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張芳華:手擀面的回歸

手擀面的回歸

青未了|張芳華:手擀面的回歸

我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農村包隊時學會做手擀面(擀面條)以來,至今一早一晚還時常露上一手。我喜歡手擀面,一來其工藝簡便,料取天然,老少皆宜的美好口感和回味悠長的曆史風韻實在讓人流連忘返。二則自己親手做手擀面又是一種身心的放松和情趣的陶冶,同時還能給家庭生活增添些許溫馨的氛圍。我與同僚及周圍不少的人們交流,亦大都有此同感。多少代、多少年了,不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手擀面早已成為人們普遍青睐的美味食品,以至于人們一提起手擀面便會口中生津,啧啧稱贊!

然而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餐飲食品業的變革亦接踵而來,科技含量日趨提高,品種不斷增加,花樣不斷翻新的強勁勢頭,日新月異般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年來,形形色色機械加工的面條和友善面差不多漸漸取代了已時興多年的手擀面,諸如寬心面、龍須面、雞蛋面、綠豆面、蔬菜面、牛肉面、排骨面、香辣面等各種工業成品面躍然于超市的貨架上,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如此以來,不僅大大減輕了家庭主婦的勞動強度,而且确确實實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内容,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由此也彰顯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可是事情的發展變化往往是難以預測的。不知怎的,近來在家庭、在機關食堂、在飯店飯店,手擀面悄然間又成了頻頻出現的熱門食品,在招待賓客和親友歡聚的宴會上,人們在酒足興盡之後所點飯食首選手擀面者居多,在平日的餐桌上手擀面更是屢屢可見。

也許是人們固有的懷舊心在湧動吧,這不是倒退嗎?此刻我倏然想起了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存在即合理”的名言,就像三十多年前人們把尼龍、人造棉等化纖衣料崇為上品,而後來“純棉為上”的觀念又回歸了一樣,前者感到新穎時尚,後者則感到安全舒适,二者皆合理也。由此說來,手擀面存在的前後演變自然也應該是合理的了。

手擀面回歸的緣由除了它的無窮魅力之外,還包含着人們諸多現實的考慮,工業污染、化學污染對人們身心健康帶來的威脅迫使其更加崇尚綠色和向往天然,盡管超市裡各類面條産品的包裝上也醒目地标有“不含任何防腐劑、增白劑和化學色素”及“品質安全”、“支援環境保護”等類的字樣,但隨着媒體對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報道以及諸如“友善面不宜作主餐長期食用”之類的宣傳,人們出于某種擔心,還是不得不去選擇更加有益于自身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用品及生活方式。

寫到這裡,我禁不住又想起了去年“兩會”上人大代表說過的一個苦澀的順口溜:“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能吃什麼心中沒數……”,人們在為生活内容的日趨豐富多彩而歡欣鼓舞的同時,健康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像玉米粥、小米飯、豆漿、綠豆湯、雜面馍等五谷雜糧一族以及包括野菜在内的各種蔬菜,還有榆錢、洋槐花、柴雞蛋、柴雞肉等各類綠色天然食品,都與手擀面一樣成了人們心悅誠服樂于享用的家常美餐。

因為手擀面的回歸,現在超市裡馬上出現了标有“手擀面”名稱的面條産品,城市的大街上也赫然出現了“某某手擀面總店”以及“某某手擀面分店”,這大概是商家在順應社會潮流和人們的需求吧!如此說來,手擀面的回歸不僅展現了人們對傳統美食及生活方式的懷戀,而且還為包括餐飲食品業在内社會各方面的科學協調發展提出了有益的啟示!(張芳華)

青未了|張芳華:手擀面的回歸

作者簡介:

張芳華,筆名清泉,山東省菏澤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作品見諸《中國檢察》《中國紀檢監察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青海湖》《作家報》《當代散文》《西部散文選刊》《菏澤日報》《牡丹晚報》等報刊;曾榮獲全國優秀文藝作品獎、首屆“蔡文姬文學獎”、《齊魯文學作品年展》優秀獎、《時代文學》年度散文獎、首屆“牡丹文學獎”等獎項。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放歌》、《仰望與飛翔》、詩文集《情懷依依》。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