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想,◆思索;設想。○《紅樓夢》第八四回:“[賈政]背着手,也在門口站着作想。”○[沙汀]《淘金記》四:“並且他一直都如此作想來了解他自己。”
追想,◆猶回想。○[晉][向秀]《思舊賦》序:“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想昔遊宴之好,感音而歎。”○[唐][白居易]《夢裴相公》詩:“追想當時事,何殊昨夜中。”○[冰心]《集外‧莊鴻的姊姊》:“從前的快樂光陰,現在追想起來,恨不得使它‘年光倒流’了。”
注想,◆注望思念。○[唐文宗]《上巳日賜裴度》詩:“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唐][高彥休]《唐闕史‧盧相國指揮鎮州事》:“輟食再思,難允誠請;臨軒注想,宜悉朕懷。”○[宋][陸遊]《會慶節賀表》:“蓬轉逾二十年之久,每注想于冕旒。”○[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寶》:“﹝生﹞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鸚鵡,遽飛而去,直達[寶]所。”
中心思想,◆1.文章或發言中的主要思想內容。○[秦牧]《藝海拾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達這種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2.指言行的主導思想。○[郭沫若]《反正前後》第一篇:“隻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國]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一等的國家。這是支配着當時青年腦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鄧拓]《“推事”種種》:“一切對自己不利的,一切非自己所願意的,一律不管,這就是極端個人主義者的中心思想。”
真想,◆猶本心。○[晉][陶潛]《始作鎮參軍經曲阿作》詩:“真想初在衿,誰謂形跡拘。”
着想,◆1.設想;想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六回:“猜謎不能這等老實,總要從旁面着想,其中虛虛實實,各具神妙。”○[郭沫若]《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感情的沸騰、着想的大膽、措辭的強烈、形式的越軌,都是古代人所不能接受的。”◆2.(為某人或某事的利益)考慮。○[魯迅]《書信集‧緻鄭振鐸》:“至於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我以為印[明]本插畫是不夠的。”○[巴金]《秋》四:“像你這樣的人更應該為將來着想。沒有知識,單有勇氣,是不好的。”○[丁玲]《縣長家庭》:“今天既然縣長親身來了,我們大家還是考慮考慮,一切為着孩子前途着想。”
造想,◆猶幻想。○[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權詐、詭秘的空氣中勾心鬥角。”
遠想(遠想),◆遐想;遙想。○[三國][魏][嵇康]《言志》詩:“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魯迅]《吶喊‧白光》:“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這方面隱去,遠想離城三十五裡的[西高峰]正在眼前。”
餘想(餘想),◆不盡之思。○[宋][蘇軾]《甘露寺》詩:“名高有餘想,事往無留觀。”○[宋][孫覿]《七星岩》詩:“一坐牘背書,身落海上村。山川發餘想,鍾鼓眩昔聞。”
遊想,◆1.空想。徒然思念。○[唐][元稹]《琵琶歌》:“遊想[慈恩]杏園裏,夢寐[仁風]花樹前。”◆2.空想。不切實際的想法。○[戴望舒]《心願》詩:“隻有起來打擊敵人,自由和幸福才會臨降,否則這些全是白日夢和沒有現實的遊想。”
意想,◆1.想象。○《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是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唐][李商隱]《雜纂》:“意想:冬月著碧衣,似寒;夏月見紅,似熱。”◆2.料想。參見“意想不到”。
逸想,◆超塵出世的思想。○[晉][陶潛]《和胡西曹示顧賊曹》:“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宋][蘇軾]《洞庭春色賦》:“宜賢王之達觀,寄逸想於人寰。”○[郁達夫]《碧浪湖的秋夜》三:“間或笑語停時,則一支柔櫓的清音,和湖魚躍水的響聲,聽了又會使人生出遠離塵世的逸想來。”
異想天開(異想天開),◆形容想法非常離奇。○《鏡花緣》第八一回:“[陶秀春]道:‘這可謂異想天開了。’”○《痛史》第一回:“他自己一個人享用得不夠,還要弄一個偶像來代他,這豈不是異想天開到了極點嗎?”徐遲《牡丹》四:“[李印光]異想天開,有心換換口味,舉行了一個宗教儀式的婚禮。”
遺想(遺想),◆1.俗慮;雜念。○[南朝][陳]徐陵《齊國宋司徒寺碑》:“孤松獨秀,德音長往。節有推遷,情無遺想。”○[唐][王昌齡]《裴六書堂》詩:“閒堂閉空陰,竹林但清響。窗下長嘯客,區中無遺想。經綸精微言,兼濟當獨往。”◆2.對古人古事或往事的懷想。○[宋][林逋]《池上春日》詩:“獨有浴[沂]遺想在,使人終日此徘徊。”
眼想心思,◆形容思念之切。○[唐][無名氏]《雜詞》:“眼想心思夢裏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懸想(懸想),◆1.掛念,遠念。○[漢][張芝]《與府君書》:“前比得書,不遂而行,望遠懸想,何日不懃?”[北周][庾信]《擬詠懷》之十:“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宋][蘇軾]《與王定國書》:“知到官無恙,自處泰然,頓慰懸想。”○《紅樓夢》第二八回:“前兒說的‘幸與不幸’之事,我晝夜懸想,今日一聞呼喚即至。”◆2.想象,猜想。○《朱子語類》卷四五:“而今隻管懸想說道一貫,卻不知貫箇甚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水莽草》:“又出指環,兼述女子情狀,某懸想曰:‘此必[寇三娘]也。’”[茅盾]《子夜》七:“在勝負未決定的時候去懸想勝後如何進攻罷,那就不免太玄空。”
玄想,◆1.謂超脫世俗的思想。○[晉][郗超]《奉法要》:“齋者,普為先亡,見在知識親屬並及一切眾生,皆當是以至誠,玄想感發,心既感發,則終免罪苦。”○[鄧溥]《玄想》詩之一:“不思不議境,玄想欲歸依。”◆2.謂想象。○[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所謂神思,所謂玄想之興味……隻是大規模的心的旅行。”○[碧野]《富春江畔》:“眯眼細看洞中天地變幻無窮,景色常新;閉目玄想,無異置身於仙鄉靈境。”
虛想(虛想),◆1.猶懸念。○[晉][皇甫謐]《答辛曠書》:“聞服有素,委心無量。加昔州壤,通門舊儀。虛想之積,過於陵阜。”○《南史‧王訓傳》:“初補國子生,問說師[袁昂]。○[昂]曰:‘久籍高名,有勞虛想,乃觀容止,若披雲霧。’”○《隋書‧張煚傳》:“及[高祖]受禪,欽其德望,以書徵之曰:‘……儀同昔在[周]室,德業有聞,雖雲緻仕,猶克壯年。即宜入朝,用副虛想。’”◆2.指想象或理想。○[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北派崇實際,南派崇虛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無為。”
休想,◆別想;不要妄想。○[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摺:“縱有奢華豪富家,倒賠裝奩許招嫁,休想我背卻初盟去就他。”○《水滸傳》第三四回:“你們眾位要殺時便殺了我,休想我隨順你們。”○[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你引誘了[招弟],我還沒懲治你呢!結婚,休想!”
