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餘嫣然是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姑娘,盛老太太看着她溫婉賢淑,又長相清雅,一度想把她說給長柏做媳婦,京中人無不誇贊餘家大姑娘是一個善良大度的人,從未與人紅過臉。

就連青樓女子魏行首都對這個高門嫡女誇贊不已,嫣然從不以身份差別對待别人,她隻以自己的善良去對待每一個人。

可嫣然的善良隻對同樣善良的人有用,換在惡毒心狠的人身上,就是别人傷害她的最佳利器,她年幼喪母,父親續弦了一個刻薄惡毒的後母,還生了一個蠻橫無理的妹妹,嫣然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嫣然雖是高門嫡女,但從小沒有受過高門嫡女該有的教育,祖母是一個一輩子都被捧在手心裡的女人,餘閣老一生都沒有納過妾,把餘老夫人當做珍寶般疼愛。

是以餘老夫人不能像飽經磨難的盛老太太那樣,用自己曾經受盡磨難得來的經驗去教育孫女,餘老夫人隻教育嫣然做女人要溫婉賢淑,謙恭和順,卻沒有教她生存的能力。

在這樣的教育和生存環境下長大的餘嫣然,雖然善良,卻很懦弱無能,原本可以嫁給當朝新貴,侯府嫡子顧廷烨,可嫣然連一個歌姬朱曼娘都對付不了,将來又如何能做侯爵娘子呢!

最後下嫁到大理名門段家,這門親事說好不好,說壞不壞,丈夫有腿疾,不能入仕,但段家做生意,吃穿不愁,丈夫雖然大嫣然許多歲,卻十分疼愛嫣然,低嫁的嫣然,日子過得很幸福,大理比京中更适合嫣然。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盛長柏——好姻緣不一定适合每一個人

餘嫣然生得高挑細腰,溫雅可人,有一度盛老太太還想把她給長柏做媳婦,可惜嫣然的那位在戶部做五品侍郎的爹,認為把女兒嫁給同品級的盛纮做兒媳婦有些浪費,此事便不了了之。

餘嫣然的祖父餘閣老是一代首輔,先帝曾經賜賜字“克勤慎勉”,餘家在京中的地位也堪比公侯,學生遍布天下。

餘嫣然是餘閣老的長房嫡女,若單從身份地位來看,長柏自然是配不上餘嫣然的,但從前途未來,才華智慧來看,嫣然是配不上長柏的。

盛家原本雖然隻是商賈之家,但祖輩攢下萬貫家财,到盛纮這一代,幾乎轉為書香門第了,長柏有配享太廟的外祖父,有探花郎祖父,有侯門嫡女的祖母,有高門嫡女的母親,最關鍵的是,長柏自己讀書上進,前途不可限量。

嫣然若是能夠嫁給長柏,以長柏的人品道德,即便他不喜歡嫣然,将來也必定會好好善待她,盛老太太也會護着嫣然,可即便如此,嫁到盛家嫣然也未必會幸福。

盛家雖然人口簡單,但沒有一定的心機手段,日子也必然是步步艱難,像海氏和柳氏這樣有手段心機的女人,都受了好一番罪才站穩腳跟,而嫣然這樣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從小被祖父母保護得太好,嫁給長柏,就未必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王若弗一輩子被婆婆壓制,被小妾欺負,最大的夢想就是找一個自己可以欺負的人來擺擺款,而她心中的最佳人選就是兒媳婦,她老早早就盤算着,等兒媳過門後,一定要拿出婆婆的威嚴,讓兒媳好好站規矩。

海氏進門第二天請安,王若弗就擺好姿勢準備好好訓兒媳,但海氏懂得如何拿捏丈夫和婆婆,新婚當夜就把長柏的心留住,第二天小夫妻倆春風滿面的,王若弗一開口,長柏就替海氏說話。

若是娶的是嫣然,以長柏的人品,也會站出來替她說話,但未必能像與海氏那樣夫妻齊心,長柏為海氏說話,也不過是替她擋了第一關,未來在宅院的生活,還是要靠她自己去闖。

海氏入門後,王若弗打定主意要給她罪受,但海氏乃是翰林世家出身,閨訓極好,從進門起,就恭恭敬敬服侍婆婆,晨昏定省,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一直跟在王氏身邊伺候。

王氏吃飯她就站着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試冷熱,王氏洗手淨臉她就端盆絞帕,且始終面帶微笑,絲毫沒有勞苦疲累之意,非但沒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麼愉快開心的事兒。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便是一開始存心要給媳婦下馬威的王氏,也全然挑不出海氏一絲毛病來,有時候沒事找茬說兩句,諷刺幾句,海氏也誠心誠意地接受,還一臉感激地謝過王氏指點,表情之真誠,态度之柔順,要麼就是全然發自内心,要麼就是影後級别的演技。

