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電影《長津湖》再次将那段塵封的曆史呈現在我們眼前,一經上映好評如潮,也讓人們看到了“穿插七連”和衆多志願軍戰士的英勇無畏。

在這部愛國主義佳作中,想必“主角”由吳京飾演的伍千裡,最讓人印象深刻,他帶領七連戰士深入敵腹穿插作戰,戰功赫赫。
而這個角色,在真實的抗美援朝戰争中确實存在,但他的名字叫李昌言。
初入北韓戰場
《長津湖》對北韓戰場的還原度極高,甚至每個角色,都有真實的原型可以追溯,而伍千裡的原型就是戰士李昌言。也正是他率領衆志願軍戰士,在長津湖大破赫赫有名的美軍“北極熊團”。
李昌言生于1928年,是個土生土長的山東大漢。
他從16歲就開始跟着隊伍南征北戰,參加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是個戰場經驗十分豐富的老戰士。
1950年美軍插手北韓戰場,并對大陸邊境開始瘋狂試探和尋釁,毛主席力排衆議,委任彭德懷為總司令,抗美援朝。
而此時第9兵團的李昌言,正在山東老家休整探親。
中央指令要求第9兵團立即動身,向北進軍,立即入朝作戰。
李昌言也得到了指令,于11月1日,跟随第9兵團向北韓方向進發,因為事發突然,部隊的物資成了大問題。
就這樣李昌言和戰士們穿着單衣登上了入朝的列車。李昌言至今對當時的情況印象深刻,當時所有的戰士都對前面的戰場一無所知,作為先頭部隊,他們必須成為一把尖刀,為後續部隊站穩腳跟。
當李昌言部途徑沈陽蘇家屯時,列車稍作停頓,沈陽的同志往每節車廂都扔進了幾大箱子的棉衣棉鞋。但接下來他們才知道,北韓戰場的酷寒遠不是這一身輕薄的棉衣可以抵擋的。
入朝後,李昌言所在的27軍被告知全員下車,徒步前往長津湖指定作戰地點,待步入長津湖的山腳李昌言才明白這裡有多麼寒冷,情報稱這裡常年零下20度,但當時的氣溫卻是零下30度。
寒冷成為了志願軍戰士的第一個敵人,加上美軍偵察機接連不斷的四處尋覓志願軍蹤迹,戰士們隻能晝伏夜出,也就是在夜裡最寒冷的時候,志願軍戰士才能動身繼續前進。
在李昌言所在的部隊中,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凍傷,包括耳朵和腳趾,凍瘡已經是家常便飯,最可怕的是很多戰士的身體已經因為嚴寒發生潰爛。
路過的溫泉戰士們也不敢輕易下去,一是身體在嚴寒中是堅決不能瞬間實體回暖,第二是因為美軍的偵察機一直在空中盤旋,對于這種溫泉,志願軍戰士們隻能強忍寒冷,視而不見。
全殲“北極熊”
按照宋時輪的部署,第9兵團需于25日作為東線部隊與西線部隊集結,形成合圍,時刻待命發起總攻。但在這樣的環境下,行軍速度根本不能達到預期标準,總攻時間也足足推遲了兩天。
11月27日,李昌言等部到達指定作戰位置。
随着榴彈炮聲響起,李昌言的連隊直接發起了沖鋒,直奔美軍31團榴彈炮陣地,漆黑的夜裡火光四濺,美軍的炮火也對李昌言的連隊進行了壓制
為了拿下陣地,80師炮連5班開始與敵人對炮,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炮連5班班長孔慶三就是電影《長津湖》中的雷睢生。
為了消滅敵人的火力點,他親自扛着步炮找到一處高地。
孔慶三剛準備架炮,卻發現這個高地沒有一處位置合适。情急之下,孔慶三直接将炮立在石頭一樣堅硬光滑的冰面上,用自己的身軀扛起了步炮。
就這樣他用肉身當炮架,一發炮彈集中了敵人的火力點,敵人火力點的彈藥也被引燃,瞬間敵人陣地發生連續爆炸,這一炮要個幾十個敵人的性命。
但因為距離太近,爆炸産生的彈片刺進了孔慶三的全身,這一炮他犧牲了自己,為部隊争取了沖鋒的時機。李昌言此時看在眼裡,心如刀絞,咬牙交待戰士們進行穿插進攻,将敵人分散開來。
李昌言把所有的怒火都發洩在了敵對的美軍第31團,他不知道的是,眼前這個部隊正是美軍赫赫威名的“北極熊團”。
這支部隊堪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部隊,也是裝備最精良的部隊。
并且北極熊團十分擅長雪地作戰,物資裝備更無需多言,包括每個人身上的羊毛呢子服都是抗寒的神器。武器方面更是勝過志願軍數倍,北極熊團包含三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連,重火力齊全。
但這些都阻擋不住志願軍戰士的氣勢,李昌言也随着部隊一湧而下,對敵人的帳篷進行火力打擊,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李昌言帶領幾個戰士,殺進的第一個帳篷,竟然就是北極熊團的隐藏指揮所。
第一個沖進去的戰士叫莊元東,但他沒有電影裡那般幸運,走出北極熊指揮所就被敵人發現,犧牲在了這片陌生的土地。也就是靠着這股頑強的氣勢,北極熊團被志願軍直接殲滅。
從此北極熊團從美軍番号中除名,他們的旗幟也成為了展品。這場戰鬥讓李昌言榮獲二等功,也成為了戰鬥英雄。
但他深知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千千萬萬志願軍戰士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電影隻是真實的縮影,裡面的經典角色,也都是萬千志願軍戰士的映射,不止活下來的李昌言是英雄,那些倒在北韓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也都功不可沒。
而在李昌言心中,我志願軍能以弱勝強的關鍵就在于擁有不畏生死的決心。如今李昌言已93歲高齡,回想起當年的殘酷戰鬥他仍記憶猶新,流下熱淚為死去的戰友緬懷。
結語
“我們現在打這場仗,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不再打仗。”
《長津湖》中一句話點名了志願軍戰士舍生忘死為了誰,同樣是肉身凡胎,但為了後代的安危和軍人的榮耀,就算是死在坦克下面也從不後悔。
我們無法忘記,也不能忘記幾十年前有一群人在異鄉的戰場上抛灑熱血,正因為有他們,中國在幾十年中才脫離戰争陰霾,穩定發展,才有了今天強大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