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愁爲喜,◆由憂愁變為喜悅。○明陸采《懷香記·池塘晤語》:“解雙眉轉愁爲喜,訂芳期歡聲和氣。”○《官場現形記》第四八回:“薦頭正爲太太説要拿他當窩家辦,嚇得心上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如今見刁大人這番説話,不但轉愁爲喜,立刻爬在地下替大人、太太磕了幾個響頭。”■亦作“轉憂爲喜-轉憂爲喜”、“轉憂成喜-轉憂成喜”。○《野叟曝言》第一〇三回:“黃驥道:‘柳廣、虒彌各城峒,俱由内變……昔人雲:“未有小人讒於内,而大將立功於外者!”正今日之謂也。’岑濬方始轉憂爲喜。”○《紅樓夢》第五八回:“藕官正沒了主意,見了寶玉,更自添了畏懼;忽聽他反替遮掩,心内轉憂成喜。”
雲愁海思(雲愁海思),◆見“雲悲海思”。
雲愁(雲愁),◆指陰暗的天色。○[隋][江總]《賦得攜手上河梁應詔》:“雲愁數處黑,木落幾枝黃。”○[唐][獨孤及]《夢遠遊賦》:“顧兔呀以蝕月兮,天地閉而雲愁。”○[元][範康]《竹葉舟》第三摺:“則見秋江雪浪拍天浮,更見月黑雲愁。”
遠愁近慮(遠愁近慮),◆謂考慮周全。○《紅樓夢》第五六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預愁(預愁),◆謂在憂愁之中。○[南唐][李中]《送孫明府赴壽陽》詩:“預愁別後相思處,月入閒窗遠夢迴。”○[宋][周邦彥]《浣沙溪》詞之三:“何因容易別[長安],預愁衣上粉痕乾。”
幽愁,◆憂愁;暗愁。○[唐][白居易]《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愁,一本作“情”。○[明][李贄]《祭無祀文》:“而後天下始無幽愁之鬼矣,而豈無謂也哉!”
一醉解千愁,◆謂酒醉可解各種煩惱。○[元][不忽木]《點絳唇‧辭朝》套曲:“歎古今榮辱,看興亡成敗,則待一醉解千愁。”○[老舍]《全家福》第三幕:“勝利以後,解放以前,我掙的那點錢,全喝了酒,一醉解千愁嘛!要不是[北京]解放了,我早就真死啦!”
養愁(養愁),◆蓄積憂愁。○[唐][張籍]《書懷寄王秘書》詩:“祗於觸目須防病,不擬將心更養愁。”
新愁,◆新添的憂愁。○[南朝][梁][鮑泉]《奉和湘東王春日詩》:“新枝雖可結,新愁詎解顏。”○[唐][薛能]《一葉落》詩:“客心空自比,誰肯問新愁。”○[元][倪瓚]《寄朱府判》詩:“尊前舊恨多年積,枕上新愁何處生?”[明][夏完淳]《一斛珠》詞:“新愁不許春山鬥。酒醒荷香,昨夜相思透。”
消愁,◆消除憂愁。○[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彈綦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為之。”○[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紅樓夢》第一回:“隻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事消愁之際,把此一玩,不但洗舊翻新,卻也省了些壽命筋力。”京劇《貴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氣沒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鄉愁(鄉愁),◆思鄉的愁悶。○[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明][常倫]《望山有懷故人》詩:“高高見西山,鄉愁冀傾寫。”○[冰心]《往事》二:“在她頻頻回顧的飛翔裏總帶着鄉愁。”
閒愁(閑愁),◆亦作“閑愁”。◆無端無謂的憂愁。○[唐][張碧]《惜花》詩之一:“一窖閑愁驅不去,殷勤對爾酌金杯。”○[宋][賀鑄]《青玉案》詞:“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明][文徵明]《是晚過行春橋玩月再賦》:“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邊。”
無愁天子(無愁天子),◆古對[北齊]失國昏君[後主][高緯]的譏稱。○《北齊書‧幼主紀》:“﹝[後主][高緯]﹞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數。人間謂之[無愁天子]。”○[清][趙翼]《鄴城懷古》詩之八:“[無愁天子]在深宮,‘高末’歌先舉國同。”
無愁(無愁),◆1.沒有憂慮。○[唐][杜甫]《題張氏隱居》詩之二:“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宋][範成大]《晚春》詩之二:“好事憐春老,無愁耐日長。”○[清][錢謙益]《讀豫章仙音譜漫題》詩之五:“舞艷歌嬌爛不收,[南朝]從此果無愁。”◆2.古樂府雜曲歌名。傳為[北齊][後主]所倡作,至[唐][天寶]年間,改名《長歡》。○《北齊書‧幼主紀》:“﹝[後主]﹞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隋書‧音樂志中》:“﹝[北齊]﹞[後主]亦自能度曲,親執樂器,悅玩無倦,倚絃而歌。別採新聲,為《無愁曲》……樂往哀來,竟以亡國。”參見“無愁天子”。
