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也許當坦克300在2020年成都車展首次公開亮相時,長城汽車對這款硬派SUV仍然是抱着試探的态度。是以長城汽車選擇了彼時已經打出中國豪華SUV名聲的WEY作為坦克品牌的孵化器,是以當時坦克平台的全稱還叫做“坦克·WEY智能專業越野平台”。

不過,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坦克300一炮走紅,它不僅一舉打破了硬派SUV市場的小衆局面,更是把長城汽車在這個全新品類上的起步價,鎖定在了20萬元。換句話說,20萬元這個曾經自主品牌費盡心力想要突破的價格天花闆,因為一個全新品類的誕生,反而成為了長城汽車SUV市場高端化的起點。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是以,坦克品牌此後的獨立營運與商業模式創新,都是階段性探索成果之後的順勢而為。坦克300上市一年多仍然一車難求,預售33.5萬元起的坦克500甚至出現訂單加價倒賣現象,這些都表明坦克品牌以塑造全新品類為路徑的高端化,已經初現成效。

如此場景,那些仍然在高端之路上探索的其它自主車企自然也看在眼裡。當此前的尺寸做大、配置做高、豪華感做滿的方式,在高端之路上已經出現了瓶頸時,坦克品牌的火熱無疑打開了全新的思路。于是,自主車企一輪高端硬派SUV的風潮已經暗流湧動。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但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飽和與成熟,決定了跟風者已經紅利不再。已有太多的案例表明,簡單進行産品序列的模仿,而不去深究背後的正向邏輯,最終的結果隻會是事倍功半。

自主品牌SUV高端化,“硬上(上硬派SUV)”固然已被證明是一條路徑,但對是否隻能靠“硬上”、“硬上”的條件與要素有哪些,也許更應該有清晰的認知。

坦克品牌火爆的必然與偶然

在今天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下,如果做一件事情之前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通常也就意味着這件事情做晚了。

坦克品牌的發展同樣如此,每下一步棋,既有戰略方向與整體規劃的頂層設計,但也不乏與時俱進的調整與應變。在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上探索,其中既有必然性,同樣也有偶然性。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我們先來看必然性。

做好一台高端硬派SUV,在産品上有幾個先決條件:

專業的越野底盤與全路況能力

高階動力系統與性能

使用者圈層的生态與口碑

傳播情懷與文化的故事

而為了打破硬派SUV與豪華城市SUV之間的界限,在産品上還需要融入:

精緻、豪華的設計、用料、做工

齊全的舒适與便利性配置

先進的智能化、網聯化功能

适合日常駕駛的底盤調校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顯然,過往自主品牌的SUV高端之路,都是在後者狠下功夫。但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些努力最終的結果,無外乎是車子挺大、配置挺高、花哨的功能挺多,或者是在試駕之後感慨一句“現在國産車調得挺舒服啊”,然後轉身去買了看起來什麼都比不上的合資SUV。

本質上,這是因為在合資品牌定下的規則中,自主品牌作為跟随者,沒有辦法在核心領域超越,就隻能接受消費者的“苛責”。那些所謂的賣點,在消費者眼中變成了“奇技淫巧”。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在坦克300之前,長城汽車的SUV高端之路同樣也不能免俗。但是,以皮卡發家、在越野車領域耕耘多年的長城汽車,有其它幾家頭部自主車企無可比拟的前者優勢。是以,當長城汽車選擇将兩者的優勢整合,并且花大力氣開發出3.0T+9AT的縱置六缸這樣的高階動力系統後,坦克品牌就有了唯一性。它不需要再被拿來與合資品牌對比,它創造了自己獨屬的标準體系。

你可以說坦克300沒有對手,也可以說所有相近價位的車型都是坦克300的對手,因為坦克300的需求,不是從哪一款、哪一類車型中搶奪,而是靠自己挖掘甚至創造出來。當花20多萬買一台坦克300,所獲得的滿足感遠超這個價格區間的其它車型時,消費者也會順理成章用錢包投票。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是以,能夠同時整合越野、豪華、智能等看似相悖的要素,打造出一個遠超同價格預期的新品類,是坦克品牌火爆的必然性。

但是,2021年的特殊性,也給坦克品牌的火爆賦予了一定的偶然性。

2021年,我們面臨疫情之後的消費觀分化,也有複雜國際形勢下國人對自主品牌的信心提升,同時迎來了因為疫情防控導緻出行難度加大後,近郊戶外活動的爆發式增長,這些因素如果放在坦克平台規劃的五六年前,都是未知。但恰恰是這些未知,與必然性的要素共同推動了坦克品牌如今的火熱局面。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如果拿這種必然性與偶然性因素結合的标準來判斷,其它自主車企有沒有可能複制坦克品牌的高端化成長路徑?

沒有條件,能否創造條件“硬上”?

