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社:看民生幸福标杆“深圳畫卷”如何繪就

作者:鵬城智庫觀察

來源:新華社瞭望智庫

申明:内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确認,我們都會标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謝謝!

開局“十四五”,先行看深圳系列報道三。過去的一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市委七屆三次全會上總結過去的一年,“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市委‘1+10+10’工作安排,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真抓實幹,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十四五’實作良好開局,在建黨100周年交出了優異答卷”。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站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如何抓住“雙區”建設、“雙區”疊加、“雙改”示範的重大曆史機遇,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作,讓我們随着不同的視角一探究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深圳以先行示範區的使命擔當,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力量補齊民生事業發展短闆,推動“民生七有”向“民生七優”邁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剛過去的這一年,深圳從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群衆最關心、最緊迫的民生問題着手,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準,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完成了151項重點民生項目和1萬餘件“民生微實事”,解決了一批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讓群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實施大規模住房建設計劃

住房關乎國計民生。深圳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将“實施大規模住房建設計劃”、“着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列入2021年市政府十大重點工作安排,兼顧住房“量增”與“質優”統籌解決各類居民的住房問題,努力向住有宜居邁向。

“加快建”——住房供應力度更大、建設更快。深圳人口密度大于北上廣,住房供需尤為緊張。如何提供更多住房、留住來深建設者,提升深圳人的幸福指數,深圳持續探索,銳意改革。2021年,深圳供應居住用地3.63平方公裡,新開工住房面積1528萬平方米,基本建成30個公共住房項目,建設籌集公共住房9萬多套,供應4萬套。根據近日釋出的《深圳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期内計劃供應居住用地不少于15平方公裡,力争達到17.5平方公裡、每年供應的居住用地占建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建設商品住房35萬套、建設籌集公共住房54萬套(間)。

長圳保障房是深圳近期規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項目,位于快速發展的光明區,一期鳳凰英荟城有9600多套公共租住房、人才住房已建成,二期安居鳴鹿苑項目6300多套保障性住房,預計今年上半年竣工傳遞。

“有序降”——租賃住房選擇更多、成本更低。在租賃住房領域,深圳深化開展首批中央财政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出台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多管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率先出台租賃指導價格和漲幅标準,穩定市場租金水準。2021年,發放補助資金10.63億元,累計撥付資金16.2億元;拓展優化租賃平台功能,平台房源量超58萬套(間)。據第三方機構監測顯示,去年深圳全市房屋租金約72元/平方米,同比下跌5.5%。值得注意的是,深圳2017年年中的平均月租為72元/平方米。換言之,深圳房屋租金已跌回4年前水準。

“舒心住”——居住品質更優、配套更全。老舊小區具有體量大、分布廣、成本低、交通便捷等優勢,既承載着城市記憶,又是年輕深圳人奮鬥的“第一站”。在增量潛力有限的條件下,深圳在存量上下功夫,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計劃,通過在市政府配套、小區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讓老舊小區“内外兼修”、煥發新活。2021年,深圳開工改造老舊小區65個,惠及3萬戶居民。這其中包括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據悉,深圳全年實施了852個單元加梯試點,通過加梯帶動居住環境改善、實作居民利益最大化。

公共住房方面,深圳創新軌道車輛段上蓋建設公共住房,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和經濟性,努力實作更高水準職住平衡。率先應用裝配式建造及BIM技術,提升公共住房空間布局合理性和綠色化、智能化水準,同步優化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居住品質。

奮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本

健康是民生之基。作為快速成長的超大城市,深圳醫療資源“先天不足”,加之常住人口爆發式增長、土地資源極度緊張,其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前所未有。近年來,深圳持續加大醫療建設投入,依托整合型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奮力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本。

高水準醫療資源加速集聚。“以前一有大病就跑廣州,現在深圳也有自己的高水準醫院,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大病。”家住福田區的李先生由感而發。近年來,深圳大力補齊醫療資源短闆,推動了一批優質高水準醫療資源加速落地。僅去年一年就新增省高水準醫院2家、新增三甲醫院7家,新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新引進高層次醫學團隊31個。深圳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本市參保人市域住院率達到98.1%,惡性良性腫瘤醫院市外患者占比達45%,“大病不出深圳”的目标基本實作,灣區醫療中心效應初步顯現。

去年12月18日,國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落戶深圳,依托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在華南區域開展癌症防治技術和健康科普的推廣等工作。醫院采取“一院兩區”的管理模式,北京、深圳兩個院區全面共享技術、人才、學科建設等惡性良性腫瘤專科醫療及管理資源,必将較大提升深圳和華南地區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水準。

