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你依舊覺得很孤獨,這是為何?

作者:希律心理頭條号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你依舊覺得很孤獨,這是為何?

如果說肉體上的孤獨可以了解成身邊沒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那麼精神上的孤獨則展現為家人朋友都在身邊,但是内心卻充滿孤獨,感覺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

孤獨的心理學概念是:

一種主觀上的社交孤立狀态,伴有個人知覺到自己與他人隔離或缺乏接觸而産生的不被接納的痛苦體驗。

精神上的孤獨則更加突出了“個人知覺到自己與他人隔離或缺乏接觸”。

可能根本感受不到自己被隔離。

因為自己從未融入過集體,又談何隔離呢?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你依舊覺得很孤獨,這是為何?

一、産生精神上的孤獨原因如下:

自我需要上

童年時期和青春期是自我意識建立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時候出現心理創傷,容易導緻自我意識出現問題。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每個人都有社交的需要,也有歸屬與愛的需要,對青少年來說,這些需要既可以從家庭中獲得,也可以從同伴交往中獲得。

他們渴望被其他人接受,重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看重他人的評價。

此時如果形成了錯誤的自我認識,就會把自己的内心隐藏起來。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渴望獲得他人的關注和了解。

于是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陷入惆怅和苦惱,産生孤獨感。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你依舊覺得很孤獨,這是為何?

缺少社交技巧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社交,這是由人類的本質是社會性動物所決定的。

在當代更是如此,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社會生存,不願意社交、社交缺乏,容易導緻産生精神上的孤獨感。

因為沒有掌握社交技巧,即使你身處一個聚會中,也不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交流。

每個人都需要社交,是以人們渴望去交往,然而沒有掌握社交技巧,導緻實際交往情況不佳,這樣也容易産生孤獨感。

負面情緒

當社交失敗的時候,有人更傾向于放棄,“人和人交往是最累的事情”,因為社交失敗會引起負面情緒。

如果不能正确對待這種負面情緒的話,就會對社交這件事産生厭惡、逃避的心理。

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可你依舊覺得很孤獨,這是為何?

二、改善精神上的孤獨感:

明白社交的必要性

每個人都處在一張獨特的社會關系網中,這張網裡有你的親人、朋友,還有朋友的朋友。

去超市要和售貨員交流,去吃飯要和服務員交流。

社交是無法避免的,是以正确看待社交這件事,這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掌握社交技巧

說話也是一門技術,不是每個人生來就能說會道,你可以不善言辭,但是必須掌握社交禮儀和禮貌用語,把“你好”“謝謝”挂在嘴邊,即使你不擅長社交,人們也會樂意與你交往。

排解負面情緒

當社交失敗,負面情緒來臨的時候,不要是以放棄,想一想你之前所做過的努力。

如果實在感覺很失落很痛苦的話,就給自己一些時間,回到熟悉的環境中。

你可以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等到把情緒調整回積極向上以後,再進入社交場合。

精神上的孤獨感并不可怕,隻要我們足夠了解它。

掌握相關的社交技巧和調節情緒的方法,就能避免它的負面影響。

-END-

有煩惱,想傾訴。

找希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