四愁詩(四愁詩),◆詩篇名。○[東漢][張衡]作。○[衡]借詩寓意,抒發心煩紆鬱之情。詩分四章,每章七句,每句七言,初具了七言詩的形式。後用以指抒發憂鬱情懷的詩篇。○[唐][皇甫冉]《劉方平西齋對雪》詩:“自然堪訪[戴],無復四愁詩。”
四愁,◆1.“四愁詩”的省稱。○[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四愁七哀》:“《四愁》,[漢][張衡]所作,傷時之文也。”○[唐][李嘉祐]《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詩:“[宋玉]怨三秋,[張衡]復‘四愁’。”○[清][姚鼐]《送一青歸因寄仲郛》詩:“天末‘四愁’思莫緻,秋來‘九辨’送將歸。”◆2.泛指愁思。○[唐][王維]《送丘為往唐州》詩:“四愁連[漢水],百口寄隨人。”○[唐][孟郊]《百憂》詩:“智士日千慮,愚夫惟四愁。”參見“四愁詩”。
詩愁(詩愁),◆詩心;詩情。○[宋][楊萬裡]《詠十裡塘姜店水亭前竹林》:“客思方無那,詩愁得共論。”○[宋][楊萬裡]《正月十二日遊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真跡猶存》詩:“詩人眼底高四海,萬象不足供詩愁。”
沈愁,◆深愁。○[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之三:“莫遣沈愁結成病,時時一唱濯纓歌。”
散愁,◆排遣愁悶。○[唐][杜甫]《簡吳郎司法》詩:“卻為姻婭過逢地,許坐曾軒數散愁。”○[明][劉基]《再用韻答嚴衍二上人》:“散愁漫入高僧舍,乘興還過野老居。”
窮愁(窮愁),◆窮困愁苦。○《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雲。”○《漢書‧王莽傳下》:“四方皆以飢寒窮愁起為盜賊。”○[唐][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禦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詩:“祗有同時驄馬客,偏宜尺牘問窮愁。”○[清][劉大櫆]《贈張絅儒序》:“雕蟲篆刻,必出於山林放廢窮愁之士之所為。”○[臧克家]《飛》詩:“多數人叫苦,窮愁,一步一步逼到了生的盡頭。”
清愁,◆凄涼的愁悶情緒。○[宋][陸遊]《枕上作》詩:“猶有少年風味在,[吳]箋著句寫清愁。”○[清][龔自珍]《湘月‧壬申夏》詞:“纔見一抹斜陽,半隄香草,頓惹清愁起。”○[戴望舒]《煩憂》詩:“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侵愁,◆侵害而使愁苦。○《後漢書‧和帝紀》:“今猶不改,競為苛暴,侵愁小民,以求虛名,委任下吏,假埶行邪。”○《梁書‧良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掊克聚斂,侵愁細民,天下搖動,無所厝其手足。”
乾愁(幹愁),◆沒來由的愁悶。○[唐][韓愈]《感春》詩之四:“乾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參閱[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第五篇。一說,空發愁而無濟於事。見[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乾愁乾忙》。◆補證條目■沒來由的愁悶。○宋尹濟翁《木蘭花慢·寄朱子西》詞:“乾愁有誰解得,傍晚來,風起碎池萍。”
牽愁(牽愁),◆牽動愁緒。○[唐][韓偓]《別緒》詩:“別緒靜愔愔,牽愁暗入心。”○[元][楊載]《題胡伯衡<飛雲圖>》詩:“塵沙客路牽愁遠,泉石家鄉入夢稀。”○《紅樓夢》第四五回:“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破愁為笑(破愁為笑),◆猶言轉憂為喜。○[南朝][陳]徐陵《答族人梁東海太守長孺書》:“又承書劄,銀鉤甚麗,玉疏依然,開封伸紙,破愁為笑。”
破愁,◆排解愁悶。○[唐][黃滔]《奉酬翁文堯員外神泉之遊見寄嘉什詩》:“泉源出石清消暑,僧語離經妙破愁。”○[宋][梅堯臣]《和正仲再和罷飲》:“[吳]味期君強飲開,[楚]醅因我破愁來。”
馬見愁(馬見愁),◆獸名。○[宋][無名氏]《緻虛雜俎》:“西域有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皆畏之,名曰馬見愁。”
旅愁,◆羈旅者的愁悶心情。○[唐][王昌齡]《萬歲樓》詩:“誰堪登望雲煙裏,向晚茫茫發旅愁。”○[元][黃庚]《書山陰驛》詩:“寄驛通鄉信,題詩記旅愁。”○[許地山]《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知道你底生活和行腳僧一樣,是以沒有破旅愁的書信給你念。”
離愁(離愁),◆離別的愁思。○[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驢鞭半裊,吟肩雙聳,休問離愁輕重,向箇馬兒上駝也駝不動。”○[清][馬鑾]《七歲女子》詩:“男兒不遇為文章,幼女離愁托雁行。”○[鄭振鐸]《海燕‧離別》:“我想我們的別離至多不過是兩年,三年,然而我的心裏總有一種離愁堆積着。”
