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激,◆激動不安。○[茅盾]《三人行》五:“他的陰悒的眼光瞬動了,無復剛才那樣惘然的靜定,而是躁動了,是想克服一些什麼,抓住一些什麼,那樣的躁激;同時血色升上了他的慘白的顴頰。”
贊激(贊激),◆贊美感奮。○[唐][司空圖]《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臣跡本寓居,心非昧利,久懷贊激,竊聽謳謠。”
修激,◆謂有操守且言行激切果決。○[漢][劉向]《說苑‧立節》:“非良篤修激之君子,其誰能行之哉!”
推激,◆推崇激揚。○[唐][杜甫]《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仇兆鰲]注:“推激,謂推尊而激揚之。”○[宋][黃庭堅]《和劉景文》:“詩名二十年,風雅自推激。”
跳激,◆跳動激越。○[聞一多]《紅燭‧紅豆》:“紅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墜進生命底磁壇裏了……聽他跳激的音聲,這般凄楚!這般清切!”
騰激(騰激),◆奔騰飛濺。○[清]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閩遊日記後》:“遙望西數裡外,灘石重疊,水勢騰激。”
聳激(聳激),◆猶激勵。○[唐][司空圖]《山居記》:“堂曰[三詔之堂],室曰[九籥之室],皜其壁以模玉川於其間,備列國朝至行清節文學英特之士,庶存聳激耳。”
時激(時激),◆猶天幸。○[漢][揚雄]《法言‧重黎》:“六國並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始皇]三載而鹹,時激、地保、人事乎?”[汪榮寶]義疏:“激即憿之假……時激,則用憿之本義,猶雲天幸也。”
賞激(賞激),◆1.極為賞識。○[唐][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自言少小學吹笛,早事[曹王]曾賞激。”○《宋史‧文苑傳二‧柳開》:“[王祐]知[大名],[開]以文贄,大蒙賞激。”○[明][吳承恩]《賀裴永齋掌教膺獎障詞》:“風高南國,播譽望於雙金;賞激中臺,動輝光於半璧。”◆2.賞賜激勵。○《金史‧食貨志一》:“又甚而叛臣劇盜之效順,無金帛以備賞激,動以王爵固結其心,重爵不蔇,則以國姓賜之。”
請將不如激將(請将不如激将),◆謂用話語刺激別人去幹事要比正面請他去幹事來得好。○《西遊記》第三一回:“[八戒]又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清][李漁]《憐香伴‧鞅望》:“我有道理,請將不如激將,且待我激他一激,或者激些主意出來,也不可知。”
清激,◆1.水流清澈湍急。○[唐][韓愈]《南溪始泛》詩之三:“拖舟入其間,溪流正清激。”○[明][文徵明]《宜興善權寺古今文錄敘》:“谷巖幽窅,流瀨清激。”◆2.謂清明自勵。○《楚辭‧劉向<九嘆‧愍命>》:“或沈淪其無所達兮,或清激其無所通。”○[洪興祖]補注:“此言沈淪於世俗者,困而不能達。清激以自厲者,介而不能通。”◆3.聲音清亮激越。○[三國][魏][曹丕]《答繁欽書》:“揚蛾微眺,芳聲清激。”○[唐][牛僧孺]《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引聲喉囀,清激慷慨。”
切激,◆激烈。○《楚辭‧天問》:“既驚帝切激,何逢長之?”○《後漢書‧虞詡傳》:“[程]復上書,陳[詡]有大功,語甚切激。”○[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又有佹詩,實亦賦,言天下不治之意,即以遺[春申君]者,則詞甚切激,殊不下於[屈原]。”
偏激,◆思想、主張、言論等過火,有失平允。○[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詩宗唐音》:“[劉後村]則雲:‘[宋]詩突過[唐]人。’斯言亦未免偏激。”○[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劉賓雁]《本報內部消息》四:“是的,他們也許還幼稚,有時過於偏激。”
旁激,◆謂狂浪四濺。○《宋史‧河渠志序》:“﹝[黃河]﹞旁激奔潰,不遵[禹]蹟。”
刻激,◆猶刻急。○[郭沫若]《沫若文集‧後記》:“我本來是不大喜歡[荀子]的人,假使我抓到這些‘木’便痛貶他一頓,更進而斷定無怪乎從他的門下會有[韓非]那樣刻激的術家,[李斯]那樣無恥的賣友者出現,自然是很容易的事。”
急激,◆1.激進。○[梁啟超]《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二:“即前此為秘密之陰謀,今此為堂堂正正之要請也;前此主動者為極端急激無勢力之青年,今此主動者為老成持重有位望之各地方議會代表人也。”◆2.疾速猛烈。○[葉聖陶]《金耳環》:“從七千尺的高空掉下一個炸裂彈,正落在這新掘的壕溝裏。轟然一聲,土塊同鐵片急激地四面飛射。”◆3.猶湍急。○[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五章:“[石寮溪]的水流是急激的。”
激作,◆猶激勵,振作。○[宋][朱熹]《總論為學之方》:“若資質平底,則如死水然,終激作不起。”
激壯(激壯),◆激昂雄壯。○[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爾風裁峭潔,志概激壯。”○《明史‧王文傳》:“[文]力辯曰:‘召親王須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馬牌,內府兵部可驗也。’辭氣激壯。”○[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彼其撫時感事,慷慨自數其齒,其言激壯,有足悲者。”
