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差不多一年前的這個時候,Redmi K40系列接了K30系列的班,準時登場,一方面延續了那種“紅海搏殺,越激烈越歡愉”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頗有誠意地悄然将Redmi格調拉上了一個台階”。我們當時的評價是,K40系列以開局者的姿态,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競品,都“有點狠”。從整個2021年的資料來看,K40系列三款機型,算上K40遊戲增強版,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存在,也讓盧偉冰的驕傲有章可循。

按照正常的代系更疊周期,如今也是Redmi K50系列釋出的時候了。經曆了一月份幾家頭部品牌陸續的旗艦機型釋出熱度周期,Redmi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這是一種品牌愈發成熟的表現。當然,盧偉冰和Redmi的營銷風格還是沒變,在正式釋出之前,依舊火力全開地為K50系列造勢。隻不過,這次Redmi更多的舉措是強調自身機型的誠意與特性,鮮有與友商争口舌的舉動,如此情景,亦是Redmi愈發成熟的另一處表現。總之,這幾年的成長,它早已擺脫了當年“紅米是小米低端化産品”的辨別,不僅有了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完善的“價值體系”(包括産品風格和品質),更有了屬于自己的閱聽人文化。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是以,我們去年提到,從K40系列所開始呈現的“K40宇宙”為起點,Redmi會有一個更高層級的發展。如今,K50系列則要強化這個态勢的根基,讓大衆更準确地了解“Redmi就是Redmi,而不是小米品牌的附庸”。從市場成長的角度來說,這才是Redmi與盧偉冰真正在意之處。于是,從環比的眼光來看,K50系列比K40系列有着更大的戰略決心和配置誠意。為了打造Redmi K50“宇宙”,甚至為了這“DreamPhone”,盧偉冰顯然下手特别狠——甚至連命名的規則,都有了變化。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強調一下今天的主題。既然與往年不同,那就整個步調都不同。這次Redmi首先釋出的是K50電競版,而正常版本則往後再作安排(從設計理念和市場定位來說,正常版本與電競版差別較大),相對于去年K40系列由K40遊戲增強版來作“補刀”有着截然不同的戰術。如此,我們把K50電競版了解為“刺客變成戰士”,亦無不可。

還有一句題外話。這次Redmi并沒有實作天玑9000平台的首發——雖然“首發”與否的噱頭本質上真的并不太重要,但小米系的機型有着“引領首發”的光榮傳統,這次沒有首發天玑9000,談不上多大的事,但小小的遺憾是有的。而且,去年K40遊戲增強版是用的天玑旗艦平台,是以對于K50電競版的預測,之前很多聲音都覺得會繼續天玑旗艦平台(如天玑9000)。如今K50電競版居然是新一代高通8旗艦平台,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了解為Redmi對“K50宇宙”中“遊戲體驗”概念的新闡述和新定性。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注:K40遊戲增強版和K50電競版的參數環比,僅作代系參考,不作性能對比

2022年的時勢,成本效益3.0

去年我們說,自從小米奔向“高端旗艦”之路後,Redmi确實越做越像當初那個“動辄就賣1999元”的小米了,這本身也是Redmi價值的核心意義。但今年,Redmi顯然也有自己“走高端”的想法,這個苗頭甚至很明顯。但是,這并不意味着Redmi會放棄自己“成本效益”的根,正确的了解是——Redmi從“強調成本效益”到“诠釋成本效益”,再到“塑造新概念的成本效益”,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烙印的方式。

如果說最初的成本效益是解決“把配置堆起來,價格不起來”的沖突論,那麼之後我們所提的“成本效益2.0”則是“在合理的價格中位線以内,把體驗感營造完整”。如今,Redmi在做“成本效益3.0”的事,強調的是“把出色的體驗感和出衆的配置堆料有序融合,并提出一個閱聽人無法拒絕的合理價格”。這一步步的過程,循序漸進,尤其考驗一個品牌的定力和實力。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價值一進制錢的東西,賣八毛那叫“賠本賺吆喝長久不了”,賣一進制那叫“實實在在但後勁乏力”,賣三元那叫“品牌溢價健康發展”,賣十元那叫“周瑜的闆子割韭菜”。Redmi當然願意做有品牌溢價的事,但要實作“賣一進制跨入賣三元”的目标,核心推動力就是不斷做出超出大衆消費預期但又不超出消費能力的産品,而不繼續單純咬住幾毛幾分的無謂價格戰。把一進制錢的東西賣出三元錢,如果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先把三元錢的東西賣出三元錢——讓消費者花了高端的錢但依舊覺得超值。或者說,先解決品牌價值定義的問題,賺錢的事可以緩,格調的事必須拉。有了格調,之後的發展才有更多的定義權和主動權。

