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作者:正式建築設計

一、福建土樓的重新定義

福建土樓是主要分布在福建閩西和閩南地區,具有突出防衛性能、采用夯土牆和木結構共同承重、居住空間沿外圍線性布置、适應大家族平等聚居的巨型樓房住宅。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集慶樓鳥瞰圖

北京大學文物保護研修班學員杜雅芬提供

知識點1:夯土牆建造的建築就都叫土樓嗎?中國傳統木結構民居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用夯土牆作為圍護結構,而不是作為承重結構,真正承重的是木結構的柱子,是以才會“牆倒屋不塌”。至于用夯土牆承重的樓房全國各省都有,在福建土樓所在的縣就更多。如果從土樓兩個字的字面出發來了解,把大量小型夯土樓房都歸入福建土樓,那麼大江南北幾乎到處都有此類夯土樓房,世界各國更不用說了,那福建土樓的唯一性展現在哪裡?福建土樓的獨特性還存在嗎?哪 裡還談得上“世界上絕無僅有”。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南靖寨河舊樓

知識點2:客家土樓就等同于福建土樓嗎?很多人認為客家土樓就同于福建土樓,實際上這是兩個概念。客家土樓隻是福建土樓中的一種類型。福建土樓除了很有特色的客家土樓之外,還有閩南土樓、粵東北土樓。之是以出現這種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客家土樓發現得早、開發得早,其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閩南土樓則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開始出現在學術雜志上。雖然兩者外觀極其相近,但其内部平面布局相差甚遠:客家土樓是内通廊式的布局,閩南土樓是單元式的布局。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洪坑土樓群——振成樓鳥瞰圖 北京大學文物保護研修班學員杜雅芬提供

二、福建土樓的分布

知識點1:福建土樓的分别在哪些地區?福建土樓由永定、南靖、華安三縣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 , 2008年,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福建省永定縣土樓位置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世界遺産公約申封包化遺産:中國 ,《福建土樓》

福建省南靖縣土樓位置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福建省華安縣土樓位置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核心區和緩沖區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洪坑土樓群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高北土樓群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衍香樓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振福樓核心區及緩沖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田螺坑土樓群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河坑土樓群核心區和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懷遠樓核心區和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和貴樓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大地土樓群核心區及緩沖區圖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核心區和緩沖區的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核心區和緩沖區土樓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高北土樓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田螺坑土樓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和坑土樓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三、福建土樓的造型

一、圓形土樓

在福建土樓中,圓樓無疑是形式最為獨特、最引人注目的類型。這種平面為 圓形、規模巨大、大家族聚居的集體住宅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福建圓樓經初步統計 總共一千三百多座,其中内通廊式圓樓五百多座,單元式圓樓約八百座。絕大多數 圓樓的層數為三四層。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初溪土樓群——福慶樓鳥瞰圖

福建圓樓按照其建築平面布局的不同,可分為内通廊式圓樓、單元式圓樓與變異形式圓樓三種形式。(一)内通廊式土圓樓【懷遠樓:内通廊式圓樓的典型】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黃漢民《福建土樓》

懷遠樓曆史:它位于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建于清光 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 統元年( 1909年),曆時五年,系旅居緬甸的簡氏十六世簡新喜兄弟和旅緬華僑簡新盛、簡新嵩獻資所建。為紀念遠洋謀生的族人,取樓名“懷遠”。土樓至今儲存完好。懷遠樓結構:懷遠樓占地1132平方米,大門朝南,整座建築由直徑38米的環形土樓和中央圓形祖堂兩部分組成。環形土樓高四層,外圍土牆為夯土牆,其餘部分為木穿鬥構 架。環周共34個開間、4部樓梯沿圓環均勻分布。除門廳所在的開間為敞廳外,每層有29個房間。底層的房間用作廚房、餐室,第二層作為谷倉,第三、四層為卧房。卧房呈 扇形,沿走廊一側面寬2.6米,外牆一側寬3.1米,房間進深3.35米,面積不到10平 方米。卧房大小相同,不分老幼尊卑一律平等。卧房之間以土坯牆隔斷。第二至四 層内側設走馬廊聯系各個房間,故謂之“内通廊”,廊寬1.2米。第三、四層走馬 廊外側設腰檐遮雨,檐下的空間可以貯物。整座圓樓隻設一個入口大門,大門周邊 的土牆上用白灰粉飾。大門上方是巨大的門匾,書“懷遠樓”三個大字,兩側以樓 名作藏頭嵌字聯——“懷以德敦以仁藉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 文”,反映了樓主的生活理念與思想追求。

(二)單元式圓樓基本特征為整座樓被平均等分成若幹個單元,每單元為一戶,各有獨自的入口、内庭院、房間,有獨用的樓梯上下,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兩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區,展現了福佬人在維系家族紐帶的同時,注重滿足各家各戶居住的私密性、獨立性與舒适性的要求。【龍見樓是單元式圓樓的典型】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龍見樓位于平和縣九峰鎮的黃田村,系曾姓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 年),其外徑82米,環周50個開間,外牆厚1.7 米,隻設一個大門。圓樓為單元式布局,每個開間為一個獨立的居住單元,單元之間完全隔斷,互不相通。與内通廊式圓樓的布局截然不同,故謂之“單元式”。标準單元呈窄長的扇形平面,門口處面寬隻有2米,靠外牆處寬約5米,單元進深21.6 米。各家均從設在内院 一側的門口入戶。每個單元平面布局相同,進門口後依次為前院、前廳、小天井、後廳和卧房。卧房共三層,有獨用的樓梯上下。