形想,◆古代迷信,以日月光照、星辰雲氣的形象和色彩以附會人事,辨吉兇。○《隋書‧天文志下》:“《周禮》視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或曰,想,思也,赤氣為人獸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兇。”
心想,◆1.思想;感情。○[唐][沈佺期]《夜泊越州逢北使》詩:“容顏荒外老,心想域中愚。”○[宋][洪邁]《容齋五筆‧張薀古大寶箴》:“一彼此於胸臆,捐好惡於心想。”◆2.心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許宣]﹞到得天明,起來梳洗罷,吃了飯,到鋪中心忙意亂,做些買賣也沒心想。”○[柔石]《二月》:“你已經沒有[女佛山]旅行的心想了麼?”
心存目想,◆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宋][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汝先當求一敗牆,張絹素訖,倚之敗牆之上,朝夕觀之。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補證條目■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晉潘嶽《寡婦賦》:“上瞻兮遺像,下臨兮泉壤。窈冥兮潛翳,心存兮目想。”
想着,◆1.想起來。○[後蜀][毛熙震]《木蘭花》詞:“對斜暉,臨小閤;前事豈堪重想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自從前幾天受了他那無理取鬧嚇唬我的話,一向胸中沒有好氣,想着了就着惱。”◆2.想想,考慮。○《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你我兩個,不但我信得及你,我料你也一定信得及我,是以我才合你商量。你想着怎麼樣?”
想像(想像),◆亦作“想象”。◆1.緬懷;回憶。○《楚辭‧遠遊》:“思舊故以想像兮,長太息而掩涕。”○[王逸]注:“像,一作象。”○[唐][李商隱]《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詩:“[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清]倪瑞璿《金陵懷古》詩:“往事不堪頻想像,夕陽西下看潮平。”○[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一:“我現在想像,他說這話時的笑容,還儼然如在目前呢。”◆2.猶設想。○《列子‧湯問》:“[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唐][高適]《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跡非想像到,心以精靈猜。”○[明][郎瑛]《七修類稿‧辨證上‧霓裳羽衣曲考》:“《霓裳羽衣曲》舞不傳於世久矣,雖學士知書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楊朔]《迎志願軍歸國》:“你們想像中的祖國正應該是這樣。”◆補義條目■猶如;仿佛。○唐沈佺期《龍池篇》:“想像寰中百川水,來朝此地莫東歸。”○唐路應《仙岩四瀑布即事》詩:“想像虬龍去,依稀羽客隨。”
想象力,◆指人的思維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書籍培養了她豐富的想象力和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
想象(\想像),◆見“想像”。
想聞(想聞),◆想望,仰慕。○《漢書‧霍光傳》:“﹝[霍光]﹞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想味,◆猶思慕。○[南朝][梁簡文帝]《與慧琰法師書》之二:“前昨以來,微事義聚……特盡歡怡,想味之懷,轉復無極。”
想望,◆1.希望,企求。○《漢書‧匈奴傳下》:“今單于歸義,懷款誠之心……此乃上世之遺策,神靈之所想望。”○《三國志‧魏志‧陳群傳》:“陛下當盛[魏]之隆,荷二祖之業,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則兆民幸甚。”○[茅盾]《鍛煉》二:“然而這種不可能的想望隻有加深她的焦躁。”◆2.猶仰慕。○《周書‧李和傳》:“[和]前在[夏州],頗留遺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祐甫]以道德寬大,推廣上意,故[建中]之政,其聲翕然,天下想望,庶幾[貞觀]。”參見“想望風采”。
想頭(想頭),◆1.指望,奔頭。○《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你去分付門上,如今這窮鬼來時不要招接他。等得興盡心灰……沒什麼想頭,下次再不來纏了。”○《紅樓夢》第六回:“那[劉外婆]先聽見告艱苦,隻當是沒想頭了。”○[柳杞]《好年勝景》一:“那個山溝除了大石頭就是小石頭,沒多少地好種,有什麼想頭呵。”◆2.主意;念頭。○《紅樓夢》第八八回:“你今兒來意,是怎麼個想頭兒,你倒是實說。”○[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家誡》:“粗足衣食,便思及人,此等想頭,便是聖賢根器。”○[丁玲]《田家沖》三:“不過馬上他又放棄了這想頭,因為他覺得無需再懷疑什麼,再想什麼。”◆3.指文藝作品上的立意。○[明][謝榛]《四溟詩話》卷四:“作詩有學釀蜜法者,要在想頭別爾。”○[明][沈德符]《野獲編‧評論‧袁中郎論詩》:“此等語有何佳處?且想頭亦欠超異。”