若是以嫣然的性格,叫她像海氏這樣孝敬婆婆,她或許能夠做到,但當被婆婆找由頭罵的時候,嫣然定然會表現出委屈的樣子,甚至還會哭哭啼啼,反而會惹得王氏更加起勁。

海氏入門時,盛家還有三個未出嫁的姑娘,除了老實的明蘭,其他兩個小姑都不是那麼好對付,如蘭任性蠻橫,墨蘭清高自诩,如蘭還好,有長柏護着,她也不敢給海氏臉子看,可墨蘭就不一樣了,海氏與她們母子交涉,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的。

林噙霜母子與王氏母子是對立面,海氏作為長柏的妻子,也定然與林噙霜不會成為朋友,原本林噙霜母子拿捏王氏就像拿捏一個傻子一樣,可海氏的到來,讓盛家的權利全部掌握在嫡子這一邊。

原本林噙霜在盛家,算得上是一個沒有名義的主母,吃穿用度與王氏一般,可海氏一進門,她們的處境就變得艱難起來了,原著中,墨蘭劃破臉那一次,海氏的手段一展無遺。

她先是找劉昆家的把王氏支走,然後把墨蘭帶回自己的院子裡軟禁起來,便是平時舌燦蓮花的林噙霜,幾次想辯解,也被海氏把話堵了回去,即便說出一兩句,也被海氏怼的啞口無言。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待盛纮下朝回來後,海氏先是把這件事如實陳述給盛纮,然後再拿住盛纮的人性,把姐妹打架上升到家族利益,未來前程,果然這一招很有效,墨蘭被盛纮罰了軟禁,林噙霜也被冷落了。

後一次就是墨蘭做出不恥之事,惹下了大亂子,人人都慌了神,當家主母王氏更是轉喜為悲,連床都下不來,海氏端着一副令人發寒的笑容,把林噙霜的人全部發落幹淨,幾句話就把林噙霜和墨蘭的未來說給她們聽,旁的也不多說一句,并告訴她們這一番謀劃并不值得。

再後來,老太太被下毒,全府上下幾乎都是海氏管着,她是外來人,不好直接插手這件事,就安分地躲在後面管好奴仆下人,安排好衆人的吃穿用度,并寫信給長柏,整件事下來,海氏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卻默默穩住了整個盛家。

盛家雖然門庭簡單,但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并不少,哪一件都需要一定的心機手段,才能擺平,海氏于長柏,是人生路上的最大助攻,可以幫長柏擺平身後的一切煩惱。

若是換做嫣然,面對這樁樁件件的事情,除了哭,她什麼都做不了,嫁給長柏,隻能成為長柏的累贅。即便是人人都看好的書香門第盛家,也不是嫣然最好的歸宿。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顧廷烨——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

顧廷烨是餘嫣然第一次正式談婚論嫁的對象,原本顧廷烨是個風流浪子,在京中的口碑真的是差到極點,餘閣老乃是當朝元老,若是以他的想法,他絕對不會把嫣然嫁給一個這樣的人。

奈何嫣然有個像後爹一樣的親爹,在後母的撺掇下,他要把前任妻子的女兒拿去攀附權貴,絲毫不顧女兒的意願,他早早就答應了顧廷烨這門親事,為此,還差點與餘閣老鬧翻。

被安排了命運的嫣然,對待命運既不反抗,也不調整心态接受現實,而是自輕自賤,每天誠惶誠恐地擔心着将來,卻又不願意讓祖父母操心,決定即便是火坑,也咬着牙嫁過去。

但嫣然有這個心,未必有這個命,就連一個歌姬朱曼娘她都對付不了,将來與顧廷烨成親,又如何去對付段位最高的小秦氏和那些吸血鬼一般的叔叔嬸嬸們呢?

曼娘得知顧廷烨向賢惠溫柔的餘家大姑娘提親,故作柔弱地跑到餘家去鬧事,表面上是要餘嫣然接受她,實際上是要通過自己的潑辣,敗壞嫣然名聲,吓退嫣然,毀了這樁親事。

面對潑辣無賴的朱曼娘,嫣然束手無策,隻知道哭哭啼啼,看着祖母被氣暈了,她隻會一味地自責,卻不敢站出來替年邁的祖母,替自己擋住風雨,還是明蘭仗義出手,才把朱曼娘逼退。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顧廷烨娶嫣然,原本就是為了嫣然賢惠大度,必然能夠接受曼娘母子,若将來嫣然嫁給顧廷烨,顧廷烨能夠與她相敬如賓,但一旦曼娘與嫣然發生沖突,顧廷烨就不一定護着嫣然了。

而憑借嫣然的手段智慧,根本不是朱曼娘的對手,朱曼娘攪婚的原因,不過是擔心嫣然的賢惠會奪走顧廷烨的心,但就憑嫣然那木那老實的樣子,根本不可能讓顧廷烨動心。

朱曼娘不過是嫁給顧廷烨要面對的千萬困難中的其中一個,顧家真正難纏的是顧廷烨的後母小秦氏,兄弟顧廷煜,以及隻想着靠别人生活的三房四房。

明蘭嫁過去第一天,小秦氏和三房四房的人就想着要給明蘭一個下馬威,好好給她點顔色看看,幸虧明蘭機靈,自己請跪祠堂,若是嫣然那種被動的性格,必然隻能受小秦氏擺布,搞不好還會被小秦氏弄一個不孝的名聲,她還辯無可辯。