激徵(激征),◆1.指激揚高亢的樂音。徵,五聲音階之一。○《漢書‧禮樂志》:“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2.雅曲名。○《文選‧傅毅<舞賦>》:“揚《激徵》,騁《清角》。”○[李善]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琴操》曰:[伯牙]鼓琴,作《激徵》之聲。”
激戰(激戰),◆激烈的戰鬥。○[顏金生]《田家會大捷》:“在團指揮所看得很清晰,五、七連與敵展開了激戰。”
激贊(激贊),◆猶贊賞。○[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有虞侯將[許俊]年少,被酒起曰:‘寮嘗以義烈自許,願得員外手筆數字,當立置之。’座人皆激贊。”
激越,◆1.高亢清遠。○[漢][班固]《西都賦》:“櫂女謳,鼓吹震,聲激越,謍厲天。”○[唐][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羽觴飛翔,匏竹激越。”○[清][江炳炎]《琵琶仙‧乙巳二月》詞:“談往事,蒼涼激越,更呼飲[武功]遺宅。”○[葉聖陶]《倪煥之》二六:“他說到末了,聲音轉為激越,神色也頗飛揚,正像一個在行的煽動家。”◆2.激揚;激動。○[三國][吳][楊泉]《實體論》:“猶人之內氣,因喜怒哀樂激越而發也。”○[宋][蘇軾]《清風閣記》:“風起於蒼茫之間,彷徨乎山澤,激越乎城郭道路,虛徐演漾,以泛汝之軒窗欄楯幔帷而不去也。”○[清][戴名世]《<張貢五文集>序》:“歸視所為文,見其辭采工麗可愛也,議論激越可愛也。”○[秦牧]《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隻有在感情激越的時候,才能夠說出新鮮感人的語言。”
激揚(激揚),◆1.激蕩沖濺。○《淮南子‧墬形訓》:“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為激揚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唐][高適]《單父逢鄧司倉覆倉庫因而有贈》詩:“匹馬度[睢水],清風何激揚。”○[楊朔]《雪浪花》:“我覺得,[老泰山]恰似一朵浪花,跟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形成這個時代的大浪潮,激揚飛濺,早已把舊日的江山變了個樣兒,正在勤勤懇懇塑造着人民的江山。”◆2.激動振奮。○《漢書‧儒林傳‧張山拊》:“近事,大司空[朱邑],右扶風[翁歸]德茂夭年,[孝宣皇帝]愍冊厚賜,贊命之臣靡不激揚。”○[唐][杜甫]《沈東美除膳部員外郎》詩:“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揚。”○[冰心]《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揚而寧靜,由快樂而感到莊嚴。”◆3.激勵宣揚。○《後漢書‧黨錮傳序》:“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聲韻》:“以古之為詩,取其宣道情緻,激揚政化。”○[康有為]《公民自治篇》:“加以報館之終日激揚,大眾之互相鼓勵,日進而愈上。”○[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他們中的有些人頗注意修飾自己的品行,激揚聲名,甚至做出許多矯情的事情,以博取察舉、徵辟。”◆4.激越昂揚。○[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五:“無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縛軍師!人縛軍師!’聲甚激揚。”○[元][劉壎]《隱居通議‧古賦一》:“蓋其所習以[山谷]為宗,故不惟音節激揚,而風骨義味,足追古作。”○[金一]《文學上的美術觀》:“翳彼樂府,風詩之遺,軍歌激揚,廟樂典重。”○[丁玲]《阿毛姑娘》:“[阿毛]覺得那歌聲非常單調,又不激揚,隻是苦於不能說清那自己從歌聲中得到的反感,於是就把腳步放慢了。”◆5.見“激濁揚清”。
激跳,◆劇烈跳動。○邢卓《忌日》:“我感到震撼,心咚咚地激跳起來。”○《福建日報》2008.12.28:“我又如何能按捺住激跳的心,它一會飛上雲中水壩,一會躍過農家樓頂。”
激湯(激湯),◆見“激盪”。
激貪厲俗(激貪厲俗),◆謂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梁書‧蕭穎達傳》:“在於布衣,窮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貪厲俗,惇此薄夫。”○《隋書‧煬帝紀上》:“或節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是以激貪厲俗,有益風化。”
激貪(激貪),◆抑制貪婪。○《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察其是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南史‧王弘之傳》:“[阮萬齡]辭事就閑,纂戎先業,既遠同[羲][唐],亦激貪厲競。”
