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作者:經理人雜志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來源: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網

起家于貿易融資的雪松,在規模擴大之後,大搞多元化,介入金融業,舉債加杠杆,發行理财産品,最終迎來了“一地雞毛”。

近日,一向神秘低調的廣州民企雪松控股被推上風口浪尖。

2月15日,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雪松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雪松發展、齊翔騰達雙雙釋出關于深交所關注函回複的公告。此前的2月11日晚間,上述兩家公司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有關控股股東的關注函。

而在2月10日,據風雲财訊消息,雪松控股廣州總部樓下聚集了一批投資者進行維權。據說,趕到現場維權的投資者們,基本平均投資都在百萬以上。黃埔警察局相關人員在現場表示,将督促企業解決問題。

雪松發展1月29日釋出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 2021年度雪松發展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54億–6.78億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3400萬–5000萬元。

稍早前的1月22日,齊翔騰達釋出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45%至162%,盈利23.9億至25.56億,扣非後淨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45%至162%,盈利23.91億元至25.57億元。

上述兩家公司的回複公告顯示,目前,“雪松系”已累計質押齊翔騰達股份114.074億股,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86.16%,占總股本的40.13%。其在雪松發展的372,662,016股也處于被質押狀态,質押比例高達97.44%,司法當機的股份為4,895,480 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 0.90%。

在回複公告中,齊翔騰達表示,經向雪松實業了解确認,其進行股權質押所獲得的資金主要用于補充雪松實業及其子公司的流動資金。而雪松發展則透露,截至2022年2月11日,雪松發展為關聯方提供的擔保餘額為19,200.00萬元,相關債務已到期。

2018年,一年一度的《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釋出,其中坐标位于廣州的有三家,南方電網、恒大、雪松控股。彼時雪松控股首次入榜,民營背景,和諸多大佬站在一起,顯得尤為耀眼。随後,雪松又連續3年入圍世界500強,并在2021年以338.37億美元的成績,位列世界500強359位。

去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釋出,張勁更是以38億美元财富位列榜單第775位。

然而,原本起家于貿易融資的雪松,在企業規模的擴大之後,大搞多元化,深度介入金融行業,舉債加杠杆,發行理财産品,最終無法償付債務,迎來了“一地雞毛”。

暴雷之下,雪松控股總部被圍攻

2月10日,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開創大道以南、開達路以西的雪松控股總部大廈,聚集了一大波投資者進行維權。

這些投資者購買的是雪松旗下的理财産品。這些産品自去年4月至今發生大面積逾期,已構成事實違約,大都百萬起投,資金多源于父母的養老錢,子女的教育基金和企業的經營周轉資金。根據财新消息,雪松對外發行的理财産品存量規模大約在200億元左右,涉及投資人約8000人。

“這一次絕對不能讓張勁跑了。”一名投資人向媒體表示。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張勁現年50歲,于1997年在廣州創立雪松控股公司。公司以貿易融資起家,涉獵領域包括大宗商品、供應鍊、化工産業、房地産等。2015年,雪松控股營業收入還停留在593億元,2016年即飙升至1570億元,躍居廣州民企第一。2017年,雪松的營收規模繼續高速增長,達到2210億元。2018年7月,雪松控股跻身“世界500強”,此後連續四年上榜。

此前,已有投資者在多次與雪松控股尋求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幾個月來通過向信訪部門、金融管理部門遞交舉報信,向經偵部門報案、向法院提起訴訟等多管道進行維權,但都未能獲得實質性進展。

虎年春節假期前一天(1月30日)深夜,雪松控股發出緻歉信,宣布原定于1月底完成的兌付無法落實,并稱春節後會進一步與投資者共商方案,確定2月底前完成兌付。

然而,這一封信的反彈卻是巨大的。

2月9日,在承受巨大壓力的各地理财産品銷售經理要求下,雪松控股召開了員工大會,張勁及一衆高管均在現場。會上,雪松各地的理财銷售經理,要求張勁個人為逾期的理财産品承擔連帶責任,遭到拒絕,這才有了開篇那一幕。

據财新報道稱,張勁在會上表示,至2月底,就能把1月的承諾兌現。一名内部員工推測,張勁此番話意指雪松控股在謀求在2月底前轉讓在開源證券持有的股份。雪松實際控制的佛山市順德區金盛瑞泰投資有限公司是開源證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5.54%。

