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長需/文圖
2月17日上午,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的楊登峰,從蘭考縣出發,趕往鄭州市花園口村的一家房車俱樂部。在那裡,有個叫馬水峰的洛陽小夥在等他。
與之彙合後,馬水峰将開着他那輛貼滿失蹤兒童照片的房車,載着楊登峰駛往陝西省鹹陽市永樂鎮。2月18日,楊登峰将與親生父母在那裡進行認親。
另一邊,被尋親家庭稱之為“打拐英雄”、“肖英雄”的肖振宇,也将從南陽市出發,趕往永樂鎮與兩人彙合。
31年前,正在上學前班的楊登峰被從陝西省鹹陽市拐到河南蘭考縣;20年前,國中辍學後,他打工尋親20年未果。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水峰接到了楊登峰的求助,并将之轉給肖振宇;5天後,肖振宇基本鎖定了楊登峰親生父母的資訊;2月15日,DNA複檢再次确認。
楊登峰尋親成功的背後,是馬水峰與肖振宇的一次成功交集。前者是一位尋親志願者,開着一輛貼滿被拐兒童照片的房車,3年行駛了13萬公裡,成功幫助5個孩子找到親生父母;而後者則是南陽市警察局的一名打拐民警,5年幫助1200多個家庭實作了團圓。
尋親成功,志願者與“打拐英雄”的完美交集
馬水峰沒有想到,楊登峰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會那麼快。
大約在1月10日左右,馬水峰接到楊登峰的求助資訊,想讓馬水峰在其抖音、快手平台上釋出他的尋親資訊。
楊登峰是開封蘭考人,今年37歲。十六七歲上國中時,一個村的同班同學告訴他,“你是被抱來的”;随後,他從養父母那裡得到了證明。從此,他無心上學,辍學後便走上打工尋親的道路。
根據楊登峰的回憶,他可能是在6歲上學前班時,遇到有個人跟他說,“跟我走吧,你爸媽在等你”,他便跟着此人走上了一輛車,然後就沒了知覺;醒來時,人已經在蘭考。
在其記憶裡,還能模糊想起父母是做小生意的,父親在廠裡上班,家裡還有弟弟妹妹,小時候在家吃過一種叫“麻食”的面食,居住在一個二層樓房的大院子裡。該院子出門有個坡,且家離公路和鐵路都很近。
但僅憑這些資訊,讓他找了20多年,始終毫無頭緒。幾年前,曾經有個洛陽渑池縣的阿姨,疑似他的親生母親,但自費做了DNA比對之後,發現根本不是。
接到楊登峰的求助之後,馬水峰仔細梳理了楊登峰的資料,發現了三個關鍵資訊:第一,楊登峰能大概記得家裡的位址,是在一個叫“高陵”或“高嶺”的地方;第二,他親生父母家裡喜歡吃的面食叫“麻食”,類似于貓耳朵面;第三就是親生父母所在地的方言裡喜歡說“我”為“餓”(因)。
馬水峰的妻子是西安人,他對陝西方言和食物等多少了解一些,根據上述資訊,他初步判斷楊登峰應該是陝西人。但陝西這麼大,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很難幫助到他。
馬水峰就趕緊跟南陽市警察局的“打拐英雄”肖振宇聯系,看他能不能幫助楊登峰尋找家人。肖振宇回答得很幹脆:不是能不能幫助的問題,幫他尋親這是我們份内的事情,也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楊登峰的資訊資料發過去之後,肖振宇便在第一時間跟楊登峰取得了聯系,并立即安排從業人員冒雪對其采了血樣。随即,又與西安警方李夢田警官進行了對接。經過南陽與西安兩地警方的共同努力,迅速鎖定了楊登峰的親生父母。
2月15日,馬水峰便接到了肖振宇關于楊登峰與其親生父母DNA比對成功的結果。

(馬水峰在其尋親車前拍視訊)
楊登峰尋親成功了,這似乎讓馬水峰比楊登峰更興奮。作為一名尋親志願者,有過這樣一次與“打拐英雄”的完美交集,實作了一個被拐孩子的團圓之夢,這比什麼都重要。
開着貼滿失蹤兒童照片的房車,走上公益尋親之路
馬水峰現在身上的顯著标簽,是一個開着貼滿失蹤兒童照片的房車到處公益尋親的洛陽小夥。楊登峰之是以向馬水峰求助,顯然還是對他身上的這些标簽比較認可。
在2019年之前,馬水峰是陝西太原建築工地上的一個“全職包工頭”,帶着一幫勞工四處做工程,年收入不菲。但在2016年,看過電影《親愛的》與《失孤》之後,他便開始關注尋親家庭這個群體,并跟其中一些人有了聯系。