激肅(激肅),◆肅瑟貌。○[明][高啟]《九日無酒步至西汀閑眺》詩:“高天無遊氛,秋氣自激肅。”
激素,◆人和動物內分泌腺分泌的物質的統稱。它依靠血液和淋巴液的作用直接影響體內各器官的活動。如胰島素、甲狀腺素等。舊稱荷爾蒙。引申指起促進作用的事物。○《收穫》1981年第3期:“隻是那一天天冷卻的心卻仍然在渴望找到一種能使振奮的激素。”
激水,◆湍急的水流。○《孫子‧勢》:“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杜佑]注:“言水性柔弱,石性剛重,至於漂轉大石,投之洿下,皆由急疾之流,激得其勢。”○[三國][魏][曹植]《七啟》:“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溪,對芳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譬激水不漪,槁木無陰,自然之勢也。”○[唐][李德裕]《流杯亭》詩:“激水自山椒,析波分淺瀨。”
激聲(激聲),◆揚聲。○[漢][班固]《答賓戲》:“[齊][寧]激聲於康衢,[漢][良]受書於[邳]垠。”
激射,◆1.噴射;沖擊。○[南朝][宋][鮑照]《山行見孤桐》詩:“奔泉冬激射,霧雨夏霜淫。”○[宋][梅堯臣]《與仲文子華陪觀新水磑》詩:“激射聊因勢,回環豈息機。”◆2.引申指文勢奔放。○[劉師培]《南北文學不同論》:“治散文者,工於離合激射之法,以神韻為主,則便於空疏。”◆3.謂雷電閃擊。○[漢][王充]《論衡‧雷虛》:“盛夏之時,太陽用事,陰氣乘之。陰陽分爭,則相校軫。校軫則激射。激射為毒,中人輒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壞。”
激賞庫(激賞庫),◆[宋]代官署名。置於[紹興]年間,專供邊防將士軍需物資之用,後兼管供應朝廷和官吏所需用的物資。本隸禦營司,[建炎]四年禦營司廢,改隸樞密院。○《宋史‧職官志二》:“三省、樞密院激賞庫,三省、樞密院激賞酒庫。監官各二人。二庫並因[紹興]用兵,創以備邊;後兵罷,專以備堂、東兩廚應幹宰執支遣。若朝廷軍期急速錢物金帶,以備激犒;諸軍將帥告命綾紙,以備科撥調遣等用;省院府吏胥之給,亦取具焉。”
激賞(激賞),◆猶贊賞。○《世說新語‧識鑒》“[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南朝][宋][劉孝標]注:“[胤]既博學多聞,又善於激賞。”○[唐][李白]《溫泉侍從歸逢故人》詩:“激賞搖天筆,承恩賜禦衣。”○[明][孫柚]《琴心記‧得意薦揚》:“因檢閱[梁王]書籍,得《子虛賦》,深加激賞。”○[秦牧]《藝海拾貝‧菊花與金魚》:“每當人們圍着新出現的品種,投以激賞的眼光的時候,我仿佛聽到了一個贊美的聲音:‘多行呀!人類又給大自然增添新的花樣了。’”◆補義條目■猶激犒。獎勵犒賞。○宋洪邁《夷堅支志乙·小紅琴》:“紹熙壬子,〔王卿月〕自瀘南召選爲宗正少卿……初在瀘南,好激賞兵卒,浸淫無藝,其去也,府藏爲之枵空。”
激情,◆1.謂情感被激發。○[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哀物悼世,激情風烈。”◆2.激動的感情。○[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靜]站到潮濕的沙灘上,心頭充滿了喜悅的激情,目不轉睛地凝望着大海。”
激清,◆1.見“激濁揚清”。◆2.刺激使清醒。○[茅盾]《虹》七:“似乎那冷風激清了他的神經,他可以有十分鐘以上連續的沉思了。”
激切,◆1.激烈直率。○《漢書‧賈山傳》:“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終不加罰,是以廣諫爭之路也。”○[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昔稱[韓非]善著書,而《說難》、《孤憤》尤為激切。”○《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何小姐]原是個性情中人,他怎肯矯同立異?隻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個激切行逕,是以寧飲盜泉之水,不受嗟來之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為文皆疏直激切,盡所欲言。”◆2.猶激勵。○《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行不脩飾,名跡無愆;操不激切,素風愈鮮。”○[劉良]注:“志操不待激勸切磋,自有純素之風。”○[宋][蘇轍]《書論》:“則其是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讀書方有志於古今,學門更激切於時事。”◆3.高亢凄切。○[三國][魏][曹丕]《答繁欽書》:“夢與神通,寤而悲吟,哀聲激切。”○《南史‧庾域傳》:“初發[蜀],有雙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廬側,每聞哭泣之聲,必飛翔簷宇,悲鳴激切。”○[唐][範攄]《雲溪友議》卷二:“[李尚書][訥]夜登越城樓,聞歌曰:‘[鴈門山]上鴈初飛’,其聲激切。”◆4.激動;感奮。○[唐][高適]《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詩:“感時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過幾次館,也有人薦的;就是現在這個館,是[繼翁]薦的,雖是一般的感激,然而總沒有這種激切。”