浪愁,◆空愁;無謂地憂愁。○[宋][楊萬裡]《無題》詩:“渠儂狡獪何須教,說與旁人莫浪愁。”○[明][王九思]《傍妝檯‧次對山漫興》曲:“拚沉醉,莫浪愁,人間亦自有[丹丘]。”○[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詞:“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
客愁,◆行旅懷鄉的愁思。○[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國何處此登樓。”○[宋][戴復古]《秋夜旅中》詩:“旅食思鄉味,砧聲起客愁。”○[金][元好問]《即事呈邦瑞》詩:“[鄭莊]父子重相留,似為良辰散客愁。”○[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夢亂如絲。”○[朱自清]《<古詩十九首>釋》:“這種作品,文人化的程度雖然已經很高,顆材可還是民間的,如人生不常,及時行樂,離別,相思,客愁,等等。”
酒病花愁,◆因貪戀酒色而引起的煩愁。○[元][喬吉]《揚州夢》第二摺:“今日心中悶倦,故來此[翠雲樓]遊玩。小官隻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
九愁,◆形容愁思之多。○[南朝][梁簡文帝]《喜疾瘳》詩:“逍遙臨四注,兼持散九愁。”○[南朝][梁元帝]《登隄望水》詩:“懷山殊未已,徒然勞九愁。”○[唐][袁朗]《秋夜獨坐》詩:“新秋百慮凈,獨夜九愁深。”○[唐][張泌]《秋晚過洞庭》詩:“莫把羈魂弔[湘]魄,九愁凝絕鎖煙嵐。”
解愁,◆解除愁悶。○[晉][陸雲]《與兄平原書》:“文章既自可羨,且解愁忘憂但作之。”○[宋][蘇轍]《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詩:“我雖不能往,寄詩以解愁。”○[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每天無事,她不是拿三弦或洞簫解愁,便是暗暗流淚。”
寄愁,◆寄托愁思。○《後漢書‧仲長統傳》:“百慮何為,至要在我。寄愁天上,埋憂地下。”○[唐][楊炯]《送徐錄事詩序》:“兩鄉風月,萬裡江山,脩路為下泣之思,長天非寄愁之所。”
積愁(積愁),◆1.久愁,長期憂愁。○[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詩:“萬裡斷音書,十載異棲宿。積愁落芳鬢,長啼壞美目。”◆2.指長期的憂愁。○[唐][章碣]《春日經湖上友人別業》詩:“何處狂歌破積愁,攜觴共下木蘭舟。”
懷愁(懷愁),◆心懷凄惻。○[漢][王褒]《九懷‧蓄英》:“身去兮意存,愴恨兮懷愁。”○[三國][魏][曹植]《贈王粲》詩:“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唐][韓愈]《寄三學士》詩:“猜嫌動置毒,對案輒懷愁。”
許散愁(許散愁),◆古之貞男。○[清][唐孫華]《維揚舟中作》詩之四:“生來不作[樊川]夢,直是當年[許散愁]。”自注:“[許散愁],[北齊]人,自少不登孌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參閱《北齊書‧廢帝紀》。
害愁,◆方言。發愁;犯愁。○《中國歌謠資料‧八路來了不害愁》:“八路來了不害愁,人民交運地流油。”○[峻青]《山鷹》:“這些鬼見了都害愁的又險又陡的山路,把咱們通向社會主義的大路給擋住了。”
鬼見愁(鬼見愁),◆無患子的俗稱。舊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懸於門上,雲可以避鬼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俗名為鬼見愁。”○[清][王夫之]《鬼見愁贊》序:“亦草木之實,生[武當山]谷。或採令童子佩之,雲辟鬼魅。狀類[粵]西所產豬腰子而圓小精潤,茶褐色,有深黑文緣其間。”
古愁,◆謂懷古幽思。○[宋][蘇舜欽]《舟至崔橋》詩:“晚泊野橋下,暮色起古愁。”○[甯調元]《秋興用草堂韻》:“安排濁酒消長夜,欲掘青天寄古愁。”○[聞一多]《紅燭‧二月廬》詩:“啊?你的爆裂得這樣音響,迸出些什麼壓不平的古愁!”[戴望舒]《古神祠前》詩:“它輕輕地躍到飽和了古愁的鐘聲的水上。”
孤愁,◆孤獨的愁思。○[宋][陸遊]《九月二十五日雞鳴前起待旦》詩:“斷夢不妨尋枕上,孤愁還似客天涯。”○[宋][楊萬裡]《明發五峰寺》詩:“孤愁念群騶,尺泥滑雙趼。”
割愁,◆[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詩:“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謂處處觸發愁緒。後以“割愁”謂消愁,排遣愁緒。○[宋][蘇軾]《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詩之一:“繫悶豈無羅帶水,割愁還有劍鋩山。”◆補證條目■○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詩:“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謂處處觸發愁緒。後以“割愁”謂消愁,排遣愁緒。○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二:“柳子厚詩雲:‘海上尖山似劒鋩,秋來處處割愁腸。’東坡用之雲:‘割愁還有劒鋩山。’或謂可言‘割愁腸’,不可但言‘割愁’。亡兄仲高雲:‘晉張望詩曰:‘愁來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處也。’”
