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分手後遲遲忘不了對方,該怎麼辦#

第七屆書法蘭亭獎得主、青年書法家胡正良近日做客網上直播間,暢談當下書法認知上的争鳴。

胡正良認為,在書法認知上的争鳴

胡正良認為,在書法認知上的争鳴,本身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且是一種合理現象,如果全國人們的書法認知都一樣,那就沒有必要學了。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正是因為大家的認知程度不一樣,書法才有學習的意義。他開玩笑地說:“大家有些認知不高,寫得好的人才有就會表現嘛,這樣一些人才突出顯現出來。如果大家的認知都一樣,那有些人辦個班招學生怎麼掙錢呢?這是開玩笑的話。”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胡正良談到,目前全國确實存在幾種書法認知。第一種認知呢,認為寫書法要盡量靠近古人,盡量靠近傳統,這一派有很多書法家,把古人的東西奉為至上法則,盡量去逼近,不管是工具材料,還是書寫心境各方面都要想辦法去盡量逼近。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第二種認知呢,就是比較有創新意識的書法家,把西方的一些構成觀念,把繪畫學裡面的一些墨色、章法的觀念,把它引入到書法當中來,其實這一種嘗試是很大膽的,包括曾翔先生、沃興華先生做這些嘗試很有意義,雖然大家有一些看法,覺得有點不合正常,但是一個時代總要有那麼一些人去做大膽嘗試。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這個時代真正沒有過以前,誰知道這個時代的書法代表作究竟是什麼呢?難道我們認為就是現在寫的這樣嗎?不一定,真不一定!

正如有網友所說,中西方文化碰撞,兩個巨大的古老文明在同一東西上的風格迥異,藝術的進步也會經曆文化的沖擊融合,融入新的元素,嘗試無未嘗不可。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書法的發展,可以縱向發展也可以橫向發展,深入傳統是縱向發展,這個非常難的,因為古人已經到了一個頂峰,當代要再出來一個頂峰不容易;橫向發展就是引進外來元素,加以融合嫁接,雖然風險比較大,但是相對容易,比如一些較為膚淺的人用注射器就能開創一種風格。

蘭亭獎得主胡正良:書法認知有差異才正常,不然他們怎麼搞錢?

網友認為,書法嘗試創新沒有錯,但是書法有法,有嚴格的規矩,如果你跳出這個法度,就不是書法了,就可能是美術或者行為藝術了。嘗試、探索、創新等等都需要,要有人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而問題是方向錯了,背離了中國書法最本質的東西行嗎?本來應吃螃蟹可他偏偏去吃蜈蚣,這種嘗試還正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