“成本效益”不僅在手機市場非常高頻,在當年的PC攢機市場更是屢見不鮮。但,時代變了。當代年輕人的偏好與選擇,“成本效益”被狹隘地了解為“用便宜的價格去盡可能地堆料”,這其實是一直天然的“消費理念偏差”。現在的年輕人,甚至不樂于談論“成本效益”背後所代表的消費品基本功能的“低階屬性”,反而他們更願意為“高階屬性”買單,比如一場話劇和演唱會,一件自己滿意的手辦或電子消費品,甚至是王者榮耀的一個限時皮膚或者抽一個限量版的“盲盒”,這些都不是“必須”但卻是可以給年輕使用者帶來幸福感的消費品。對于供應鍊與制造能力高度成熟的智能手機品類而言更是如此。

盧偉冰曾在自己的微網誌上寫道,Redmi的成本效益和友商沒有關系,無論友商怎麼做,Redmi的成本效益依然會很高。按這個語境的意思,能打敗Redmi成本效益戰術的隻有Redmi自己。有趣的是,盧偉冰以前就說Redmi和小米是“友商”,是以Redmi機型後蓋上的銘文已經不再是“Design By Xiaomi”而是“Design By Redmi”,這野心怎麼評價先不談,但至少是“有心”。

更有趣的現象是,如今每一代小米旗艦不一定都能成為行業爆品,但是每一代的Redmi Note和K系列都成為了行業爆品,這可有意思了。有人提到,“當初Redmi K20系列背刺小米9系列的景象還曆曆在目,是以這一代的K50系列都已經‘宇宙化打造’了,盧偉冰看來是不會手軟”。對于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觀察看看,現在我們能預見的是,包括Note系列在内,2022年Redmi一定會“下手特别狠”,無論對誰。

另外,這次盧偉冰也強調,對性能最挑剔的場景是電競,而K50電競版就是要以電競的标準去打磨極限性能、極限散熱、極限操控、極限振感、極限充電,甚至是極限手感。對K系列來說,電競不是品類,而是标準,是态度。K50宇宙以塔尖産品“電競版”開局,就是想表明這種态度——“全線拉滿”的狀态,就是為了在2022年狠狠KO,硬核到底。

“電競拉滿”的模樣 風格化明顯

簡單來說,K50 電競版為全直邊中框設計,風格更趨硬朗。機身後蓋玻璃采用光啞同體工藝,為四邊等深設計,即整塊玻璃邊緣向内彎曲深度相同,相鄰邊不再有高低落差,去曲就直。而淩厲的機甲線、閃電閃光燈、1600萬色氛圍燈都起到了恰到好處的裝飾作用,電競氛圍直接拉滿。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從線條的美學處理看來,K50電競版設計靈感來源于夢幻跑車,有激情的、流線的機身輪廓,又有精緻的細節。相比Redmi初次嘗試“遊戲機”品類的K40遊戲增強版那種“通勤機型的味道”,K50電競版更淩厲張揚,但依然不浮誇,是Redmi對“遊戲主力機”了解的再進化。同時,K50電競版圍繞“X”元素進行設計,由機身背部的“X”圖樣引出整機的大輪廓,相機框、揚聲器開孔、呼吸燈、音量鍵等均為“X”元素的變形與幻化,具有極強的對沖力與視覺張力。