○[冰心]《去國‧斯人獨憔悴》:“說着覺得十分激切。”◆5.急切,迫切。○[清][李漁]《閑情偶寄‧頤養‧療病》:“人無貴賤窮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激流,◆1.阻遏水流使之騰湧。○《後漢書‧陳球傳》:“賊復激流灌城,[球]輒於內因地埶反決水淹賊。”○[南朝][宋][謝靈運]《維摩經十譬贊‧聚沫泡合》:“水性本無泡,激流遂聚沫。”◆2.湍急的水流。○[晉][葛洪]《抱樸子‧窮達》:“兔足因夷塗以騁迅,龍艘泛激流以速效。”◆3.喻指事物急速發展的過程。○[楊朔]《<海市>小序》:“散文常常能從生活的激流裏抓取一個人物一種思想,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斷片,迅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側影。”
激溜,◆指急瀉的瀑布。○[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雲錦淙者,蓋激溜攢衝,傾石叢倚,鳴湍疊躍,噴若風雷,詭暉分麗,煥如雲錦。”
激令,◆見“激靈”。
激靈(激靈),◆方言。因受刺激而猛然抖動。○[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大水]聽了,心裏一激靈,就問:‘這家姓什麼呀?’”[乃禾]《紅軍強渡大渡河》:“也有的戰士,特別的乏困,走着路就睡着了,等後邊的同志碰到了自己,才又趕快打一個激令,邁步前進。”○[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五章五:“從墻上挂着的幾十種草藥捆上,掰下一枝狼尾巴草葉來,在[趙大抗]鼻尖底下輕輕一搔,[趙大抗]馬上激伶一下,前仰後合,‘噗哧’、‘噗哧’地打起噴嚏來。”○[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章:“他不由得激淩了一下子,向後倒退了幾步。”
激烈,◆1.激越高亢。○《文選‧蘇武<詩>之二》:“長歌正激烈,心中愴以摧。”○[呂延濟]注:“激烈,聲高也。”○[唐][李白]《擬古》詩之二:“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明][劉基]《為詹同文題<觀潮圖>》詩:“君歌曲終響未終,我歌激烈留征鴻。”◆2.激昂慷慨。○[宋][蘇舜欽]《代人上申公祝壽》詩:“[裴公]辭激烈,[袁相]涕飄零。”○[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下》:“《易水歌》僅數十言,而凄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3.猛烈,劇烈。○[唐][何敬]《題吉州龍溪》詩:“狂風激烈翻春濤,薄霧冥濛溢清沚。”○[蔡元培]《世界語聯合大會開會詞》:“但是人類的聯想作用,非常複雜;人類的好勝心,又非常激烈。”○[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猛地一驚,似乎停止不跳了的心臟激烈地跳了起來。”◆4.激動。○[明][高啟]《送王推官赴譙陽》詩:“逢予解鞍飲,激烈椎酒床。”○《封神演義》第十七回:“[膠鬲]聞言,心中甚是激烈。”◆5.急進。○[魯迅]《書信集‧緻許壽裳》:“此人無黨無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縲紲,殊莫名其妙。”
激歷(激曆),◆猶激厲。○[清]《國會論》:“欲蕩滌之,撥除之,誠非易易,豈惟是言論鼓吹,文章激歷,結社標榜,挾策請求,漫無所挾持,而徒事於喧囂,遂足以達所望哉?”參見“激厲”。
激厲(激厲),◆1.勉勵;刺激使奮發。○《後漢書‧陰識傳》:“帝敬重之,常指[識]以敕戒貴戚,激厲左右焉。”○[宋][葉適]《胡崇禮墓志銘》:“啟發穎銳而守以凝固,激厲勇敢而行以和順。”○[清][李漁]《憐香伴‧搜挾》:“當初雖是他不是,我也虧他激厲了一番,纔有今日。”○[瞿秋白]《餓鄉紀程》十四:“風起潮湧的自由戰激厲他們驅逐地主,打破封建遺毒的偶像。”◆2.激烈率直。○《南史‧範雲傳》:“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及[桓][靈]之世,朝政淆亂,姦臣擅權,士風激厲,以敢為敢言相尚。”○[葉聖陶]《城中》:“[壎伯]似乎已經受了聽眾的暗示,以激厲的語氣繼續說。”◆3.激昂高亢。○[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益》:“往往鞍馬間為文,橫槊賦詩,故多抑揚激厲悲離之作,[高適]、[岑參]之流也。”
激力,◆物體對所承受壓力的反作用力。引申為激奮的力量。○[梁啟超]《各國憲法異同論》:“於是由壓力而生激力,壓之愈甚,則激之愈烈。”
激浪,◆1.激起波浪。○[晉][潘尼]《西道賦》:“迴波激浪,飛沙飄瓦。”◆2.洶湧急劇的波浪。○[袁鷹]《忠魂曲》詩:“滾滾的[湘江]激浪,流不盡人民的眼淚。”
激進(激進),◆急進。○[毛澤東]《目前的形勢和黨的任務》:“實行激進的有利於廣大抗[日]民眾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鄒韜奮]《萍蹤寄語》二十:“和緩叫你生肺病,激進叫你生急病,在受侵略者都得不到什麼便宜。”
激節(激節),◆謂揮動旌節。○《晉書‧庾亮傳》:“加以陛下初在諒闇,先後親覽萬機,宣通外內,臣當其地,是以激節驅馳,不敢依違。”
