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作者:重慶地方志

重慶宋慶齡舊居陳列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舊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和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保護名錄錄入機關,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時代小先生計劃示範基地”、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慶市女性素質教育提升教育訓練現場教學基地,是國家2A級旅遊景區。

宋慶齡舊居陳列館位于重慶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号(原中三路新村3号),中山三路西側、體育路東面。處于半山區,坐南朝北,地勢高低起伏,舊居圍牆由北至南順地勢逐級台高,四周的建築為商業和居民住宅樓。

旅 遊 資 源

宋慶齡在渝的舊居是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舊址。1942年8月中旬,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在渝重組,宋慶齡繼續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1945年9月6日,宋慶齡曾以保盟主席名義,設晚宴招待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人。1944年,在中緬印聯合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将軍的幫助下,保盟用美軍軍用運輸機将南洋華僑捐助的一台大型X光機運送到延安國際和平醫院。

舊居主樓是一棟典型的中西結合的磚木結建構築,本體建築儲存完好,富有抗戰時期重慶陪都中上層民居的特色。其建築主要由主樓、附樓和砼築防空洞三部分組成,有房間26間,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60平方米。整個舊居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清幽雅緻。

主 要 景 觀

宋慶齡漢白玉雕塑 景區内豎立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宋慶齡的雕像。每逢節假日或紀念日,都有遊客自發獻上鮮花,表達對偉人的敬仰與哀思。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宋慶齡漢白玉雕像

主體建築 主樓為宋慶齡舊居及保衛中國同盟總部用房,是一幢二樓一底磚木結構的德式建築風格小樓,面闊20米,進深9米,通高16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建築正面凸起一個半圓柱形,至頂端成二樓平台,富有特色。各樓層房屋結構大緻相同,内部裝飾風格呈西方近現代建築特點,實木門窗貼面,石膏線角吊頂。底樓為客廳、舞池和警衛室,二樓為保盟總部辦公室和小會議廳,三樓為宋慶齡卧室、書房。二樓後部有一天橋過廊通附樓。建築前後有黃桷樹點綴其間。後樓附屬建築為260平方米,為從業人員用房。房西側有一個躲避日本飛機轟炸的防空洞,防空洞洞面為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80平方米,空洞面積25平方米,上下均設通道。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基本陳列 宋慶齡與保衛中國同盟文物資料陳列展分為前言部分和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為“在香港組建保衛中國同盟”,第二單元為“在重慶重建保衛中國同盟”和“抗戰期間宋慶齡在渝紀事”。展覽設文物展櫃7個,展示宋慶齡曾使用過的圍巾、毯子,宋慶齡抗戰時期所戴SCL金戒指圖章、宋慶齡所著《中國不亡論》《保衛中國同盟成立宣言(英文版)》書信物件等,并在展廳設定互動觸摸裝置,可查閱相關資訊。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宋慶齡與保衛中國同盟文物資料陳列展》

複原陳列 保衛中國同盟總部辦公室。1942年,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會在重慶重建立立,宋慶齡仍擔任主席。在此辦公的有保盟成員王安娜、廖夢醒等人。

宋慶齡會客室 房間内放置的有收音機、電風扇等。牆上挂孫中山标準像,會客廳鋪滿地毯,顯得簡潔而莊重。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宋慶齡會客廳複原

宋慶齡辦公室 房間内陳列有民國老式英文打字機,牆壁上挂徐悲鴻送給宋慶齡的奔馬圖(複制品)及孫中山手書贈宋慶齡的聯語“精誠無間同憂樂,笃愛有緣共死生”(複制品)。

琴房 2005年的改陳中,陳列館将舊址三樓右側的第一間房複原為宋慶齡琴房。琴房中展出的是宋慶齡曾使用過的鋼琴。這件民國時期英國倫敦生産的古董鋼琴,采用雲杉實木制成,琴高1.3米,長1.5米,寬0.68米,共85個鍵,白色按鍵均為象牙鍵面,其外形典雅、線條古樸流暢,做工精細。鋼琴早期為孔祥熙夫人宋藹齡的私人物品,一直藏于孔祥熙公館“範莊”。建館之初,從業人員将此鋼琴征集到宋慶齡舊居進行展示。

防空洞圖檔陳列 圖檔陳列以“萬衆一心抵禦日軍入侵”“全民修築防空工程網”兩個單元為主題,展示從1938年2月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軍對戰時中國首都重慶進行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的情況。重慶以獨特的地理優勢,為山城軍民反擊日機大轟炸提供天然屏障,其中防空洞便是重慶人民在大轟炸中的創造,是人類戰争史上的一大奇觀。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防空洞陳列

觀衆互動展示區 區域分為放映廳、講座區、社教活動區等。區域内循環播放大型6集文獻紀錄片《宋慶齡》,互動觸摸裝置上可以根據遊客的需求查找出更多有關宋慶齡的生平事迹。社教活動區内舉辦各種主題的社教活動,也是每期宋慶齡“時代小先生”教育訓練班的教室所在。

景 區 導 圖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摘編自: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編《重慶市志· 旅遊景區志》)

【重慶風景名勝】宋慶齡舊居陳列館

征稿啟事

征稿文章以弘揚傳統文化、宣傳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風貌、講述重慶故事為主。來稿一經采用,即根據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數在1000~3000字,配相關圖檔。優先使用配音頻、視訊的稿件。文章注明作者姓名、機關、聯系電話、通訊位址等以便聯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