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針」108

竹針眼(竹針眼),◆古代繅車上集絲成縷的部件。○[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治絲》:“凡繭滾沸時,以竹籤撥動水面,絲緒自見,提緒入手,引入竹針眼,先繞星丁頭,然後由送絲幹勾掛,以登大關車。”

指針(指針),◆1.訓示方向的針。亦指鐘錶訓示時間或儀表訓示度數的針。◆2.比喻辨別方向的依據。○[魯迅]《書信集‧緻杜衡》:“但我想,去掉譯序,是很不好的,讀者失去好指針,吃虧不少。”○[郭沫若]《戰聲集‧題廖仲愷先生遺容》:“奈何慘遭毒彈,使我們早失指針。”

指北針(指北針),◆指南針。○[陳其通]《萬水千山》第一幕:“[李有國]同志,這是[毛主席]送給你們的指北針。”參見“指南針”。

針治(針治),◆針灸治病。○[阿英]《敵後日記摘抄‧八月五日》:“[嶽夏]同志來,談及[毅]兒病,謂可用軍長名義函衛生部,請其針治。”

針指(針指),◆亦作“鍼指”。◆1.針線活。○[唐][鮑溶]《九日與友人登高》詩:“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每日限定[石小姐]要做若幹女工鍼指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親做些針指,供給他到村學堂裏去讀書。”◆2.指做針線活。○[元][揚果]《翠裙腰》曲:“繡床塵滿慵針指,眉懶畫,粉羞施。”○《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釵鈿》:“卻說[田氏]父母雙亡,隻在哥嫂身邊,針指度日。”

針衣(針衣),◆亦作“鍼衣”。◆藏針線用。用細竹條編成簾狀,兩面蒙上綺,攔腰縫一絲帶,可以折轉,把針線等包在裡面。○[馬王堆][漢]墓有出土。○[唐蘭]《長沙馬王堆漢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策考釋》:“針衣就是帙,出土針衣兩件與兩個茀同在一個小奩裏。長16厘米,寬8.8厘米,把細竹編成簾狀,兩面蒙上綺,攔腰縫一絲帶,一件白緣,一件赤緣,可以折轉,把針線等包在裏面。”

針葉(針葉),◆形狀像針或鱗片的葉子,如松、柏、杉的葉子。○[曹靖華]《飛花集‧深滬春意濃似酒》:“木麻黃的墨綠色的針葉,遠遠看來,簡直像馬尾松。”

針藥(針藥),◆亦作“鍼藥”。◆1.針灸、藥物。○[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扁鵲]不能治不受鍼藥之疾。”○《宋書‧袁粲傳》:“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2.施針用藥,治療。○[隋][王通]《中說‧魏相》:“子謂北山[黃公]善醫,先寢食而後針藥。”◆3.針劑。○[茹志鵑]《百合花》:“等我和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着身子坐在他旁邊。”◆補證條目■施針用藥;治療。○《北齊書·李密傳》:“因母患積年,得名醫治療,不愈。乃精習經方,洞曉針藥,母疾得除。”

針眼(針眼),◆1.針鼻。○[宋][蘇軾]《物類相感志‧器用》:“針眼割線者,宜用燈燒眼。”○[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媽!你的心比針眼還小。”◆2.針紮過後留下的小孔。◆3.麥粒腫的通稱。生長在眼瞼邊緣或眼瞼內的小癤。○《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針眼》:“針眼眼睫豆粒形,輕者洗消膿不成,甚則赤痛膿針愈,破後風侵浮腫生。”○《相聲創作集‧住醫院》:“由打公費醫療一實行,我連個害針眼的時候都沒有過。”

針線人(針線人),◆專為他人縫紉的婦女。○[宋][洪邁]《夷堅三志‧顏邦直二郎》:“[武]([武三郎])曰:‘家間有妾五六,何者是鬼?’曰:‘針線人[桂奴]是也。’”

針線包(針線包),◆放置針、線等縫補用物的包。○[賀敬之]《放歌集‧西去列車的視窗》:“悄悄打開針線包呵,給‘新兵們’縫綴衣扣。”○《人民日報》1960.11.30:“過去老紅軍、八路軍一人都有一個針線包。”○[束為]《好人田木瓜》:“爬上炕去,搬開他老伴的被子、針線包子、梳頭盒子,檢翻起來。”