後來小秦氏和三房四房,還給明蘭送去了很多難纏的仆人,明蘭都一一接招一一破招,這是明蘭在家當家的經驗和祖母的智慧的結果。

嫣然從小沒有管過家,祖母更是沒有教過她如何管制下人,後母更是隻知道欺負嫣然,從未教過嫣然什麼,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嫣然,對管家理事一竅不通,若隻是單純的自己人,或許還能面前管住。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但那些打着送來伺候新婚夫婦的名義的刁仆們,沒一個省油的燈,一個個都像是來做祖宗一樣,來橙園享福,還對當家主母指手畫腳,嫣然根本不知道如何對付。

還有那些三姑六婆,皇親國戚們送給顧廷烨當小妾的女人,明蘭可以想出慰勞三軍将士的方法拒絕太後的人,可以編出夫命不敢為的理由拒絕小秦氏把顧廷烨的通房妾室送到橙園,也可以大度收下姑老太太送來的人,放在院子了找人看着。

可嫣然就做不到這樣,她隻會被别人擺布,把所有人都收下,然後再自己躲起來委屈,不敢發落那些有人撐腰的人,更有甚者,這其中還會出現一兩個人,把顧廷烨勾走,寵妾滅妻也不一定。

這些都不算什麼,小秦氏最大的夢想就是弄死顧廷烨,那麼在這樣的情形下,嫣然有兩個結局,一個是被小秦氏當槍使,不斷地給顧廷烨找麻煩,甚至會害了顧廷烨,另一個結局就是,嫣然一心向着顧廷烨,成為小秦氏掃除障礙的一個炮灰。

餘閣老已經年邁,不能護嫣然一輩子,一旦餘閣老的勢力倒了,嫣然的死活便沒有人管了,孤立無援又沒有手段,在顧家必然不會有好結局。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段家——有一種幸福,叫剛剛好

幸虧餘閣老有先見之明,在嫣然被父親逼婚不成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嫣然找了一個好婆家,也為嫣然找到了幸福的歸宿,至少從生活上來說,嫣然是幸福的。

嫣然的婆家是大理的名門世家,是餘閣老的古交,家裡做茶葉生意,日子也過得富足滋潤,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嫣然的丈夫,他年長嫣然許多歲,又有腿疾,終身不能入仕,不過這對嫣然,反而是一種幸福。

嫣然本就是自卑性格,丈夫有腿疾,她可以多一分自信,不會覺得是自己高攀了别人,丈夫不能入仕,恰恰給嫣然營造了一個簡單的生活環境。

嫣然就不必像平常官眷一樣,出去應酬,或是在家中大擺宴席請客等。在段家,嫣然隻需要簡簡單單做好自己,伺候好丈夫公婆,閑來去茶園散散心,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嫣然的丈夫人品極好,對嫣然更是好的沒得說,嫣然懷孕後,被護着哪裡都不讓去,嫣然還寫信給明蘭抱怨自己無聊,一種透露着幸福味道抱怨。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兜兜轉轉,嫣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婚姻,一段好的婚姻,不過就像一雙合腳的鞋一樣,一開始找對了,就從一開始是舒服的,若是找錯了鞋,哪怕磨得滿腳是泡,也不能合腳。

很多人都在問,明蘭嫁給顧廷烨,成為了侯夫人,風光無限,而嫣然因為明蘭的幹涉,遠嫁雲南,與祖父母相隔萬裡,她會不會恨明蘭或是嫉妒明蘭。

結果嫣然沒有恨明蘭,還對明蘭感激至極,因為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也并非别人看起來的風光無限,也不是富貴雙全,而是發自内心的快樂,嫣然是快樂而滿足的。

而嫣然這樣的姑娘,雖然是高門嫡女,卻隻适合低嫁,她從來都拎不清自己的身份,一個拎不清的人,結局往往不會太好,人的一生,要活得好,拎得清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她是首輔大人的嫡孫女,何等尊貴,即使沒了母親,依然是天之驕女,本應該擡起頭,拿出性子擔當起一個嫡長孫女的本分,照顧祖父母,修煉自己,憑借祖父的資源,闖出自己的天地。

可嫣然從來都是個自卑膽小的人,導緻她想要的一切,都被别人搶走,母親的遺物,自己的好婚姻,最後都落到别人手裡。

像嫣然這樣沒心機沒手段,還軟弱善良的人,其實是最難獲得幸福的一類人,高嫁無法生存,低嫁也得靠運氣才能有好日子過,不過綜合來講,低嫁是嫣然最好的選擇,即便沒有手段,沒有人疼,有娘家撐腰,也不會過得太慘。

重溫《知否》:于嫣然,大家族養出來的小家子氣,她,隻配低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