跳開合資品牌定立的标準,塑造自己的評價體系,讓消費者花同樣的價錢,能獲得數倍于這個價錢車型的滿足感,在坦克品牌之後,很多自主車企已經認識到了這條獨特的高端之路,并且開始有了實質性行動。

根據目前有報道的資訊,至少已經有四家自主品牌,會向高端硬派SUV市場發力——比亞迪、吉利、捷途、東風。

比亞迪預計将會在今年釋出全新高端品牌,首款車型可能就是一台高端硬派SUV。此前,比亞迪進行越野底盤測試的套殼騾車已經曝光,預計會同時提供插電混動與純電動版本,同時有消息表明這款車型的售價可能會超過50萬元,頂配價格甚至在90萬元左右。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吉利則會基于SEA浩瀚架構的其中一個分支SEA-L平台,開發全新品牌下的純電動皮卡。出于皮卡與硬派SUV的底盤通用性,如果吉利想要進軍這個市場,也很有可能會同時開發純電動硬派SUV。再考慮到SEA浩瀚架構自身的高端定位,以此開發的車型勢必也有同樣比對的定位。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捷途在今年初亮相的概念硬派SUV T-X,也昭示了對這一細分市場的觊觎。同時,15-30萬元的預計價格區間,也遠高于目前捷途品牌的主銷車型。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而東風則在去年正式宣布“M事業部”成立,即全新的高端電動越野品牌。有消息稱,這個全新品牌的首款車型,可能就是對标“電動悍馬”的“電動猛士”。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從這些資訊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四個品牌硬派SUV的發展,相比坦克的路徑有如下幾項不同:

1. 曆史沉澱

比亞迪與吉利此前并無硬派SUV或是皮卡的産品背景,捷途的理念是“旅行”,與硬派SUV稍有聯系。東風雖有硬派SUV制造經驗,但主要面向軍車等專用市場,民用越野市場的聲音并不大。

2. 動力形式

這四個品牌中,比亞迪、吉利、東風的高端硬派SUV,都将采取電動化的動力形式,而捷途T-X的“昆侖”架構,也将相容燃油、混動與純電動的選項。換言之,它們不會像長城汽車那樣專門再開發大排量發動機,而是以電動化滿足高階動力需求。

3. 品牌與品類的關系

長城汽車将坦克品牌與科技高端越野SUV的品類相綁定,并衍生出機甲科技與商務豪華的細分序列,這也會促成接下來入場的新品牌,不能再籠統地去講“大越野車”的概念,而是要進一步細分場景,既能突破目前坦克品牌定義的标準,又能發掘硬派SUV其它的潛在需求。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而這其中,最難做的不是技術、不是定位、不是營銷,反而是看起來最虛無的曆史沉澱。尤其是當坦克品牌已經在高端硬派SUV領域建立了先入為主的品牌認知與評價次元,其它品牌如果不能在這些次元,比如差速鎖數量、實地越野性能、智能網聯能力、使用者圈層與文化打造等方面全面超越,也沒有在産品方向上創造出全新的次元,那麼即便在某些局部特性上有優勢,最後免不了都會去和坦克品牌的對應車型相比較。

此時,絕大多數對産品技術并不那麼了解的消費者,極有可能會依靠市場口碑做決定。而口碑的塑造,正是曆史與文化積澱在消費者中的外化表現。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這樣的局面,會對後來者極為不利。今天這個時代下,創造規則與評價體系的先行者,總會在消費市場擁有特權,而亦步亦趨的跟随者總會被消費者百般挑剔。隻不過,當初自主品牌的SUV向上,那個先行者是合資品牌;今天自主品牌發力高端硬派SUV,那個先行者是坦克品牌。本質上,并沒有發生改變。

坦克品牌之是以能在它的價格段賣好,是因為它做到了今天包括合資品牌甚至豪華品牌在内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它提供給消費者的,是與其它車型都完全不一樣的新品類。于是,它擁有了對品類的話語主導權。

自主品牌全都來造硬派越野SUV,能複制坦克300的成功嗎?

而其它品牌此時進軍高端硬派SUV,它的選擇有兩個:第一,正面挑戰坦克品牌,并且在消費者最看重的産品力上全面勝出;第二,重走坦克品牌在2021年的路徑,也就是創造新品類,樹立新的消費心智。顯然,無論哪一種選擇,都不是容易做的事情。

寫在最後

中國車市進入存量時代後,所有的車企都難免焦慮。其中一個焦慮的關鍵點就是,如何用産品與技術的組合式創新,去滿足甚至超前滿足快速疊代的消費需求,而且還要踩準時代與社會發展的節奏點。

是以,如果有哪一個品牌做出了成功的案例,一定就會有更多的品牌跟進——打開高端硬派SUV細分市場的坦克品牌就是典型案例。但是,坦克品牌取得今天的格局,是必然+偶然共同推動的結果。這意味着其它品牌的跟進,既要修煉内功,去創造必然性,又要踏對時機,去獲得偶然性。即便汽車行業從來都不會是強者吃遍天下,但想要真正取得成功,也從來都不會是在對手的語境下。

自主品牌SUV的高端化,不會隻有“硬上”一條路,但至少目前,“硬上”已經成為一條有迹可循的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