(三)變異形式的圓樓

錦江樓它由三座同心圓的環形土樓組成,内環樓高三層,中環一層,外環也是一層,隻是層高比中環矮得多。【錦江樓:福建圓樓中特殊形式的代表】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錦江樓的特色:不僅在于它的布局與造型, 還在于它堅實牢靠的防衛系統。三環套疊,形成三道防線。内環與中環的外圍土牆尤其堅實。内環底層為花崗岩條石牆,厚達1.2米;第二層為夯土牆,厚90厘米;第三層也是夯土牆,厚68厘米。底層外牆不開窗,環周留有供射擊用的槍眼,第二層以上也隻開小窗,框窗及豎棋都用條石,形成窄小的窗洞,可往下射擊,又便于投放引爆火器:中環外牆厚95厘米,其單坡環形屋頂的外圈沒有出檐, 而是做一米多高的夯土女兒牆,女兒牆内是1.3米寬紅地磚鋪砌的環形屋頂跑道, 周長120餘米。在女兒牆上部隔不遠就開一個槍眼,這些處理顯然是為了便于槍擊和救援。在内環與中環門廳開間的屋頂上各突出一間瞭望樓,俗稱“燕子尾”,它們獨居中央,高高屹立,用以瞭望四周的動靜。内環、中環的外牆也非一般的夯土牆,而是用三合土夯築,内摻糯米漿、紅糖水,是以極其堅實。

二、方形土樓在福建土樓中,方樓是數量最多、變化最為豐富的類型。福建方樓總數一千兩百多座。其中内通廊式方樓九百多座,單元式方樓約三百座。内通廊式方樓絕大多數為方形或長方形平面。單元式方樓常見平面為前面方形、後畫兩做風,也有少數四角抹圓的方形平面。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福建方形土樓按其平面布局不同,亦可分為内通廊式方樓、單元式方樓、變異形式方樓三種形式。(一)内通廊式方樓和貴樓:内通廊式方樓的典型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和貴樓是内通廊式方樓的典型。它位于南靖縣梅林鎮的璞山村。據《簡氏族 譜》記載,此樓是簡氏十三世簡次屏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始建為四層, 當土樓建至第三層時,由于地基為淤泥層,出現樓體嚴重下沉,隻好拆除重建。他們想出了用松木打樁鋪墊的辦法,一年建一層,終于建成四層土樓。1864年土樓前 半部遭太平軍焚燒,後改建時又加高一層成為如今的五層土樓。其土樓外牆體最高 點高達18.2米,是福建土樓土牆高度之最。樓内最盛時居住三百多人。和貴樓由樓和厝組成, 樓為五層高的方形土樓,寬 36.6米,深28.6米,坐西朝東,隻有一個大門出入。

(二)單元式方樓西爽樓是單元式方樓的典型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西爽樓是單元式方樓的典型。它坐落在平和縣霞寨鎮西安村。方樓面寬86 米,進深94米,平面呈四角抹圓的長方形。方樓周邊是三層高的土樓獨戶的小單元圍合,每戶占一開間,從底層到頂層與相鄰單元完全隔開,無走廊連通,自成一個獨立的單元。是以把此類布局的土樓稱為單元式方樓。(三)變異形式方樓[ 清晏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漳浦縣舊鎮秦溪村的清晏樓,最突出的特點是在28米見方的方樓四角,呈風車狀突出四個半徑2.5米的半圓 形角樓,當地人稱之為萬字樓。平面形似風車,故又稱“風車樓”。土樓外牆厚1.25米,内隔牆厚0.25米,全部是三合土夯築。外牆底層為條石砌築,四周廣留槍眼, 突出的四個角樓更有利于防衛。半圓角樓的錐形瓦頂與方樓的坡頂巧妙組合,它與高聳的土牆、條石的基座共同構成了古堡式的獨特造型,是福建土樓中不可多得的形式。

三、變異形式的土樓

福建土樓除了圓樓、方樓這兩種基本類型外,還有一些難以歸類的變異形式的土樓,其數量雖然不多,卻極富特色。它們結合地形,布局自由,形式獨特,是福建土樓建築中極其珍貴的部分。

在田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半月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道韻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紫來樓

幹貨|圖說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作為地域民間文化的載體,是世界唯一性的建築遺産,是地域文化資源的優勢所在,是建設有地域文化特征和差異化的世界重要的文化資源,是文化認同與自信的基礎。我們有責任珍視它、保護它,在建設與保護有沖突時,自覺地向保護傾斜,這才是科學發展的選擇。更何況在大陸超速發展的曆史階段,對它的保護具有搶救的意義。絕不能讓福建土樓這個地域人群的集體記憶和鮮活的遺産逐漸走向消失,絕不能讓福建土樓這個人們至今仍可感可觸的實體變成人們心靈深處無法觸摸的空洞想象。隻有讓土樓居民牢固建立起對土樓文化的認同與自信,才能使土樓居民真正成為土樓保護的主體,才能保證土樓的永續發展。

來源:1.黃漢民《福建土樓》;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文藝出版社;2.世界遺産公約申封包化遺産:中國 ,《福建土樓》,《福建土樓》編委會編3.部分圖檔由北京大學文物保護研修班學員杜雅芬提供;文章僅供學習和交流,如有侵權請在背景留言告知。歡迎熱愛傳統建築的朋友分享相關知識,共同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