當然,K50 電競版也更注重機身細節與線條的雕琢,機身按鍵除指紋鍵外均采用了CNC倒角加工,肩鍵撥動開關還加入了CD紋處理,相機框采用金屬材質,并同樣在内外緣采用CNC亮面倒角加工,透出如刀刃般的淩厲感。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我們還記得之前Redmi K40遊戲增強版共三種配色,暗影(黑)、銀翼(銀)、光刃(白),名字都是“遊戲機”的格調。這次K50電競版依舊保留了暗影(黑)和銀翼(銀)兩種配色,并新增了冰斬配色,藍色系的冷調質感,有明顯的個性語言。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對了,流傳已久的傳言終于成為現實,Redmi為K50電競版尋找到了特别的合作夥伴:梅賽德斯-AMG F1車隊(這是 F1 的性能神話,史上唯一的八冠王)。我們知道,梅賽德斯-AMG F1車隊秉持着“極緻駕馭精神”,它對于技術本身的堅持甚至偏執,非常契合這次Redmi對于K50電競版所注入的基因。所謂“競技之心,引領科技”。正是因為理念上的深度契合,Redmi正式成為AMG F1車隊官方合作夥伴,并為我們帶來雙方深度合作的“K50冠軍版”(全稱K50冠軍版Mercedes-AMG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Edition)。

K50冠軍版的設計元素融入衆多F1賽事及AMG-F1車隊專屬辨別,如AMG-F1專屬綠色中腰線、AMG-F1專屬綠色呼吸燈、F1方格旗圖案等,展現出極強的速度感與競技感。另外,K50冠軍版采用精緻的禮盒包裝,并标配120W GaN 充電器。對了,它的配置是12GB RAM+256GB ROM版本。如果喜歡那一顆“三叉星”的“大奔标”,各位不妨選擇K50冠軍版,價格不貴,但格調拉滿。

“冰封宇宙”助力“冷靜的王”

接下來要聊的,是晶片平台。在去年的K40時期(K30時期也是如此),Redmi就用周全的晶片戰術玩出了各種招式,眼花缭亂,精彩層出不窮。是以,現在K50電競版搭載了全新骁龍8旗艦平台,後續K50系列機型還有更多平台呈現,這是後話。

回到K50電競版來說。之前很多人猜測它要麼使用全新骁龍8旗艦平台,要麼使用天玑9000旗艦平台,其實無論哪種選擇,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它們都是2022年的王者。既然Redmi給K50電競版選擇了骁龍,那就看看Redmi如何讓骁龍變得強勁且冷靜。

“關于全新骁龍8處理器平台,各項特性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裡就不過多展開了”。這句話,最近我們說得太多,事實也是如此。K50電競版為全新一代骁龍8處理器選擇的搭檔是滿血版LPDDR5 RAM和更新版UFS 3.1 ROM(閃存順序寫入速度相比上代有了大幅提高,實測可達1436MB/s。),意料之中的組合,輕松過一百萬分(安兔兔)的存在。同時,K50 電競版還搭載最新小米自研IO Turbo 2.0 技術,解壓縮性能提高100%,檔案拷貝性能更是提高 300%。

是以,話題的重點,還是在“冷靜”這件事上。雖然全新骁龍8處理器有着4nm的制程,整體功耗控制比前代要好很多,但“壓榨極限性能”是Redmi常幹的事,是以散熱方面必須全力以赴。Redmi把K50電競版的這套散熱系統稱為“多元立體散熱系統”,是“冰封宇宙”的基準(後續的K50系列機型應該也會延續這套方案)。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Redmi認為,傳統的散熱方案往往會使充電發熱與處理器發熱疊加在一處,造成熱量集中,整機冷熱天然不均勻,難以保證性能的穩定輸出。而K50電競版的整機結構圍繞骁龍8重新設計,突破性實作“熱源分離布局”,使處理器熱源與充電熱源分開,并采用分區控溫,避免互相幹擾。整機溫度更均勻的同時,更可大幅提高邊玩邊充場景下的充電速度。

K50電競版在散熱材料的使用上堪稱豪華,主體散熱材質為超大面積雙VC,總面積高達4860平方毫米(甚至超過更加專注電競的紅魔7 Pro,當然,後者有風扇主動散熱,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應該是目前業界面積最大的VC散熱系統。

細化來說,主VC為新一代超薄不鏽鋼VC,面積4015平方毫米,覆寫處理器與電池上半部分。主VC還采用特殊工藝對毛細網進行親水處理,提升毛細性能,降低毛細網厚度,進一步節省出空間給蒸汽通道,相比正常VC散熱效率提升40%。并全新更新了主VC與處理器之間導熱媒體,從傳統凝膠更新為導熱銅塊,導熱能力提升3.5倍。副VC面積為平方毫米,主要用于副闆兩顆充電IC散熱,其創新性的3D段差結構,可令VC與熱源實作緊密貼合,不留白隙,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

