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作者:半狂書生

龍泉窯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産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

龍泉窯開創于三國兩晉,結束于清代,生産瓷器的曆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曆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産品暢銷于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産品風格受越窯、瓯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征與三窯的産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蒼翠,釉層稍簿。

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雙鳳耳瓶"

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發展的重要時期,并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胎體較為厚重,但造型規整,釉色由淡青轉為青黃,産品多以生活用具為主,有碗、盤、杯、壺、瓶、罐等,在裝飾工藝上有刻花、劃花和蓖紋。圖案有花卉,飛鳥、魚蟲和嬰戲紋等。

南宋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的發展,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這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唯有龍泉青瓷品質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從窯址的瓷片來看産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兩大類。其中白胎青瓷約百分之九十幾,黑胎青瓷隻是少量的,但品質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鐵足的特征,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瓷器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應是南宋紹興元年至紹興十九年時及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為宮廷代燒的官窯瓷器。

南宋龍泉窯器型有碗、盤、盆、碟、盞、壺、罐、渣鬥、水注、水盂、筆筒、爐、琮、投壺、瓶等應有盡有。

元代龍泉窯比宋時擴大了好幾倍。元代龍泉窯瓷器的特點是造型大多胎體厚重,除繼續生産宋時的器型外,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環耳瓶、鳳尾樽等。品質不如南宋,胎質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溫潤如玉者少,裝飾技法上有劃花、印花、貼花、堆花、镂刻、點彩等。紋飾題材豐富,有雲龍、飛鳳、花鳥、魚蟲、八仙、八吉祥、雜寶等,個别有文字裝飾。

在龍泉窯的精湛技藝和精美的釉色及高超的品質影響下,除浙江境内多處窯址如大窯、金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筆架山、項戶、道泰、山頭窯、松溪、馬垃力、安福口、安仁口、大方、大棋、下村、武溪等300餘處外,還有江西、福建兩省的多處窯址也仿燒龍泉青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龍泉窯系。這在宋、元民窯瓷器中是屈指可數,名列前茅的。

龍泉窯還通過海運,大量進入日本、菲律賓、印尼、泰國、印度、斯裡蘭卡、北韓及東非各國,形成一條海上“瓷器之路”。

明代,龍泉窯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為國内外藝術家收藏。但因明王朝實行海禁,青瓷外銷量銳減,大窯一帶的瓷窯紛紛關閉,一些窯場改燒民間通用青瓷,其造型、燒制都不如以前精緻。至清初,窯場所剩無幾,盛極幾個朝代的龍泉青瓷終于凋零。

新中國成立後,瀕臨絕迹的龍泉窯得到了新生。50年代初,周總理就訓示要恢複龍泉青瓷生産。1961年,龍泉青瓷開始恢複生産,并以嶄新姿态重放光彩。

縱觀曆史,龍泉窯的三次輝煌都是與宮廷密切相關的,無論是生産“貢器”,還是設立官窯,都是促成龍泉窯快速發展的最有力動因。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為了反映中國陶瓷藝術悠久燦爛的曆史,1998年10月13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全套4枚,志号:1998-22。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分别為北宋五管瓶、南宋風耳瓶、元代葫蘆瓶、明代刻花三果執壺。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4-1 北宋·五管瓶

(4-1)為“北宋·五管瓶”。圖案選用了北宋時期龍泉窯生産的一件瓷器“五管瓶”。

瓶高39.5厘米,口徑8.2厘米,足徑9.5厘米,系國家一級文物,出土于浙江龍泉市查田鎮墩頭村,現藏于龍泉市博物館。

畫面中的這件五管瓶,釉色呈淡青色,晶瑩光潔,直口、圓肩、深腹、肩緣安裝荷莖狀的五管,寓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瓶蓋為三層結構:上層為出水荷葉狀,荷葉中央為花蕾形蓋紐;中層為複蓮,蒂部成蓮池,池四周布四隻小鴨戲水,其中兩隻嘴銜小魚,另兩隻作覓食之态;下層為雙重浮雕蓮瓣,瓣面下垂,瓣脊凸起。

五管瓶整體結構造型生動,雕刻精細,妙趣橫生,标志着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造型已經比較精美,燒制技術也已達到較高水準。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4-2 南宋·鳳耳瓶

(4-2)為“南宋·鳳耳瓶”。圖案選用了南宋時期龍泉窯生産的一件瓷器“風耳瓶”。

瓶高26.5厘米,口徑10.3厘米,足徑10厘米,系國寶級文物,1983年從浙江松陽縣出土,現藏于松陽縣博物館。

畫面中的這件鳳耳瓶,淺盤口,筒形長頸,頸兩側裝鳳耳,施豆青色釉,造型典雅大方,不落俗套。

鳳耳瓶的最大特點是釉色青翠如玉,光澤柔和,非一般釉色可比,為龍泉青瓷之稀有珍品。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4-3 元·葫蘆瓶

(4-3)為“元·葫蘆瓶”。圖案選用了元代龍泉窯生産的一件瓷器“葫蘆瓶”。

瓶高30厘米,口徑4.4厘米,足徑7.5厘米。系國家一級文物,1984年3月在浙江青田縣百貨公司窯藏出土,現藏于青田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畫面中,該瓶由兩截黏合而成,其形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蘆,造型新穎别緻,既端莊又不失滋潤,下腹部釉面有開片,外底有兩層裝飾,圈足無釉,呈朱紅色。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4-4 明·刻花三果執壺

(4-4)為“明·刻花三果執壺”。圖案選用了明代龍泉窯生産的一件瓷器“刻花三果執壺”。

壺高33厘米,口徑8.3厘米,系國家一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執壺為盛酒用具。瓯江流域農家向來有冬時釀酒榨糖習俗,冬時天寒,冷酒難入口,将加熱後的黃酒置入壺内斟酌,可起保溫作用。

畫面中,刻花三果執壺施豆青釉,造型勻稱美觀,秀麗的長流(彎曲的壺嘴)配以圓潤的曲柄,既有對稱的美感,又從整體上給人以動态的變化。流與壺頸以雲形橫片相連,壺身刻花裝飾,頸部刻蕉葉紋,腹部兩面刻枇杷果。枇杷果為明永樂、宣德時期龍泉青瓷常用的裝飾圖案,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太平。

書生說集郵:中國瓷器系列——《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4-1版票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選取北宋、南宋、元、明時期的青鬥瓷珍品4件,以代表龍泉窯瓷器發展的四個階段,反映了它的全貌。

《中國陶瓷-龍泉窯瓷器》特種郵票設計者為王虎鳴、任宇。郵票的4枚圖案,采用統一背景,自下而上由灰白到灰藍,淡淡的,淺淺的,過渡自然,成功地襯托出了瓷器如珍如玉如翡翠如寶石的高雅質地,彰顯出了瓷器聖潔、柔和、滋潤、溫馨的品格,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千年名窯,盡顯方寸之中。四枚《中國陶瓷——龍泉窯青瓷》郵票的發行,更加顯示了龍泉青瓷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獨特地位,對促進龍泉青瓷的加快發展有着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