針線(針線),◆亦作“針綖”。亦作“鍼線”。◆1.[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太宗]常賜[三藏]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針綖之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林斤瀾]《母女》:“你撕了衣服?這裏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2.針和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太宗]常賜[三藏]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針綖之跡。”○《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林斤瀾]《母女》:“你撕了衣服?這裏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3.指縫紉刺繡工作。○[唐][白居易]《秋霽》詩:“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宋][姚進道]《青玉案》詞:“春衫猶是,[小蠻]鍼線,曾濕[西湖]雨。”○[清][鄭燮]《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主中饋,習鍼線,猶不失為勤謹。”○[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三一章:“你的針線真不錯,會縫新衣服。”◆4.指從事縫紉刺繡工作。○[宋][黃公紹]《青玉案》詞:“征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5.指縫紉刺繡的成品。○[熊正國]《高爐邊的彜家》:“翻身進屋裏打開箱子,拿出一件針線來。”◆6.指作品的組織結構,謀篇布局。○[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文又無針線。”○[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7.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的研磨功夫。○[宋][陳亮]《又甲辰秋書》:“痛念二三十年之間,諸儒學問各有長處,本不可以埋沒,而人人須着些針線。其無針線者,又卻輕佻,不是屈頭肩大擔底人。”◆8.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從事研磨。○[宋][楊萬裡]《初涼與次公子共讀書冊》詩:“五言未針線,百遍遶階除。”◆補證條目■亦作“針綫”。■指縫紉刺繡的成品。○《紅樓夢》第一回:“主僕三人,日夜作些針綫,幫着父親用度。”

針頭線尾(針頭線尾),◆縫紉用的針線等物。○[明][唐順之]《敘廣右戰功》:“自是諸[猺]婦來者數百人,夫人傾筐篋針頭線尾皆盡,猶不能給。”

針頭線腦(針頭線腦),◆1.《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是五兩碎銀子,與你大嬸買針頭線腦的用。”◆2.同“針頭線尾”。○《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是五兩碎銀子,與你大嬸買針頭線腦的用。”◆3.指針線活。○[楊朔]《三千裡江山》第一段:“一個大閨女家,不說在家裏學個針頭線腦的,天天跟她爹一樣去上班。”◆4.比喻細微的事物。○[孫犁]《白洋澱紀事‧村歌下篇》:“你家裏有什麼東西也得登記上,是個針頭線腦也得算上。”○[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上任》:“我對在公司裏領導大集體、小集體企業,組織中小型廠的生產興趣不大,我不喜歡搞針頭線腦。”

針頭(針頭),◆1.針尖。借指繡針。○[唐][白居易]《繡婦嘆》詩:“針頭不解愁眉結,線縷難穿淚臉珠。”◆2.安在注射器上的針狀金屬管。

針帖(針帖),◆線闆。針不用時可插在上面,故稱。○[清][羅坤]《祝英臺近‧夏景》詞:“無人催繡,且收拾鴛鴦針帖。”

針水(針水),◆亦作“鍼水”。◆謂稻種髮芽後其尖如針,露出水面。○[宋][蘇軾]《東坡》詩之六:“毛空暗春澤,針水聞好語。”自注:“[蜀]人以細雨為雨毛,稻初生時,農夫相語稻針出矣。”○[清][鄭珍]《閑眺》詩:“歡聲同好語,鍼水曬秧天。”

針術(針術),◆針刺治病之術。○《宋書‧魯爽傳》:“[天祚]([程天祚])妙善針術,[燾]([拓跋燾])深加愛賞。”

針視(針視),◆目光銳利地注視。○[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四章:“他的眼光不再溫良,卻銳利地針視着那小鬍子的臉孔問:‘你原先在家裏幹什麼的?家在哪裏?’”

針史(針史),◆[唐]末至[宋]盛行針刺之俗,市井無賴有在己身刺生平經歷等者,號為“針史”。○[宋][陶穀]《清異錄‧針史》:“自[唐]末,無賴男子以劄刺相高,或鋪《輞川圖》一本,或竊[白樂天][羅隱]二人詩百首;至有以平生所歷郡縣飲酒蒱博之事,所交婦人姓名齒行第坊巷形貌之詳,一一標表者,時人號為針史。”

針石(針石),◆亦作“鍼石”。◆1.用砭石製成的石針。古代針灸用石針,後世用金針。○《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在肌膚,鍼石之所及。”○[晉][葛洪]《抱樸子‧廣譬》:“[和][鵲]雖不長生,而針石不可謂非濟命之器也。”○[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湯沐具而蟣虱相吊,針石熾而癰疽立潰。”○[明][李東陽]《吳原博修撰醫俗亭》詩:“託君多病軀,藉此鍼石手。”◆2.即砭石。形如玉,可以製針灸用的石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砭石》:“按《東山經》雲:[高氏之山],[鳧麗之山],皆多針石。○[郭璞]注雲:可為砭針也。”◆3.比喻擺脫困阨或解除弊病的手段。○[漢][桓寬]《鹽鐵論‧國病》:“萬裡之朝,日聞唯唯,而後聞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藥鍼石。”