K50電競版在散熱材料上也是不惜成本。正面用一整片石墨烯代替了正常石墨,并連通上下雙VC,實作熱量從局部到整體的全面發散。背面則更新至3D高功率石墨,相比正常石墨,導熱性能再提高15%。此外,K50電競版還采用第二代航天石墨烯,用于天線區域的散熱。相比K40遊戲增強版使用的第一代航天石墨烯,第二代航天石墨烯調整了六方氮化硼材料的比例,導熱系數進一步提高 20%(六方氮化硼還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用在天線位置,可避免影響天線性能)。

總之,按照官方的說法,K50電競版整機通過7大創新、5大材料更新,形成無死角的立體散熱體系。因為大量新材料的引入與大面積使用,K50電競版散熱成本相比上代增加2.5倍。“冰封宇宙”行不行,姑且不說,但散熱效果的确是可以獲贊的,對于整機穩定高效的性能發揮也是可以感覺的。我們對K50電競版進行了大量的遊戲實測,得益于優秀的散熱能力,面對高負載遊戲場景,K50電競版依然可以接近滿幀運作。30分鐘遊戲測試,《王者榮耀》平均幀率 119.88 幀左右,這成績即便是面對那幾位“電競手機的老牌子”,也不遑多讓。

“電力拉滿”屬于細節層面的誠意

Redmi把120W快充已經放到了Note系列機型上(Note 11 Pro+),對于定位更高的K系列自然不會再有所保留,何況這還是有電競體驗傾向的骁龍旗艦。是以,在K50電競版上我們看到了120W快充的配置,完全在情理之中。相對于之前K40遊戲增強版的67W快充(它也算是這兩年小米系熱門機型的“下限”了),120W的吸引力無疑更明顯,非常符合Redmi的性格。官方資料是17分鐘充滿,我們實測差不多也是如此,重慶的初春還是有些寒意,是以它的充電升溫不明顯(已經在系統設定内開啟“快充加速”)。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當然了,凡事有所取舍,電池容量方面K50電競版“隻有”4700mAh。這“隻有”并非貶義,無論是與競品的橫向對比,還是實際使用的體驗,4700mAh的電池都是比較有誠意的。隻是說,之前K40遊戲增強版是超過5000mAh的電池,而越來越多的各價位新品也都朝更高的電池容量在配置,K50電競版在此方面不算突出而已。

對了,這塊4700mAh的電池在高效率雙電荷泵以及MTW雙電芯技術加持下,本身的技術含量是沒必要質疑的。而在安全方面,包括手機和充電器在内,K50電競版提供多達46重安全防護,不僅充得快,更充得穩。K50電競版的智能充電保護功能(設定-省電與電池-電池-智能充電保護),可大幅度延緩電池老化。智能充電保護功能能夠在夜間電池維護周期内AI智能學習使用者充電習慣,晚上不充滿,到早上的時候再充滿,延緩30%電池老化狀況。甚至,電池還有時域智能模式,能智能偵測時間、地域,可在高溫季節啟動電池維護,延長電池壽命,延緩電池老化。這些特質,近來小米系新機均有具備,實用性是經過市場認可的。

我們注意到,K50電競版創新的熱源分離布局方案,把系統發熱和充電發熱分開,避免熱量累加,為邊玩邊充提供了有利的硬體條件,這也是電競手機的核心訴求。在此基礎上,K50電競版還專門針對主機闆區域和副闆區域采用分區溫控方案,避免因系統發熱而影響充電速度,進一步釋放充電性能。從我們實測效果來看,20攝氏度左右的室溫,《王者榮耀》120幀狀态,K50電競版邊玩邊充大概38分鐘就充滿,與競品相比優勢可見。另外,為了更好地實作邊玩邊充的效果,K50電競版繼續标配了L型充電線,但将線材長度延長至1.5米,細節考慮周到。

看看這塊“滿狀态直屏”之妙

這次Redmi K50電競版采用華星光電提供的120Hz OLED柔性直屏,螢幕尺寸為6.67英寸。值得注意的是,華星光電還為小米12供應螢幕,已經退市的小米10至尊版也是采用華星光電螢幕。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這塊螢幕是通過了DisplayMate A+認證的高素質螢幕,并達成15項螢幕紀錄,且支援10bit色深顯示,這也是Redmi敢将其稱為“滿狀态”的信心之源。老規矩,每塊螢幕都經過出廠校準,JNCD≈0.18,Delta E≈0.30,色準表現遠高于行業平均水準。小米系的機型這些年對于細節堅持的誠意,有目共睹。

