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和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強化免疫服務,規範疫苗采購、配送和預防接種管理。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實施縣級強院和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補短闆項目,促進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優先發展縣級公立醫院,實作縣級“三所公立醫院”(公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全覆寫,支援有條件的醫院建立三級醫療機構。推進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更新、薄弱鄉鎮衛生院達标和公有産權村(社群)衛生室建設。組建“1+X”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以社群為中心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到2025年,300所鄉鎮衛生院達到或接近二級醫院水準。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加強健康知識普及,統籌實施婦幼、中國小生、老年人等重點群體健康促進行動。強化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慢性病預防與慢性病非醫療幹預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實施健康社群、健康機關、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工程,實作省級以上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全覆寫,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實施我省國民營養計劃,建立營養健康工作體系。搭建基層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動員全社會參與心理健康科普宣傳。

第二節 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推動優質醫療服務取得突破。積極争創國家醫學中心。圍繞心血管、兒童、中醫(惡性良性腫瘤、骨傷、腦病)、呼吸、神經疾病等,力争建設10個左右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規劃建設5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布局建設15個省醫學中心和60個省(專科)區域醫療中心,推動105個縣域醫療中心提質更新。優化城市醫療資源空間布局,鼓勵相對集中的醫療資源向城市新區、外圍城區有序轉移。市級重點建設“四所公立醫院”(公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并全部達到三級水準,建好心血管、兒科等“十大專科”并達到省級重點臨床專科水準。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市級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準。争取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建成25個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30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一批示範中醫館,提升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立2—3個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加快建設省級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推動複建張仲景國醫大學。打造一批豫産道地藥材基地、優質中藥材生産種植基地和現代中藥材物流基地,培育壯大中醫藥産業,建設中醫藥強省。

發展高品質健康服務。鼓勵醫療康複、健康管理、心理咨詢等服務發展,支援前沿醫療服務和精準醫療服務發展。鼓勵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支援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短缺專科領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支援符合條件的高水準民營醫院跨區域辦醫,實作品牌化、集團化發展。促進醫養結合等多業态融合,以高端醫療、康複療養、休閑養生為核心,豐富健康旅遊産品。支援醫療機構與健康産業園區(企業)合作,開發特需醫療服務和産品,滿足定制化、高端化服務需求。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産品,大力發展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險等執業保險。

提升智慧醫療服務水準。推進全省縣域醫療集團全部接入遠端醫療平台,建構衛生健康資料管理應用體系,打造省醫療健康大資料中心。創新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推進“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示範市、縣建設。完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勞動者職業健康資訊系統。推動健康相關資料與醫保、出入境衛生檢疫、公安、食品、藥品、動物疫情等資訊協同共享。全面開展智慧醫院建設。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醫養、醫改“五醫關聯”。強化政府辦醫主體責任,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面推動公立醫院“三轉變、三提高”(即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型轉向品質效益型,提高品質;營運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管理,提高效率;資源配置從注重增加物質要素轉向人力資源發展,提高待遇),完善分級診療制度,高品質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引導大型公立醫院跨院協作和一院多區發展,加強對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健全機構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

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建設,落實國家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及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和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全面開展藥品、醫用耗材省級集中帶量采購,積極推動跨區域聯盟采購,規範開展醫院聯合采購。優化醫療保障公共管理服務,加快醫療保障服務标準化和資訊化建設。合理調整居民醫保财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标準,探索建立籌資水準、繳費年限和待遇水準相挂鈎的機制,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準。

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健全以“5+3”(5年臨床醫學大學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為主體、“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教育訓練)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聚焦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等海内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加快引進一批臨床技術骨幹、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深入實施“岐黃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培育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和優秀臨床人才。落實鄉村醫生多管道補償政策,積極推進鄉村醫生“鄉聘村用”,大力培養全科、兒科等鄉村急需緊缺人才。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七章 完善幸福關愛的養老服務

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水準,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加快建構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每位老人都擁有最美“夕陽紅”。

第一節 提高基本養老服務水準

加強基本養老保障。按時足額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為符合條件的參保對象發放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确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節機制,穩步提升城鄉居民養老待遇水準。完善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

