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引子

在許多家庭裡的孩子都有過被父母唠叨的經曆,諸如“這道題不是剛教過你嗎?怎麼又不會做了?”“寫字要認真一點才行!”的聲音不絕于耳,父母苦口婆心、事事都要指導,就連孩子寫作文,父母都要一字一句地教,孩子完全喪失了獨立寫作的能力。

父母原本以為,自己付出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在學習上應該是出類拔萃的,但最後看到的事實是孩子反而沒有學習的主動性了,對學習有說不出的厭煩。

很顯然,父母的這種唠叨在孩子聽起來完全是一種“無效的說教”。

01 無效說教阻礙了孩子思維的獨立

在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下,很多父母出于擔心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習慣于包辦孩子的學習,覺得這樣做心裡才踏實,其外在表現為以大量的說教來教育孩子。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但這種教育方式會産生一種隐患:這會讓孩子為了避免出錯而被父母說教的後果,就做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長此以往,無效說教就阻礙了孩子思維的獨立,孩子形成了惰性思維模式,不再主動去思考問題,從此喪失了獨立思維能力,成為一個沒有主見、懶于思考的人。

這樣的教育結果顯然不是我們家長願意看到的。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唠叨并沒能真的給孩子提供幫助,而是在無形之中給孩子設定了障礙,甚至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

02 兩種教育工具,解決孩子教育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所期待的目标是讓孩子能夠成為有獨立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圍繞這一目标進行,對孩子反複唠叨是家庭教育“大忌”,需要我們父母努力去克服。下面兩種教育工具或許會幫助我們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教育工具一: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鼓勵孩子大膽表達想法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遇到問題時更容易情緒化,比如有時做出和父母頂嘴等叛逆行為。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當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共情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解決遇到的問題。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傾聽當然不是簡單地聽孩子說了些什麼,而是一個需要身體各個器官協助作用的連續過程:

用專注柔和的目光注視着孩子;時不時地微笑點頭,中途不随意打斷孩子、更不對孩子說教;在适當的時候進行啟發式提問。

也就是說,一個完整傾聽的過程應該是父母放下正在處理的其他事情,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關注,專注地注視着孩子,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并用肢體語言或言語向孩子傳遞“我正在聽”的态度,引導孩子盡可能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同時認真思考和了解孩子所表達的資訊,随後對孩子的表達給予明确的回報和回應。

我女兒在第一次用口頭編故事時,我立馬停下手上的事情,坐在孩子面前,擺出一種很專注聽孩子編故事的架勢,我還時不時地用誇張的肢體語言來表現出一種非常認可和欣賞的姿态。接下來我每一次的“專注+欣賞”都促使孩子越來越喜歡編故事,也順帶提高了她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聽孩子表達的時候,如果不認可孩子的想法時,我們别急着去否定孩子,更不要直接就把自己的答案告訴孩子。這是因為,孩子對一件事有着自己的獨立認知和判斷,如果他的想法被輕易否定,他就會有一種挫敗感,逐漸失去傾訴的欲望。我們完全可以等到孩子全部說完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就這個問題交換看法,引導孩子進一步去深入思考,也許孩子就自己找到更合适的答案了呢。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教育的本質是鼓勵多樣化發展,反對灌輸式的教育,凸顯的是創造力思維的培養,也就是說,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有獨立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批判性思維、敢于表達的孩子。

教育工具二:父母要善于釋放“非語言信号”

非語言信号,是指不使用語言,但能讓對方準确地察覺和領會到己方意思的一種溝通方式。非語言信号的使用模式是,提前告知約定,再使用諸如肢體語言、表情等非語言信号來表達。

讓很多家長感覺非常煩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寫作業磨蹭。想到孩子作業寫到太晚就不能準時睡覺,影響健康,影響第二天的上課,許多家長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要對孩子唠叨幾句。

但是孩子聽了父母的唠叨,往往隻會在想:着急的是父母,自己并不着急。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學習這件事情在孩子的心裡,就變成了父母的事情。

我們以孩子寫作業磨蹭為例,實踐證明,父母對孩子反複唠叨并不能解決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厭煩心理。

我們可以試着用“非語言信号”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和孩子事先約定好當天的時間安排,包括寫作業開始時間、中途休息時間及作業完成時間等。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約定時間開始寫作業和完成好作業,家長除了可以用正向語言來提醒孩子之外,比如告訴孩子事先約定的内容;或者使用非語言信号,比如用手指一下鬧鐘或沙漏,以此來提醒孩子抓緊時間去寫作業。

唠叨是無效說教,阻礙成長,2種教育工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非語言信号”,比如撫摸、擁抱、握手、點頭、眼神、微笑等來表達我們關注孩子的想法,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父母尊重和熱愛的,大大減少了抵觸心理,在寫作業這件事上就願意按照“事先的約定”來完成。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隻有當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時,他們才能更有責任感、更有内驅力,并且會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家長一味地對孩子唠叨,是無法培養出一個有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

結語

當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表現不滿意時,可以用“傾聽”和“非語言信号”這兩種工具來代替唠叨式的說教,并讓它們成為我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日常溝通模式。

當孩子處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将會逐漸成長為一個有主見、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這是孩子在未來赢得開挂人生的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