針師(針師),◆針灸醫師。○《舊唐書‧職官志三》:“太醫令掌醫療之法……其屬有四,曰:醫師、針師、按摩師、禁咒師。”

針生(針生),◆[唐]代太醫署中向針博士學習針灸療法的人員。○《舊唐書‧職官志三》:“針博士掌教針生以經脈孔穴,使識浮沉澀滑之候,又以九針為補瀉之法。”

針神(針神),◆亦作“鍼神”。◆1.[三國][魏]女子[薛夜來]及[秦朗]之母善製衣,因以“針神”美稱之。○[明][王志堅]《表異錄‧帝王》:“[魏文帝]所幸美人[薛夜來]妙於針功,雖處深帷之內,不用燈燭,裁製立成,宮中號為針神。○[魏][秦朗]母為[太祖]製衣,亦號針神。”○[清][吳偉業]《七夕即事》詩:“羽扇[西王母],雲軿[薛夜來]。鍼神天上落,槎客日邊回。”○[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譽,藝是針神貌[洛神]。”◆2.泛指針線活特別精巧的女子。○[胡懷琛]《贈蓴農》詩:“阿儂性靈巧,姊妹稱針神。”

針射(針射),◆一緻,符合。○[梁啟超]《新民說‧論自尊》:“各人之意見,既與主帥相針射,號令一下,與人人如其心中所欲發。”

針巧(針巧),◆亦作“鍼巧”。◆謂善於刺繡縫紉。○[唐][秦韜玉]《貧女》詩:“敢將十指誇鍼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針盤(針盤),◆亦作“鍼盤”。◆羅盤。○[清][黃鈞宰]《金壺浪墨‧試行海運》:“大洋中以鍼盤定向,以更香計時。”

針女(針女),◆亦作“鍼女”。◆縫紉女工。○[唐][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因命染人與鍼女,先製兩裘贈二君。”

針路(針路),◆古代用羅盤針所訓示的航道。

針樓(針樓),◆《西京雜記》卷一:“[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開襟樓],俱以習之。”○《太平禦覽》卷八三○引[南朝][梁][顧野王]《輿地志》:“[齊武]起[曾城觀],七月七日宮人登之穿針,世謂穿針樓。”後以“針樓”謂婦女所居之樓。○[唐][沈佺期]《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唐][陳元初]《憶長安‧七月》詩:“七夕針樓競出,中元香供初移。”

針列(針列),◆亦作“鍼列”。◆謂密集如細針排列。○[漢][蔡邕]《隸勢》:“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鍼列。”

針科(針科),◆亦作“鍼科”。◆[宋]時醫學教育的一個分科,專教學生以針灸為人治病。○《宋史‧選舉志三》:“醫學,初隸太常寺,[神宗]時始置提舉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學生三百人。設三科以教之,曰方脈科、鍼科、瘍科。”

針絕(針絕),◆猶言絕妙的縫紉刺繡工藝。○[晉][王嘉]《拾遺記‧吳》:“[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趙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方嶽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繡,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嶽河海城邑行陣之形。’既成,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清][鈕琇]《觚賸續編‧妙霓》:“手裁紫鳳,巧邁[因祗],售針絕之文章。”

針腳(針腳),◆亦作“鍼腳”。◆1.衣物上針線的痕跡或縫紉時前後兩針之間的距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摺:“這鞋襪兒鍼腳兒細似蟣子。”○[清][蔣元益]《浣溪沙》詞:“刺繡恁般針腳細,拈針好箇筆頭尖。”○《人民文學》1977年第4期:“看針腳,倒像是女同志的活計。”◆2.猶針線。○[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手使鋤頭,就同針腳營生最好的婦女那樣,一鋤鋤連環不歇,正如一針針連腳飛縫。”參見“針線”。

針火(針火),◆針灸。○[唐][沈亞之]《賢良方正能言極謀策》之二:“強將勁兵,國之針火也;禮樂法度,國之德膳良藥也。”

針關(針關),◆亦作“鍼關”。◆針孔。○[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行待紝針關,卻便紝針尖。”○[淩景埏]校注:“紝針關--用線去穿過針孔。”○[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摺:“小儲君在盒子內多寬泰,則我這潑姓命從鍼關裏透出來。”○[明]徐渭《翠鄉夢》第一齣:“俺今來這番,又幾回筋鬥透鍼關。”