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職能。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基礎設施,提高護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水準。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是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推動一批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機構)。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公益屬性,重點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托養服務,建成50個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支援100個左右公辦養老機構增加護理型床位。

第二節 加快發展普惠養老服務

建構社群養老服務網絡。加強社群養老服務設施配建,推動建立住宅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機構),實作城市建立城區、建立居住(小)區按标準全部配套建設社群養老服務設施。探索發展家庭養老床位,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援專業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居家上門服務覆寫面,建立線上智慧服務平台和線下資源整合平台,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行等服務。鼓勵連鎖化大型養老服務機構集中營運社群養老服務設施,扶持培養一批以照護為主業、輻射社群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專業化機構,加快建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發展養老服務聯合體,支援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在家庭、社群、機構間接續養老。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衛生服務,建構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體系。開展社群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融合發展。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暢通協定合作機構之間的雙向轉介,鼓勵醫養結合機構加入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到2025年,全省養老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

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态。落實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探索開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喘息服務”。實施“養老服務+行業”行動,推動養老服務與文旅、餐飲、家政、地産等行業融合發展,創新培育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等新業态。推進養老企業連鎖化、集團化發展,形成一批産業鍊長、覆寫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産業叢集和集聚區。研發推廣适老生活用品和智慧養老産品,豐富适老性金融産品和服務,促進“銀發經濟”全鍊條發展。

多元化保障養老服務。支援社會力量提供價格合理、友善可及、品質可靠的普惠養老服務。深入推進普惠養老城企關聯專項行動,重點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普惠性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利用企業廠房、商業設施等社會資源開展普惠養老服務。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作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營運。全面落實外資舉辦養老服務機構國民待遇。推動養老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優先支援以公建民營、普惠養老為導向的養老服務項目。推動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機關教育訓練療養機構轉型為養老服務設施,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

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管理。整合養老服務各類資金,建立健全由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成本分擔機制。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推動養老從業人員職業化和專業化。加強養老服務機構分類管理,推進“雙随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提升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安全管理等标準化、規範化水準。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保障老年人權益。拓展老年人參與公共事務和社會活動的平台空間,建構愛老敬老社會環境。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八章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加快健全覆寫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節 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

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推動實作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制度全覆寫到法定人群全覆寫,将更多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業轉移人口等群體納入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持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積極參與全國統籌。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逐漸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标準,引導城鄉居民參保并持續繳費,落實參保人繳費和領取待遇财政補貼政策,提高低收入參保人待遇水準。完善機關事業機關養老保險制度,加強職業年金投資營運管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發展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長期護理保險産品和服務。

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範完善覆寫全民、依法參加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強重點人群參保繳費服務,取消參保限制,精準鎖定未參保人群,實作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堅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公平普惠性,職工和城鄉居民分類保障,待遇與繳費水準挂鈎,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分别建賬、分賬核算,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基金可持續能力,科學合理提升保障水準。規範和完善職工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補充醫療保險。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品質,逐漸推進省級統籌。

完善工傷失業保險服務。深化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建立規範高效的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管理體系,完善預防、補償、康複“三位一體”工傷保險制度,健全“大預防”工作機制。完善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實作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穩步提高失業保險金水準,進一步暢通失業保險待遇申領管道,推進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完善失業保險支援參保企業穩崗、參保職工提升技能政策。

第二節 完善弱有所扶兜底保障體系

強化社會救助服務。有機銜接各項救助制度,合力保障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完善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合理界定醫療救助的對象範圍,健全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投入,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給予資金傾斜。優化稽核審批程式,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及時救助基本生活受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人員。推進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有序推進在居住地申辦社會救助。健全救助保障标準動态調整機制,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标準與物價上漲挂鈎關聯機制。加強對經濟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推動援助範圍拓展至低收入群體。

保障殘障人士平等權益。健全殘障人士社會福利和幫扶制度,推進殘障人士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助殘功能,促進殘障人士融合發展。動态調整困難殘障人士生活補貼和重度殘障人士護理補貼标準,根據本人申請,将低保邊緣家庭中符合條件的重度殘障人士、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為符合條件的殘障人士提供集中或社會化托養照護服務。加強殘障人士勞動權益保障和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扶持殘障人士自主創業。推進适齡殘疾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全覆寫。完善殘障人士人口基礎資訊和基本服務需求資訊資料管理系統。促進康複服務市場化發展,提高康複輔助器具适配率。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維護政策,實施無障礙環境市(縣)建設三年行動,支援困難重度殘障人士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