馬水峰是河南洛陽人,妻子是陝西西安人,自己又工作在山西太原,是以對這三地比較熟悉。每逢在這三地遇到尋親家長,他便會安排吃飯、住宿、接送等。
但真正讓他走上公益尋親之路,源自2019年的一次西藏自駕遊。在那次自駕遊中,他遇到了兩個尋子的家長,一個來自四川,一個來自湖北,他們穿着很破的衣服,正準備拿水杯舀河裡的水喝。因為剛好遇到堵車,馬水峰就下去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助,後來就讓他們坐上了他的車。
通過聊天得知,兩人是來尋找自己的孩子。因為聽說川藏線上有很多沿路乞讨的孩子,他們就想看一看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多年在外尋找孩子,沒了收入,他們隻能在川藏線上徒步尋找。
傳回的路上,馬水峰就琢磨:他們出來隻帶兩個孩子的照片,如果自己在車上貼滿照片,至少可以貼上幾十張甚至幾百張。這樣,一來可以幫助尋親家庭找孩子,二來也可以給看到的人一個警示,起到打拐和防拐的效果。
(馬水峰房車上的尋親資訊)
當年11月份,他就買了一輛房車,并在車身上貼了230多張尋親資訊;2020年春節過後,他就開着這輛貼滿尋親資訊的房車,走上了公益尋親的道路。
當年9月份,看到他的事迹後,江蘇常州的王力和薛梅夫婦,也将自己的貨車進行了改裝,并在車身上貼了300多張失蹤孩子的照片和資訊,和他一起走上了公益尋親之路。
“我的車是1号車,他們的是2号車,目前3号車和4号車也很快會加入進來。”馬水峰說。
公益尋親兩年,行程13萬公裡,幫助5個孩子找到家
為擴大影響,馬水峰曾批發1300多張、涵蓋20多款手機型号的鋼化膜,在公園或景區人多的地方,擺攤貼膜,隻要有人願意拍下任意9張有關尋親的照片,發在自己的朋友圈或抖音與快手上,他就會為他們免費貼膜。在他看來,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分找到孩子的希望。
此外,他還聯系廠家,将尋親資訊張貼在礦泉水瓶及零食包裝袋上。
開着房車到處宣傳,成了馬水峰的生活常态。短短兩年的時間,他跑了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天津、遼甯等諸多省份,行程達到了13萬多公裡。
公益尋親的效果也比較給力。截至目前,他已經幫助近10位聾啞智障人士找到了家,也幫助5個被拐兒童找到了他們的家人。
最讓他驕傲的是,去年五六月份,他幫助“女版郭剛堂”曾慶嬌,尋找到丢失27年的女兒陳貴萍。
陳貴萍4歲時,随姐姐在新華書店玩耍,被一位“叔叔”抱走,從此杳無音信。母親曾慶嬌像郭剛堂一樣,騎着機車走遍全國各地尋找了27年,依舊無果。
2020年春節前後,曾慶嬌向馬水峰求助,希望能将女兒的資訊張貼在他的房車上,馬水峰答應了。
2021年“五一”,馬水峰開着貼滿失蹤兒童照片的房車,在西安兵馬俑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上進行宣傳時,剛好有位導遊帶着一幫廣州遊客來參觀兵馬俑。遊客都進入博物館了,導遊則站在馬水峰的房車旁等待。
馬水峰請求導遊幫幫忙,在遊客出來時讓他們拍些房車上的尋親資訊,轉發到各自的朋友圈或抖音、快手上。導遊很給力,等遊客出來拿着喇叭号召大家都來幫幫忙。
一位遊客拍了陳貴萍的相關資料後發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被其深圳的一位朋友看到。這位深圳朋友發了抖音之後,便很快收到網友的線索,說認識陳貴萍。馬水峰與該網友聯系之後,通過警方做了DNA比對,确認尋親成功。
“我剛開始公益尋親時,妻子極力反對,說人家找了幾十年都沒找到,你怎麼能幫人家找到?”但他确實幫人找到了。
常年在外奔波,花銷不是個小數目。馬水峰說,僅去年一年,兩輛尋親車至少花了50萬元。但他認為,自己花50萬找到5個孩子,值了。
尋親路上,馬水峰給自己定了三條原則:不收家長一分錢,不吃家長一頓飯,不拿家長一包煙。他自己的工程隊還在正常經營,他并不需要幫助。
民警因《失孤》走上公益尋親之路,幫1200多家庭實作團圓夢
在公益尋親之路上,馬水峰聽說了“打拐英雄”肖振宇的故事,不禁心向往之。
肖振宇是南陽市警察局的一名公益尋親民警。他走上公益尋親之路,跟《失孤》這部打拐題材的電影有關。
