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15日,元宵節。
從甯都縣城,去到東山壩鎮。在梅江河邊的老壩裡,見到一座被廢棄的村莊,其中的古建築群規模之宏大之壯觀,現狀之荒涼之頹敗,令人唏噓。
此處位于梅江水運碼頭,曾經是商賈往來之地,集市繁華,人丁興旺。建築多為青磚構成,裝飾多雕梁畫棟。惜村民已盡數搬遷,隻留下一群被時間掏空的古建築。
據說,在大拆大建的年代,它們得以完整存留下來,得益于當時東山壩行政長官的極力保護。
這些古建築亟待得到維修,再不修,很多東西就永遠恢複不了原狀了。但所需資金頗巨,無論政府,還是房屋主人的後代,目前都無力實施。縣、鎮、村幹部,都期待社會資金的注入,将之盤活。
我想象它将來的樣子:旅遊景點,民宿,祠堂文化研究地,藝術家創作基地,還是别的什麼?
至少,它不應該從地球上消失。
一口大水塘坐在村頭
古老的祠堂連着面臨衰敗的民居
祠堂都是青磚實木構造,架構、基底還很堅固
村子中央是李氏家廟,幾百年曆史了
李氏家廟牆壁上的麒麟聽書圖,與建築同齡
外牆上的紅軍智語:國民黨十大罪狀
建築群的外形依然美觀,曾經的良田與池塘被野生的水葫蘆占領
從前的旗杆石、拴馬樁成了小石橋
村莊裡野生的蘆葦四處蔓延
隻看見一個老人在鋤地
有的房子隻剩下殘牆
朋友說,站在這樣的建築前,随便一拍都能出大片
幾株樹木,已經迫不及待地占領屋宇
唯一門前挂着衣服的一幢房子,沒看見主人,
不知道怎樣的人有勇氣獨守空村
整個村莊都被時間掏空了,我隻能憑想象還原曾經的熱鬧與煙火
朝顔,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9屆高研班學員。作品見《人民文學》《青年文學》《作品》《天涯》《散文選刊》等刊。獲駿馬獎、《民族文學》年度獎、丁玲文學獎、三毛散文獎等獎項,作品入選《21世紀散文年選》《中國年度散文》等選本。出版散文集《天空下的麥菜嶺》《陪審員手記》《贛地風流》。
《贛地風流》,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21年7月第1版,各大網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