加強兒童關愛服務。強化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教育保障制度,落實撫養監護責任。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提供家庭監護指導、心理關愛、行為矯治等服務。推動省轄市、濟源示範區、縣(市)及确有需求的市轄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寫,完善市級兒童福利機構功能,到2025年,全省集中養育兒童福利機構全部達到定點康複機構标準。建立家庭教育社會支援體系,推動建立街道、社群(村)家庭教育指導機構。倡導“從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推動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提升社會福利水準。加快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市級全覆寫,推動精神障礙社群康複服務規範化、标準化、專業化發展,到2025年,80%以上的縣(市、區)開展精神障礙社群康複服務。堅持基本殡葬服務的公益性,把相關服務費用納入惠民殡葬服務項目,推動公益性骨灰樓(堂)等殡葬設施市、縣、鄉級全覆寫,弘揚孝道文化,倡導文明殡葬新風。加強流浪乞讨人員關愛救助、應急救助等服務能力。

加強社會工作服務。建立村、鄉、縣三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建設全覆寫,提升服務困難群衆、老年人、困境兒童等群體的能力。強化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推動鄉鎮(街道)建立社會救助申請綜合性平台,形成“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部門合作機制。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支援志願者積極參加社會工作服務活動,分級分類培養教育訓練社會工作者,提高社會工作專業化水準。

推動社會救助便捷化。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對象、支出型困難群衆等特殊群體為重點,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态監測資訊平台。健全跨部門、多層次、資訊共享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實作社會救助資訊系統互聯互通、資料共享共用,推動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

強化應急管理和應急物資保障。建設中部地區綜合應急救援基地、應急物資生産保障基地和區域性應急救援保障基地(物資儲備中心),完善運力儲備調運機制和應急物流體系,健全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和應急投放機制。提升自然災害防禦工程建設水準,加強各類災害風險普查和氣象災害防範,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加強防護工程。發展巨災保險。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健全分級響應和跨區域跨部門協同關聯機制。

第九章 優化城鄉住房保障服務

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保障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第一節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

穩步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聚焦房齡40年以上居住區、C級和D級危房集中區等區域,推進棚戶區闆塊化改造,新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30萬套,傳遞80萬套。創新棚改項目資金平衡模式,支援符合條件的融資平台公司、國有企業、民間資本依法合規參與棚戶區改造。提升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建設品質,注重安置地塊周邊交通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優化布局,強化服務功能。加強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即時救助,切實保障農村低收入群體基本住房安全。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支援大中城市繼續建立公共租賃住房,指導各地進一步調整完善租賃補貼政策,推進公共租賃住房資訊系統建設。支援鄭州、洛陽、南陽等城市立足實際确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模式和計劃,鼓勵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機關自有閑置土地、産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十四五”期間,全省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0萬套左右,緩解新市民、新青年住房困難問題。

規範租賃住房市場。完善供應主體多元、經營服務規範、租賃關系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整頓市場秩序,完善租金、押金監管制度,有效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權益。鼓勵符合條件的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推動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推進鄭州市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

營造社群宜居環境。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強老舊小區改造,支援加裝加建電梯、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配套養老、托育、衛生、家政保潔等多樣化社群服務設施,增加市民公共活動場地。健全居住社群垃圾分類和收集站點網絡,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實施社群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和管理,推進智慧社群建設。統籌推進綠色社群建立行動,“十四五”期間新增綠色社群3800個,60%以上的城市社群達到綠色社群建立要求。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改造效率,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合理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健全繳存、使用、管理和運作機制。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和保障對象、準入門檻、退出管理等政策。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引導住房建設企業主動釋出綜合信用承諾或産品和服務品質等專項承諾。

增加土地供應。優先安排儲備土地和收回使用權的國有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加大對工礦企業廢棄用地的整治和複墾力度,盤活存量用地,通過城鄉用地增減挂鈎確定棚戶區改造用地需求。明确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土地支援政策,允許利用閑置用房等存量房屋建設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在一定年限内不變更用地主體和土地使用性質。