高愁,◆深愁。
感愁,◆感傷愁苦。○[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仁者惻怛愛人,謹翕不爭……無嫉妒之氣,無感愁之欲,無險詖之事,無辟違之行。”
犯愁,◆發愁。○[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所不同的是他十分犯愁。他的蠟黃的臉上,看不出一點點輕快的笑容。”○[沈默君]《渡江偵察記》三三:“是啊,大家也都為這事犯愁呢。”
煩愁(煩愁),◆愁悶。○[宋][張耒]《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詩:“欲把煩愁付杯酒,祗應清夢待尊罍。”○[巴金]《新生‧四月十三日》:“你底信給我們帶來了悲哀,使我們煩愁地談了一個整夜。”
發愁(發愁),◆感到憂慮、愁悶。○《孽海花》第十八回:“[阿福]冷笑道:‘沒縫的蛋兒蒼蠅也不鑽,倒是如今弄得老爺都知道,我倒在這裏發愁。’”[魯迅]《花邊文學‧零食》:“出版界的現狀,期刊多而專書少,使有心人發愁,獨幕喜劇多而大作少,又使有心人發愁。”○[楊朔]《三千裡江山》第十三段:“他是不會發愁的。他可以守着棵豆苗看上半天,看着豆葉慢慢展開,樂的笑了。”
多愁善感,◆常發愁,易傷感。常形容人感情脆弱。○[茅盾]《幻滅》二:“[靜]忽然掉下眼淚來,是同情於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過去,我多愁善感,看什麼都沒有意思。”
多愁善病,◆見“多愁多病”。
多愁多病,◆亦作“多愁善病”。◆時常憂愁,體弱多病。舊時多用以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狀態。○[宋][柳永]《大石調‧傾杯》詞:“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摺:“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他傾國傾城貌。”○《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這樣一個人,又與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這樣多愁善病!”[吳樾]《暗殺時代》:“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間?”[魯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聞雞生氣,見月傷心的。”
多愁,◆常憂愁。○[唐][戴叔倫]《江上別張歡》詩:“長醉非關酒,多愁不為貧。”○[宋][王禹偁]《遣興》詩:“百年身世片時間,況是多愁鬢早斑。”
獨處愁(獨處愁),◆樂府雜曲歌辭名。○[南朝][梁][簡文帝]《獨處愁》詩:“獨處恒多怨,開幕試臨風。彈棋鏡奩上,傅粉高樓中。”○《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六‧獨處愁》[宋][郭茂倩]題解:“[司馬相如]《美人賦》曰:‘芳香郁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獨處愁》蓋取諸此。”
毒愁,◆極度憂愁。○[晉][王羲之]《阮光祿帖》:“昨旦與書,疾,故示毒愁,當增其疾。”
春愁,◆春日的愁緒。○[南朝][梁元帝]《春日》詩:“春愁春自結,春結詎能申。”○[唐][李白]《愁陽春賦》:“春心蕩兮如波,春愁亂兮如雲。”○[唐][張祜]《折楊柳枝》詩之一:“傷心日暮煙霞起,無限春愁生翠眉。”○[宋][陸遊]《行武擔西南村落有感》詩:“騎馬悠然欲斷魂,春愁滿眼與誰論?”
愁坐,◆含憂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詩:“奈何懷良圖,鬱悒獨愁坐。”
愁陣(愁陣),◆猶愁城。○[唐][韓偓]《殘春旅舍》詩:“禪伏詩魔歸靜域,酒衝愁陣出奇兵。”
愁雲(愁雲),◆1.謂色彩慘淡,望之易於引發愁思的煙雲。○[漢]《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唐][胡曾]《詠史詩‧蒼梧》:“無計得知陵寢處,愁雲長滿[九疑山]。”○[宋][吳文英]《點絳唇‧試燈夜初晴》詞:“卷盡愁雲,[素娥]臨夜新梳洗。”◆2.比喻憂鬱的神色。○[元][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曲:“疏星淡月秋千院,愁雲恨雨芙蓉面。”○[茅盾]《春蠶》四:“村裏的空氣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幾聲的人們現在又都是滿臉的愁雲。”
愁約(愁約),◆謂窮困而悲愁。○《楚辭‧九辯》:“邅翼翼而無終兮,忳惛惛而愁約。”○[洪興祖]補注:“愁約,謂窮約而悲愁也。”
愁鬱鬱(愁郁郁),◆憂傷貌。○《楚辭‧九章‧悲回風》:“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漢][張衡]《思玄賦》:“愁鬱鬱以慕遠兮,越[卬州]而遊遨。”○[宋][李蕓子]《木蘭花慢》詞:“奈予懷渺渺,羇旅愁鬱鬱。”
