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首财君
出品 | 首席财務官
美國證監會突然揮起了“監管大棒”。此次監管審查的對象是華爾街對沖基金、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等巨頭。
SEC已向2家大行和對沖基金發出傳票,但這隻是前期的正常調查流程,并不意味着會對2家大行提出指控,除非發現違法違規證據。
美國司法部也正在調查此事,重點在于主導大宗交易的機構是否存在提前向重要客戶透露大宗交易的違規行為,例如暗示大客戶通過做空相關股票,并從中獲利。
近年來,華爾街的大宗交易規模迅速增長,2021年的大宗交易規模已接近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4400億元),為五年來的最高水準。
其中,摩根士丹利是參與大宗交易最活躍的投行,主導的大宗交易額幾乎占據了華爾街的四分之一。
另據《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2月16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對一系列知名空頭展開調查。
涉及他們是否通過提前分享具有破壞性的做空報告和使用非法交易手段牟利,包括渾水研究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也在搜查範圍内。
最新消息顯示,司法部的調查人員已經擷取了渾水創始人一些硬體裝置、交易和私人聊天記錄,旨在證明這些美股空頭存在廣泛合謀。
衆所周知,渾水曾多次釋出中概股公司的做空報告,自其2010年創立以來,做空的公司中有半數為中概股。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三次做空分别針對綠諾科技、輝山乳業以及瑞幸咖啡。
操縱“大宗交易”暗藏玄機
美股的大宗交易模式與A股的類似,交易雙方在公開市場之外通過協定達成一緻并經交易所确定後,而達成的大額證券買賣。
投行機構參與大宗交易,一般以低于市場價格的參與競标。在競标完成後,投行再以略高于協定價的價格向客戶提供股票,從中獲得利潤。很顯然,投行機構需要承擔出售前,股價急劇下跌的風險。
為了避免導緻股價劇烈波動,大宗交易的談判都會安排在休市時間内進行,這也令大宗交易産生了一定的資訊時間差。
目前,美國投行已經成為了大宗交易領域的“主力軍”,這些投行從對沖基金、重要股東、風投機構等手中以一定的折扣價獲得一批股票,然後再将這些股票出售給其他買家。
被大宗交易抛售的每一隻股票的價格都遭遇大跌,華爾街多名投資經理感慨,從業幾十年,都沒見過這麼大手筆的大宗交易。甚至有交易員猜測,可能有對沖基金或家族理财室遇上了麻煩,被迫大幅抛售股票。
比如,在2021年,抛售的中概股持續遭遇大跌,其中跟誰學股價年跌幅超過95%,愛奇藝股價年跌幅亦高達75%。
有華爾街分析人士表示,美國監管機構突然對大宗交易進行嚴監管,或将令各大投行收縮相關業務,可能會導緻華爾街大宗交易規模增長放緩,甚至下降。
華爾街大空頭被FBI調查
監管風暴也刮向了華爾街大空頭。2月16日晚間,美國司法部對做空機構發起調查,确定其是否通過提前分享做空報告,或參與非法交易政策來壓低股票價格。
報道稱,知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的創始人卡爾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在去年10月份收到了聯邦調查局FBI的搜查令。其中一人補充稱,布洛克的電話也遭到搜查。
司法部的調查人員已經擷取了一些硬體裝置、交易和私人聊天記錄,旨在證明這些美股空頭存在廣泛合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都處于不停上漲的狀态,專門做空的投資者在華爾街隻能算少數派,而且也沒有太多可以賺錢的機會。
更有趣的是,在去年“散戶大戰華爾街”的過程中,這些空頭也被視為“惡人”,并承受了大量損失。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空頭也有成功揭露上市公司欺詐行為的高光時刻,不論是20年前的安然、還是最近的Wirecard暴雷,都有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往往習慣于主動發起攻擊,打上市公司一個措手不及,但現在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自由而戰。
做空美國股票顯然是合法行為,是以這些空頭的交易行為是否合法将是調查的關鍵部分。據報道,美國司法部重點關注這些空頭是否存在虛假報價(Spoofing)或“剝頭皮”(Scalping)的行為。
具體來說,虛假報價是過去幾年較為常見的非法交易行為,旨在用大量虛假挂單欺騙交易對手獲利。
而另一項有關“剝頭皮”政策的調查重點則關注這些公開做空股票的交易者,是否在沒有披露的情況下就對倉位進行獲利了結。
美國司法部(DOJ)正在收集數十家投資公司和研究機構涉嫌參與做空的資訊,這是美方調查潛在濫用交易(優勢)的行動之一。此次可謂是重拳出擊,名單涉及範圍非常廣。
據彭博社消息,這份名單中除了包括此前已曝光的幾家知名做空機構,例如安森基金(Anson Funds)、渾水資本(Muddy Waters Capital)、 香橼(Citron)、Marcus Aurelius Value以做空中概股著稱的Carson Block以及梅爾文資本管理公司(Melvin Capital Management)等,現在更是擴大到了30多家機構,甚至包括了一些著名的機構研究人員和本身并非激進型賣空基金的公司。
空頭做空中概股之邏輯
“渾水”這個名字取自中國諺語“渾水摸魚”。
這個詞簡直一語雙關:既是指公司專門調查在資本市場裡“渾水摸魚”的公司,又指“在渾濁的水中更容易摸到魚”,先把水攪渾,然後再通過借券賣出的方式獲利。
拿渾水調研公司來說,其主要曝光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虛假财報和欺詐行為,另外也會涉及一些美國公司。
伴随着近年來赴美上市的中資公司不斷增加,2010年前後全球新增超過40家做空中概股的機構,包括渾水、格勞克斯、匿名分析、美奇金、哥譚市等,它們選取的做空标的主要為在美股、港股上市的中概股。
2019年以來,遭遇做空的中概股包括:美股上市的瑞幸咖啡、58同城、跟誰學、優信、百濟神州、趣頭條、和信貸等;港股上市的安踏體育、中國飛鶴、金蝶國際、波司登、周黑鴨等。
這些公司被指出的問題多與财務相關。
比如,渾水質疑安踏體育虛增銷售額、淨利潤;GMT質疑58同城虛構利潤,通過并表和拆分将虧損業務排除在損益外;博力達思質疑波司登誇大營收和利潤;美奇金質疑百濟神州虛增收入。
美股和港股均有較為完善的做空機制,研究機構做空的動力來自于從個股下跌中獲利,但前提是市場認可做空報告中指控的内容,往往需要詳實的證據。
比如,此次針對瑞幸咖啡的匿名做空報告(僅為渾水代為釋出),雇傭了超過千人采集門店資料。
從以往來看,遭遇做空的公司往往輕則股價暴跌,重則退市。
以著名做空機構渾水為例,其從2010年創立以來做空超過16家中概股,包括分衆傳媒、新東方、好未來、輝山乳業、安踏體育,以及芝華仕沙發的母公司敏華控股等,其中9家目前已經退市,可以說“命中率”驚人(如上圖)。
而更為國人熟知的,還是2020年的瑞幸咖啡涉嫌财務造假事件。當然也有例外。2009年和2012年,新東方先後兩次遭遇了香橼和渾水的做空,最終卻都安然無恙,并在此後股價上漲數倍。
俞敏洪曾指責渾水“用謾罵的态度來寫報告,也有失專業水準。”他指的是渾水報告中諸多情緒化的表達,比如說俞敏洪是一個騙子(l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