針工(針工),◆亦作“鍼工”。◆1.針線,女紅。○[晉][王嘉]《拾遺記‧魏》:“[夜來]妙於鍼工,雖處於深帷之內,不用燈燭之光,裁製立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摺:“怎不教[張生]愛爾,堪鍼工出色,女教為師。”○[趙樹理]《傳家寶》:“為了考試媳婦的針工,叫媳婦給他縫過一條褲子。”◆2.裁縫。○《水滸傳》第二三回:“門下自有針工,便教做三人的稱體衣裳。”○《西遊記》第九十回:“那王子隨命針工,照依色樣……與三位各做了一件。”◆3.[唐]代太醫署專司針灸的低級醫務人員。○《舊唐書‧職官志三》:“﹝太醫署﹞針博士一人……針師十人,針工二十人,針生二十人。”

針婦(針婦),◆即絡緯。俗名紡織娘。○[清][曹寅]《題畫‧紡車婆秫秫》詩:“野藍新綻紫肥秫,絡緯凄吟針婦飛。”

針對(針對),◆對準。○[郭沫若]《文藝論集‧一個宣言》:“我們應該針對着前面的燈臺,開駛我們的航路。”○[沙汀]《在其香居茶館裏》:“他隨即猜出來[麼吵吵]是針對着聯保主任說的。”◆補證條目■對準。○《花月痕》第三四回:“癡珠明知心印此層議論,是大聲棒喝的意思,正與水閣上心事針對,心上十分感激。”

針刺(針刺),◆1.[中國]傳統醫術的一種。以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來達到治病的目的。○[漢][枚乘]《七發》:“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2.喻尖銳抨擊。○[阿英]《關於瞿秋白的文學遺著》:“《豬八戒》是針刺[吳稚暉]《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而作的。”

預防針(預防針),◆預防某種傳染病的針劑。比喻對人的事先忠告,以免犯錯誤。○[葉蔚林]《藍口的木蘭溪》:“‘[盤書記],我有什麼差錯嗎?’‘你自己知道,我是給你打預防針。’”○《小說選刊》1981年第7期:“他一得意便又忘了形……開口閉口又是‘我老闆’,為這,公司領異曾不止一次地給他打過預防針。”

引針(引針),◆見“引鍼”。

引線穿針(引線穿針),◆1.[葉聖陶]《窮愁》:“乃引線穿針,捧襖以縫。”◆2.把線穿上針眼。○[葉聖陶]《窮愁》:“乃引線穿針,捧襖以縫。”◆3.比喻從中聯繫撮合。○《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安老爺]、[安太太]便在這邊暗暗的排兵布陣,舅太太便在那邊密密的引線穿針。”

銀針(銀針),◆1.指細筆劃的篆書。○[清][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銀針玉薤芝泥封,[秦]疏[漢]密[齊][梁]工。”◆2.指針灸用針。○《詩刊》1977年第10期:“銀針呵,挑起了多少片朝霞;藥鍋呀,熬落了多少黃昏。”

一針一線(一針一線),◆比喻細微的東西。○《紅樓夢》第七四回:“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裏收着,一針一線,他們也沒得收藏。”○[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人民解放軍紀律嚴明,公買公賣,不許妄取民間一針一線。”

一針見血(一針見血),◆1.比喻言辭直截簡明,切中要害。○[梁啟超]《盧梭學案》:“案此論可謂一針見血,簡而嚴、精而透矣。”○[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怎麼樣?這不是把我們的毛病講得一針見血麼?”[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他不叱喝人,也不着急,但是他的話並不客氣,老是一針見血地使他們在反感之中又有點佩服。”◆2.比喻行動迅速果斷,能立見功效。京劇《智取威虎山》第八場:“好,按昨兒晚上說的,給他個一針見血。”

眼中針刺,◆猶眼中釘。○《後紅樓夢》第六回:“寶玉觸起襲人嫁了他,雖則存心忠厚,不怪蔣玉函,卻因襲人害了黛玉、晴雯,見了蔣玉函也就是眼中針刺。”

眼中針(眼中針),◆猶眼中釘。○[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五:“這在一般的窮人不消說是視為眼中針,而就是大中小的有產者都因為未曾習慣,也感覺不便。”

眼針針(眼針針),◆銳利的眼睛注視着。○[太平天國][洪秀全]《禁鴉片詔》:“高天燈草似條箭,時時天父眼針針。不信且看[黃以鎮],無心天救[何新金]。”

煙針(煙針),◆即嗎啡針劑。○[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韓長脖子]﹞抽不起大煙,就紮煙針,兩個胳膊都給煙針紮的盡疙瘩。”

懸針(懸針),◆1.書法中稱豎畫的名詞之一。凡豎畫下端出鋒的,其鋒如針之懸,故稱“懸針”。○《隋書‧經籍志一》:“[漢]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并槁書、楷書、懸針、垂露、飛白等二十餘種之勢,皆出於上六書,因事生變也。”○[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有懸針者,[漢][曹喜]所作,象針鋒纖抽之勢,以書五經篇目,取貫穿經指之義。”○[宋][姜夔]《續書譜‧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2.蝌蚪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四‧蝌蚪》。