愁陰(愁陰),◆猶陰霾。○[南朝][梁][虞羲]《詠霍將軍北伐》:“[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陰生。”○[唐][錢起]《秋霖曲》:“愁陰慘淡時殷雷,生靈墊溺若寒灰。”○[宋][蘇舜欽]《依韻和王景章見寄》:“歲律崢嶸臘候深,一天風雪卷愁陰。”
愁艷(愁豔),◆1.指艷麗而帶愁容。○[唐][元稹]《鶯鶯傳》:“﹝[鶯鶯]﹞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時愁艷幽邃,恒若不識,喜慍之容,亦罕形見。”◆2.指略顯凋謝的花朵。○[前蜀][韋莊]《上春詞》:“幽蘭報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飛迴。”
愁顏(愁顔),◆猶愁容。○[唐][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有此贈》詩:“且寄一書劄,令予解愁顏。”○[宋][柳永]《雪梅香》詞:“臨風,想佳麗,別後愁顏,鎮斂眉峰。”○[清][姚潛]《飲孫子魚琴來閣同汪度若吳方明曹殷六杜吹萬》詩:“把酒心猶熱,依人鬢早斑。○[阮宣]錢已罄,賴爾破愁顏。”
愁煙(愁煙),◆慘淡的煙波。詩人以其易於勾起愁思故稱。○[唐][陸龜蒙]《問吳宮辭》:“霜氛重兮孤榜曉,遠樹扶蘇兮愁煙悄眇,欲摭愁煙兮問故基,又恐愁煙兮推白鳥。”○[宋][蘇軾]《昭君怨》詞:“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愁心,◆1.心裡憂愁。○《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2.憂愁之心。○[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明發動愁心,閨中起長嘆。”○[宋][汪元量]《鶯啼序‧重過金陵》詞:“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明][金絅]《踏莎行》詞:“翠竹檐前,碧蕉叢裏,秋聲鬥合愁心碎。”○[姚雪垠]《言志篇》:“雄關屢戰愁心少,苦戰時經快意多。”
愁鄉(愁鄉),◆愁苦的境界。○[清][納蘭性德]《沁園春‧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詞:“真無奈,把聲聲簷雨,譜入愁鄉。”○[清][黃景仁]《初更後有攜酒食至者欣然命酌即用前韻》:“一度愁鄉與睡鄉,傾盡千觴已飛越。”
愁聽(愁聽),◆聽而生愁,怕聽。○[唐][王昌齡]《送魏二》詩:“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宋][柳永]《過澗歇近》詞:“疏簾風動,漏聲隱隱,飄來轉愁聽。”
愁損(愁損),◆1.憂傷。○[宋][範成大]《虞美人》詞:“燭燈香霧兩厭厭,髣彿有人愁損上眉尖。”◆2.猶愁殺。○[宋][鄭子玉]《八聲甘州慢‧草》詞:“最苦夕陽天外,愁損倚欄人。”
愁絲(愁絲),◆白髮。○[唐][李廷璧]《愁詩》:“[潘嶽]愁絲生鬢裏,[婕妤]悲色上眉頭。”
愁思,◆1.憂慮。○[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歎息垂淚。”○《漢書‧伍被傳》:“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2.憂愁的思緒。○[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詩:“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宋][陳策]《摸魚兒‧仲宣樓賦》詞:“江城望極多愁思,前事惱人方寸。”○[瞿秋白]《餓鄉紀程》三:“夜深人靜,燈光黯黯的籠罩着人的愁思。”
愁霜,◆指因愁而生的白髮。其白如霜,故稱。○[唐][白居易]《朱陳村》詩:“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
愁神,◆心神愁苦。○[漢][王充]《論衡‧治期》:“人君受以自責,愁神苦思,撼動形體,而危亂之變,終不減除。”
愁殺(愁殺),◆亦作“愁煞”。◆謂使人極為憂愁。殺,表示程度深。○《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南唐][馮延巳]《臨江仙》詞:“夕陽千裡連芳草,萋萋愁煞王孫。”○[明]徐渭《長幹行》之三:“月明打開猶自可,月黑打開愁殺他。”○[姚雪垠]《言志篇》:“老馬伏轅征路遠,曉窗愁殺白頭翁。”
愁色,◆慘淡的景色。○[唐][曹松]《荊南道中》詩:“十月荒郊雪氣催,依稀愁色認[陽臺]。”
愁容,◆憂慮的神色。○[南朝][宋][鮑照]《與荀中書別》詩:“敷文勉征念,發藻慰愁容。”○[唐][杜甫]《往在》詩:“京都不再火,[涇][渭]開愁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柳遇春]見公子愁容可掬,問其來歷。”○[巴金]《家》三五:“[覺新]正在跟[瑞玨]談話,兩個人臉上都帶着愁容。”