張勁還稱,在未來兩個月内,雪松控股方面就可以将雪松信托的注冊地從江西南昌遷至廣州,進而将其賣給地方國企,這一筆交易對價就可接近100億元。此前,雪松控股在購買雪松信托(即原中江信托)之時,資金來源實為廣州市兩家國企認購了雪松控股發行的80億元永續債。彼時兩家國企願意幫助雪松,是因為雪松方面向廣州市承諾,收購完成後将雪松信托的注冊地遷至廣州。

此外,張勁已同意将部分資産劃撥出來,作為還債的增信,包括雪松在廣東中山的若幹地塊;雪松實際持有的開源證券的股份;另有20億元的針對國企的應收賬款。此外,張勁還表态,希望盡快将雪松在齊翔騰達持有的股份轉手。目前雪松間接持有齊翔騰達36.74%的股份,對應市值約為102億元,但相當一部分股權已被質押。

據悉,黃埔區政府于2021年11月成立“專班”應對雪松控股“爆雷”,其工作性質主要為協調和溝通,雪松還債事項“交由市場自主解決”。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實際上,雪松控股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兌付危機。

2020年底,多位曾在2020年6月與雪松信托簽署過收益權轉讓協定的投資人,并沒有等來雪松信托承諾的本息兌付款。

據《證券時報》統計,彼時雪松信托有24個項目未完成給付,逾期本金高達38.09億元。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投資者拿着協定“上門讨債”,釋出消息質疑公司操作之時,得到的卻是雪松信托副總裁李楠的一句“此前簽署的受益權轉讓協定無效”

作為雪松系的重要一員,雪松信托在2018年入主暴雷的中江信托時,一度被市場稱為“白馬騎士”。雪松控股董事長張勁在接手時更是放出豪言,稱他将作為解決中江信托曆史問題的第一負責人。

不過,當時業内對這個交易并不太看好。因為當時的中江信托就是一個燙手山芋,踩雷産品有30多個,涉及投資者2400多名,總金額約79億元。

為了這項交易,雪松當年發行了兩筆合計80億元的永續債,由廣州産業投資基金和廣州凱德金融控股分别認購60億元和20億元。

雪松收購中江信托實際支付的對價是60億,資金來源就是這兩筆永續債,雪松當時承諾,收購完成後會将雪松信托的注冊地遷至廣州。

不過,企查查顯示,雪松國際信托注冊位址仍在江西,而且過去幾年的業績更是大幅虧損。

“中國嘉能可”之夢

“張勁的雪松控股集團,在廣州一直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圍攻雪松總部事件之後,一位廣州的财經界人士評價說,“珠江新城的金融人士聚餐時,都很喜歡讨論雪松,但很少有人能看明白雪松的商業模式,覺得這個公司看起來業務闆塊很多,什麼都幹一點,但又幹不好,規模也不大,但盤子卻越來越大,營收一直猛漲,是一個一下子就冒出來的世界500強,搞不懂這是什麼打法。”

公開資料顯示,1989年,18歲的張勁被深圳大學錄取,和馬化騰是同屆校友。憑借深圳的天時地利,他在内部股上賺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1994年,他進入中國科技開發院工作。在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張勁撤出股市,轉戰房地産市場,于當年創辦雪松集團的前身君華集團。

随後乘着房地産蓬勃發展的東風,君華集團迅速崛起,成為廣州知名開發商。創辦之初,張勁還曾涉足貿易,主營鋁、鋅。2002年君華集團成立通雲供應鍊公司,從金屬期貨和國際貿易進入大宗商品供應鍊領域。

很多年後,在緻員工的公開信中,張勁解釋說,鑒于地産行業洶湧,進而預判出,在大基建時代,鋼材緊缺,建築原料利潤空間将會很大。因為直接對接B端客戶,C端使用者對供通雲存在感不強,遠離聚光燈的它在潛行中迅速長成“獨角獸”。2007年,君華進入廣東省企業100強,一年後的金融危機中,銅行業幾乎全軍覆沒,供通雲大舉收購,一躍成為行業前幾位。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張勁決定完全退出建築行業,深耕大宗商品供應鍊。