做大做強基層醫療服務。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深圳創新性地規劃建設以“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集團”為主體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構了15分鐘就醫圈。目前,深圳實作了每個區至少有一家區域醫療中心和基層醫療集團,基本實作每個社群有一家社群健康服務中心。過去一年,深圳新增社康機構60家,總數達802家。新增全科醫生2024名,總數達7430名。新增6種疾病社群首診“五折”、簽約家庭醫生“兩折”的醫保用藥優惠政策,71項中醫類治療項目及中藥實行一檔參保人社康“七折”。“現在看病很友善,一般的感冒常見病我們一家都去離家隻有幾分鐘步行路程的社康”,家住南山區峰景小區的李小姐接受采訪時向記者說到。

加快建設一流健康城市。深圳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發展理念,将健康深圳建設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議題和主要内容。制定居民健康積分規則,鼓勵居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重點人群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63.93%。開展首屆深圳健康活動月活動,釋出首份《居民健康白皮書》,積極營造健康氛圍。2021年,全市完成免費乳腺癌、宮頸癌篩查24.15萬例、33.19萬例,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14.55萬人、聽力篩查14.64萬人,完成10.21萬國小生窩溝封閉、25.6萬幼兒及160.8萬中國小生近視篩查。深圳居民健康名額持續穩定在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水準,獲評“清華城市健康指數”五大健康引領型城市首位。

每年投入教育經費占财政支出超兩成

教育是國之大計。深圳人口規模大、增速快、外來人口比例高,适齡入學人口一直處于高位增長态勢。如何更好滿足居民優質教育需求,既考驗決策智慧,更考驗使命擔當。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深圳仍然舍得在教育領域大手筆投入,2021年,教育支出965.3億元、增長13.5%,占全年财政支出的21.1%。

千方百計加大學位供給。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深圳持之以恒的目标,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學位需求,深圳提出了“大規模學校建設”計劃,力争5年内新增學位一百萬個,全力以赴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作為該計劃的開局之年,2021年建成中國小、幼稚園151所,全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3.1萬座,公辦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超過50%、普惠園在園幼兒占比達87.9%。此外,深圳以近六成學位滿足非戶籍适齡人口入學需求,率先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午餐午休服務新模式,促進人的平等、全面發展。

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位于光明區玉塘街道,是過去一年建立成的一所高中,辦學規模為36個班級1800名學生,2021年秋季開學招收600名高一年級學生。“看着不斷有新的高中建成,我們作為家長的心裡也踏實了不少”,一位小孩在讀初二的家長對記者道出心聲。

“集團化辦學”促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圳不僅滿足于學位數量的增加,也重視提供更多優質學位,以集團化辦學推動優質教育“遍地開花”,已成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推廣深圳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之一。

因曆史原因,深圳的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大部分集中在福田、南山、羅湖等原特區内,而原特區外優質學位嚴重不足。為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圳提出在深汕、坪山、光明、龍崗規劃建設四個高标準高中園,堅持高起點辦學,分别由深圳中學、深圳實驗學校、深圳外國語學校和深圳市進階中學等“四大”名校辦學。按計劃全部建成後将提供35100個優質普高學位,屆時,深圳的公辦高中學位緊缺的情況将得到較大緩解。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國家出台義務教育學生作業和校外教育訓練減負規定後,深圳及時出台作業減負新規,開展校外教育訓練減負執法行動,依法關停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機構819家,壓減比例達95%,開發4382個線上教學資源包,有效減輕中國小教師備課負擔。不斷提升轄區提供學生午餐午休服務和中國小課後服務水準,解決學生放學、家長下班時間不同步的難題。“官方帶娃”讓市民群衆的教育獲得感更充足、幸福感更強烈。

打造交通強國城市範例

單程平均通勤距離7.6公裡、時耗36分鐘,在一線城市中,深圳市民出行幸福感最強烈。這源自深圳多年來對道路交通設施的超前規劃、一系列全國領先的“黑科技”和人性化的交通治理。

高起點規劃交通網絡。深圳通過優化交通體系完善提升城市綜合功能,為市民打造通達便捷、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間。以西麗綜合樞紐為例,作為深圳市“三大戰略工程”之一,西麗站的每一階段建設進展都備受矚目。從公布的規劃效果圖來看,西麗站規劃總規模為13台25線,比起深圳北的11台20線更上一層樓!将引入贛深高鐵、深茂鐵路、廣深第二高鐵及深汕、深珠城際鐵路等國鐵,連接配接深惠、深莞增等城際鐵路,接駁地鐵13、15、27号線、29号線,與四周圍合的城市道路相連接配接,形成功能強大的複合型城市綜合體,給市民出行和居住創造極大的便利。