玄針(玄針),◆1.蝌蚪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魚蟲》:“蝦蟆子曰蝌蚪,一曰玄針,一曰玄魚,形圓而尾大,尾脫即腳生。”◆2.舊俗婦女於夏曆七月七日夜對月穿針乞巧所用之針。○[南朝][宋][劉駿]《七夕》詩:“松風被弱縷,迎輝貫玄針。”

細針密線(細針密線),◆見“細針密縷”。

無針難引線(無針難引線),◆比喻沒有撮合者成不了事。○《白雪遺音‧馬頭調‧我與情人》:“恨隻恨手中無針難引線,無水怎渡船?”

討針線(讨針線),◆謂生活所需須求他人供給,即靠他人生活。○《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隻恨自己老了,等不及[重陽]兒成人長大,日後少不得要在大兒子手裏討針線。”○《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暗想:在這奴才手裏討針線,好不爽利,索性將皮箱搬到院裏,自家便當。”

松針(松針),◆亦作“松鍼”。◆松樹的葉。葉狀似針,故稱。○[清][阮元]《何夢華滌碑圖》詩:“挹泉澆竹葉,享帚縛松鍼。”○[鄭澤]《長沙謁烈士祠》詩:“花紙依簾垂,松鍼逼簷上。”○[魯迅]《故事新編‧采薇》:“他立刻平靜了,似乎有了主意,接着就走到松樹旁邊,摘了一衣兜的松針。”

時針(時針),◆鐘表面上的針形零件,有長針和短針之別,短針訓示“時”,稱“時針”。

燒針,◆即火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火·火針》:“火針者……張仲景謂之燒針;川蜀人謂之煨針。”

三針兩線,◆形容稀疏。○宋楊萬裡《出真陽峽》詩:“細雨初來刺水紋,三針兩線未教繁;不知忽有何忙處,急灑千千萬萬痕。”

紉針(\紉針),◆

強心針(強心針),◆能使心臟肌肉收縮力量增加和心臟搏動次數減慢從而使心臟排出的血量增加,改進血液循環的針劑。多用來救治休克、心力衰竭等。喻指能使人心得到激勵,局面得以維持的行動或措施。○[茅盾]《手的故事》:“無論如何,他這一手的確有強心針的作用。”○[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六:“[愈之]遲疑了一個星期的光景,終竟就了職。這對於在低潮期中苦悶着的同人,尤其在科長離職之後的一科,好像是一支強心針。”

千人針(千人針),◆[日本]人的一種迷信品,在一塊布上由一千個女人每人各縫一針,贈給出征的人,以保平安。○[茅盾]《東條的“神符”》:“此所謂‘神符’,大概也就是‘千人針’之類,佩帶了這種神符,假定可以消災免難,吃了敗仗也還可以逃得一條命罷?”[郭沫若]《唯最怯懦者為最殘忍》詩:“好在‘英雄’的身上有的是千人針,更有[觀音]符咒也可以顯靈。”

鈹針(\铍針),◆

盤針(盤針),◆1.指釣鉤。○[唐][韓愈]《贈侯喜》詩:“我為[侯生]不能已,盤針擘粒投泥滓。”◆2.即羅盤。○[明][丘濬]《大學衍義補‧嚴武備‧戰陳之法下》:“今番舶於舵樓之下亦置盤針,蓋凡舟皆用盤針於舟中,以定方向。”參見“羅盤”。

馬針刺(馬針刺),◆即馬刺。○[王盛農]《猛士》第一章:“他同他的部下一樣,腳上穿着黑漆皮子的長筒馬靴,稍有不同之處,就是他的馬靴後跟帶着一副銀質馬針刺。”參見“馬刺”。

羅針(羅針),◆1.羅盤的指針。○[胡適]《<科學與人生觀>序》:“好像失了羅針的海船遇着風霧,不知前途怎生是好。”◆2.用以比喻言語、行動的指向。○[許地山]《換巢鸞鳳》:“他們此後相會底羅針,不是指着彈唱那方面,乃是指着‘情話’那方面。”

進針(進針),◆謂針灸時針刺入穴位的深度。○《人民日報》1969.9.16:“新針法與舊針法相比較,它的顯著特點是取穴少、不留針、進針深、刺激強。”