愁人,◆1.令人發愁。○《楚辭‧九歌‧大司命》:“結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願若今兮無虧。”◆2.心懷憂愁的人。○[晉][傅玄]《雜詩》:“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宋][張先]《酒泉子》詞:“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清][納蘭性德]《滿江紅》詞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酒是隻有增長愁人的憤懣。”
愁然,◆憂愁貌。○[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禹]傷父功不成,循[江]泝[河]……功未及成,愁然沉思。”○[漢][王充]《論衡‧知實》:“驩然喜樂者,鍾鼓之色;愁然清淨者,衰絰之色。”
愁情,◆悲哀的情思。○[清][納蘭性德]《紅窗月》詞:“是一般心事,兩樣愁情。”○[殷夫]《孩兒塔》詩:“你們小小的空手,指上隻牽挂了你母親的愁情。”
愁魄,◆1.猶動魄。○[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2.憂傷的魂魄。○[宋][劉敞]《今古路》詩:“不獲見[楊朱],萬古凝愁魄。”
愁盤(愁盤),◆謂千回百轉的愁思。○[唐][孟郊]《秋懷》詩之二:“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
愁眉苦眼,◆見“愁眉苦臉”。
愁眉苦臉(愁眉苦臉),◆形容憂思重重,神色悲苦。○《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隻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裏人去了。”○[張天翼]《兒女們二》:“[廉大爺]剛才那副愁眉苦臉一下子給掃得乾乾凈,全身都來了勁兒。”○[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主角五》:“[霍大道]今晚上的情緒非常好,好像根本沒注意[石敢]那愁眉苦臉的樣子。”亦作“愁眉苦眼”。○《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隻見那[張太太]愁眉苦眼的向他道:‘姑奶奶,你別鬧了。’”[郁達夫]《出奔》一:“[玉林]夫婦外面雖也在裝作愁眉苦眼,不能終日的樣子,但心裏卻在私私地打算。”
愁眉錦(愁眉錦),◆[前蜀]軍中隱語,指旗幟。
愁眉不展,◆謂由於憂愁而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唐][姚鵠]《隨州獻李侍禦》詩之二:“舊隱每懷空竟夕,愁眉不展幾經春。”○《西遊記》第九四回:“觀見那[唐僧]在國王左邊繡墩上坐着,愁眉不展,心存焦躁。”○[巴金]《春》十五:“二小姐,你為什麼近來總是愁眉不展?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李國文]《改選》:“每個人臉色都沉甸甸的,連通訊員也是愁眉不展。”
愁眉,◆1.一種細而曲折的眉妝。○[唐][白居易]《代書一百韻寄微之》:“鉛粉凝春豔,金鈿耀水嬉。風流誇墮髻,時勢鬥愁眉。”◆2.發愁時皺着的眉頭。○[唐][白居易]《晚春沽酒》詩:“不如貧賤日,隨分開愁眉。”○[宋][蘇軾]《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風捲飛花自入帷,一樽遙想破愁眉。”
愁脈脈(愁脈脈),◆愁思綿綿。○[宋][陳克]《謁金門》詞:“愁脈脈,目斷[江]南[江]北。”○《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愁脈脈,意懸懸,奪去微官不值的錢,隻恨元宵將近矣,[嫦娥]從此隔天邊。”亦作“愁脈脈”。○《再生緣》第五八回:“愁脈脈,面頰紅霞消已盡;慘淒淒,雙眉翠黛鎖還寬。”
愁慮(愁慮),◆I憂慮。○《再生緣》第六四回:“正在萬分愁慮處,[酈相]是,已經復命寫完章。”○《花月痕》第四回:“且屢奉嚴旨,急命剋復[潼關],便覺十分愁慮。”○[王西彥]《曙》:“在狹隘的泥棚的四堵墻壁裏,充滿着無言的愁慮。”◆II積慮。○《呂氏春秋‧察微》:“且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陳奇猷]校釋:“[王引之]曰:‘愁讀為揫。揫,聚也。積心、愁慮,其義一也。’[金其源]曰:‘愁慮者,積慮也。’”
愁旅,◆指旅人。○[南朝][宋][鮑照]《酒後》詩:“自非羽酌歡,何用慰愁旅。”參見“愁客”。
愁輪(愁輪),◆猶愁盤。○[宋][曾鞏]《秋懷》詩:“我有愁輪行我腸,顛倒回環不能律。”
愁勞(愁勞),◆愁苦;憂愁。○《史記‧吳王濞列傳》:“彗星出,蝗蟲數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聖人之是以起也。”○[晉][陸雲]《答車茂安書》:“尊堂憂灼,賢姊涕泣,上下愁勞,舉家慘慼。”○[晉][葛洪]《抱樸子‧省煩》:“躊躇歧路之衢,愁勞群疑之藪。”
愁苦,◆憂愁苦惱。○《楚辭‧九章‧涉江》:“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唐][杜甫]《發閬中》詩:“別家三月一書來,避地何時免愁苦。”○《紅樓夢》第一○七回:“[鳳姐]本是貪得無厭的人,如今被抄淨盡,自然愁苦。”○[梁斌]《播火記》四八:“一聽到[嚴志和]的聲音,他愁苦了幾天的心情,一下子放平了。”◆補證條目■憂愁,苦惱。○《太平經·分别貧富法》:“今唯天師幸哀帝王久愁苦,不得行意,以何能緻此貧富乎?”