想思,◆想念。○《管子‧內業》:“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南朝][梁簡文帝]《與智琰法師書》:“佇望來儀,一日三歲,想思弘利益理,當無爽指。”○[唐][李山甫]《寄太常王少卿》詩:“想思重回首,梧葉下紛紛。”○《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其妻敘及別後想思,因說每夜夢中如此如此。”
想屬(想屬),◆連想到。○[南朝][宋][謝靈運]《七裡瀨》詩:“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想入非非,◆1.《楞嚴經》卷九:“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指無色界四空天之一。後以“想入非非”指意念進入玄妙境界。○[清][梁廷楠]《曲話》三:“至其離奇變幻者,莫如《臨川夢》,竟使[若士]先生身入夢境,與四夢中人一一相見,請君入甕,想入非非;娓娓清言,猶餘技也。”◆2.喻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施大哥]好才情,真要算得想入非非的了。”○[魯迅]《集外集‧關於<關於紅笑>》:“隻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峻青]《海嘯》第三章:“正當他趾高氣揚想入非非的時候,突然感到:東面,槍炮聲越來越稀疏了。”
想前顧後,◆同“瞻前顧後”。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到各個方面。也指做事顧慮過多,猶豫不決。○巴金《春》二一:“他做一件事情除非是逼不得已,總要想前顧後地思索一番才肯動手。”
想念,◆1.思念,懷念。○《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念[高子]兮僕懷思,想念[恢]兮爰集茲。”○《百喻經‧田夫思王女喻》:“﹝田夫﹞見國王女顏貌端正,世所希有,晝夜想念,情不能已。”○《水滸傳》第一二○回:“兄弟,自從分散之後,日夜隻是想念眾人。”○[梁斌]《紅旗譜》二四:“他心裏在想念故鄉,想起奶奶慈祥的面容。”◆2.念頭;想法。○《百喻經‧構驢乳喻》:“妄生想念,起種種邪見。”○[郭沫若]《文藝論集續集‧孤鴻--緻成仿吾的一封信》:“我把我從前深帶個人主義色彩的想念全盤改變了。”
想料,◆料想。○[南朝][梁][殷蕓]《小說》卷二:“[張子房]與‘四皓’書雲:‘……不及省侍,展布腹心,略寫至言,想料翻然不猜其意。’”[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想料死冤家,心中先有,琴感其心,見得十分能勾。”
想來想去(想來想去),◆謂反覆地多方思考。○《花月痕》第七回:“﹝[采秋]﹞癡癡呆呆,想來想去,直到一下鐘,[賈氏]進來幾次,催他去睡,才叫[紅豆]和老媽服侍睡下。”○《文匯報》1981.11.16:“什麼事呢?想來想去,還是那個象徵着世界排球技術最高水準的金杯。”
想來(想來),◆猶料想。○《水滸傳》第四八回:“你看見那樹影裏這碗燭燈麼……隻那些兒,想來便是號令。”○《兒女英雄傳》第九回:“想來你們四位也未必不餓。”○[丁玲]《阿毛姑娘》第一章一:“她實在不能瞭解這嫁的意義;既是父親,三姑,媒人[趙三叔],和許多人都說這嫁是該的,想來總沒有錯。”
想開(想開),◆1.以聊以自慰或認定隻能如此的態度來除去心中的鬱結。○[老舍]《駱駝祥子》十三:“[祥子]想開了,既然又回到這裏,一切就都交給[劉]家父女吧。”◆2.不要把不如意的事老放在心上。○[吳組緗]《山洪》三十:“天無絕人之路,世界上真的餓死多少人呢?你老人家想開些吧。”
想見(想見),◆推想而知。○《史記‧孔子世家論》:“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宋][蘇軾]《書韓幹牧馬圖》詩:“[南山]之下,[汧][渭]之間,想見[開元][天寶]年,八坊分屯隘[秦川]。”○[郭沫若]《<屈原賦>今釋‧屈原簡述》:“我們可以想見詩人對於自然現象是怎樣關心,詩人的想像力是多麼豐富。”
想方設法(想方設法),◆多方面想辦法。○[艾蕪]《石青嫂子》:“無論別人怎樣想方設法來趕她走,她都不會離開峽谷一步的。”○[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四:“隻要是你老的事,想方設法也要辦到。”
想方,◆設法;打主意。○《鄰女語》第二回:“老幺,你真是一個抱出籠,你一路上發的水還不彀麼?還要到這地方來想方麼?”
想法,◆1.考慮辦法,設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後來還虧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經手人,向[周中堂]討主意。”○[丁玲]《母親》四:“她媽也想法接一些客人來,但是那些客人都變了,親熱裏透着虛偽。”◆2.意見,看法。○[趙樹理]《三裡灣‧老五園》:“[何科長]又問到組長他爹是個什麼想法,[張信]便把[王申]那股‘使不得’的勁兒向他介紹了一番。”○[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七:“我有個想法,正要向你們去報告一下。”
想度,◆考慮,衡量。○[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摺:“哎,兒也,則你那心兒裏自想度,自喑約。”○《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卻也該自己想度一想度,這個擔子,你拇量擔得起擔不起?”
