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作者:沈北新區城市管理局

悅讀沈北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為深入踐行“兩鄰”理念,開展“振興新突破 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沈北新區各街道、社群積極開展“兩鄰”相關活動,激活社群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建構社群治理内外循環新格局。

黃家街道高坎村以文化活動為載體踐行“兩鄰”理念,舉辦了“睦鄰樂享新時代,攜手共建文明村”為主題的活動。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身着盛裝的秧歌隊以極高的熱情表達喜悅,婀娜多姿的舞蹈展現着她們對幸福生活的滿足。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嘎拉哈比賽,既能切磋技藝,又能促進鄰裡交流,同時展示了高坎村群衆熱愛生活、積極樂觀、鄰裡和睦的精神風貌。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高坎村黨支部還為14戶子女因疫情防控減少流動風險主動選擇在外就地過年的家庭進行了表彰,并向他們兌現了“積分”獎勵,用“小積分”實作了社會“大治理”。受表彰的村民紛紛表示,雖然不能與兒女過個團圓年,心中或有遺憾,但更多的是能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感到驕傲和自豪。

本次活動以傳承民族優良傳統,增進鄰裡團結和睦為宗旨,通過輕松歡快的節目和比賽,為大家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村民通過比賽愉悅了心情、增進了感情。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沈北新區清水台街道後屯秋陽頌睦鄰學習點——郝淑豔家裡,早早就聚集着一群堆绫愛好者,她們決定用“堆绫技藝大比拼”來度過這個難忘的節日,品味别樣的十五情。遼甯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沈陽關氏皮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關維穎老師應邀擔任點評嘉賓,給予創作指導。

大家利用春節閑暇時間自發制作了一些堆绫作品,有福虎、坐墊、荷花、小燈籠、置物袋、小動物、雪花、枕頭皮等,還有村民制作了現在大火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為冬奧助力。關維穎老師首先從一朵玫瑰花的制作流程講起,花瓣、花芯以及枝幹、綠葉的材料選擇都有訣竅,用料一定該厚的厚、該薄的薄、該硬的硬、該軟的軟,這樣經過裝裱處置之後作品就能栩栩如生。

通過關老師的點評和指導,這些愛好堆绫技藝傳承的村民們信心滿滿,相約半個月後舉辦“二月二龍擡頭 後屯堆绫有奔頭”村民手工藝作品展,通過“比一比、曬一曬”為後屯的鄉村振興和文旅産業發展加油助威。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元宵佳節之際,為了讓清水台街道全體職工度過一個溫馨、歡快的節日,清水台街道工會在四樓會議室組織開展了“鬧元宵 猜燈謎”文化活動,吸引了衆多職工熱情參與。

此次活動共準備了100多條謎語,挂滿了整個屋子,涉及的類别從單字謎到四字成語,從日常用品到人文地名,從歌曲電影到網絡新詞、經史辭賦、現代知識,包羅萬象。在猜謎現場,參與人員左右前後尋找自己喜歡的的謎語,有的與身旁的朋友“竊竊私語”,有的自己在手裡比劃不停。沒多久,100餘條謎題就幾乎全被“破解”,猜對燈謎的員工還獲得了街道準備的精美禮品。 此次活動受到了全體員工的贊揚,在豐富員工業餘生活的同時,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讓大家感受到了清水台街道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全體職工表示将以一種更飽滿的狀态、更昂揚的精神迅速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去,推動清水台街道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清水台街道二井社群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黨員李孟琪着急忙慌來到社群,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我家鄰居李老太在家摔倒了,我一個人扶不起來她。”李老太獨自居住且患有心血管疾病,黨員李孟琪是李老太的鄰居,平時對她生活照顧有加,隔三差五就去義務幫扶老人。今早李孟琪做了些餡餅給李老太送去,恰巧發現李老太一人坐在地上起不來。

二井社群上司及社群工作者聽聞後立刻前往李老太住處,把李老太扶到床上,并第一時間聯系了李老太的家屬。李老太激動地表示“感謝社群的幫助,還有感謝孟琪的救命之恩!這麼多年孟琪對我十分照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啊!”

此次二井社群黨員先鋒救助獨居摔倒老人,生動诠釋了在危急時刻黨員幹部就是群衆的急先鋒和守護者,也充分展現了二井社群深入踐行“兩鄰”理念,促進社群民主自治,志願服務共享,推動社群鄰裡和諧。

道義街道北苑社群黨委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積極搭建鄰裡互助、互愛平台,将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居民互助志願服務隊等多支志願者隊伍擰成一股繩、鉚成一股勁,共同打造“社群有顔值、有溫暖、有内涵,居民有尊嚴、有認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園,在此過程中社群湧現出了很多溫暖人心的好人好事。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劉博是北苑社群的一名社群工作者,身為黨員的他在工作中時刻銘記“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兩鄰理念,把網格内的群衆當成自己的親人。他的網格中有一位半身不遂的程大娘,身邊無家人照料,生活艱難。雖然他已囑咐樓長及鄰居多關注程大娘的情況,但他還是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就去程大娘家唠唠家常,幫助她排解心中的苦悶,并自費為程大娘帶去些生活必需品,也是以兩人結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深情誼。劉博的默默付出感動了北苑社群的全體從業人員,大家紛紛表示要向他學習,他說:“我是一名社群工作者,更是一名共産黨員,我願意做一道橋梁,将黨的溫暖傳遞出去。知百家情,暖百家人是我應該做的。”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惠生新城小區地處偏僻,周邊配套不夠完善。針對這一問題北苑社群黨委積極打造15分鐘生活圈,同時挖掘小區中有才能的居民加入志願者隊伍,在社群内開展便民服務,韓師傅便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名年過六旬的老人,本該在家悠閑享福的他卻是個待不住的熱心人兒。他總想用自己的能力為小區裡的鄰居做些什麼。韓師傅每月為小區的殘疾、特困居民提供免費的理發服務。利索的幾剪子下去,鄰居們的心情也随着新發型清爽了起來。鄰居項阿姨高興地說:“年前到處都人多,我這腿腳也不友善出去,幸好社群和韓師傅記着我們。”韓師傅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隻是用手裡小小的剪刀服務他人,他沒有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但每天卻過得充實而快樂。

【兩鄰生活】沈北新區深入踐行“兩鄰”理念 建構基層治理新格局

在北苑社群的樓長志願者隊伍中,有一位王阿姨被居民們稱為“社群好人”。王阿姨主動擔任惠生新城小區兩個樓棟的樓長,時時刻刻心系着需要幫助的鄰居們。對于沒有勞動能力且家庭條件差的居民,哪怕自己生活仍不富裕,她也要幫上一把,毫不吝惜的捐獻大米、豆油等生活物資。在疫情時,她就是小區門口第一道關卡;在鄰裡發生沖突時,她耐心溝通,讓他們握手言和;在冰雪中,她在樓門口鏟出友善大家出行的小路。她的熱心、善良深深地感動着鄰居們,為了表達大家的感激之情,鄰居們共同集資為她制作了一面錦旗。面對榮譽,王阿姨激動地說:“都是社群黨委上司的好,組建樓長志願者隊伍,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可以發光發熱服務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