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張芳華:春日裡的聚會

春日裡的聚會

文/張芳華

青未了|張芳華:春日裡的聚會

還有一天就是春分,還有一年就是我們國中同學五十載的年份了!就在這樣一個暖風吹拂意味深長的春日裡,由我做東,在一家潔淨典雅的酒店,舉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老同學聚會。

緣于我剛出版了自己的首部散文集——《心靈的放歌》,而書中作品皆源自個人親曆實感,自然少不了與學生時代乃至各個時期的諸多瓜葛。轉眼半個世紀,當年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少年學子,曆經了一個個七彩斑斓的峥嵘歲月,不知不覺現已跨入耳順之年。自然之法則,每每都令大家油然生發出無盡的感慨。借此機會,與老同學共話滄桑,暢叙友誼,互砥互勉,激勵人生,則成了我由衷的心願,也是大家共同的念想。

當同學們現場接受我題贈新書的那一刻,人人臉上都綻放着燦爛的笑容,人人口中都溢滿着溫馨的贊語。我固然不會是以而沉醉于飄飄然之中,但卻真切地感受到了當自己每取得一點成就,同學們都為之倍感欣慰的那份濃濃情愫。

以贈書為引子,再伴随着服務員端上來的道道佳肴,我們的聚會便開場了。盡管我準備了足夠的優質白酒、紅酒和飲料,但還是尊随大家的意願,當場達成了“開懷暢飲不過量,随心所欲訴衷腸”的共識。同級二班同學劉效軍是我班年齡最小女生胡冬蕊的先生,自然亦成了本次聚會的特邀嘉賓。他們夫婦所帶自釀自造的葡萄酒,立刻便受到了諸位的青睐!飲酒時我們因人制宜,各取所需,心情格外的惬意。我首先敬酒三杯,祝願大家龍年吉祥,身心俱健,生活美滿,心想事成!大家在一片熱烈的回應聲中頻頻舉杯,在觥籌交錯之中互相交流,互相祝福,房間裡始終充盈着歡聲笑語,宴席上時時洋溢着濃郁的氣氛!

我們交談最多的還是身體、生活與家庭。可喜的是,各位身體均頗健康,這除了得益于生活的舒心,很大程度則源于平時的鍛煉。幾乎每個人平時都保持着散步、打拳、做操等良好的運動習慣。加之大家都到了兒孫繞膝的黃金期,諸如接送孫輩就讀等關愛第三代的活動,使大家平添了無窮的天倫之樂!此外,不少同學都有着廣泛而高雅的興趣與愛好,通過上網、讀書、寫作、垂釣、旅遊等諸種方式來陶冶情操,益心養志,着實大大提升了人生的品味。你看!胡冬蕊同學不僅喜歡上網、打太極拳和跳舞,近段又酷愛上了打毛衣,稱這項活動“可促進大腦和手部的靈活,增強智力,提高敏銳力。”在當今科技發達,各種機織羊毛衫異彩紛呈的年代,此舉可真算是獨樹一幟了!這不,一接到同學聚會的通知,她便為我的小孫女趕織了一件新穎别緻的紅毛衣,并欣然以各位同學的名義當場饋送與我。其精湛的手藝立刻博得了大夥的交口稱贊,我心中的感激更是溢于言表。成紅旗同學則對旅遊情有獨鐘,就在這次聚會之前,他剛剛攜夫人飛抵台灣遊了個心曠神怡。當他拿出捎回的台灣香煙讓大家品嘗,并繪聲繪色介紹寶島風光,講述台灣與大陸血濃于水的生動見聞,瞻望兩岸和平統一美好願景的時候,人人都感受到了一種莫大的慰藉。

聚會中還有一個情節不能不提。王金娥和劉如經是我們同班同學中唯一的一對伉俪,這次他們專門帶來了一份令我意外驚喜的禮物。原來那是一張當年劉如經同學入伍時我送他作紀念的本人照片,兩位知道我熱衷舞文弄墨,還出了書,于是特意從自己珍藏的相冊裡取之送我,說是再出書時或許會派上用場。說實話,這張散發着馥馥青春氣息的照片早就被我弄丢了,今日重見當然如獲至寶,連聲道謝。大家争相傳看着這張四十多年前的照片,開心凝神的表情裡,不時流露出對滄桑歲月的感懷!“沒有變!沒有變!大家看,現在的張芳華還是照片上的模樣!”孫繼蓮同學突然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地驚呼一聲。“沒有變!沒有變!真的沒有變!”“你也沒有變!”“他(她)也沒有變!”“哈哈,咱們都沒有變!”緊接着便是朱文山、張俊秋、趙喜雲等同學異口同聲的感歎。一時間,大家紛紛地彼此端詳着,互相對喊着。在我們每個人的眼裡,同學們都還是當年的摸樣,還是那樣的精神煥發,還是那樣的英氣勃勃!

是的,我們才剛屆花甲,個個都還身強體壯,神采奕奕,就連那幾道記載歲月年輪的皺紋和那幾根點綴生命之樹的銀發,其所折射的亦堪為人生别樣之美。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界定,六十歲為青年老人,甚至有人還提出了“六十而立”的新說,六十歲是人生又一個春天,是生命中又一個嶄新的起點。大自然的春天是希望的季節,而人生的春天更是生機勃發的象征。我們依然年輕,更加璀璨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矣!(張芳華)

作者簡介:

張芳華,筆名清泉,山東省菏澤市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顧問、原副主席。作品見諸《中國檢察》《中國紀檢監察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青海湖》《作家報》《當代散文》《西部散文選刊》《菏澤日報》《牡丹晚報》等報刊;曾榮獲全國優秀文藝作品獎、首屆“蔡文姬文學獎”、《齊魯文學作品年展》優秀獎、《時代文學》年度散文獎、首屆“牡丹文學獎”等獎項。著有散文集《心靈的放歌》、《仰望與飛翔》、詩文集《情懷依依》。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