在遊戲觸控方面,它不僅支援120Hz重新整理率和480Hz高觸控采樣率,更特别對遊戲觸控場景做了各項單獨優化,支援超分辨率觸控技術,将螢幕觸控分區由原來的2400×1080插值提升到24000×10800像素,令遊戲中的觸控感覺更精細,滑動軌迹更平滑連續。對于《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類對觸控精準度要求極高的遊戲來說,的确能夠進一步提升遊戲觸控體驗。拖動施法更精準、開鏡瞄準更穩定、更準确。

另外,K50電競版還做了非常多顯示體驗優化:1920Hz高頻PWM調光,以解決正常OLED低亮度下的頻閃問題,夜間遊戲不傷眼(目前在售機型的普遍PWM調光頻率為480Hz);環境色溫感應,通過硬體級色溫傳感器,捕捉環境光色溫,使螢幕顯示精準比對;不偏色護眼,也就是精細化藍光過濾的表現(傳統護眼模式濾掉藍光分量的方式比較簡單,沒有區分藍光中有害與無害的光譜),K50電競版的護眼模式隻過濾掉有害藍光,可大幅減少對畫面觀感的幹擾。

防護方面,K50電競版使用了康甯大猩猩 Victus 保護玻璃,這是意料中的事,也是今年各家中高端機型的門檻。相比康甯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抗摔性能提升1.5倍,耐刮性能提升2倍。對了,K50電競版雖然并非LCD螢幕,但基于“電競類機型的傳統習慣”,它還是沒有采用屏下指紋方案,而是側邊指紋方案,完全了解。

操控,拉滿的是實際的快感

電競版,自然有電競版的樣子,“操控”這個詞是避不開的,而且它還有諸多廣義的指向。比如,振感回饋和遊戲進行中的手指舒适性。

我們都還記得,去年K40系列在标配的X軸線性馬達的基礎上,做了諸多針對性優化,更新為4D振感2.0,讓各場景下的互動回報更為直接、立體。今年盧偉冰顯然想在這些體驗的細節上玩得更透徹,是以Redmi給K50電競版首發搭載了超寬頻X軸線性馬達CyberEngine,将超寬頻、多層次、超現實、全鍊路的觸感體驗第一次呈現了出來。之前我們也報道過,1月18日的時候,瑞聲科技RichTap才剛剛釋出了市場首個超寬頻X軸線性馬達CyberEngine,這款馬達擁有超寬頻、超強振感、超省電、超安靜、超舒适的特點。有效頻寬50Hz~500Hz,諧振頻率低至130Hz,功耗低至0.12W,最大振動量高達1.1Grms,等效正常X軸線性馬達1.88Grms,是首款不論從性能參數還是觸感體驗上都全面超越的X軸線性馬達(整機瞬态振動量高達5.12Gpp,超過iPhone 13的5.05Gpp。)。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這顆CyberEngine馬達的體積為560立方毫米,為現有安卓市場最大體積的X軸線性馬達。同時,由于其結構件的更新,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較初代X軸線性馬達提升3倍。而超強振感背後意味着不僅是振動的強度,由于人體可感覺的振感強度差別,振動強度範圍越大,能體驗到的層次感就越多,這也意味着,有它加持的K50電競版,可以還原複雜場景的能力很強。此外,CyberEngine還擁有其他優異的性能表現,比如其振動的起停時間低至5ms,噪音低至33dBA,真正做到“一聲令下”,馬達就啟動;“踩下刹車”,立刻停止。這也是Redmi有信心讓K50電競版完成“遊戲機”使命的原因之一。

K50電競版的CyberEngine超寬頻X軸馬達具體代号為“1016”,其最新一代ESA一體多極磁鋼結構得到了Redmi的詳細調校。目前,K50電競版已支援《和平精英》《天谕》《王牌競速》等主流遊戲4D遊戲振感,不同場景、不同技能均比對了不同的振感效果。同時,針對1016馬達,MIUI專屬調校了95種日常場景,當MIUI 13和1016馬達互相成就。

