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回味鄉愁 留住文化根

來源: 區融媒體中心

一部村史,幾多鄉愁。凝聚農村曆史記憶的鄉村記憶館是記錄村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風情的重要載體,對于傳承村鎮記憶、村民道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鄉村記憶館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歲月輾轉中的變化,也展現了在黨上司下農村近年來發展改革的步伐。

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回味鄉愁 留住文化根

正月十二,年味未消,正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時候,一大早,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來了兩個年輕的小姑娘前來“尋根”,作為新李鄉村記憶館的義務講解員,“老支書”李少華帶着她們細細的參觀,介紹起每件陳列品來滔滔不絕。

這個畫面就是收集了咱們村500多張老舊照片,反映了咱們過去的農耕文化······

在這個320平方米的鄉村記憶館,有關新李村曆史的發展脈絡、曆史改革被記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進展館一一細覽,村史溯源、曆史鈎沉、火紅的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村風民俗、風味小吃、時代風采7個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新李村70年來的滄桑巨變,既有戰天鬥地改變一窮二白面貌的艱苦歲月,也有改革開放過上幸福生活的開心時刻。電影機、留聲機、紡車、小口罐等農家日常用品講述着往昔生活的苦辣酸甜,淳樸的民風,難忘的曆史,在這裡都得到了精彩而充分地展現。

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回味鄉愁 留住文化根

甘肅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朱桦說:“我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今天有機會和同村的小夥伴來參觀我們的紀念館。這裡有很多人的回憶,看見了我們從來沒見過的環境,了解了(我們村)的曆史。我們村的變化很大,環境很漂亮,希望我們的村子越來越好。”

“老支書”李少華是新李村鄉村記憶館建館的見證者,也是親曆者。當初建館時,村裡向村民征集老物件,李少華更是帶頭捐贈,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主動将家中有“年紀”的老物件捐贈了出來,在他們看來,擺在鄉村記憶館比藏在家裡更有意義。在李少華捐贈的物品中,有一件他珍藏已久的獨輪小推車,在那個生産資料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他的父親親手做了這輛小推車來幫助家裡生産勞動,時至今日,小推車上歲月的痕迹依然曆曆在目。

柳湖鎮新李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李少華說:“這輛推車是在60年代,我父親制作的一個手推車,這個手推車當時主要是用于農業生産方面,往農田裡送糞,然後養牛的時候墊圈推土,這個工具在當時提高了生産效率,解放了生産力。發展到後來有了架子車,就把小推車替代了,我們把這個小推車一直保留到現在。”

500多件展品和230張老舊照片,彙成了今天表現形式多樣、陳列品種豐富的新李村鄉村記憶館。

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回味鄉愁 留住文化根

柳湖鎮新李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李少華說:“我擔任新李村第三任支書的時候,我當時有這個(建鄉村記憶館的)想法,為了記錄新李村的曆史,展望未來,把這些寶貴的财富記錄下來,傳承下來,這是我當時想要建館的初衷。我當時把新李村70年代的一座大禮堂,通過改造、加強、維修、裝飾以後,從七個闆塊展示新李村70年代(以來)的巨變。當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時的好多曆史資料缺失,檔案資料儲存不完整,最後通過大量走訪過去的老黨員、老幹部,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村民,通過他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館建成以後,為了展示新李村的人文曆史,用身邊的事教育人,鼓舞人,教育黨員幹部群衆能汲取前行的力量,知黨恩,記黨情,跟黨走,向前行,讓新李村的明天變得更加美好。”

鄉村精神風貌是鄉村記憶館的靈魂。在館中,除了琳琅滿目的陳列品,就數笑臉牆和全村福令人記憶深刻。笑臉牆由全村村民的笑臉組成,多是勞動場景,有彎腰背背篼頭發花白的老人,有拿着鐵鍬提着籮筐的婦女,還有村口玩耍的孩童,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内心的微笑。村民們說,這幾年新李村的變化特别大,日子越過越紅火,大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村裡的歡笑聲也越來越多。

崆峒區柳湖鎮新李鄉村記憶館:回味鄉愁 留住文化根

近年來,新李村以“破四舊”“立四新”行動為抓手,完成改廁156戶、硬化道路8.2公裡、綠化5000㎡、修建文化牆75米,配套建成村衛生室、村級舞台及公廁。随處可見的垃圾桶,房前屋後幹淨整潔,過去柴草亂堆、垃圾亂丢的現象徹底不見了。牆面豐富多彩的彩繪與生活便道相依相伴,文化元素與公共綠地相生依偎,一個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文明新李村在我們眼前呈現,一副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柳湖鎮新李村黨總支書記李閣龍說:“下一步,我村将依托新李鄉村記憶館搶抓鄉村振興機遇,深入推進“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充分展現新李村自然風光美、特色田園美、古風古韻美、家風家教美,夯實新李村發展農旅融合前期基礎。”(作者:張譯心 朱越 編輯:劉曉鳳 責任編輯:錢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