想得,◆料到;料想。○宋柳永《少年遊》詞之五:“想得别來,舊家模樣,隻是翠蛾顰。”○宋無名氏《南鄉子》詞:“想得人人梳洗懶,妝樓,祇窣簾兒不上鉤。”
想當然(想當然),◆憑主觀想象,以為事情應當是如此。○《後漢書‧孔融傳》:“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融]乃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不悟,後問出何經典。對曰:‘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宋][龔頤正]《芥隱筆記‧殺之三宥之三》:“[東坡]試《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有雲;‘[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梅聖俞]以問[蘇]出何書。答曰:‘想當然耳。’”[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棘闈志異》:“吾想[小蕙]端重,恐[文炳]未必能玷,汝所言亦想當然耳。”○[茅盾]《報施》二:“他越說越興奮,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當然,還是真正實事。”
無心想(無心想),◆沒有心思,定不下心。○《二刻拍案驚奇》卷九:“次日,﹝[鳳生]﹞清早起來,也無心想觀看書史。”
無想(無想),◆1.無所思念。◆2.佛教語。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應行法之一。○《金剛經‧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無色,或求淨居,或求無想,故識亦不樂住也。”
望想,◆思慕。○《晉書‧孫楚傳》:“願陛下赦小過,舉賢才,垂夢於[傅]巖,望想於[渭]濱。”
萬想千思,◆見“萬慮千思”。
託想(托想),◆寄托意想。○[南朝][梁][沈約]《<佛記>序》:“或憑人以言,託想成夢,尤難信曉,一無所錄。”○[唐][彥琮]《福田論》:“託想追於舊蹤,傾心翫於遺法。”
推想,◆揣度;推測。○[劉半農]《<瓦釜集>代自序》:“這種朋友對於他們的朋友,是怎樣的心理,我真推想不出。”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陳興允]又覺得,自己這種推想不一定正確。”
思想性,◆文藝作品或其他著作中所表現的政治傾向。如:我們重視文藝作品的思想性,同時也不忽視其藝術性。
思想,◆1.想念,懷念。○《公羊傳‧桓公二年》“納于大廟”[漢][何休]注:“廟之言貌也,思想儀貌而事之。”○[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明][馮夢龍]《挂枝兒‧泣別》:“你在旅館中,休要思想着我。”○[郭沫若]《屈原賦今譯‧九歌》:“思想你,好凄涼!”◆2.特指相思。○[前蜀][魏承班]《訴衷情》詞:“露冷水流輕,思想夢難成。”○《金瓶梅詞話》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3.思忖;考慮。○《素問‧上古天真論》:“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前漢書平話》卷上:“[子房]獨坐思想……久後不免死於[漢王]之手。”○《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那婆娘把東西收拾起,思想道:‘我把[石]家兩個丫頭作賤勾了,丈夫回來,必然廝鬧。’”○《老殘遊記》第八回:“騎着驢,玩着山景,實在快樂得極,思想做兩句詩,描摹這個景象。”◆4.指思維的條理脈絡。○[柔石]《一個偉大的印象》:“編輯和譯著的人,都是思想清楚的戰士與作家。”○[冰心]《關於女人‧我的鄰居》:“她思想縝密,描寫細膩,比其他的同學高出許多。”◆5.念頭,想法。○[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我當一包現銀塞在懷中,沉墊墊地覺得安心、喜歡的時候,卻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茅盾]《野薔薇‧曇》:“失敗的感覺,被欺騙的感覺,混合着報復的憤恨,突然膨脹起來,驅走了其他一切的思想。”◆6.思想意識。指道德品質方面。○[李準]《李雙雙小傳》二:“你嫌不舒坦,不美氣,故意找我岔子,你這是啥思想!走!”◆7.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或形成的觀點。○[毛澤東]《實踐論》:“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也指某種思想體系。如:毛澤東思想,儒家思想。
思前想後(思前想後),◆1.想想前面,又想想後頭。形容反覆思念。○《封神演義》第五二回:“且言[聞太師]見後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餘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後。”○《紅樓夢》第一○六回:“雖有[寶玉]、[寶釵]在側,隻可解勸,不能分憂,是以日夜不寧,思前想後,眼淚不乾。”◆2.指反覆考慮。○[金庸]《笑傲江湖》三九:“一路上思前想後,苦無良策。”
屬想(屬想),◆猶寄思,寄情。
試想(試想),◆試想一下;試着想想(多用於反問)。○[宋][曾鞏]《寄顧子敦》詩:“如今試想長松下,玉麈高談豈易陪。”○《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你們試想,我豈有拿着你兩家若幹條性命當兒戲的?”[嚴復]《<法意>按語》:“試想當日即無[商君],井田之制,尚克存乎?”
識想(識想),◆意念;思想。○《法苑珠林》卷九九:“[羅雲]聞佛懇惻之誨,感激自厲,剋骨不忘,精進柔和,懷忍如地,識想靜寂,即得阿羅漢道。”○[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議三》:“天下人固有識想與議論過絕尋常,而所行事不能有益於大局者,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補證條目■意念;思想。○《普曜經·商人奉糗品》:“自起識想,隨行受身,身無常主,神無常形,神心變化,燥濁難清。”
省想,◆體察思考。○[清][方苞]《讀<儀禮>》:“獨是[三代]之治象,與聖人彷徨周浹之意,可就其節文數度省想而得之。”
沈想,◆亦作“沉想”。◆深思。○[清][黃景仁]《念奴嬌‧京口重訪僧寺》詞:“笑問僧雛,那時一見,此景曾忘未?惹他沈想,依稀一半還記。”○[廬隱]《海濱故人》三:“[宗瑩]聽完這話,沉想些時說:‘我想你本身若是沒有問題,那末就可以示意[蔚然],叫她托人對你父母提出,豈不妥當嗎?’”