激將法(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話使將領出戰的一種方法。後泛指用刺激性的話或反話鼓動人去做某事的一種手段。○《三國演義》第七十回:“請將須行激將法,少年不若老年人。”○《西遊記》第七六回:“三魔見老魔怪他,他又作個激將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製造槍榴彈》:“我心裏明白,[小丁]要打賭,是激我快點把槍榴彈製造成功。他使的是‘激將法’。”
激將(激将),◆謂用言語刺激人,使其決心去幹某事。○[瞿秋白]《文藝論輯‧<魯迅雜感選集>序》:“如果敵人用‘激將’的辦法說:‘你敢走出來’,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麼,這就像[許褚]的赤膊上前陣,中了箭是活該。”○[草明]《乘風破浪》第二章:“他和黨委書記[成林]嘀咕半天,就猛沖猛撞地采取了激將的辦法說:‘[老宋],我們保證你們足夠的鐵水。’”參見“激將法”。
激箭,◆疾飛的箭。比喻急速,急疾。○[明][劉基]《過閩關》詩之三:“[建溪]激箭向南流,石齒如鋒鬥客舟。”○[清][金農]《寄王三孝廉並訊城北舊遊諸子》詩:“激箭風高落木初,思君終日歎離居。”◆補證條目■疾飛的箭。比喻急速,急疾。○唐元稹《景壬秋》詩之四:“瓶瀉高檐雨,窗來激箭風。”
激疾,◆急速。○[清][顧炎武]《墟裡》詩:“春秋相代嬗,激疾不可止。”◆補證條目■急速。○《普曜經·十八變品》:“時尼連禪水長流激疾,佛以神通斷水令住,使水襄起,高出人頭,令底揚塵,佛行其中。”
激急,◆1.猶抨擊。○《韓非子‧難言》:“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2.急遽。○[阿英]《關於瞿秋白的文學遺著》:“哪知版子排好以後,在國內的政治上,已經有了激急的變化。”
激激,◆I急疾貌。○[宋][蘇軾]《和蘇州太守王規甫侍太夫人觀燈》之二:“翻翻緹騎走香塵,激激飛濤射火輪。”○[宋][沈遼]《白石爛望齊山》詩:“拏舟欲過[白石爛],江風激激無纖埃。”◆2.象聲詞。急流聲。[唐][韓愈]《山石》詩:“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宋][秦觀]《龍井題名記》:“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鳴。”○[鍾動]《歸途見當離花有賦》詩:“眾響時不忘,激激幽泉澌。”◆II水清澈貌。○《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戰城南》:“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激話(激話),◆刺耳的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興娘]肚裏,一心專盼[崔生]來到,再沒有二三的意思。雖是虧得防禦有正經,卻看見母親說起激話,便暗地恨命而哭。”
激化,◆沖突向激烈尖銳的方向發展。○[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五節:“中小地主數量減少,地主階級內部和地主階級農民階級間的沖突都將趨於激化。”○[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八:“自從[紀穎川]父子一死,[潘][宋]兩家同民眾的沖突,已激化到頂點。”
激合,◆迅速集合。○《續資治通鑒‧宋欽宗靖康元年》:“臣願激合勇義之士,設伏開關,出其不意,掃其營以報。”
激詭(激詭),◆1.矯情立異。○《後漢書‧獨行傳‧範冉》:“[冉]好違時絕俗,為激詭之行。”○《三國志‧魏志‧和洽傳》:“古之大教,務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詭之行,則容隱偽矣。”○[清][劉大櫆]《潘在澗時文序》:“[老聃]、[莊周],使為激詭;[商鞅]、[李斯],使為變亂。”◆2.標新立異。○[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中:“[東坡]《雁詞》雲:‘揀盡寒枝不肯棲。’以其不棲木,故雲爾;蓋激詭之緻,詞人正貴如此。”◆3.毀譽過當。○《後漢書‧班固傳論》:“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李賢]注:“激,揚也;詭,毀也。”
雷射,◆某些物質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電刺激,使低能級的原子變成高能級原子,而輻射出相位、頻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這種光叫雷射。也稱萊塞。其特點是顏色純,能量高度集中,在工業、軍事、醫學、探測、通訊等方面可廣泛應用。○[艾青]《光的贊歌》詩:“光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X光,照見了動物的內臟;雷射,刺穿了優質鋼闆。”
激溝(激溝),◆水道。○《梁書‧康絢傳》:“[荊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沱]為激溝,併灌[鉅野澤]。”
激感,◆激動,感慨。○《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三國][魏][曹植]《平原公主誄》:“人誰不歿,憐爾尚微。阿保激感,上聖傷悲。”○[冰心]《寄小讀者》二七:“而建了不世之功,退老閑居的[惠靈吞],日暮出遊,驅車到此戰爭舊地,他也有一番激感!”