智慧低碳交通領跑全國。作為一個常住入口1700多萬、車輛每公裡密度超500輛的超大型城市,深圳是公認“最不堵”的一線城市。這背後,是深圳超前利用大資料、AI等前沿技術整合各類基礎資源搭建戰略性交通管理平台而産生的效果。據悉,全市新能源公共汽車16173台、新能源泥頭車4200台、新能源物流車8.1萬輛,保有量均居全國城市第一。此外,針對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無序投放、過度投放、亂停亂放,深圳利用北鬥高精度定位技術,精确管理全市40萬輛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定點停放率提高到95%,這一有效做法被中央文明辦向全國推廣。

交通民生服務充滿溫情。既讓車輛跑得快,又讓行人走的穩,深圳在交通治理上下足功夫,建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服務新格局。國際班輪航線增至302條,深圳地鐵全網日客運量首次突破800萬人次大關。2021年,深圳優化調整了公交線路108條,軌道一次接駁覆寫範圍達90.8%。開設預約公交、社群微巴、通學定制巴士、旅遊觀光巴士等高品質公交線路700餘條。增加停車泊位約29萬個,停車泊位與小汽車保有量比例從2020年的0.84提高到0.90,停車難問題持續緩解。微信公衆号“随手拍”功能上線後,市民積極投訴舉報交通設施安全隐患、行業服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拓展了交通服務新格局。

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力度彰顯城市溫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網。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表示,深圳全力以赴穩就業保民生工作,堅持将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作為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一年,深圳城鎮新增就業18.75萬人,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4%,零就業家庭動态歸零;養老金實作17連漲,社保累計減負25億元。

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就業直接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生活幸福。2021年,深圳把穩就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實事抓,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釋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持續推動多管道靈活就業,全市就業人口規模達到1249.26萬人,超額完成17萬的新增就業目标。開展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月活動,釋出超4萬個就業崗位。面向外來務勞工員,開展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專項行動,釋出崗位數約41萬個。落實好國家、省指定的2490家企業就業失業動态監測工作,延續執行失業補助金政策,全年發放失業補助金26.17億元,惠及65.79萬人。修訂就業創業政策,擴大創業扶持政策覆寫範圍,創業擔保貸款範圍及條件全省最優,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54億元。

同時,深圳也優化了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向475名港澳人員發放創業扶持補貼589.25萬元,為73名港澳居民發放貸款1813萬元。落地實施“港澳台青年實習計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530名香港大學生來深圳工作。

織密織牢民生保障“兜底網”。最低生活保障标準,切實關乎困難群衆基本生活水準。2021年,深圳釋出了《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适度擴大至部分非本市戶籍困難人員,是深圳這座有愛、包容城市的最好展現。同時深圳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300元,低保邊緣認定标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95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金标準相應提高至每人每月2080元,均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深圳擁近千萬的來深建設者,為了表達對來深建設者的關愛,深圳創辦了國内首個專門救助來深建設者的專項基金:尋找需要幫助的人--來深建設者關愛基金,為來深建設者在深遭遇突發性重大疾病時提供救助,多次榮獲中華慈善獎。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21年,就撥付資助金3252萬元,為1800多名來深建設者送去救命錢。

參保覆寫面持續擴大。飛奔在路面上的外賣小哥、滴滴司機等新業态從業人員,以什麼樣的路徑參與社會保障系統、以什麼樣的形式得到職業傷害保障?深圳給出了答案。2021年,深圳推動新業态從業人員等8類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門檻,實作非深戶靈活就業人員以個人身份參保。據悉,目前在深圳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工傷保險人員超16萬人,既減輕了新經濟企業負擔,又有效保障了從業人員的權益,這是深圳努力将社保服務覆寫範圍擴大,兜牢民生幸福的一個剪影。

同時,深圳的港澳台及外籍居民參保規模持續擴大,參加職工養老保險達4.7萬人。一位去年在深參保的香港青年王先生為深圳的社保政策點贊,他認為深圳的社保和醫保政策非常好,能享受“市民待遇”,有助于吸引港人來深圳工作和生活。

新華社:看民生幸福标杆“深圳畫卷”如何繪就
新華社:看民生幸福标杆“深圳畫卷”如何繪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