2017年春,肖振宇的女兒出生,陪妻子産假的那一個月中,他看了《失孤》,影片中劉德華扮演的那位年近半百的父親,為了尋找丢失的兒子,抛家舍業,走上艱辛的尋子之路。在中國還有不少同樣遭遇的家庭,他們可能與《失孤》中的父親一樣,一次次踏上尋親之路,又一次次經受着失望。
抱着剛剛出生的女兒,享受着這份幸福之餘,肖振宇心中有了一個想法,就是要幫助更多失散家庭的家庭,實作他們的團圓夢。這一年5月,他成為公益尋親志願者。
在尋親過程中,他深刻認識到,傳統的尋親方式耗時費力,而在目前的大資料時代,自己從事的工作和資料分析有關,若将其利用在尋人上,會更便利。他将這一想法跟上司交流之後,得到了大力支援。
(肖振宇收到的錦旗)
(肖振宇收到的牌匾)
2020年9月,南陽市警察局黨委決定成立“南陽微警局 肖振宇尋親工作室”,并依托“平安南陽”公衆号,建立網上資訊釋出登記平台,運用公安資源為全國群衆提供免費尋親服務。
肖振宇說,工作室的尋親人群,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被拐的婦女兒童;一類是長期失蹤的人口;一類是幫烈士尋親。
“現在平均每天會接到10多條求助資訊,這些資訊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肖振宇說,自2017年開始走上公益尋親之路至今,他和工作室已經成功地讓1200多個離散家庭實作了團圓夢。這些尋親成功的案例中,有來自全國32個省的家庭,還有20多個是來自美國、緬甸、越南等國家的。
(肖振宇幫人成功尋找到家人)
當公益尋親小夥遭遇“肖英雄”
肖振宇印象深刻的成功尋親案例并不少。
2020年中秋節前夕,他接到了一個來自貴州省黔西縣的求助資訊。該資訊顯示,6個兄弟要尋找失蹤了30年的母親趙夢玲(化名)。他們說,30年前,母親離家外出打工後,至今沒有任何音訊。
經過4晝夜的連續工作,肖振宇終于在中秋節前一天找到了被拐賣到河北蔚縣的趙夢玲,并在中秋節當天,幫助6兄弟将母親從河北接回到了貴州。
“那幾天熬夜熬得受不了,很多個瞬間都想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肖振宇說,像這樣的情形,是他的工作常态。
剛開始做公益尋親時,他還有本職工作要做,而尋親的工作隻能放在晚上或閑暇時間來做。而且,每天都要在電腦前坐上十幾個小時。後來,他調到打拐辦,專門做起尋親工作來,工作的強度更大了。
(肖振宇在記錄尋人資訊)
超強度的工作量,讓他得了重度青光眼和腰椎間盤突出。盡管如此,他也從沒有懷疑自己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幫人尋親的意義,每一次見證重逢的場景,讓他更加認識到自己的努力對于這些家庭的意義。
肖振宇的事迹,馬水峰早有關注。在馬水峰的兩個公益尋親微信群裡,提起肖振宇,大家都以“肖英雄”稱呼他。就連馬水峰給記者所發的肖振宇的聯系方式,備注也是“肖英雄”。
因為敬佩“肖英雄”,去年4月份,馬水峰想方設法聯系上了肖振宇,并關注了南陽微警局肖振宇尋親工作室平台。他在自己的微信群裡也推介這個平台,還鼓勵尋親家庭在平台上登記孩子失蹤的資訊,讓大家多一個尋親管道。
馬水峰他們兩輛尋親房車上所貼的失蹤孩子的資訊,也都在南陽微警局肖振宇尋親工作室平台上登記過,經過“肖英雄”的協助,已經有一些家庭實作了團員。“肖英雄”尋親成功的資訊,馬水峰也會發到群裡,大家看了都很激動,都希望有一天“肖英雄”找到的,是自己的孩子。
2021年9月15日,馬水峰還專門駕車跑到南陽,代表群裡數百個離散家庭,送給“肖英雄”一面錦旗,以表達他們對他的感謝。
肖振宇對馬水峰他們的公益尋親也十分贊賞,盡力支援他的公益尋親活動。
兩人正是有着如此的機緣,馬水峰接到楊登峰的求助之後,才能夠第一時間聯系到肖振宇,肖振宇也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内,聯合陝西警方迅速給出結論。
“其實剛開始就已經基本确定了楊登峰與其親生父母的關系,但我們為了確定萬無一失,2月15日又做了複檢予以再次确認。”肖振宇說。
洛陽公益尋親小夥與南陽“肖英雄”的又一次交集,成就了打工尋親20年的河南男子一個團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