激犯,◆急劇發作。○《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這[春梅]還是年壯,一沖性了,不由激犯,一陣風走來[李瓶兒]那邊。”
激煩(激煩),◆猶麻煩。○《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吳二哥]文書還未下哩,今日巴巴的央我來激煩你。”
激發(激發),◆1.猶言矯揉造作。○《漢書‧王莽傳上》:“敢為激發之行,處之不慚恧。”◆2.譏刺。○《後漢書‧侯霸傳》:“嘗因朝會,聞帝讀[隗囂]、[公孫述]相與書,[歆]曰:‘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帝大怒,以為激發。”◆3.刺激引發。○《後漢書‧皇甫規傳》:“[威明]欲避第仕塗,故激發我耳。吾當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邪!”[宋][司馬光]《乞王陶隻除舊職劄子》:“[奎]素有質直之名,萬一是以激發,舉動更有過當。”○[老舍]《駱駝祥子》二十:“有人要跟他賽車,不論是怎樣的逗弄激發,他低着頭一聲也不出,依舊不快不慢的跑着。”◆4.激動奮發。○[唐][劉禹錫]《明贄論》:“言未足以動聽,故必激發以取異。”○[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摺:“想着那老將軍果然無病,老夫略施小計,使他登時激發,就領兵交戰去了。”○[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觀其慷慨激發,籲!亦傑矣哉!”[郁達夫]《采石磯》一:“每逢興緻激發的時候,不論講得講不得的話,都漲紅了臉,放大了喉嚨,抑留不住的直講出來。”
激動(激動),◆1.鼓動;觸動。○《宋書‧顏竣傳》:“翻戾朝紀,狡惑視聽,脅懼上宰,激動閭閻。”○[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靈徹上人》:“緇流疾之,遂造飛語,激動中貴,因誣奏得罪,徙[汀州],會赦歸[東越]。”◆2.感情因受刺激而沖動。○《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如今看了你這番雄心俠氣,竟激動我的性兒了!”[巴金]《家》一:“因為我很激動。我激動的時候都是這樣,我總是發抖,我的心跳得厲害。”○[茅盾]《腐蝕‧九月十五日》:“然而我的感情激動到幾乎不能自持的境界,是在產後第二天看護婦抱了嬰兒來,放在我懷裏的時候。”
激電(激電),◆閃電。○[晉][潘嶽]《射雉賦》:“來若處子,去如激電。”○[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微若抽繭,逝如激電。”
激盜(激盜),◆謂偽善的奸賊。○[三國][魏][嵇康]《釋私論》:“或讒言似信,不可謂有誠;激盜似忠,不可謂無私,此類是而非是也。”○[戴明揚]注:“《漢書‧王莽傳》:‘敢為激發之行。’注:‘激,急動也。’案:此謂奸人故作激急,有時似忠也。”
激蕩(激蕩),◆見“激盪”。
激丹,◆鮮亮的丹砂。○《莊子‧盜跖》:“脣如激丹,齒如齊貝。”○[成玄英]疏:“激,明也。”
激刺,◆1.斥責,譏刺。○《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百官外內,各有司存,天下雲雲,豈獨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過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祖襲[魏文]。善為古語,指事殷勤,雅意深篤,得詩人激刺之旨。”○[宋][蘇軾]《杜處士傳》:“子能詳微意,知所激刺,亦無患子矣。”○[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四章:“若如今政黨議員,互攻激刺,大笑喧嘩,失儀無節,乃野蠻之至。”◆2.刺激。○《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然而那班小兒,近來受外界風潮之激刺,也漸漸有一兩個明白了。”○[廖仲愷]《史堅如石像開幕演說》:“但當時北方既有激刺人民之猛烈劑;南方同時亦有喚醒國魂的行動。”○[葉聖陶]《倪煥之》十八:“環境的激刺與觀感,引起了她自立的意志,服務的興味。”
激辭(激辭),◆激烈的言辭。○《漢書‧敘傳下》:“[子絲]慷慨,激辭納說。”
激楚,◆1.高亢凄清。○《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章八元》:“少喜為詩,嘗於郵亭偶題數語,蓋激楚之音也。”○[清][顧炎武]《賦得江介多悲風》:“哀音生地籟,激楚入天風。”◆2.激憤悲痛。○《明史‧張居正傳》:“事聞,[時行]等與六卿大臣合疏,請少緩之;刑部尚書[潘季馴]疏尤激楚。”○[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侯》:“既聞[細侯]已嫁,心甚激楚。”○[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然此特後儒之言,實則激楚之言,奔放之詞。”◆3.曲名。○《漢書‧司馬相如傳上》:“[鄢][郢]繽紛,《激楚》、《結風》。”○[顏師古]注引[郭璞]曰:“《激楚》,歌曲也。”○[唐][獨孤及]《東平蓬萊驛置酒留宴》詩:“[齊]童如花解[郢]曲,起舞《激楚》歌《採蓮》。”○[元][張憲]《白苧舞詞》:“輕雲冉冉白勝雪,《激楚》一曲回風高。”