根據《物流術語》國家标準,大宗商品供應鍊是一個包含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運輸商、分銷商在内多個主體的系統。作為流通服務商,供應鍊企業通過對物流、資訊流、商流、資金流的控制和運作,達到最優狀态。

業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國大宗供應鍊行業分為三個層次,分别為央企,如中國五礦、中國誠通、中兵集團,中國鐵路物資集團等;地方龍頭企業,如雪松控股、象嶼股份、建發股份、廈門國貿;以及各類中小企業。2014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許多中小貿易商被迫退場。加上央企考核改革,更重視效益,不得不收縮業務規模。

在這一背景下,大宗供應鍊行業地方龍頭企業得以順勢擴張。2015年,供通雲實作大爆發,營收200餘億,随後年年攀高,把雪松送進了世界500強榜單。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實際上,雪松控股主要利用金融來生産和創造“企業”,解決上下遊企業融資的困境。

2016年,《新财富》把通雲選為最佳商業模式,稱其“利用十餘年的大宗商品行業經驗及豐富的上下遊資源,結合行業标準化程度高、流通性強、變現率高且快、金額大等特點,‘從産業中來,到金融中去’,更新供應鍊平台,打通了産業端的各個鍊條環節,對接資金端,解決産業鍊融資問題,讓傳統産業鍊重獲活力。”

“說白了,雪松沒有高利潤的産業做驅動,就是依靠融資發展向供應鍊上的企業貸款。”一位上海金融人士如此總結說。

《第一财經日報》曾舉例說明:一個電纜廠有一筆1億元的電網需求訂單,賬期半年,但該廠僅有2000萬元的流動資金,而其上遊的銅杆廠不賒銷,這就導緻電纜廠沒有足夠資金吃下這筆大額訂單。供通雲的委托加工式的供應鍊服務恰恰可以提供支援。電纜廠可通過融資8000萬獲得1億訂單對應的原材料,完工交貨後的應收賬款再由供通雲收取回款。

不過,在這種模式的驅動下,雪松開始突飛猛進,并開始大規模進入金融領域。

2015年8月,雪松資本成立,後更名為雪松控股集團。

2016年上半年,張勁挖來前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擔任集團董事、執行總裁兼上海總部董事長,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随後,雪松開始在資本市場高舉高打。同年年2月,位于深圳的利凱私募基金由一個自然人控股公司,通過股權轉讓被納入雪松控股集團,這也是雪松殺入金融圈的“第一槍”。與此同時,雪松旗下的深圳市前海潤邦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此後,潤邦财富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國募集量最高時一年能做到上百億,給客戶7%-11%不等的收益,銷售費用率1.2%-2%。此後數年,雪松頻繁大手筆買入上市公司股權,以及張勁本人頻繁登上各大富豪榜單,引起輿論關注。

2016年11月,雪松控股耗資48億收購化工企業齊翔騰達,獲得麾下第一家上市公司。2017年6月,同為山東上市公司的男裝品牌希努爾(後更名為雪松發展)公告稱,雪松控股旗下的雪松文旅受讓公司62.51%股權,對價近42億。短短8個月動用超過80億資金,控股兩家上市公司。

當時,正值寶能與萬科大戰,“野蠻人”的說法彌漫輿論空間,此前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雪松及張勁,迅速成為焦點。張勁公開回應稱,不做“野蠻人”,要做門口的信使。

彼時,雪松還曾通過旗下公司投資入股廣州銀行和廣州農商銀行,且均位于十大股東之列。然而蹊跷的是,2017年廣州農商銀行在港上市時,該公司卻從十大股東中悄然退出。當時媒體揣測紛紛。

2017年上半年,雪松控股通過旗下廣州聯華實業收購佛山金盛瑞泰,間接持有了開源證券28.53%股權。2018年11月,中國銀保監會下發中江信托股權變更批複,準許雪松控股收購中江信托71.2%股份。此次股權變更完成後,雪松控股成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東。

