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料酒

曾經的我,癡迷于料酒。

我算得上是一枚吃貨,不僅愛吃,還喜歡做,想起當年北漂的日子,雖然單身狗多年,可但凡有點時間,我便在廚房裡鼓搗一番,犒勞自己可憐的肚腸。

記得初入“廚界”之時,我最是“善用”各種調料。

朋友們好戲谑,稱我這般廚藝可謂“調料黑手”,蓋因我調料用起來,心黑手狠。

醬油、醬油、豉油等各種醬油,米醋、陳醋、香醋、白醋等多種酸醋,花椒、八角、香葉、小茴香、砂仁、肉蔻、草果等等藥料,一概多多益善,當然也少不了料酒。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炒蛋加料酒,怪味兒足!

說起料酒,我曾經一度莫名依賴。

原因無他,“好用”罷了。

此等好用,好在肆意,加多加少,并無大礙,尤其是所謂的“蔥姜料酒”,甩上一些,連蔥姜都省略了,倒是省事兒。

後來,我與妻子相識,難免要顯擺一下“自信”的廚藝。

經過我一番精心的準備,四碟八碗地張羅,妻子品嘗之後,眉頭微皺,得出了一條結論。

“你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妻子在廚房裡翻來翻去,拿起一瓶料酒,聞了聞說道:“就是這個味兒,一股子怪味!”

我拿來料酒細聞,除卻酒味,确實有平日沒有察覺的怪味,如同爛蔥姜中混着八角的味道。這種怪味兒一旦被察覺,便被無限放大,揮之不去。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在北京工作的那幾年,結識了一位東北老鄉,老趙。

老趙是一個廚子,手裡操持着一家飯店,有時周末店裡人手不夠,便電話搖人喚我去幫忙,當然報酬還是有的,晚上下班我倆會坐在店裡喝上幾杯小酒兒。

和老趙閑聊時,說起了料酒。言語中老趙對料酒嗤之以鼻,他說料酒最不中用,調味皆是工業味兒,炒菜用料酒,不僅是畫蛇添足,更是弄巧成拙。

在老趙的廚藝經驗體系中,烹調用酒是絕妙的,但要看用什麼酒,怎麼用!

紅燒肉一定要用黃酒,花雕酒更佳,水都不要加,全用酒來小火慢燒,滋味最是迷人。炖魚要用啤酒,鮮就一個字,味精都不需要加。牛排要用紅酒,蝦蟹一類海鮮要用白葡萄酒,而幹燒肥腸這一類重口味菜肴,要善用白酒,而且必須是高度白酒,醬酒最佳。

而關于料酒,老趙指着後廚說,不信你去翻,料酒堅決不用!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料酒,加料的酒!

和老趙這位廚子取完經,我嘗試一番,廚藝果然大有長進,少不了妻子的誇贊。

我是一個理工男,大學讀的是生物化工,學科是發酵方向,是以對于酒醋這一類發酵産品并不陌生。

我認真地研究了料酒的配料表。

一般的料酒,配料大體有:水、黃酒、食用酒精、食用鹽、谷氨酸鈉、焦糖色、香辛料等。

仔細一看,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的料酒的底子,并不是全是純糧釀造的黃酒,更多是水。水裡加上黃酒,酒精度數低了,自然要加入食用酒精,顔色淡了又加上了焦糖色。

滋味不足沒關系,食用鹽、谷氨酸鈉(味精)還有香辛料,立馬安排。

一瓶“色香味俱全”的料酒誕生了!

料酒,弄巧成拙的怪味,炒啥菜都是一個味兒

超市,琳琅滿目的料酒

這麼工業化勾兌的料酒,從商業成本上來計算,想來是遠遠低于一瓶正經的黃酒。

曾以為,料酒的出現是弄巧成拙的機巧,現在看來更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如同劣币驅逐良币一般的逆向淘汰。

自從明白了,料酒的本來面目,再去超市走到料酒區便拂袖而去,甯可去買上一壇黃酒,哪怕價格貴上一些,我也心甘情願。

畢竟,美食和肚腸,不可辜負!

#料酒##料酒和黃酒做菜哪個好##看着琳琅滿目的料酒種類,怎麼才能選出好料酒呢?##料酒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