至于手指的“舒适舞台”,Redmi給K50電競版準備的方案是新版本的“磁動力彈出式肩鍵2.0”。包括K40遊戲增強版在内的諸多電競手機,都已經明白地證明了一個事實:實體肩鍵能提供壓感肩鍵遠無法比拟的打擊感,并且在遊戲時視野更好,操作更舒适。是以,K40遊戲增強版的磁動力肩鍵在K50電競版上得以延續,并做了進一步更新。

一方面,K50電競版的彈出式肩鍵将撥動開關的磁鐵數量增加至8顆,增強穩定性;其次,按鍵微動由之前的硬樹脂改為矽膠材質,回彈更快,并降低長時間按壓的疲勞度。通過這兩項更新,K50電競版肩鍵的打擊感得到進一步強化。

在軟性配合上,K50電競版肩鍵功能還得到進一步更新,新增分段觸發功能,令按下、擡起分别對應不同操作,如按下開鏡,擡起開槍,激戰更酣暢。(遊戲中,從左上角向内劃出遊戲工具箱,選擇遊戲肩鍵)肩鍵還支援了自定義快捷功能,可通過輕按兩下或長按肩鍵實作打開相機、切換靜音、打開手電筒、錄音等快捷操作(設定-特色功能-肩鍵-肩鍵快捷功能)。

影像配置,穩中有升

之前我們聊K40遊戲增強版的時候說過,它的後置影像子產品的“獵影雙眸”設計非常有辨識度,三攝方案被做成一對炯炯有神的“鷹目”,配合“雷電”閃光燈,每一個細節都被Redmi抓得很到位,閱聽人對它也很認可。這次K50電競版的後置影像子產品其實顯得沒有前作那麼有創舉精神,雖然風格的延續性還是很明顯,但似乎有點“往回走”的感覺——整個“眼睛”區域小了。當然,前面提到的1600萬色對稱呼吸燈還是很吸睛的。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影像配置方面,K50電競版和K40遊戲增強版“一樣”,采用6400萬三攝組合,但細看之下,可就别有洞天了。K50電競版的主攝為索尼IMX686,6400萬像素,支援四合一1.6μm大像素。它還支援硬體 Remosaic,6400萬像素超清照片直出沒有延遲。另外兩顆後攝分别為200萬像素微距鏡頭和800萬超廣鏡頭,120°視角。前攝攝像頭是索尼IMX596,2000萬像素,為人像自拍提供了更充足的圖像資料,這比K40遊戲增強版提升明顯。

功能方面,K50電競版的相機支援魔法分身、魔法換天、萌拍等好玩有趣的功能一應俱全,極大豐富了相機的可玩性。身份證影印、文檔影印模式等實用功能,備受大家好評,也悉數包含。

值得一提的是,K50電競版還配備有旗艦級防閃爍傳感器-Flicker Sensor,通過精準檢測光源頻率,獲得光源周期,再計算相機曝光時間,就可徹底消除頻閃現象。開會、上課,拍攝螢幕、拍攝投影時,不會再出現重要資訊被頻閃條紋遮擋的現象。

細節拉滿,基本沒有遺憾

既然已經得到了99分,還差1分的遺憾這次Redmi也不想有。在其他細節方面,K50電競版基本上也是做到了物盡其責,物盡其用。

首先還是先說一句系統。MIUI 13,出廠預裝的機型(比如小米12系列)和更新更新的機型(如MIX 4等等)已經不少了,這兩個月市場回報的口碑也不錯,比當初MIUI 12面市的時候要好,尤其是安全性方面很有特色。之前我們已經對MIUI 13做過專題報道,這裡就不展開了。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音頻硬體方面,JBL寬頻四單元揚聲器是一個看點。不過,這兩年小米系的機型在揚聲器配置上有着一貫的高标準,是以這個看點甚至都不太容易引起大衆的激動,也算是一種“凡爾賽”吧。我們知道,正常揚聲器可以通過增加揚聲器數量和體積來獲得更為震撼的聽感,但在高頻區段,無法獲得較好的頻響表現。K50電競版在正常立體雙揚基礎上,兩側各增加一顆獨立高頻揚聲器,雙1115中低音單元+雙0611高音單元組成的四單元揚聲器系統,細節誠意拉滿。另外,K50電競版的揚聲器開孔,全部做了上移處理,在橫握遊戲場景下,不會出現手掌遮擋的情況。