設想(設想),◆1.假想,懸擬;想象。○[清][趙翼]《甌北詩話‧明妃詩》:“又次則[白香山]‘[漢]使若回煩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裏時’。就本事設想,亦極清雋。”○[清][沈鍾彥]《金錢花》詩:“[鄧氏]銅山虛設想,[沈郎]榆莢許為鄰。”○[郭小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詩:“就在這為敵人蹂躪過的土地上,創造着前人所不敢設想的神話般的奇跡!”◆2.着想;考慮;打算。○[清][吳研人]《雜說》:“吾每見今人動輒指謫前人為譾陋者,是未嘗設身處地,為前人一設想耳。”○《論海瑞》:“我們肯定、歌頌他一生處處事事為百姓設想,為民謀利。”○[聞捷]《海燕》:“他準許了我們的計劃,還誇獎我們的設想是合理的,因之也是可能實現的。”
散想,◆舒散心懷。○[北魏][高允]《徵士頌》:“披衿散想,解帶舒懷。”
窮思極想(窮思極想),◆極言用盡心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張生]窮思極想方才下得一着,小道人隻隨手應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去年又想鬧闊了,然而苦于沒題目,窮思極想,才想得一個法子,是給他娘做陰壽。”○[劉半農]《瓦釜集‧第十一歌》:“我裏窮人餓仔要死末,隻好窮思極想把褲帶來束束緊!”
情想,◆1.猶情思。○[清][董說]《<西遊補>序》:“浸淫而別具情想,別轉人身,別換區寓,一彈指間事。”◆2.指知覺。○[宋][梅堯臣]《讀月石屏詩》:“犀蛤動活有情想,石無情想已非的。”
前思後想(前思後想),◆謂反覆考慮思量。○《鏡花緣》第六六回:“他既得失心重,未有不前思後想。”○[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八:“要娶媳婦,錢從哪來?他前思後想,左盤右算,準備把大氅賣掉。”◆補證條目■謂反複考慮思量。○明沈璟《墜钗記·痛歸》:“呆呆的前思後想,忍撇下一年間多情況。”
千思萬想(千思萬想),◆猶千思萬慮。○[元][吳氏]《寄外》詩:“千思萬想不成詩,心如死灰自得知。”○《紅樓夢》第五七回:“﹝[寶玉]﹞直呆了一頓飯的工夫,千思萬想,總不知如何是可。”
奇想天開(奇想天開),◆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冷眼觀》第四回:“忽然又奇想天開,在藩署裏花園開設一座酒館。”○[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九》:“可惜有一種人……從老到死,卻更奇想天開,要占盡了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
期想,◆猶期望,想望。○[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當他有時覺出她的心有些動搖時,他便……期想更深地撼動她的情感,成為他永遠的奴隸。”
七思八想,◆形容思緒紛亂。○《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媽出去了。我把麵條一根根朝嘴裏挑,也嘗不出鹹淡,心裏七思八想,想來想去離不開他。”
念想,◆想念。○[元][白樸]《東墻記》第一摺:“不爭你這等念想,倘若其身有失,如何是了?”○《水滸傳》第三三回:“自從別了兄長之後,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李廣田]《悲哀的玩具》:“聽說,現在他更衰老了些,而且也時常念想到他久客他鄉的兒子。”
內想(内想),◆內心的欲望。○[明][高啟]《京口張氏世壽堂》詩:“澄觀息內想,心閑自難衰。”
目想,◆閉目凝思。○[晉][潘嶽]《寡婦賦》:“窈冥兮潛翳,心存兮目想。”○[晉][陸雲]《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目想清慧姿,耳存淑媚音。”○[唐][慧凈]《雜言》詩:“旋遶經行砌,目想如神契。”
冥想,◆1.深沉的思索和想象。○[晉][支遁]《詠懷詩》之二:“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茅盾]《創造》:“他又閉了眼,冥想夫人思想變遷的經過。”◆2.深切的想念。○[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是日,忽睹兩豔,歸涉冥想。”○[葉聖陶]《倪煥之》十一:“同時那個婉美勻調的影子叫他簡直忘不了;在冥想中,時常描摹她的軀體,描摹她的臉盤,還描摹她的風姿神態。”
冥思苦想,◆同“冥思苦索”。○巴金《〈探索集〉後記》:“‘四人幫’燒了我的作品,把我逐出了文藝界。但他們一倒,讀者們又把我找了回來,那麼寫什麼呢?難道冥思苦想、精雕細琢、為逝去的舊時代唱挽歌嗎?”○谌容《贊歌》四:“他冥思苦想,絞盡腦汁,終于悟出了一個道理。”
妙想天開(妙想天開),◆形容想法奇特、乖謬。○[聞一多]《給西南聯大的從軍回校同學講話》:“是以他們當初一時妙想天開,想找些知識分子去從軍。”○[鄒韜奮]《萍蹤寄語》十七:“他們的教師,在畢業後原有三年的試用時期,在這試用時期,薪金不及正式教師,現在各處的教育當局卻妙想天開,等到這試用期滿,紛紛藉口停職。”
妙想,◆奇妙的想像。○[元][蒲道源]《贈傳神李肖岩》詩:“畫師筆底要真似,妙想乃與天機通。”
夢想神交,◆夢中懷想,夢魂相會。形容思慕或盼望極其深切。○《醒世姻緣傳》第九四回:“這樣沒興一齊來的事,豈是薛老素受得的?恨得别人不中用,都積在狄希陳一人身上,夢想神交,隻要算計報仇雪恥。”
夢想(夢想),◆1.夢中懷想。○[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南朝][梁武帝]《與何胤敕》:“本欲屈卿暫出,開導後生,既屬廢業,此懷未遂。延佇之勞,載盈夢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雖限山川,常懷夢想。”○[明][高啟]《詠隱逸‧盧鴻》:“[開元]始求治,賢哲勞夢想。”◆2.空想;妄想。○[宋][蘇軾]《贈清涼寺和長老》詩:“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餘鐘鼓更清新。”○《花月痕》第四一回:“大凡有眼界遂有意識,有意識即有窒礙、恐怖、變幻、顛倒、夢想相因而至。”○[茅盾]《子夜》八:“呵!你--[老馮],還有這種享福的夢想!再過一兩年,你的田契送給人家也沒人領情罷!”◆3.指理想。○[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詩:“對於生活我又充滿了夢想,充滿了渴望。”
沒心沒想(沒心沒想),◆謂思想不集中,心神不定。○《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覺[滿生]飲酒之間,沒心沒想,言語參差,好些破綻出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怎當得宣教一邊撲,一心牽掛着簾內那人在裏頭看見,沒心沒想的拋下去,何止千撲,再撲不成一個渾成來。”