愁客,◆指旅人。旅人多鄉愁,故稱。○[唐][王昌齡]《潞府客亭寄崔鳳童》詩:“秋月對愁客,山鐘搖暮天。”○[唐][孟郊]《春愁》詩:“春物與愁客,遇時各有違。”
愁絕(愁絕),◆極端憂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沉飲聊自遣,放歌頗愁絕。”○[唐][戴叔倫]《轉應詞》:“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宋][王沂孫]《慶宮春‧水仙》詞:“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頓成愁絕。”
愁結(愁結),◆1.憂愁鬱結。○[唐][皮日休]《三羞詩》之一:“而於方寸內,未有是愁結。”○[宋][阮逸女]《花心動》詞:“斷魂遠,閑尋翠徑,頓成愁結。”◆2.指由憂愁鬱結成的疙瘩。○[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頓不開眉尖上的眉鎖,解不開心頭愁結。”◆3.謂愁苦而使眉頭皺起。○[柔石]《二月》十八:“婦人愁結着眉,十分無力地發怒。”
愁疾,◆1.謂深愁。○《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愁疾甚乎厲鬼,人生異夫金石。”○[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清][姚椿]《題杜陸兩家詩集》詩:“朝廷尚多難,生理困愁疾。”◆2.因愁苦而引起的疾病。○[宋][朱熹]《秋懷》詩之一:“秋風吹庭戶,客子懷故鄉。矧此臥愁疾,徘徊守空房。”
愁機(愁機),◆謂引起哀愁的因素。○[明][陸采]《懷香記‧春閨寄簡》:“花柳鬥妍,鶯燕爭飛,都是我的愁機。”
愁環(愁環),◆猶愁盤。○[唐][孟郊]《路病》詩:“愁環在我腸,宛轉終無端。”
愁懷(愁懷),◆憂傷的心懷。○[宋][張輯]《謁金門‧花自落》詞:“睡起愁懷何處著?無風花自落。”○[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摺:“怎能彀可情人消受錦幄鳳凰衾,把愁懷都打撇在玉枕鴛鴦帳。”○[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二二:“江上的暮色更足引動人的愁懷。”
愁胡,◆謂胡人深目,狀似悲愁。多用以形容鷹眼。語本[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胡人遙集於上楹……狀若悲愁於危處。”○[晉][孫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胡。”○[唐][杜甫]《王兵馬使二角鷹》詩:“二鷹猛腦絛徐墜,目如愁胡視天地。”○[明][李夢陽]《林良畫兩角鷹》詩:“載角森森爪拳鐵,迥如愁胡眥欲裂。”
愁紅(愁紅),◆謂經風雨摧殘的花。亦以喻女子的愁容。○[唐][李賀]《黃頭郎》詩:“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唐][溫庭筠]《惜春詞》:“[秦]女含嚬向煙月,愁紅帶露空迢迢。”
愁海,◆極言愁多。○[唐][孟郊]《招文士飲》詩:“醒時不可過,愁海浩無涯。”
愁感,◆猶愁思。○[宋][曾鞏]《送劉醫博》詩:“小人久病如愁感,每嘆地僻無良醫。”○[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二:“他始終又引起我另一方面的愁感。”
愁婦草(愁婦草),◆即相思草。○《太平廣記》卷四○八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秦][趙]間有相思草,狀若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孀草,又呼為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參見“相思草”。
愁府,◆猶愁城,愁鄉。○《論語·述而》“小人長戚戚”南朝梁皇侃義疏:“君子坦爾夷任,蕩然無私,小人馳競於榮利,耿介於得失,故長爲愁府也。”
愁煩(愁煩),◆憂慮煩惱。○[前蜀][杜光庭]《莫庭乂為張副使命甲子醮詞》:“天符臨受命之宮,土星逆愁煩之位。”○《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先生休得愁煩。”○《再生緣》第六六回:“休着急,免愁煩,且向沉香榻上安。”○[朱自清]《哀韋傑三君》:“我是因家境不寬,老是愁煩着。”
愁端,◆猶愁緒。○[宋][蘇舜欽]《己卯冬大寒有感》詩:“淹留未見敵,愁端密如髮。”○[宋]徐伸《二郎神》詞:“動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
愁毒,◆愁苦怨恨。○《後漢書‧楊秉傳》:“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年少庸人,典據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蔡京]﹞褊忮貪克,峻條令,為炮熏刳斮法,下愁毒,為軍中所逐,走[藤州]。”◆補證條目■愁苦怨恨。○《太平經·善仁人自貴年在壽曹訣》:“生俗多過負,了無有解。已愁毒而行,不知所止。”
愁翠,◆即愁眉。○[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有“眉如翠羽”之句,故稱。○[唐][溫庭筠]《詠嚬》:“毛羽斂愁翠,黛嬌攢艷春。”參見“愁眉”。
愁楚,◆憂愁痛苦。○[柳青]《銅墻鐵壁》第三章:“他愁楚地說:‘原來我們盤算這糧站是臨時的,打[榆林]是十來八天的事。’”[康濯]《我的兩家房東》:“這個女人有什麼愁楚心事啊?”
愁愁,◆憂思重重貌。○[漢][劉向]《九嘆‧逢紛》:“聲哀哀而懷高丘兮,心愁愁而思舊邦。”
愁城,◆喻愁苦難消的心境。○[北周][庾信]《愁賦》:“攻許愁城終不破,蕩許愁門終不開。”○[宋][周邦彥]《滿路花‧思情》詞:“簾烘淚雨乾,酒壓愁城破。”○[明][王錂]《春蕪記‧秋閨》:“他那裏宦海沉淪,我這裏愁城遙遠。”○[魯迅]《花邊文學‧零食》:“人而有心,真要‘日坐愁城’了。”
愁腸九轉(愁腸九轉),◆謂重重憂愁縈繞心懷。○[明][邵璨]《香囊記‧得書》:“我終日裏愁腸九轉,到如今尺素空傳,越教人中心慘然。”◆補證條目■謂重重憂愁萦繞心懷。○明沈鲸《雙珠記·與珠覓珠》:“終日之間,愁腸九轉,教人如何是好?”
