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鑼!甯鄉地花鼓“咚咚锵,咚咚锵”

如今甯鄉的地花鼓,在鬧新春的時節,送到各家各戶上門演出。這不,我就拍上了一組,地花鼓兩個演員表演,一醜一旦風情萬種。

醜角鼻子上畫一道白印,兩眼上各塗一道白印,或者在鼻梁上畫一隻蜻蜓,穿馬衣馬褲,頭戴戲帽,手舞絲綢扇,性格诙諧,是貧苦善良勞動者的化身。旦角化一般的粉裝,貼片子,身穿彩衣彩褲,系羅裙,戴壓領和下圍,梳巴巴頭,拖一束長發,手裡使用手帕和花扇,雖裝飾華麗,但從頭到腳散發着粗犷、樸實的泥土氣息,有别于戲劇中的名門閨秀或小家碧玉。

開鑼!甯鄉地花鼓“咚咚锵,咚咚锵”

演員正在表演。圖/夢越芳園

甯鄉地花鼓還有一支樂隊,樂隊共十人左右,由鼓、鑼、小鑼、雙钹、大筒、唢呐組成,有的還加上雲鑼、笛子、小唢呐等,咚咚锵,咚咚锵好不熱鬧,特别受群衆喜愛 。

咚咚锵,咚咚锵,甯鄉地花鼓咚咚锵!說到地花鼓,在甯鄉可謂底蘊深厚。自明末清初以來,當地就流傳着一種集歌、舞、樂于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形式。正月裡、婚慶日,随着獨特農村風俗樂曲奏響,一對彩衣粉裝的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這就叫作“打花鼓”。後經演變和發展,産生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品種“甯鄉地花鼓”。如今,我回到老家隻要聽到“咚咚锵,咚咚锵”的響聲,我總會駐足聆聽,腦海翻滾着家鄉“打花鼓”的往事。那些零星的片段,那些歡樂的畫面,那“劉海哥”和“胡大姐”的愛情,“蔡九哥”和“林十娘”的嬉笑,都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裡,融進了我的血液裡……

開鑼!甯鄉地花鼓“咚咚锵,咚咚锵”

甯鄉地花鼓表演。圖/夢越芳園

在甯鄉老糧倉鎮、流沙河鎮、巷子口鎮、黃材鎮等地,活躍着一群民間地花鼓藝人。曆史上,甯鄉就出現過地花鼓戲班,一時轟動了甯鄉全縣。到同治年間修縣志時,文士們便把它記入了史冊。值得慶幸的是,2007年甯鄉地花鼓列入長沙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甯鄉十分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展,專門制訂了地花鼓保護計劃,将甯鄉地花鼓納入甯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重點工作。

開鑼!甯鄉地花鼓“咚咚锵,咚咚锵”

群衆觀看地花鼓表演。圖/夢越芳園

甯鄉地花鼓,至今有兩百多年的曆史,是甯鄉人的驕傲。它不需要搭專門的戲台,随時随地都可以唱起來,跳起來。生旦淨末醜輪番上場一幕幕引人入勝,觀衆連連叫好。要說哪種戲曲在咱們甯鄉最有名?當甯鄉地花鼓莫屬!

文/圖 夢越芳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