TIPS

配置正常中低音單元的手機,在4KHz頻率以上就會出現衰減,而0611高音單元可以很好地彌補高音頻響的不足。在0611高音單元6KHz以上頻響區間,可見對高音有很好補足效果,能有效将頻響範圍擴充至12KHz。左右聲道,高低分頻,讓我們聽音樂細節更豐富,玩FPS遊戲方位感更強,玩RPG遊戲臨場感更滿。

至于遊戲三麥克風配置,自然也是不會被忽略的。在橫屏時,三個麥克風分别位于左、右、下邊框處,可有效防止嘯叫、回聲,還支援智能防堵切麥,遊戲語音更順暢。

天線配置方面,也是旗艦機型和電競機型非常在意的一個細節。除了WiFi 6增強版,K50電競版還使用了“電競3 WiFi天線”設計,無論橫握還是豎握,都能保證至少有一根WiFi天線不被遮擋,實作超大握持淨空區。配合進一步更新的防幹擾、低延遲優化算法,使遊戲網絡更穩定。同時,低延遲四網協同Multi-Link進化至5.0版本(四網協同指2.4GHz WiFi+5GHz WiFi+5G資料1+5G資料2),實作無線網路與資料網絡全場景快速漫遊,弱網環境切網更迅速,随時保持高速網絡線上。

對了,全功能NFC和小米系“傳統手藝”紅外線子產品,K50電競版也一個不缺(之後K50系列的其他機型在這些細節上應該也會保持)。多說一句,這次紅外線子產品能得到進一步加強,K50電競版首發了新一代紅外子產品,紅外光功率相較正常提升1倍,正對角度遙控距離最遠20米,遙控角度最大50°,進一步提升了實用性。

EF點評:

曆史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于巧合。當一月份兩家與Redmi最直接競争關系的友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年度骁龍8 Gen1平台旗艦之後,K50就強調了自己“挑戰行業最冷酷骁龍8 Gen1”和“神仙秒充”的競争力,并提到“全線拉滿硬實力”的姿态。這與一年前K40系列以“最好的直屏旗艦”和“2999元骁龍888”(Pro版本)作為話題爆點一樣,在戰術上提出了很明确的差異化方略。提前一個月揭開戰幕,這的确“很盧偉冰”。細想一下也不難了解,在Redmi看來,如今榮耀這個目标回到一線,iQOO和realme的短兵相接又客觀存在。盧偉冰雖然一貫自信,但客觀和冷靜也并不缺乏,他依舊明白,如果一對一沒有絕對把握,那就繼續一場“狼群絞殺戰”——去年的K40系列(或者說K40“宇宙”)是個成功的範例。

回到K50電競版來說,它沒有繼續延續遊戲增強版的名字了,背後的深意還有一點,就是小米系決心要把遊戲手機的子類繼續強化,這裡面頗有一點内卷的味道。我們還記得,去年的Redmi K40遊戲增強版和黑鲨4這款産品在整體配置上十分接近,差別不大,而之前一直有消息稱黑鲨科技或許會專注于VR……畢竟,客觀的現實是遊戲手機市場這兩年熱度不如前幾年,熱度提升有限并不高,而且大多數電競類遊戲手機都有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通勤旗艦玩遊戲沒什麼太大問題”。況且,上文提到的iQOO等品牌已經讓“專屬類型電競手機”感受到了“消費群體不足”的壓力,是以Redmi自然會敏銳地強化自身産品線的覆寫力和侵切力。想明白這一點,K50電競版的現實價值就明了了——“冷血旗艦”,激情是熱的。

不變的是,每一代Redmi的K字頭旗艦都擁有全面無短闆的姿态,配得上“水桶機”。從K50電競版看來,更是不遺餘力,成本也拉高不少(K50冠軍版的“秀外慧中”更是不菲)。這裡我們覺得最值得入手的還是3899元的256GB版本。

當然,“堆砌參數”的确是Redmi所擅長的,這引号裡的詞并非貶義,而是告訴大家Redmi能背靠小米的産業鍊話語權,用最簡單直接的實惠和實力來繼續诠釋“怪獸機”,是好事一件。是以,當初K40系列堪稱是“旗艦焊門員”,如今K50系列當然要繼續充當“旗艦焊門員”的角色。K50電競版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Redmi K50“宇宙”的其他悍将。

為夢想,以電競揭幕——Redmi K50電競版開啟“新宇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