愁腸寸斷,◆形容極其憂愁苦惱。○唐張鷟《遊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千思競起,百慮交侵。”○梁羽生《萍蹤俠影》第三一回:“此生此世,隻恐怕是相見無期,還說什麼談婚論嫁?張丹楓這兩個月來愁腸寸斷,幾乎又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
愁腸百結(愁腸百結),◆形容極其憂愁、煩惱。○《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日月無明照覆盆,愁腸百結虛成着。”○《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夜深獨坐對殘燈,默默懷人百感增。愁腸百結如絲亂,珠淚千行似雨傾。”◆補證條目■形容極其憂愁、煩惱。○鄭振铎《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它們的歌聲,是如秋風之掃落葉,怨婦之奏琵琶,孤峭而幽奇,清遠而凄迷,低徊而愁腸百結。”
愁腸(愁腸),◆憂思鬱結的心腸。○《藝文類聚》卷一引[晉][傅玄]詩:“青雲徘徊,為我愁腸。”○[南朝][齊][謝朓]《秋夜講解》詩:“沉沉倒營魄,苦蔭蹙愁腸。”○《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自從一別音書絕,憶君愁腸氣欲絕。”○[巴金]《家》十二:“我此後果然用功讀書,媽才漸漸地把愁腸放開。”
愁兵,◆形容憂愁之甚。○清沈非病《黃莺兒·怨别》套曲:“心事已忡忡。恨愁兵,幾處攻,兩情還自添恩寵。”
愁抱,◆憂傷的懷抱。○[南朝][梁][江淹]《燈賦》:“秋夜如歲,秋情如絲,怨此愁抱,傷此秋期。”○[宋][周邦彥]《霜葉飛》詞:“鳳樓今夜聽秋風,奈五更愁抱。”
愁哀,◆憂苦哀痛。○《韓詩外傳》卷六:“百姓上困於暴亂之患,而下窮衣食之用,愁哀而無所告訴。”
常愁,◆長愁。○《楚辭‧九章‧悲回風》:“寧逝死而流亡兮,不忍為此之常愁。”○[漢][焦贛]《易林‧需之蠱》:“孤寡獨特,常愁憂苦。”
別愁(别愁),◆離別的悲愁。○[唐][崔顥]《贈盧八象》詩:“不作書相問,誰能慰別愁?”[唐][杜牧]《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詩:“[楚]岸柳何窮?別愁紛若絮。”○[宋][嚴仁]《鷓鴣天》詞:“行盡春山春事空,別愁離恨滿[江]東。”
邊愁(邊愁),◆1.邊人的愁苦之情。○[南朝][陳][蘇子卿]《南征》詩:“故鄉夢中近,邊愁酒上寬。”○[唐][王昌齡]《從軍行》之二:“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清][吳琪]《送別》詩:“霜風醒客夢,笳月起邊愁。”◆2.因邊亂、邊患引起的愁苦之情。○[唐][杜甫]《秋興》詩之六:“花萼夾城通禦氣,芙蓉小苑入邊愁。”○[錢謙益]注:“[祿山]反報至,上欲遷幸,登[興慶宮][花萼樓],置酒,四顧悽愴,此所謂‘入邊愁’也。”○[明][馮夢龍]《風流夢‧告考選才》:“為三秋桂子,十裡荷香,一段邊愁,隻願得[吳山]立馬那人休。”○[清][貝青喬]《自編軍中紀事詩二卷為<咄咄吟>,朋舊多題贈之作,賦此為答》詩:“砲雲三載結邊愁,大纛臨風帶血收。”
抱愁,◆心懷憂愁。○[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三:“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唐][施肩吾]《及第後過揚子江》詩:“憶惜將貢年,抱愁此[江]邊。”○[元][吳師道]《落花行》:“抱愁無語還空閨,拂釵攬袖香依依。”
百結愁腸(百結愁腸),◆謂愁緒如結無法解開。○[宋][蔣興祖]女《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詞:“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明][劉基]《少年遊》詞:“百結愁腸,兩行絲鬢,寂寞對青缸。”○[明][王玉峰]《焚香記‧往任》:“正難捱無限淒涼,誰知道懽生一旦,頓鬆開百結愁腸。打疊起萬般離況。”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第十場:“可憐我神思恍惚飲食廢,我為你百結愁腸解不開。”
哀愁,◆指悲哀憂愁的感情。○[魯迅]《墳‧寫在<墳>後面》:“電燈自然是輝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來襲擊我的心。”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一:“﹝她﹞把一種同情的憐憫和自己身世的哀愁混合在一起。”◆補證條目■指悲哀憂愁的感情。○元關漢卿《碧玉箫》曲:“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