落想,◆猶構思。○[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其見愛甚篤,而落想尤奇。”
料想,◆猜測;猜想。○[唐][方幹]《殘秋送友》詩:“料想還家後,休吟《行路難》。”○[明][唐寅]《瑣窗寒‧秋思》詞:“漸江楓玉露初勻,料想[衡陽]雁來賓。”○《說唐》第四二回:“[殷][馬]二人見人多了,料想寡不敵眾。”○[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二一章:“從她那灑脫的外表看來,誰都不會料想到,她也曾為[小胖]的病,失過眠,掉過淚。”
連想(連想),◆猶聯想。○[許地山]《危巢墜簡‧在費總理底客廳裏》:“鄉下人看見當中二塊匾,就連想到他們底大宗祠裏也懸着像旁邊兩塊一樣的東西。”
麗想(麗想),◆美麗的想象。○[清][璚因]《沁園春‧<十洲春語>題詞》詞序:“[二石生]麗想振葩,綺思擷藻,撰《十洲春語》三卷。”
理想鄉(理想鄉),◆理想中的美好境界。○[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中國]人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
理想,◆1.理論,學說。○[清][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學篇六三》:“[何燕泉]《餘冬敘錄》:透光鏡,日中映之,背上花樣文字,盡存影中……[英]人[傅蘭雅][光緒]三年《格緻彙編》互相問答中,時有[華]人以此鏡(透光鏡)問之,答以光學內無此理想。”◆2.對未來事物的合理的設想或希望。○[茅盾]《開荒》:“如今,懷抱着崇高理想的人們,正在改造這黃土高原。”○[老舍]《駱駝祥子》七:“﹝他﹞就按着自己的理想來布置自己的工作與家庭。”○[楊朔]《英雄時代》:“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更高的人類理想,個人的生命又算什麼?”◆3.如所希望的;使人滿意的。○[巴金]《秋》二:“還有許多理想的人物,這都是些雲端上的影子,不會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這個地方真不錯……人又少,又安靜,理想極了。”○[柯雲路]《三千萬》:“‘質量也不能說理想。’[錢工]用力推着一面雪白的墻壁,墻壁彈性地晃動了。”◆補證條目■對未來事物的合理的設想或希望。○清吳沃堯《雜說》:“輕議古人固非是,動輒牽引古人之理想,以闌入今日之理想,亦非是也。”
狂想曲,◆始於十九世紀初的一種史詩性器樂曲。富有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間曲調,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拉洛]《挪威狂想曲》、[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等。
狂想,◆幻想;空想。○[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要說這三一主義是一種狂想,那嗎國民參政會正是這一狂想向客觀的投影之一。”
苦思冥想,◆盡心地思索和相象。○[巴金]《創作回憶錄‧關於<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製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人民文學》1976年第5期:“設計人員在搞設計之前,不隻是埋頭翻資料,或者捧着腦袋苦思冥想,而是跟着[餘師傅]上沸騰的建築工地,去參加火熱的鬥爭,虛心拜老勞工為師。”
空想,◆1.徒然思念。○[宋][盧祖臯]《水龍吟‧酴醾》詞:“對枕幃空想,東床舊夢,帶將離恨。”○《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既然舍人已有了親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牽腸掛肚,空想壞了。”○[清][孫緻彌]《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龍虎親軍三十萬,登壇空想[霍嫖姚]。”◆2.不切實際的想法;幻想。○[唐][包佶]《祀雨師樂章‧送神》:“跪拜臨壇結空想,年年應節候油雲。”○[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是革命的現實主義者,絕不作空想。”○[曹禺]《雷雨》第一幕:“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他的臉色通紅,眼睛欣喜地閃動着。”◆3.佛教語。即空觀。○[唐][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但作空想,即無有著處。”參見“空觀”。
可想而知,◆可以通過推想而知道。○宋王楙《野客叢書·漢唐俸祿》:“考唐九品,月得五十七石,使果如此,亦足用度。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茅盾《記Y君》:“既然Y君對于新婚生活那麼冷淡,甚至不願意朋友們知道有這一件事,那就可想而知,他和新夫人的感情是有點那個的,然而為什麼他又要結婚呢?”○夏衍《文藝工作與漢語規範化》:“在北京的國立劇院尚且如此,在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看想,◆看中而極想得到;眼熱。○《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陳定平時家裏飽煖,妻妾享用,鄉鄰人忌剋他的多,看想他的也不少。”○《醉醒石》第五回:“〔武恭人〕沒箇行李,背了箇孩子,似花子光景,是以路上沒箇人看想他。”○《隋唐演義》第十二回:“若土著之民,富有資財,先得了一箇守財虜的名頭,又免不得箇有司看想,親友妒嫉。”○滑稽戲《王小二過年》第一幕:“格條米蛀蟲想看想人家家主婆,應當撥點苦頭俚吃吃。”
景想,◆猶思慕。○《新唐書‧姚思廉傳》:“時[思廉]在[洛陽],遣使遺物三百段,緻書曰:‘景想節義,故有是贈。’”
結想(結想),◆念念不忘;反覆思念。○[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白秋練》:“言在郡城,得聽清吟,於今結想,至絕眠食。”○[清][汪懋麟]《題金碧堂為趙銀臺玉峰》詩:“此景此味那易得,夢中結想時憂煩。”○[鄭澤]《雜詩五首答鈍庵》之三:“結想在冥漠,精神自環繞。”
假想,◆想象;設想。○[郭小川]《廈門風姿》詩:“可不在僻遠的山林呀,可不是假想的仙境。”○《傑出的學者玄奘》:“他知道路上是十分艱險的,十分困難的,便假想種種苦難,自問自答。”
記想(記想),◆記掛想念。
計想(計想),◆1.算計,打算。○《出曜經》卷十五:“愚為愚計想者,愚人計想,念念興惡,但求他養,己行不均。在眾入中,獨尊獨貴,興緻禮敬,願令餘者卑賤。是故說愚為愚計想也。”◆2.料想。○[宋][範仲淹]《與朱氏書》:“久不得信,計想平善。”
