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作者:擔撲

說到華人世界第一個功夫巨星,自然就是李小龍了。如今吳京的總票房雖然超過了200億,但是論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李小龍依然是第一。李小龍不僅僅是一個功夫巨星,還是一個國術家跟哲學家。

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至今都在全世界發展着。李小龍也在自己的國術中,悟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哲學。李小龍的人生就像是絢爛的煙火,他迅速爆發,然後就隕落了。1973年33歲的李小龍在女明星丁佩的家中暴斃,引起了全球的轟動。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說到李小龍,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個就是邵逸夫,另外一個就是鄒文懷。邵逸夫跟鄒文懷可以說是香港影壇的兩個豐碑,同時他們兩個人也是老對手。兩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也是說不完的,而集中的爆發點就在李小龍身上。

邵逸夫在很多人眼中是大慈善家,我們印象中慈善家應該都是非常大方的才對,不過邵逸夫卻不是如此。邵逸夫是出名的小氣,甚至是摳門。邵逸夫有多摳門,他的兒子被綁架,因為擔心父親摳門不給贖金,他甯願冒着生命的危險逃走,也不願意等着父親來救自己。

邵逸夫一生雖然捐款數十億,但是他對員工摳門在香港是出名的。在邵逸夫的手下,導演也好、演員也好,他們都是一個員工而已,跟其他崗位的人沒有兩樣。當年鄧萃雯就曾經抱怨,我非常有名,但是我卻非常窮。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香港很多明星看似有名,卻都是窮困潦倒,其實就是從邵逸夫這裡開始的傳統。邵逸夫當年開電影公司搞電視台都是如此,他總是逼着員工拿着很少的工資,同時還必須簽下長約。

邵逸夫當年也曾經因為摳門而犯下大錯,最終導緻他錯失了李小龍。1970年在好萊塢發展受挫的李小龍回到了香港。當時李小龍在好萊塢已經拍攝了十幾部電影,不過一直不溫不火。

但是在國術界,李小龍卻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數次挑戰各界的國術高手都獲得了勝利。李小龍回到香港之後,自然希望跟邵氏合作。當時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壟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邵逸夫從20來歲就開始發展電影生意,從上海到新加坡再到香港。最初香港電影市場最大的電影公司是陸運濤的懋業集團,不過财力雄厚的陸運濤當年在台灣死于空難,而邵逸夫非常幸運,他因為臨時有事,沒有登上去台灣的那架飛機。

陸運濤去世之後,邵逸夫就獨霸了香港的電影市場。李小龍回到香港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邵逸夫談合作。邵逸夫也對李小龍充滿興趣。當時香港電影最好的類型就是武俠片,李小龍是國術高手,潛力絕對不小。

李小龍提出了自己的條件,每一部電影是1萬美元的片酬,同時李小龍希望邵逸夫讓他有更大的權力,可以參與公司的經營跟管理。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李小龍提出的兩個條件在邵逸夫這裡都行不通。邵逸夫隻願意給李小龍2500美元的片酬,這讓李小龍覺得自己十分不受重視。在邵逸夫跟李小龍談判陷入僵持的時候,鄒文懷出現了。

最初的時候,鄒文懷也在邵氏工作,當年邵氏崛起,鄒文懷貢獻不少,他也是邵逸夫的左膀右臂,而且對邵氏充滿了感情。不過鄒文懷後來認為自己收入太低了,希望邵逸夫提高自己的收入,結果邵逸夫卻是拒絕了。

鄒文懷于是就帶着一大班人離開了邵氏,并且另起爐竈,創辦了嘉禾電影。嘉禾第一部電影《獨臂刀大戰盲俠》就獲得了成功。《獨臂刀》曾經是邵氏的招牌,如今嘉禾偷偷打了擦邊球,邵逸夫自然不滿,于是他就告了鄒文懷。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鄒文懷輸掉了官司,賠償了10萬元給邵逸夫。随後鄒文懷又拍了幾部電影都沒有成功。在這個時候鄒文懷也是處于十分失意的階段。這個時候失意的鄒文懷碰上了失意的李小龍,兩個人一拍即合。

鄒文懷答應給李小龍7500美元的片酬,同時答應讓李小龍更加深度參與到整個電影的制作過程,而不僅僅是當一個演員。鄒文懷對李小龍的重視,最終讓鄒文懷成功搶下了李小龍這個天皇巨星。

邵逸夫就這樣,為了節省7500美元而錯失了李小龍,也最終讓自己的電影事業走向了失敗。1971年鄒文懷跟李小龍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橫空出世,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創下了當年香港最高票房320萬港币。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這部電影不僅僅成就了李小龍國際巨星的地位,而且也重新挽救了嘉禾。在這部電影之前,這種現代格鬥類的電影幾乎沒有,過去拍的都是武俠電影,而李小龍在電影裡面展現的格鬥技巧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邵逸夫這個時候也是後悔莫及,他又趕緊聯系李小龍,這個時候李小龍果斷拒絕了邵逸夫,繼續跟鄒文懷合作,又拍攝了《精武門》跟《猛龍過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一部比一部高,同時在國際上也是影響巨大。

鄒文懷吸取了邵逸夫的教訓,十分重視導演跟演員,後來鄒文懷跟很多出色的電影人合作,都是采用分紅的形式,比如說洪金寶、成龍等人都是如此跟鄒文懷合作。當時嘉禾旗下有很多衛星公司,這些衛星公司都是鄒文懷跟大明星一起合作成立的。

為了省下7500元錯過李小龍,後來少賺百億,還讓公司陷入停産境地

1973年李小龍的《死亡遊戲》還沒拍完,不過他卻突然暴斃,這對于鄒文懷跟邵逸夫來說,又是一次命運的轉折。不過邵逸夫沒有抓住機會,鄒文懷也沒有一敗塗地。

鄒文懷從李小龍的成功中獲得了經驗,他又陸續挖掘了洪金寶、成龍、李連傑三個功夫明星。最重要的是鄒文懷願意跟明星分紅,大明星紛紛轉投嘉禾。邵氏最終因為邵逸夫的摳門而在1987年停産了。之後邵逸夫轉戰電視市場,在TVB上面獲得成功,不過他在TVB依然是繼續自己的摳門政策。TVB如今也是日薄西山。

如果當年邵逸夫簽下了李小龍,那麼靠着李小龍的影響力,那麼邵氏自然不會失敗,那麼邵逸夫至少就可以多賺百億身家了。可惜的是邵逸夫太摳門,最終他去世之後,他的生意都走向失敗。如今的TVB發展也是不盡如人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