到了2019年1月21日,張勁正式在雪松幹部訓練營的第一期講話中通報:經過銀保監會四個月穿透式嚴格審查,公司收購中江信托71.3%的股份已獲銀保監會準許。

至此,雪松控股身上的房企色彩已不再濃重,其搖身一變,成了中國大宗商品的領軍企業,打造的“地産+實業+金融”的綜合産業集團版圖也逐漸清晰。彼時,雪松已手握信托、融資租賃、私募基金等金融牌照,但是銀行、保險、和第三方支付等含金量高的金融牌照,卻沒能拿到。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2018年,一年一度的《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釋出,其中坐标位于廣州的有三家,南方電網、恒大、雪松集團。彼時雪松集團首次入榜,民營背景,和諸多大佬站在一起,顯得尤為耀眼。随後,雪松又連續3年入圍世界500強,并在2021年以338.37億美元的成績,位列世界500強359位。

去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釋出,張勁以38億美元财富位列榜單第775位。

在恒大總部搬出廣州後,雪松控股便被稱為廣東的民企“一哥”。張勁曾公開表示,立志在廣州成就一家世界級實業企業,成為中國的嘉能可。

衆所周知,嘉能可既是全球大宗商品供應鍊的領軍者,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礦業集團,擁有100多座礦山等上遊資源。

嘉能可成功的背後是其強力的供應鍊金融服務能力。嘉能可在全球擁有多個私募基金公司,融資管道暢順,能快速便利地在全球範圍内為其供應鍊上下遊客戶提供便捷的供應鍊金融服務。

事到如今,“中國嘉能可”之夢,似乎已是天方夜譚。

不出事才是奇迹

“雪松能撐到今時今日才暴雷出事,都算是奇迹了。”一位北京的金融界人士表示,雪松位列金融機構黑名單已經很久了。

進入2020年之後,雪松開始出現問題,并爆發債務危機。

“說地産吧,項目很少,說物業吧,也很少看見,文旅地産,遠在雲南,規模也不大,大宗商品交易,交易傭金極低,怎麼看都不像能撐起一個500強。”廣州媒體《易簡财經》曾撰文這樣指出。

資料顯示,雪松控股近年來在營收規模連增的同時,總資産、淨利潤卻雙雙下滑。2019年,公司總資産167.37億美元,同比下滑20%;2017年-2019年,公司淨利潤更是從10.68億美元降至1.22億美元。其最重要的子公司雪松實業雖然9成以上收入來自供應鍊管理,但該業務毛利率不到1%。

2019年,雪松實業營收2675.52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93.84%;公司歸母淨利潤18.82億元,淨利率僅0.7%。也就是說,除了雪松實業,雪松旗下其他業務均存在較嚴重的虧損。

另外,雪松實業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淨額常年遠低于淨利潤,盈利品質有待提升。截至2021年6月末,雪松實業全部債務為307.15億,短期債務達234.45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30.06億元,對短期債務覆寫率為12.82,流動性現隐患。

債務危機之下,引發市場對雪松的負面看法。

去年11月23日,聯合資信公告稱,将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A-,将“19雪松01”的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A-,評級展望為負面。

起底“雪松系”:張勁跌落的“中國嘉能可”之夢

實際上,一直以來,雪松都學缺少主業支撐,其大手筆運作、高杠杆融資、産業多元化在帶來光輝“戰績”的同時,巨額負債如同壓在雪松頭上的一座大山。

2020年9月22日,證券時報釋出報道稱,雪松實業集團的負債總額,從2015年末90億元增至2020年6月末的528億元,資産負債率65.2%,扣除無形資産、商譽等部分後的資産負債率為77%。

文章稱,截至2020年6月末,雪松實業累計還欠35.4億元稅款未繳納。被質押子公司資産總計455億元,而雪松實業集團總資産不過752億元。雪松實業集團幾乎所有的債權融資手段都用上了。

據悉,其于2017-2019年共計發行四隻公司債,金額合計38億元,截至2019年末償付32.5億元;2019年,雪松實業又通過地方金交所,發行總額25.6億元的5隻債權融資計劃。

另一文章則直指雪松信托借道保理通道所受讓的220餘億元應收賬款,既無三方确權,也無回款封閉,風控全線處于“裸奔”狀态;幕後融資人甚至拿着完成收款、已經滅失的“應收賬款”,通過保理通道轉讓給雪松信托以獲得融資。換句話說,該等信托産品,幾乎完全沒有底層資産做支撐。