積想(積想),◆謂積久的思慮、想望。○《晉書‧王坦之傳》:“若夫[莊生]者,望大庭而撫契,仰彌高於不足,寄積想於三篇,恨我懷之未盡。”○《太平廣記》卷八七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支遁》:“[謝安]在[吳],與[遁]書曰:‘思君日積,計辰傾遲……此多山水,山縣閑靜,差可養疾,事不異[剡],而醫藥不同,必思此緣,副其積想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八缸》:“醒而異之,猶謂是貧中之積想也。次日,發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無多人’,乃死亡將半也。”
魂想,◆猶言夢魂縈繞。○[唐][蕭穎士]《舟中晚次沙墊西岸作》詩:“舊山勞魂想,憶人阻洄泝。”
回想(\迴想),◆回憶,想過去的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刻回想起來,那一班取中的人,將來做了官,也是和我一樣。”○[郭沫若]《歧路》:“過往十年的回想把他運回了寓所。”
皇想,◆美好的懷念。○《舊唐書‧音樂志三》:“禮樂終,煙燎上。懷靈惠,結皇想。”
懷想(懷想),◆懷念。○[漢][李陵]《答蘇武書》:“遠託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唐][李紳]《別雙溫樹》詩:“故山手植空懷想,溫室心知不敢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李侍禦]懷想亡夫人如此深重,莫不是要見他麼?”[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二三:“這些詩篇一部分是懷想往日的歡愛,一部分是希望將來的重合。”
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不切實際、沒有根據地瞎想。○《朱子語類》卷一一三:“操存隻是教你收歛,教那心莫胡思亂想,幾曾捉定有一箇物事在這裏。”○[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三摺:“我師父法旨,教你參禪打坐,抖擻精神,定要討個分曉,不可胡思亂想。”○《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一路上胡思亂想,自言自語。”○《紅樓夢》第九八回:“[賈母]等知他病未除根,不許他胡思亂想。”○[冰心]《離家的一年》:“[杜威]論思想,這思想不是你們小孩子胡思亂想的思想;也不是戲臺上唱的‘思想起來,好不傷慘人也’的思想。”
行思坐想,◆謂不停地思考。○[宋][朱熹]《存養》:“如曰:如何是佛雲雲,胡亂掉一語,教人隻管去思量,又不是道理,又別無可思量。心隻管在這上行思坐想,久後忽然有悟。”亦作“行思坐籌”。○[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生行思坐籌,無以為計。”◆補證條目■謂不停地思念或思考。○宋柳永《鳳凰閣》詞:“教我行思坐想,肌膚如削。恨隻恨、相違舊約。”○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二折:“殿上,帝王,行思坐想正南下望,知禍起自天降。”○《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晁大舍將唐家小姐丢在九霄雲外,行思坐想,把一個秦小姐閣在心窩。”
害想,◆佛教語。加害他人的念頭。○《增一阿含經‧地主品》:“若觀害想,亦命終者生餓鬼中,形體燒然,苦痛難陳。”○《增一阿含經‧地主品》:“若有不害想者,命終時自然天上。”
觀想(觀想),◆反觀回想。○[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花公主》:“﹝[竇旭]﹞忽然醒寤,則返照已殘。冥坐觀想,歷歷在目。”
顧想,◆回想;回顧。○《隋書·文學傳·王貞》:“顧想平生,觸塗多感,但以積年沈痼,遺忘日久,拙思所存,纔成三十三卷。”○唐長孫無忌《辭功臣襲封刺史表》:“又臣等智效罕施,器識庸陋,或情緣後戚,遂陟台階,或顧想披荊,便蒙夜拜,直當今日,猶愧非才。”
感想,◆1.相思,思念。○《晉書‧孫謐傳》:“[充]每讌賓僚,其女輒於青璅中窺之,見[壽]而悅焉……女大感想,發於寤寐。”○[唐][陳玄祐]《離魂記》:“[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狀。”◆2.接觸事物引起的思想反應。○[章炳麟]《文學說例》:“無論何種感想,皆自有言語可表。”○[巴金]《家》十五:“[覺民]看見[梅]的這些舉動,起了種種感想。”◆補證條目■相思;思念。○漢《楚相孫叔敖碑》:“感想孫君,迺發嘉訓,興祀立壇,勤勤愛敬。”
浮想,◆不斷湧現的想象。○[宋][蘇軾]《寒熱偈》:“客塵浮想,以此為達。”○《雲笈七籤》卷六十:“然後平枕正臥,絕一切浮想。”○[葉聖陶]《火災‧被忘卻的》:“她躺在床上,盡做一些茫漠的浮想。”
費想(費想),◆費心.勞神。○[明][吳炳]《綠牡丹‧扼腕》:“好似插天影現[巫山]嶂,教我望斷雨雲空費想。”
非想天,◆見“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佛教語。即三界中無色界第四天。此天沒有欲望與物質,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論》:“無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處天,二名識處天,三名無所有處天,四名非想非非想處天。”亦省稱“非想天”。○[唐][劉言史]《登甘露臺》詩:“身心未寂終為累,非想天中獨退還。”○[明][葉憲祖]《北邙說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纏綿沒了期。”
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佛教謂無色界第四天的禪定。諸天之最勝者。即非有想非無想定。○《楞嚴經》卷九:“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實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論》曰:“汝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耶?”參見“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分之想,◆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頭。指想得到本分以外好處的奢望。○魯迅《花邊文學·運命》:“不信運命,就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古華《土地爺》:“田老倌容易動感情,容易知足,也曉得感恩,哪裡有什麼非分之想、越軌行為呢?”
