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宇宙是一個巨大而又缥缈的存在,我們看似是世界的主宰,其實是萬千生物中的一個細小的塵埃。

真實和虛拟仿佛是共生體,就像人的本體與影子形影不離,而對于世界真實性的探讨早在柏拉圖時代就已經展開,我們曾經認為隻要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東西就是真實的,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浩瀚無邊的宇宙,在湛藍色的地球中,我們隻是小小的一個。

就好像我們認為有外星人一樣,對于外星人來說我們何嘗不是神秘物種呢?

在《赫芬頓郵報》的報道中,馬斯克曾經表示:“我們現在很有可能是生活在一種由計算機模拟出來的世界,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可能不到十億分之一。”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因為現在科技的發展已經超乎我們的想象,各種人工智能和虛拟産品層出不窮,而真實和虛拟的界限逐漸弱化,誰又能确定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就是真實的呢?

這樣的言論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展開相關的研究了,在人工智能方面人腦成為研究的主體,而人腦作為一個資訊處理系統和行動中樞,其實和計算機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從很大程度上看,我們可以将大腦模拟成為正在進行計算并且持續進行計算的超級電腦。

我們能夠通過科學技術模拟出虛化的世界,而計算機同樣具備這樣的能力。

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體驗的是計算機這個大機器所模拟出來的世界,那麼真實世界其實也就是人腦所模拟出來的。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因為數學計算所運用的算法本身就是我們大部分人所無法了解的,是以早在2001年,我們就曾提出三個命題,而這三個命題也被博斯特羅姆認為必有一個是真的。

這三個命題分别是文明發展到能夠運作高度真實模拟的幾率其實接近于0,先進文明有興趣模拟進化史的機率其實也是接近于0,而我們現代的人是先進文明模拟出來的幾率接近于1,而後期的研究證明第三個命題是真實的。

随着我們的計算機能力變得強大,我們現在已經有能力模拟宇宙了,但是要知道任何文明都是有可能來模拟研究文明的,是以我們并非宇宙的唯一真實性,當多重宇宙裡的虛拟文明數量逐漸增大,甚至大到已經超過客觀實體文明的時候,就會反過來論證我們是虛拟文明的機率非常高。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一旦我們立下了這樣的命題我們就會展開相應的研究,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在這樣漫長的時間裡去塑造一個文明,必須要找到非常可靠的模拟方法,而很多人也認為這是真實的,這種創造模拟實驗文明的現狀是切實存在的,隻要我們的思維能夠一直保持,那麼我們就有創造虛拟文明的能力。

在這樣的研究中,馬斯克所給予的論證是非常充分的,這其實也提醒了我們文化是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任何文化發展都是有它自己發展的前進途徑和前進方式的。

如果我們試圖加快文明的進化速度,就會讓現實文明和虛拟文明之間的界限模糊,進而導緻文明的終結,進而傷害到人類本身。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幾十年以前我們就制造了計算機,而幾十年之後計算機已經得到了快速發展,而VR和3D技術也在快速發展。

除了馬斯克這樣的研究人員之外,有很多科技方面的研究人員也在進行這項研究,矽谷内的多家公司都是這場研究的參與者,并且走在研究的最前沿。

就好比蘋果公司所研發出來的IPHONE,其實就是在模拟人類的大腦,并且試圖成為人類大腦的延伸,隻不過這種延伸是由我們個人所控制的,展現的是人類和科技的融合,并且這種融合也在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我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半個機器人。

對于人類來說,雖然科技的發展是時代的必須,但是我們也應該切實認識到,我們不能過分地研究那些黑暗的領域,人工智能終将有一天會反噬人類。

馬斯克: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因為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傷害和其内生的黑暗性遠遠高于核武器,是以我們應該采取行動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甚至應該降低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

因為我們隻是世界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隻是我們是以為的真實,沒有人能夠确定除了我們之外不存在于其他的世界文明,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其實還不到十億分之一,而這種言論并非是天方夜譚。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