激察,◆明察。引申為苛求。○《魏書·辛紹先傳》:“爲政不苟激察,舉其大綱而已,唯教民治産禦賊之備。”○《漢魏南北朝墓志彙編·齊故尚書右仆射冀州使君封公墓志銘》:“激察之行,每有恥而弗爲;彫蟲小技,固壯夫之所忽。”○《祖庭事苑》卷三:“休(裴休)性寬慧,爲官不尚激察,而民吏畏服。”
激波,◆1.急浪。○《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2.揚波。○[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拂青林而激波,揮白沙而生漣。”
激變(激變),◆1.因刺激而生變亂。○[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摺:“奉主公的命,道[屠岸賈]兵權太重,誠恐一時激變,着[程勃]暗暗的自行捉獲。”○[明][劉若愚]《酌中志‧遼左棄地》:“撫鎮果行文招徠。居民安土重遷,幾至激變。”○[清][邵長蘅]《守成行紀時事也事在己亥六月》:“即防此輩易激變,盜賊往往皆良民。”○[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還是[車力特穆爾]勸着了他,他說,那樣怕會把你激變,因為你有隊伍在手裏。”◆2.急劇變化。○[瞿秋白]《餓鄉紀程》四:“二十年來思想激變,一九一一年的革命證明[中國]舊社會的破產。”○[魯迅]《書信集‧緻唐弢》:“半月以前,因為對於天氣的激變不留心,生了一場病,至今還沒有恢復。”
激薄,◆接觸,撞擊。○[漢][王充]《論衡‧龍虛》:“太陽火也,雲雨水也,水火激薄則鳴而為雷。”
激拔,◆激勵提拔。○[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今[歐][美]各國,女得入學,然得與博士、文學士之選者落落晨星,或且一國無有,得非選用之不及,激拔之不盛,風厲學官之道未至,故女士不多耶!”
環激(環激),◆旋轉攪動。○[唐][陸羽]《茶經》卷下:“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
河激,◆古歌名。○[春秋][趙][女娟]所作。○[漢][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女娟]﹞遂與渡中流,為[簡子]發《河激》之歌。”○《宋書‧樂志四》:“[簡子]南渡[河],津吏廢舟船。執法將加刑,[女娟]擁櫂前……《河激》奏中流,[簡子]知其賢。歸娉為夫人,榮寵超後先。”○[元][陳樵]《月庭賦》:“按翹袖之豔舞,徵《河激》之名謳。”
過激(過激),◆1.過於激烈。○[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餘以謂買書而為終身之恨,近于過激。”○[明][唐順之]《<劍泉奏議集>序》:“公慨然上疏攻之,其言明白切痛,多人之所難言,已而相繼攻之者益眾,然或過激,不足取信。”○[魯迅]《而已集‧談“激烈”》:“這裏以為平常的,那邊就算過激。”◆2.過分劇烈。○[郭沫若]《落葉‧第七信》:“我自己也是平安的,就是十分過激的勞動也能支援。”
詭激(詭激),◆怪異偏激,異於常情。○《六韜‧選將》:“有詭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新唐書‧劉栖楚傳》:“然其性詭激,敢為怪行,乘險抵巇,若無顧藉,內實恃權怙寵以幹進。”○[縣解]《駁法律新聞之論清廷立憲》:“夫以言革命者之論點為詭激,則謂不詭激者無亦緘默而止耳。”
感激士,◆意氣激越的人。○[唐][高適]《李雲南征蠻》詩:“肅穆廟堂上,深沉節制雄。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亦省作“感士”。○[清][惲敬]《<堅白石齋詩集>序》:“今夫思婦之朝吟必長,無律呂以節之,而未嘗無抗與墜也;感士之夜嘯必厲,無聲韻以限之,而未嘗無調與格也。”
感激,◆1.感奮激發。○[漢][劉向]《說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後漢書‧列女傳‧許升妻》:“[升]感激自厲,乃尋師遠學,遂以成名。”○[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天下之事,多成于貧賤感激之中,或敗於富貴安樂之際,理無可疑也。”◆2.引申指激動,有生氣。○[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張旭]﹞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清][譚獻]《<明詩錄>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3.衷心感謝。○《宋書‧範曄傳》:“又有[王國寺][法靜尼]亦出入[義康]家內,皆感激舊恩,規相拯拔。”○《水滸傳》第七九回:“[韓存保]感激無地,就請出[黨世雄]相見,一同管待。”○[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多謝收留,感激不盡。”○[老舍]《善人》:“她隻能去為別人服務,可是誰感激她,同情她呢?”