金針度人(金針度人),◆[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針詩格》三卷。見《宋史‧藝文志八》。○[金][元好問]《論詩》詩之三:“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因謂把某種技藝的秘法、訣竅傳授給別人。○[明][李贄]《四書評‧大學》:“三綱領處,鴛鴦畫出;八條目處,金針度人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陸放翁]曰:‘文章切忌參死句。’[黃山谷]曰:‘文章切忌隨人後。’皆金針度人語。”◆補證條目■比喻把某種技藝的秘法、訣竅傳授給别人。○《五燈會元·芙蓉楷禅師法嗣·寶峰惟照禅師》:“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張恨水《金粉世家》第五回:“宋潤卿撿了一部《長慶集》,一部《随園全集》,放在玻璃匣子裡送了過去……這是兩部很好的版子,而且曾經他大哥工楷細注過的,真是不惜金針度人。”

金針蟲(金針蟲),◆叩頭蟲的幼蟲。黃褐色,生活在土壤裡,吃作物的根莖,是農業害蟲。

金針菜(金針菜),◆多年生宿根草本。百合科。有萱草、黃花菜、紅萱、黃花等種。因其花蕾黃色,形似金針,故名。可供觀賞。花蕾蒸熟曬乾,可作蔬菜。亦指這種植物的花。○[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飲食》引[清][方駿謨]《徐州輿地考》:“[徐州]人曝鹿蔥以為蔬。原注:俗名金針菜。”

金針暗度,◆喻将秘訣暗傳于他人。○宋趙以夫《永遇樂·七夕和劉随如》詞:“金針暗度,珠絲密結,便有繫人心處。”○清林增志《與李小有》:“其向上一著,隱躍舌端,終不説破,固已金針暗度矣。”參見“金針”。

金針(金針),◆亦作“金鍼”。◆1.針的美稱。用以縫補刺繡。○《敦煌曲子詞‧傾杯樂》:“時招金針,擬貌舞鳳飛鸞。”○[唐][羅隱]《七夕》詩:“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清]屈復《題元遺山論詩後》:“今古寧無煉石手,補天原不用金針。”◆2.比喻秘法、訣竅。典出[唐][馮翊子]《桂苑叢談‧史遺》:“﹝[采娘]﹞七夕夜陳香筵祈於[織女]。是夕夢雲輿雨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祈何福?’曰:‘願丐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道:‘老先生,“揣摩”二字,就是這舉業的金針了。’”[魯迅]《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但那第一句是隻適用於賽馬的,不幸[中國]人卻奉為人的處世金鍼了。”參見“金針度人”。3.中醫針科醫療用的針。古時多用金、銀或鐵製成,現在多用不銹鋼製成。◆4.金針菜的花。可作蔬菜。參見“金針菜”。

火針(火針),◆中醫外科治療法之一。將特製的針燒紅後刺入患部穴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火‧火針》:“火針者,《素問》所謂燔針、焠針也,[張仲景]謂之燒針;[川][蜀]人謂之煨針。其法:麻油滿盞,以燈草二七莖點燈,將針頻塗麻油,燈上燒令通赤用之。”

花針(花針),◆繡花用的細針。

行針步線(行針步線),◆比喻設計劃策。○[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摺:“試看我行針步線,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

鬼針草(鬼針草),◆草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鬼針草》﹝集解﹞引[陳藏器]曰:“生池畔,芳莖,葉有椏,子作釵腳,着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南人謂之鬼釵。”

鬼針(鬼針),◆1.鬼齒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四‧鬼齒》。◆2.即鬼針草。參見“鬼針草”。

官不容針私容車,◆見“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謂講國法,針大的違法之事也不容許,但徇私情,最嚴重的犯罪行為卻可得到通融而為所欲為。指私情大于王法。○《古尊宿語錄·臨濟慧照語錄之馀》:“潙山雲:‘子又作麽生?’仰山雲:‘官不容針,私通車馬。’”○宋陳亮《又丙午秋書》:“世儒之論,皆有官不容針私通車馬之意,皆亮之所不曉。”○《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那假的趙知縣歸家,把金珠送與推款司。自古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推司接了假的知縣金珠,開封府斷配真的出境,直到兖州奉符縣。”亦作“官不容針私容車”。○《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雀兒被禁數日,求守獄子脫枷,獄子再三不肯。雀兒美語咀屍:‘官不容針私容車。’叩頭與脫,放到晚衙,不須苦死相邀勒,送飯人來定有釵。”

官不容針,◆比喻公事繁忙抽不出空。○宋黃庭堅《兩同心》詞:“自從官不容針,直至而今。你共人、女邊著子,争知我、門裏挑心。”又:“儘道教、心堅穿石,更説甚、官不容針。”◆形容國法無情,容不得針大的非法之事。○宋無名氏《縷縷金》詞:“常言道、官不容針,又何況、私同車馬。”參見“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格針(格針),◆指草木莖幹上的刺針狀細物。亦泛指荊棘類野生多刺植物。○[賀敬之][丁毅]《白毛女》第四幕第一場:“嘩啦啦大雨奔我來,蒺藜格針挂破手,跌倒在地又爬起來。”

