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作者:中外通鑒

1975年的冬天,東北一處深山裡,老獵人輕輕推開一扇破舊木門。饒是老獵人膽子不小,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夠嗆,差一點兒腿軟癱倒在地。

原本,老獵人是想在農閑時進山碰碰運氣,可沒想到時運不濟,一連幾日都一無所獲。老獵人也從開始的興緻昂然,到後來隻剩下滿身頹然,再加上天氣惡劣,老獵人在山裡走的越發艱難,他隻想找個落腳地,休整一番。這樣的念頭剛閃過,獵人擡頭就看見不遠處一座小木屋,在雪地裡若隐若現,他瞬間兩眼放光,朝着木屋沖了過去。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這木屋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存在的時間不短,可即使如此,老獵人心中還是高興,他滿心歡喜推開搖搖欲墜的木門,結果被吓得面色蒼白、連連退了幾步。因為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具腐爛的屍體,看樣子去世的時間還不短,隐隐可見白骨,看得人心驚膽戰。經此一吓,老獵人哪裡還記得身體的疲憊,連忙往山下沖去,因為慌亂,幾乎是連滾帶爬到達警局。

接到報案後,當地警方第一時間調派人手趕往現場,與此同時,警察們腦海裡也在瘋狂搜尋近年來有沒有出過什麼問題。然而越是調查,警察卻越是覺得疑惑,這座木屋怎麼都不像第一案發現場啊,幾乎找不到任何打鬥的痕迹不說,連生活的痕迹都很少。難道是幾十年前的命案?亦或者這就隻是個抛屍現場?太多的困惑萦繞在衆人心中。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然而接下來警察的發現,又直接推翻以上種種猜測,屍體的身份更是讓在場所有人大吃一驚。根據法醫檢驗,屍體的主人應該是一個60歲左右的女性,這當然還不能說明什麼。最重要的是後來,警察還在木屋裡找到一些“物證”,幾張年代久遠的照片、一些老舊的文字資料、一個已經花白的記事本,最令人吃驚的是還找到一把手槍。在檢視這些“物證”後,警察不得不得出一個結論,這具屍體應該屬于張琦。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張琦,她曾是“名噪一時”的女漢奸。而直到她的屍體被發現,張琦已經在外潛逃30年之久!但是根本沒人料到,張琦會一個人悄悄藏在寥無人煙的深山裡!

張琦的父親跟張作霖稱兄道弟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原因也很簡單,隻要你知道了張琦是誰,也一定有一樣的答案。要是沒有後來的變故,張琦會一直是那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千金小姐、豪門貴女,一輩子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張琦從出生起,就是“小公主”,她的父親家底豐厚,又是當時東亞銀行的行長,可以說富甲一方。當時在動蕩年代,想要過上富足的生活,錢權缺一不可,而恰巧除了錢,張琦家也不缺權。因為張琦的父親還是和東北王張作霖、“豆腐匠總理”張景惠沾親帶故,又稱兄道弟的好兄弟。是以并不難想象,當時在東北的張琦一家是怎樣的顯赫!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而有着這樣背景的張琦,生活自然是極盡驕奢,不僅是衣食不愁,更是錦衣玉食,再加上張琦容貌極佳,在當時也是十分有名的。而且因着父親的地位,當地人看了張琦,個個畢恭畢敬,就是外國人見着,也得尊着敬着。不過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在1928年戛然而止。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張作霖被日本人暗害,很快不治身亡。張琦父親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張作霖而活,張作霖倒了,他自然也就成了無根浮萍。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很快張琦父親就被日本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關進大牢,不僅抓了人,還“沒收”了所有家産。

一時間,張琦也從豪門千金跌落雲端,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張琦手足無措。在父親入獄之前,她不過是家中十指不沾陽春水、未經世事的天真小公主。現在主心骨的父親進了大牢,她也想救父親,卻半點兒沒得章法,隻能日日膽戰心驚、惶惶不安。

好在這時,張琦又想到一個人—張景惠,他也曾是張琦父親的好友,和張作霖一起,三人關系曾十分緊密。不過張景惠倒是幸運的多,和張琦父親入獄,張作霖慘死的遭遇不同,張景惠現在可是過得順風順水。因為張景惠早在第一時間,就投靠了日本人,靠着賣國苟且偷生。還當上了僞滿洲國的總理,可謂是權極一方。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想到張景惠,張琦覺得又有了希望,因為她知道張景惠是父親十分要好的好友,也是自己的叔叔,一定能夠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救父親一命。事實上,在張琦登門時,确實受到張景惠“熱情”招待,對張琦這個侄女兒他也是十分歡迎,甚至還拍着胸脯向張琦保證:救人的事包在他身上。看上去還真是個關心後輩、好友的貼心長輩。