加強資金統籌。統籌各項資金用于公租房房源籌集、租賃補貼發放。引導金融機構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銀行業向實行市場化運作并符合信貸條件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直接發放貸款,并給予利率優惠。積極推進通過财政補助、專項債發行、社會資本投資、居民分擔等多管道出資建設保障性住房。

探索創新住房保障形式。支援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研究探索符合實際的共有産權住房發展模式。完善産權式保障政策措施,滿足具有一定購買力的保障對象購買産權住房需求。探索保障性住房規範标準和運作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配置設定和退出資訊。

第十章 強化退役軍人保障服務

加強雙擁共建,全面提升軍人優待撫恤服務能力,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切實把退役軍人安置好、服務好、保障好,激發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一節 全面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政策

落實退役軍人安置政策。健全退役軍人安置制度,規範接收程式和流程,分類做好軍官、軍士、義務兵的移交安置工作。探索制定機關、事業機關和國有企業分類接收比例,建立專項崗位歸集制度,完善“陽光安置”工作機制,實施轉業軍官“直通車”式安置服務。

強化退役軍人優撫保障。支援建立或改擴建二級優撫醫院、具備醫養結合功能的光榮院,積極推動省級醫療康養、優撫保障基地建設。加強對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優撫對象的保障,確定優撫資金及時發放。強化重度殘疾退役軍人集中供養能力,提高照護品質。創新服務模式,為優撫對象提供高效便捷的醫療養老服務。加大重度殘疾退役軍人及其家庭關愛幫扶力度。落實軍隊離退休幹部、病退士官待遇。

支援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建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平台體系,向退役軍人提供線上就業創業服務。分類開展退役軍人全員适應性教育訓練,增強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方式,擴大就業供給,實作退役軍人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強化創業支援,搭建創業孵化平台,積極提供創業指導和政策扶持。到2025年,退役軍人适應性教育訓練參訓率達到100%,有職業技能教育訓練意願的參訓率達到100%,退役軍人就業率高于全省平均水準。

全面加強褒揚引領。統籌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支援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軍人公墓(區)。加大英雄烈士褒揚紀念力度,在重要節日和紀念日開展烈士紀念活動。常态化開展學習宣傳退役軍人先進典型活動,激勵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整理編輯出版烈士事迹,加大對歪曲、醜化、诋毀和否定英雄烈士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優秀退役軍人人才庫,支援和引導退役軍人依法有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鼓勵和支援“兵支書”紮根基層。

持續弘揚雙擁共建優良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積極開展立功送喜報、懸挂光榮牌、慰問現役官兵家庭、社會擁軍等活動。落實随軍家屬就業、子女教育等優待政策。常态化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建立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加強雙擁模範城(縣)建立工作。

健全優撫保障機制。加強“五級五有”(五級是省、市、縣、鄉、村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五有是機構、有編制、有經費、有人員、有保障)。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持續打造“新時代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站”。強化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職能,建立層次清晰、互相銜接、規範有序的服務清單,打造功能齊全、要素齊備、特色鮮明的“退役軍人之家”。建立退役軍人服務事項目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目錄,落實困難退役軍人幫扶援助機制。

完善權益維護機制。依法依規做好退役軍人保障服務,加強走訪慰問,暢通訴求表達管道,引導退役軍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加強沖突化解,建立沖突源頭預防和前瞻治理、前期處理工作機制。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制度,健全退役軍人法律援助機制和司法救助工作機制。

第十一章 豐富公共文化體育供給服務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面加強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和産品供給,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第一節 提升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水準

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建設黃河、大運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推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為人民群衆提供集曆史體驗、愛國教育、休閑觀光、健身娛樂于一體的開放性、公園式文化空間。創意改造各類公共文化場所,實作空間舒适化、服務優質化。鼓勵學校、機關等機構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積極推行社群(村居)文化嵌入式服務,增加文化創意和體驗式場景,吸引群衆廣泛參與。鼓勵在都市社群、商圈、公園、文旅綜合體、文化創意園區等公共空間,創新文化業态,營造小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