飛針走線(飛針走線),◆形容快速地做針線活兒。○《水滸傳》第四一回:“江湖上人稱他第一手裁縫,端的是飛針走線。”○《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若題起女工一事,飛針走線,出人意表。”呂劇《李二嫂改嫁》:“借燈光我趕忙飛針走線,上一雙新鞋兒好給他穿。”◆補證條目■形容快速地做針線活兒。○《祖堂集·落浦和尚》:“問:‘孤燈不自照,室内事如何?’師雲:‘飛針走線時人會,兩邊透過卻還希。’”

方針(方針),◆1.亦作“方鍼”。羅盤針。○《新名詞訓纂‧物之屬》:“按羅盤指南針原出[中國],惟[中國]皆指南,外國有指北者。方針之不同如此。”○《老殘遊記》第一回:“二則他們未曾預備方鍼。平常晴天的時候,照着老法子去走,又有日月星辰可看,是以南北東西尚還不大很錯……那知遇了這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是以他們就沒了依傍。”◆2.比喻指導工作或事業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梁啟超]《論支那獨立之實力與日本東方政策》:“認定方針,一貫以行之,必有能達其目的之時。”○[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沖突的問題》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

耳針(耳針),◆針刺療法的一種。在耳郭上針刺耳穴,以治療身體內某一部位的疾患。

對針(對針),◆亦作“對鍼”。◆1.比喻密切相符,吻合。○《紅樓夢》第八二回:“‘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與‘焉知’的‘知’字對鍼,不是‘怕’的字眼。”○[郭沫若]《討論注譯運動及其他》:“有的連字義的對針從字典上也還甄別不出來,這如何能望他們譯得不錯呢?”◆2.照應。○《聊齋志異‧荷花三娘子》[清][但明倫]評:“一句一字,無非對鍼上文也。文有上下分作兩截,而烘雲托月,前後映合,不露兩截痕跡者,於此可見。”

定盤針(定盤針),◆即指南針。比喻衡量是非的標準。○[雲窩]《教育通論》:“無一言不以古人為護身符,無一事不以古人為定盤針。”

頂針(頂針),◆1.頂真續麻的省稱。○《西遊記》第六四回:“[十八公]亦慨然不辭道:‘我卻是頂針字起:春不榮華冬不枯,雲來霧往隻如無。’[淩空子]道:‘我亦體前頂針二句:無風搖拽婆娑影,有客欣憐福壽圖。’”參見“頂真續麻”。2.謂一個挨着一個。○《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趙昂]二年前解糧進京,選了[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縣丞。這個縣丞,乃是數一數二的美缺,頂針捱住。”◆3.做針線活時戴在手指上的工具,多用金屬材料製成,上面有許多小窩兒,用來抵住針鼻兒,使針易於穿過活計而不至於弄傷手指。○[路丁]等《送梳子兒》:“使錐子兒,戴頂針兒,老太太早就花了眼,又戴上老花眼鏡子兒。”○[歐陽山]《高幹大》第一章:“這個問[高幹大]要襪子,那個問[高幹大]要頂針。”

頂門針子(頂門針子),◆猶言頂門上一針。○[清][陳確]《答張考夫書》:“[陽明子]言‘知行合一’,‘知行無先後’,‘知行並進’,真是[宋]儒頂門針子。”

頂門針(頂門針),◆“頂門上一針”的省略語。○[清][李顒]《答顧寧人先生書》:“而鞭辟近裏一言,實吾人頂門針、對症藥,此則必不可諱。”參見“頂門上一針-頂門上一針”。

頂門一針(頂門一針),◆見“頂門上一針”。

頂門上針,◆同“頂門上一針”。○《金瓶梅詞話》第五七回:“隻見那吳月娘畢竟是個正經的人,不慌不忙,不思不想,説下幾句話兒,到是西門慶頂門上針。”

頂門上一針(頂門上一針),◆針灸時自腦門所下的一針。比喻擊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論或舉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朱文公]告[陳同父]雲:‘真正大英雄人,卻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若是氣血粗豪,卻一點使不着也。’此論於[同父],何謂頂門上一針矣。”亦省作“頂門一針”、“頂門一鍼”。○[宋][劉克莊]《題毋惰趙公辭執政恩數簡》:“吾事上十年,聒聒頂門一鍼,每言治亂,原於君心。”○[明][盧象昇]《與少司成吳葵庵書》:“頂門一針,拜此君之益多矣。”

大政方針(大政方針),◆重大政策與方針。○[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八回:“是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