張琦賣國求榮,罪大惡極

張琦也是被張景惠的外表欺騙,得知父親有救大喜過望,便聽從張景惠的安排留在他家等消息。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張琦再天真也意識到不對,父親的事情毫無進展,反而張景惠對她好過了頭,完全超過叔叔對“侄女兒”的界限,張景惠的所作所為似乎太過出格。

張琦隻是未經世事的天真,并非癡傻,她後來漸漸明白,張景惠說的幫她,并不是無償幫她救父,條件就是她張琦這個人。得知這個真相,張琦有些不能接受,一想到要委身張景惠,心裡還直犯惡心,張景惠都已經是60多歲的老頭了,而她才正值妙齡啊!可是張琦又轉念一下,她哪裡還有選擇的餘地。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後來,百般糾結之後,張琦最終還是投入張景惠的懷抱,也成了張景惠晚年最寵愛的情婦之一。而這之後,張琦還抱着妄想,她以為自己已經委身于張景惠,對方至少會盡心盡力營救她的父親。

可要是張琦再仔細想想便可知,這隻不過是她的癡心妄想。張景惠怎麼可能救她父親!光從張景惠投靠日本人這一點上,就不難看出,他本身就還是個利己主義、唯我至上之人,跟在日本人屁股後頭殘害中國人都絲毫不見心軟,又怎麼可能念舊情。

除此之外,張景惠也還是不可能營救張琦父親的,此前稱兄道弟隻是利益牽扯,現在又何必自找麻煩。況且張景惠早就對張琦有心思,因為張琦父親在,他不敢動歪心思,現在張琦父親被抓,正中他下懷,高興還來不及。說到底,張景惠隻是利用張琦救父心切的心理,哄騙着她。

當然謊言不可能一輩子隐瞞下去,不久之後,張琦就收到父親慘死獄中的消息,這一瞬間,她徹底看清張景惠的醜陋面目。可是現在張琦還有路可走嗎?她沒有,反倒是張景惠也不用再裝模作樣,半點兒不遮掩,威脅張琦說:要不好好待在他身邊,做好他的情婦,就将她送到風塵之地。從千金小姐淪落到情婦,張琦已經覺得屈辱,要是再淪落風塵,張琦不敢賭。是以最終張琦還是選擇審時度勢,留在了張景惠的身邊。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不過張琦要隻是屈服命運,才繼續委身張景惠,她也是個可憐人。可是張琦不光是臣服于張景惠,還助纣為虐,張景惠是東北出了名的大漢奸,後來的張琦也不遑多讓,成了同樣人人喊打的女漢奸。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其實成為張景惠的情婦,張琦起初是不甘願的,但到後來漸漸變成了享受。因為情婦的身份雖然為人所不齒,但是因着這個身份,張琦卻是真真切切的重新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再加上張景惠也寵她,張琦的生活奢侈又富足,比之年幼家道中落之前有過之無不及,是以到後來她也成了貪慕權利和錢财的小人之一。

而且因為女性天然的優勢,張琦還成了張景惠的線人,替他同日本人周旋。最令人可恨的是,張琦還通過拐賣、哄騙、威脅逼迫等等手段,将一些無知少女帶到日本軍官面前,還提議開起煙花場所服務日本人。如果說,張景惠令人不齒,那麼張琦則令人憎惡。曾經她也是受害人,卻變态的将自身遭遇,強加到了無辜之人身上。

1975年東北一獵戶在深山發現一暴斃的農婦,報警後發現身份不簡單

好的是,張琦的嚣張并沒持續太長時間。1945年,抗戰勝利,走狗張琦和張景惠自然成為衆矢之的,兩人必須為曾經的行為付出代價。隻是沒想到的是,初時大家将重點放在張景惠身上,而張琦趁機逃了。後來,也搜尋通緝過張琦,可惜的是30年過去,始終了無音訊。

直到1975年的冬天,警方突然接到老獵戶報警,在東北農村的深山裡有一具骸骨,後鑒定她就是潛逃了30多年的張琦。根據張琦的記事本,當時她一路逃到農村,但是也不敢暴露,是以最後就躲到了深山木屋,苟且偷生多年,直至後來孤獨離世。

縱觀張琦一生,正應了那一句: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而最後隻能一個人在深山中凄慘餘生,固然可憐,但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惡有惡報,罪有應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