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發球怪是令很多業餘球友頭疼的一類對手。這些人往往基本功并不全面,也未必有很強的相持能力,但是憑借“拐了吧唧”的發球,結合前三闆技術,在發球環節占盡了優勢,令國球彙君,哦不,令廣大球迷苦不堪言。。。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和他們比賽是很痛苦的事情,接不好發球整個節奏就被打亂,輸了比賽又很難真正服氣——不就是靠發球嗎?雖然心裡很難受,但也不能怨别人,畢竟接發球本身就是乒乓球的一項關鍵技術,難度确實很大。

本文就來分析,發球好的人都有什麼特點,面對發球有特點的球友,到底有什麼比較好的辦法。各位準備好小本本!

發球難接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共性:旋轉不容易看清楚,落點在難受的位置,一個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除了這些共性,有的人發球很快,很容易被頂到;有的人發球很軟,根本借不上力;有的人發球很拐,接的時候瞄不準......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面對這些奇奇怪怪的發球,筆者給出了兩個建議——盯手、動腳。

一、盯手

判斷不清楚對方發球的旋轉時,盯住對方的手是關鍵點。對方當然也很清楚我們在盯着他發球的手,是以在發球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增加假動作、加快出手瞬間,甚至違規遮擋等方式對我們進行迷惑。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假動作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在碰球前做了很多花裡胡哨的動作,例如伊藤美誠的誇張引拍動作,目的是幹擾對方的注意力。對于這一類碰球前的假動作,我們可以直接忽略不看,眼睛甚至無需盯着對方的動作,集中注意力看碰球瞬間即可。

第二種假動作是在碰球以後做出類似另一種發球的幹擾動作,目的是讓對手容易誤判。這類發球假動作在側旋、轉不轉以及勾手發球中比較常見,如果可以和加快出手瞬間相結合,确實有比較大的威力和迷惑性。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在接發球的時候,我們同樣要關注對方碰球一瞬間的揮拍方向。朝下摩擦就是下旋,朝上摩擦就是上旋。如果确實很難看清楚,也可以适當結合來球的弧線,進行輔助判斷。

通常上旋球比較急、比較拱,下旋球慢一些、沉一些。但球路的判斷通常是輔助性的判斷,畢竟等球來了就已經偏晚了,盯住發球瞬間的揮拍手更為關鍵。

二、動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百米運動員等待發搶起跑的時候,都會擺出随時啟動的準備姿勢,不可能站得筆直,被動等待。打乒乓球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的準備姿勢不容易快速啟動,當球突然到來的時候,隻會下意識伸手去夠,位置不合适就會很别扭,容易造成失誤。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想要做到快速啟動,就要在接發球時做好動腳的準備。對方一出手,首先動起來的是腳,而不是身體。球友們可能會問,在不知道對手往哪裡發球的時候,步法如何提前動呢?

事實上,我們在不知道對方落點的時候,可以先小範圍做一個墊步,然後再根據對方的落點進行下一步的移動。不要小看這一個墊步,這樣的一個“預動”會讓我們整個腳下活起來。當我們動起來以後,無論朝哪個方向移動,都會比從靜止狀态開始快很多。

還是以伊藤美誠為例,她在接發球的時候,在對方發球的瞬間,她的腳底小碎步就已經動起來了,這有助于我們在接發球的時候的步伐調整。

2個要點,幫你打赢球場上的“發球怪”!-乒乓國球彙

接發球技術是乒乓球領域中最難的實戰性技術,因為對方的發球是完全主動的,想要發到哪裡就可以發到哪裡,想發什麼旋轉就可以發什麼旋轉。而對于接發球一方,隻能是被動地判斷和應對,還要準備對方早就計劃好的後續手段。

乒乓球的發球變化多端,想要通過一篇文章完全搞透是不現實的,本文的分析也隻是一個角度。但是,盯住手、動起腳來,可以讓我們的接發球判斷更準确,準備更充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們的接發球水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