大頭針(大頭針),◆用來別紙的一種針,頭上有個小疙瘩。

打針(打針),◆1.把液體藥物用注射器注入有機體內。○[李準]《兩代人》二:“她看看[珠珠]在訓練班裏記了一大串新名詞,並且還學會用聽診器、打針,比自己知道的還多。”◆2.中醫以特製的金屬針,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醫治疾病。

刺針(刺針),◆1.指尖細像針那樣的東西。○《山海經‧西山經》“枳葉而無傷”[晉][郭璞]注:“枳,刺針也,能傷人,故名雲。”◆2.腔腸動物刺細胞外面的針狀物,是腔腸動物的感覺器官。

垂針(垂針),◆書體名。○[唐][唐元度]精於小學,作《九經字樣》,辨證謬誤。又分字為十體,曰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飛白、薤葉、垂針、垂露、鳥書、連珠。見《宣和書譜》卷二《鷦鷯賦》。

穿針引線(\穿針引線),◆亦作“穿鍼引線”。◆比喻從中牽線撮合。○[清][鄭志鴻]《常語尋源》卷下:“世謂媒介為引線人,為人牽說事情者曰穿鍼引線。”○[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四:“[張富英]跟[小糜子]相好,他穿針引線。他當我不知道。”◆補證條目■比喻從中牽線撮合。○《西湖二集·吹鳳箫女誘東牆》:“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友善,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做個穿針引綫之人。”

穿針戲(穿針戲),◆舊是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競穿七孔針為戲,謂可從織女星求得智巧。○[唐][沈亞之]《為人撰乞巧文》:“[邯鄲]人妓婦[李容子],七夕祀織女,作穿針戲。”參見“乞巧”。

穿針樓(穿針樓),◆相傳[南朝][齊武帝]建[層城觀],七夕宮女登之穿針,稱為“穿針樓”。○[南朝][梁][庾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詩:“莫言[相送浦],不及[穿針樓]。”參見“穿針”。

穿針(穿針),◆亦作“穿鍼”。◆1.將線穿入針孔。○[北周][庾信]《對獨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2.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穿七孔針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唐][王勃]《七夕賦》:“海人支石之機,江女穿鍼之閣。”○[明][何景明]《七夕》詩:“閨中擣素思關塞,樓上穿針待女牛。”○[冰心]《寄小讀者》二四:“席散後,我忽憶未效穿針乞巧故事,否則也在黑暗中撮弄她們一下子,增些歡笑。”

唱針(唱針),◆裝在唱機唱頭上的針,一般由鋼或人造寶石製成。它跟隨聲盤紋道的調製,把所得機械運動傳送給唱頭的換能元件,使之轉換為相應的聲頻信號。

鑱針(\镵針),◆

步線行針,◆穿針引線。○元夏庭芝《青樓集·賽簾秀》:“中年雙目皆無所覩,然其出門入戶,步線行針,不差毫髮,有目莫之及焉。”■多用來比喻周密地安排計策。○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畫地能瞞鬼,步線行針待哄誰?”

別針(别針),◆1.用以把徽章、布片或紙片等固定在衣物上的針。○[周立波]《李大貴觀禮》:“[李大貴]接到了一封大紅紙請帖,上面還用別針別了一塊紅緞子證件。”◆2.一種別在衣領或胸襟上的裝飾物。○[冰心]《三年》:“衣領上一個圓圓的綠玉的別針,映着那小小欲笑的紅唇。”○[沙汀]《困獸記》七:“兩位女眷在鑒賞[李守謙]前兩三天帶回來的手表、別針、戒指,等等。”

避雷針(避雷針),◆保護建築物避免雷擊的裝置。在高聳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在地面下埋一塊金屬闆,二者用金屬線連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補證條目■保護建築物避免雷擊的裝置。在高聳建築物頂端安裝一個金屬棒,在地面下埋一塊金屬闆,二者用金屬線連接配接起來,利用金屬棒的尖端放電,使雲層所帶的電和地上的電逐漸中和。○王興斌洪燕《消逝的建築》:“但是,塔刹上的巨型銅瓶卻成為它的緻命弱點。這個銅瓶,由于沒有接地裝置,不僅起不到避雷針的作用,反而更容易引發雷火。”

八法針(八法針),◆針灸療法中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采用不同穴位、不同針法,達到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種治療目的的針刺法。亦泛指高超的針法。○[明][湯顯祖]《牡丹亭‧詰病》:“則除是八法針,針斷軟綿情。”

暗度金針,◆喻暗地裡把秘法、訣竅傳授給别人。○清楊潮觀《汲長孺矯诏發倉》:“挑動的書生迂闊代人勞,怎知俺暗度金針個中巧。”

上一篇: 相「想」127
下一篇: 柬「煉」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