推進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标準化建設。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調整完善我省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标準。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标準,縣級達到國家三級以上标準,鄉級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到省定标準。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布局,建設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拓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功能,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融合關聯。鼓勵公共文化機構拓展基層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大力發展城鄉流動文化服務。推進省、市、縣三級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平台互聯互通。

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鄉村文化合作社建設,持續開展“戲曲進鄉村”“歡樂中原”等農村文化活動,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水準,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辦好牡丹文化節、菊花文化節、清明文化節、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等文化品牌活動。組織開展“群星耀中原,出彩河南人”等群衆文化活動評比展演,打造“鄉村網紅”,引導城鄉群衆在文化活動中當主角、唱大戲。加快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興文化業态在公共文化場館的應用,完善“文化豫約”“百姓文化雲”等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功能,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擴大縣域節目傳輸覆寫範圍,大力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推動各類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藝術館等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讓人民群衆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建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加強群衆體育“六個身邊”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體育強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三級聯創。推進省、市、縣三級國民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中心(站)标準化建設,持續開展居民體質健康測評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縣(市)“兩場三館”(體育場、室外體育活動廣場、體育館、遊泳館、全民健身綜合館)建設,合理利用邊角地、閑置用地、待建地等土地資源,建設智慧健身路徑、健身步道和體育公園。支援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進社會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共享。

第二節 發展高品質文化旅遊體育服務

建設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立足文化資源優勢,着力建設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弘揚厚重輝煌的古都文化、根親文化、功夫文化、紅色文化,整合串聯黃河、大運河、長城、長征、絲綢之路、萬裡茶道等線性文化遺産,打造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文旅線路和品牌。依托山水林峽湖田特色資源,打造太行山休閑運動度假地、伏牛山國民休閑旅遊度假地、大别山紅綠文化休閑地、黃淮平原田園綜合旅遊區,提供特色化、定制化旅遊服務。

開發有溫度有情懷的文旅文創産品。總結推廣河南廣播電視台“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等系列産品成功經驗,以創意與科技手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聚焦考古文博、演藝娛樂、數字文旅等重點領域文旅文創産品開發,推動傳統文化旅遊向沉浸式體驗服務、智慧服務和共享服務更新。實施中華神話、中原精神、民間故事等動漫創作扶持工程,培育動漫創作、生産、傳播、衍生品開發等全産業鍊。圍繞唐宋服飾、美食、戲曲、陶瓷等文化遺産創作一批展現中華美學的生活器物和文創産品,滿足個性化文化需求。

推動體育服務加快發展。發揮少林國術、太極拳等資源優勢,建構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教育訓練研修、影視拍攝為主要内容的國術産業體系,支援鄭州登封、焦作溫縣建設國術産業基地。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運動場地、興辦教育訓練機構、舉辦賽事活動,支援安陽、鄭州上街區發展航空運動,支援濮陽清豐極限運動基地舉辦國際性極限運動賽事。推動洛陽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與體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定制、體驗、場景等體育消費新熱點和數字型育、線上健身等體育消費新業态。

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易平台。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營運、活動項目打造、服務資源配置等,規範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穩步推行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開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提高營運效率和服務水準。完善公共文化志願服務激勵機制,逐漸建立星級文化志願者認證制度,對貢獻突出的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按規定進行表彰和獎勵。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建立健全扶持激勵文藝創作的長效機制。引導龍頭服務企業集約發展,鼓勵擁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強的本土文旅體育企業跨地區鋪設服務網點。保護傳承“老字号”,推進國有景區、涉旅文物機關體制機制改革,整合重組,打造旗艦勁旅。開發打造“特字号”,支援一批文化産業園、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基地建設文旅融合示範園區。培育壯大“新字号”,鼓勵各類中小文化旅遊體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吸引鼓勵省外大型企業集團、國外知名文旅企業落戶,為我省文化旅遊服務轉型更新提供堅實支撐。

優化服務環境。實施旅遊交通暢達工程,建立功能完善的文化旅遊綜合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加大信貸、土地等政策支援力度,嚴格市場監管,強化金融支援,促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開展文旅場所智能化改造,打造智慧文旅。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風險防範預警、突發事故處置等防控體系,提供安全安心的文化旅遊體育消費環境。加強區域協作,建構市場共建、品牌共育、利益共享的文化旅遊體育一體化發展機制。