當日,雪松實業釋出公告,稱該報道惡意解讀,形成嚴重不良影響。

然而,2020年末,已經開始有人爆料有些信托項目出現兌付困難。同時,至2020年上半年末,雪松文旅所持希努爾(現名雪松發展)股權全部質押,齊翔石油所持齊翔騰達股權也已質押超過80%。

2020年11月下旬,雪松控股被曝出将旗下物管企業雪松智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80%股權轉讓予一家名為廣州祥泰的神秘公司,而廣州祥泰疑似廣州合景泰富的影子公司。

到了2021年3月份左右,雪松控股部分産品開始出現延期支付利息;到了今年,其理财産品更是出現大面積逾期。

此外,自2016年和2017年雪松控股入主齊翔騰達和希努爾(現名雪松發展)之後,兩家上市公司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由于勞動力成本高企、訂單轉移、出廠價格增長乏力,不少知名服裝企業、服裝上市公司紛紛跨界謀發展,如森馬集團跨界賣菜賣藥,女裝企業朗姿股份進軍醫美行業,紅豆股份增加生産防護服。

在此情形下,雪松發展一方面逐漸剝離服裝業務,另一方面,希努爾開展多元化探索。2018年拓展文化旅遊業務,2020年新增供應鍊管理和綜合服務業務。2020年年報顯示,希努爾的主營業務為服裝、供應鍊、旅遊、文旅小鎮,占營收比例分别為:53.29%、33.57%、4.96%、3.89%。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希努爾服裝、旅遊兩大主營業務受到了較大沖擊,整體營業收入及利潤水準大幅下滑。希努爾年報顯示,2020年,實作營業收入為15.25億元,同比減少57.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990.95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為8491.29萬元。其中,文旅小鎮及旅行社業務受到嚴重沖擊,文旅業務收入1.35 億元,同比減少 94.80%

1月29日,更名之後的雪松發展釋出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21年度雪松發展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再度虧損4.54億–6.78億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3400萬–5000萬元。

對此,公司積極恢複文化旅遊業務的同時,持續穩健發展服裝業務,快速發展供應鍊管理和綜合服務。受國内多地疫情反複,特别是公司文旅業務重點 區域華東、雲南地區疫情影響,導緻公司文旅業務經營情況未達預期。

此外,去年7月,雪松發展還曾因操作不規範,收到山東證監局警示函,主要涉及子公司前期會計差錯問題,以及希努爾存在2020年度業績預告修正不及時的問題。

相比之下,2021年以來,由于近期化工多品種價格創新高,包括丁辛醇、草甘膦、醋酸、尿素、PVC等在内的多種化工品種行情進入深度演繹階段,雪松系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齊翔騰達的業績表現還不錯。

不過,去年上半年,齊翔騰達新計劃項目終止,帶來了一定負面情緒。2021年8月10日,齊翔騰達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終止籌劃欽州項目,已于4月28日釋出《關于終止投資合作架構協定的公告》。

2020年9月8日,齊翔騰達與廣西欽州市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合作架構協定》,項目總投資約122億元,計劃分兩期實施,計劃3年内全部完工。建設内容包括:10萬噸/年順酐項目、8萬噸/年甲乙酮項目、20萬噸/年丁腈膠乳、45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30萬噸/年環氧丙烷、20萬噸/年異壬醇項目等。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自上述《架構協定》簽署以來,公司與欽州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就本次合作項目的細節進行了充分溝通與協商,并設立工作推進小組積極開展本次合作項目啟動相關的各項準備工作。但由于雙方未就本次合作項目的關鍵問題達成一緻意見,經過審慎研究,決定終止籌劃本次合作項目,原《架構協定》中所有條款均終止履行。

此外,2020年9月,齊翔騰達通過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29.90 億元,拟全部投入“70 萬噸丙烷脫氫制丙烯(PDH)項目”。2021 年 1 月,齊翔騰達披露公告稱拟向銀行申請總額16 億元的項目貸款,由公司控股股東的一緻行動人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而在2月11日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中,對上述募集資金用途和最終去向,以及雪松系為其提供擔保的情況,均提出了質疑。

擊鼓傳花終有時。起家于貿易融資的雪松,在企業規模的擴大之後,大搞多元化,介入金融行業,舉債加杠杆,發理财産品,最終無法償付債務,迎來了“一地雞毛”。

這家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最終會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