非非之想,◆荒唐的、怪異的、不可能成為事實的種種幻想。○王丕震《秦始皇》:“誰知他這個浪人,目不識丁,胸無點墨,以為自己福大命大,平常無所恐懼,還想讓他兒子将來繼承王位,作非非之想。”
非非想,◆1.“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略語。○[唐][寒山]《詩》之二一五:“假使非非想,蓋緣多福力。”○[宋][蘇軾]《水陸法像贊‧一切天眾》:“苦極則修,樂極則流;禍福無窮,糾纏相求;遂超欲色,至非非想,不如一念,真發無上。”○[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一齣:“假饒修到非非想,還比無生隔一階。”參見“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2.喻不切實際的幻想。○[康有為]《寄贈王幼霞侍禦》詩:“[焰摩]歡樂非非想,[博望]幽憂故故疑。”
放想,◆仿佛想象。○《周禮‧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漢][鄭玄]注:“方相,猶言放想,可畏怖之貌。”○[孫詒讓]正義:“放想,言仿佛想象也。”
發想(發想),◆猶言動心思。○《何典》第二回:“﹝[餓殺鬼]﹞也曉得[活鬼]是個財主,隻因螞蟻弗叮無縫磚階,不便去發想。”
二想,◆異想,別的想法。○[南朝][梁][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望鄉雖一路,懷歸成二想。”
斷想(斷想),◆片斷的感想。○[蕭林]《寄遠》:“當我告別草原的時候,我隻帶走了幾十張畫。裏面有殘夜的斷想,有清晨的奏鳴曲……還有[其其格]的嫣然的笑。”◆補證條目■片斷的感想。○宋朱長文《彥和善談性理子文繼成偈句見要屬和謹次韻》:“斷想求真猶未悟,將心覓學轉相攻。”
倒想,◆顛倒錯亂,胡思亂想。○[南朝][梁武帝]《凈業賦》:“狂心迷惑,倒想自欺。”
存想,◆1.想象;想念。○[漢][王充]《論衡‧訂鬼》:“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緻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說之,恒懷存想,發於吟詠。”○[唐][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存想青龍秘,騎行白鹿馴。”◆2.思忖、思量。○《水滸傳》第二八回:“[武松]看在眼裏,暫回房裏來坐地了,自存想。”○《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隻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3.道家謂修真須漸進,一曰齋戒,二曰安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凝心檢討,謂之“存想”。見[唐][司馬承禎]《天隱子‧漸門》。
承想,◆料想。用於否定詞後。○[梁斌]《紅旗譜》三一:“[濤]他娘還以為[運濤]是十年監禁,不承想這一輩子娘見不到兒,[春蘭]也見不到[運濤]了。”
塵想(塵想),◆猶俗念。○[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二:“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宋][朱松]《和人遊仙峰庵》詩之二:“掬寒露井銷塵想,擷翠筠籃當藥材。”○[龔爾位]《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居韻》:“昏人累塵想,服食不長生。○[淵明]臥叢菊,欲隱偏留名。”
長想(長想),◆遐想;追思。○[漢][傅毅]《舞賦》:“於是躡節鼓陳,舒意自廣。遊心無垠,遠思長想。”○[晉][潘嶽]《西征賦》:“眄山川以懷古,悵攬轡於中塗……經[澠池]而長想,停餘車而不進。”○[唐][劉禹錫]《上杜司徒啟》:“收紙長想,歆然感生。”
不想道,◆想不到,不料。○[明]徐渭《漁陽弄》:“俺本是避亂辭家,遨遊[許下],登樓罷回首天涯,不想道屈身軀扒出他們胯。”
不想出,◆想不到,未料到。○[郭沫若]《斷斷集‧<資本論>中的王茂蔭》:“我近來重讀到這兒,偶爾把《東華續錄》來考查一下,不想出一下便被我把他查着了。”
不想,◆不料。○[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二摺:“我跳過牆去取風箏,不想正是[王員外]家花園。”○《紅樓夢》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楊朔]《海市》:“不想船主把麥子都扣下,一粒也不分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