河南出台“十四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 到2025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

第十二章 統籌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改革創新

創新理念方式,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搭建資訊共通共享平台,建構公共服務智慧型生态,強化公共服務要素保障,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能力現代化。

第一節 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完善标準規範。以标準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省級标準,支援各地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标準化試點示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制定适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具體實施标準。落實托育、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标準規範,加強行業間标準規範統籌銜接。

強化财力保障。建立完善與經濟發展和政府财力水準相适應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保障機制,優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務補短闆。明确省、市、縣級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大省級财政對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财力支援力度,確定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項目及标準落實到位。

優化資源配置。按照高效、公平原則和人口流動情況調整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建立完善公共服務資源與常住人口規模、服務半徑挂鈎制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寫、向邊遠山區和生活困難群衆傾斜,推動城鄉、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一、品質均衡。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表達和回報機制,動态調整清單,不斷優化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創新購買制度。動态調整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指導性目錄。率先在養老、文化、殘障人士養護等領域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合格供應商制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事業機關、社會組織申請合格供應商資格,允許市民自主選擇合格供應商并由政府結算。

第二節 創新公共服務保障政策

優化市場供給機制。統籌用好規劃、土地、稅收、金融等支援政策,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及時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争的各種規定,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深化跨地區合作,推動鄭州都市圈等區域性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促進區域内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人員配備以及服務品質水準有效銜接。有序推進重點領域對外開放,提升醫療、教育教育訓練、休閑旅遊、體育健身等領域高品質服務能力。綜合運用債券、保險、信貸、産業投資基金等方式,為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項目融資提供支援。

健全政策銜接機制。推動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人群公共服務政策互相銜接、互相配套,增強制度之間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增強公共服務資訊共享、異地享有等方面的便利性和公平性。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挂鈎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進常住人口公共服務全覆寫。完善公共服務政策保障體系,在資格準入、職稱評定、土地供給、财政支援、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等方面公平對待民辦與公辦機構。

第三節 建構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資訊技術載體

完善政務資訊平台。整合集中政務資料資源,持續完善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用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平台,持續将具備條件的服務事項納入平台,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通貸”,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項辦理便利化。

推進服務資料共享。整合公共服務資料資源,推動教育、醫療健康、養老、家政、旅遊、體育等領域線上線下供給融合互動。支援各地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居民分布和服務半徑,織密綜合性服務網點,推出“線上+線下”服務設施地圖,提升公共服務資訊擷取便利性。

強化科技服務支撐。建構公共服務智慧型生态,推動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政企聯合技術應用等公共服務領域資料應用和安全高效流通。加強公共服務領域數字化改革,重點修訂與數字化改革不比對不銜接的政策。

第十三章 規劃組織實施

第一節 加強黨的上司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上司,把黨的上司貫穿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建設的各個階段、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促進實作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各級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各項決策部署,為實作規劃目标提供堅強保障。

第二節 強化統籌協調

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及政策創新等重大問題的協調解決,省級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規劃、實施方案或具體工作措施,確定規劃落地見效。各地要統籌協調本地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重點工作,建立健全推動落實的協調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第三節 加強項目實施

聚焦規劃确定的目标、領域、任務,謀劃實施一批關系全省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财政性資金和資源要素優先投向規劃确定的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建立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重大項目引領制度,滾動調整、動态更新相關項目儲備庫。建立健全“項目跟着規劃走、要素跟着項目走”機制。

第四節 人才隊伍建設

健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事業從業人員教育教育訓練制度,定期組織職業教育訓練和業務輪訓,支援非公辦公共服務機構人才培養、教育訓練和進修。發展公益性社會服務組織,壯大志願者人員來源管道,鼓勵社會人士積極參與社會志願服務,共同營造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良好環境。

第五節 動态監測評估

定期開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監測評估,跟蹤督促規劃實施工作,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各地要持續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監測評估體系,做好規劃實施情況動态監測和中期評估工作,定期開展工作進展情況日常監測和實時考核,并向社會釋出本地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年度報告和考評情況。

(來源:河南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