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從來不是靠子女,而是靠你的積蓄

作者:情感一二事

養老,從來都是錦上添花得多,而沒有幾個願意雪中送炭的。

很多人理想中的養老,是孩子們每個月按時給錢,然後經常回家看看,等自己徹底沒了自理能力,就把自己接到孩子小家去住。

其樂融融,享受天倫之樂。

可惜,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紅樓夢大家都看過。

裡面經常描寫賈母和自己後輩們的相處情景。

每次吃飯,都是兒媳婦們在一旁伺候着,等賈母和幾個孫子孫女吃完,才輪到當媳婦的吃。

媳婦們沒事就去賈母面前逗樂,哄老太太開心。

一派祥和的氣氛,讓無數人對這樣的養老生活充滿了向往。

但,如果賈母隻是一個普通農戶家的老太太呢?

兒子每天下地幹活,兒媳婦每天織布洗衣做飯帶孩子,還會這麼母慈子孝麼?

大家都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割幾斤肉買幾斤糧都要算計,否則手裡的銅闆支撐不到下個月。這個時候,整個家裡絕對沒有人再去老太太面前哄她開心。

甚至說,大家都盼着這個老太太早點走。

養老,從來不是靠子女,而是靠你的積蓄

賈母之是以能過上如此優越的晚年生活,全仰仗她自身的價值。

她的私錢,可以用來貼補整個賈府,能養得起整個大觀園的人。

她的兒媳婦們,每天不用幹活,粗活都有丫鬟婆子們幹。

她的孫子孫女外孫女們,過得是正經的富貴人家生活,每天隻需要吟詩作對就行了。

她的兒子們,世襲了職位,也不用為生計奔波,自然将這位德高望重的母親,侍奉得周周到到。

你瞧,子女們孝不孝順,很大程度取決于老人自身的價值。

越是底層,這一點尤甚。

底層往往承擔了更大的生存壓力,别說養一位老人到壽終正寝,就是多請三天假,家裡都要揭不開鍋了。

孝順這件事,隻有在沒有生存壓力時,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應。

養老,從來不是靠子女,而是靠你的積蓄

我所住的小區,原來有一家“大孝子”。

孝順到什麼程度呢?兒子嫌棄媳婦不願意照顧偏癱的老娘,直接選擇了離婚。

說不孝順的媳婦他甯願不要!

離婚後,兩套房子一分,媳婦帶着閨女走了,留下兒子和半癱的老母親。

老母親隻有60多歲,照顧得當的話,再活20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孝順這件事,喊别人幹的時候,都是上下嘴唇一碰,以極高的标準要求别人執行。

而輪到自己自己幹了,就無限降低标準,開始找理由推脫。

兒子伺候母親沒半個月,就煩了。

母親沒有終身俸,每天需要推到樓下曬太陽,還得定時按摩,家裡還得有人做飯打掃。

一個人實在是伺候不過來。

一開始還能在小區樓下看到老母親曬太陽的身影,半個月後,就再也看不到了。

幾個月後,經常聽到兒子大罵母親的聲音,不是嫌棄她是個拖累,就是嫌棄她難伺候,鄰居都不堪其擾。

再後來,疫情來了,兒子失業,隻能把房子低價賣了,兩個人不知道搬哪裡去住了。

養老,從來不是靠子女,而是靠你的積蓄

當一個大孝子,太難了!

人的精力有限,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

否則水浒傳裡,作者為什麼要把李逵的老母親寫成被老虎吃了。

就因為如果老母親跟着李逵上了梁山,後面就實在沒法寫這個人物了。

仔細讀那一段,你就會發現有些邏輯上的錯誤。李逵擔心母親口渴,難道不擔心野獸出來吃人?他依舊選擇了去找水,而不是告訴母親:娘啊,這附近有野獸,您再忍忍,等會我馬上去找水。

更不用說李逵母親的死居然換來了梁山好漢們的大笑!

李逵是個孝順的兒子不假,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他拖着母親上梁山,也确實幹不成什麼,這也完全不假。

作者隻能把李逵母親寫死。

要是李逵母親彪得跟孫二娘似的,那完全不用寫這麼一出了。

一個人的價值,不要等到老年以後再去尋找,而是從年輕時就要積累。

如果你糾結現在交不交社保,那就趕緊交,老了有錢才是真有錢。

如果你現在糾結要不要學點什麼搞點副業,那就趕緊學,說不定這是你老了後的一份保障!

……

你的晚年,子女就是來錦上添花的。

至于點綴花的那塊錦,還是得你自己去争取。

最後放一句我喜歡的名言:

我年輕時以為金錢至上,而今年事已邁,發現果真如此—— 王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