風激電飛(風激電飛),◆形容勢猛。○《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雲合霧集,風激電飛,量時揆宜,用取世資。”亦作“風激電駭”。○《南史‧梁紀上‧武帝》:“憑險作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
風回電激(風回電激),◆形容像風那樣回旋,像閃電那樣迅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打毬》:“[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
反激,◆用反話刺激。○[茅盾]《子夜》十:“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鼓勵,用反激;他有點生氣了,然而[杜竹齋]的主意牢不可破。”○[沙汀]《淘金記》十二:“他原想把他的消息秘密一些時間,才經[季熨鬥]一反激,可就忍不住了。”○[王西彥]《曙》:“‘去呀,到福記去呀,酒糊塗!’[金小妹]也笑着反激他。”
電激(電激),◆1.閃電。○《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臣聞震雷電激,不崇一朝,大風衝發,希有極日,然猶繼以雲雨,因以潤物。是則天地之威,不可經日浹辰,帝王之怒,不宜訖情盡意。”◆2.猶言電光石火。喻消逝之快。○[晉][陸雲]《答兄平原詩》:“生若電激,沒若川征。存愧松柏,逝慚生靈。”◆3.比喻迅疾威猛。○[漢][班固]《西都賦》:“六師發逐,百獸駭殫,震震爚爚,雷奔電激。”○[北周][庾信]《擬連珠》之十三:“雷驚獸駭,電激風驅。”○[唐][呂溫]《道州觀野火》詩:“過處若彗掃,來時如電激。”◆4.目光炯炯貌。○[前蜀][貫休]《遇五天僧入五臺》詩之五:“電激青蓮目,環垂紫磨金。”
蕩激(蕩激),◆激蕩。翻騰沖擊。○[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宋][韓駒]《入鳴水洞》詩:“斷崖如破瓜,飛瀑中蕩激。”○[明][何景明]《進舟賦》:“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後從容乎安流,蕩激于奔湧洄洑之中而無虞也。”◆補證條目■激蕩。翻騰沖擊。○黃裳《過去的足迹·〈采石·當塗·青山〉》:“江裡有幾塊桌面大的巨石,為湍急的江水所蕩激,四面湧起了洶湧的洑流。”
彈激(彈激),◆謂激烈率直地予以抨擊。○[明]徐渭《知清豐沈公祠碑》:“虜蹂[大同],塞臣敗績,則割[漢]首以上,倖贖。公移書詆之,又作《射虎行》、《籌邊賦》及諸謠詞,以彈激風刺,稍稍聞京師。○[分宜]若塞臣畏且銜之。”
刺激素,◆能刺激植物生長髮育的藥品,如赤黴素等。也叫生長素。
刺激,◆1.使人激動或起反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我不去亦可,但幽明異路,君不受陰氣之侵,我不受陽氣之爍,均刺激不安耳。”○[茅盾]《右第二章》:“[李先生]的神經被樓下的這哭喚聲一刺激,居然立刻又清醒過來。”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火藥味從帳篷的布縫裏鑽進來,刺激人的鼻子。”◆2.使事物積極發展變化的因素。○[梁啟超]《托辣斯(六)》:“無競爭之刺激,故生產技術之改良進步日益怠。”○[毛澤東]《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今年全部根據地的一律徹底減租,將是明年大規模發展生產的一個刺激。”◆3.現實的物體和現象作用於感覺器官的過程;聲、光、熱等引起生物體活動或變化的作用。○[艾思奇]《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第三章:“感覺正是在刺激感應性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衝激(衝激),◆1.沖撞,撞擊。○[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下》:“故善治水者,引之使平,故無衝激之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淇水》:“水出山側,穨波漰注,衝激橫山。”○[唐][元結]《小回中》詩:“水石相衝激,此中為小回。”○[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二‧張司封》:“按《四朝聞見錄》雲:[杭州]江岸,率多薪土,潮水衝激,不過三載輒壞。”○[浩然]《艷陽天》第一二八章:“胸口被怒氣和慌亂沖激着,忍不住突突地跳了起來。”◆2.猶冒犯。○《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龐]某不知高低,夜來衝激老爹,被老爹拿了,煩望開恩,隻饒恕這一遭!”
操之過激(操之過激),◆處事過於激烈。○[文公直]《辛亥革命運動中之新軍》:“[鄂]督[瑞澂]操之過激,捕殺民黨無虛日。”○[李大釗]《國民與薪膽》:“[日本]於此,頗懼操之過激,招列強之反感。”
辨激,◆謂能說會道,好矯情立異作激切之辭。辨,通“辯”。○《宋史‧仁宗紀四》:“庚戌,詔中書門下采端實之士明進諸朝,辨激巧偽者放黜之。”
哀激,◆指聲音悲涼而激越。○[三國][魏][應璩]《與滿公琰書》:“[牙][曠]高徽,[義][渠]哀激。”○[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惟《商書》時有哀激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