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記者 | 盧奕貝

編輯 | 牙韓翔

1

就像熱愛跑步前要先買齊從頭到腳的全套裝備一樣,在冬奧會的推助之下,讓人們對滑雪裝備的讨論與追逐在今年冬天持續升溫。

一套專業的滑雪裝備主要包括滑雪服、速幹衣、滑雪襪、手套等服飾配件裝備,雪鏡、頭盔、護具等安全裝備,雪闆、固定器、雪鞋等大件硬裝備。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品牌也不少。包括迪卡侬等中低價位品牌,專業運動品牌如始祖鳥、迪桑特等,Burton、Nitro等專業滑雪運動品牌以及LV等奢侈品大牌,此外還有國産運動品牌和新銳滑雪品牌,如南恩、Nobaday等。

雖然滑雪服、手套這些服飾類的産品中,國産品牌的身影開始出現,但在硬裝備的選擇上,國外品牌是絕對的強勢——起碼在小紅書上,人們發帖曬出的“人生第一塊滑雪闆”幾乎清一色是如Burton、Capita等國際明星品牌。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圖檔來源:Burton官網

但鮮為人知的是,中國供應鍊支撐起了這樣一個龐大的滑雪裝備産業群。

“全球滑雪頭盔的99%以上都是中國生産的。”周轶在2002年創立了中國第一家單闆俱樂部,目前為北京極度陽光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滑雪裝備專業委員會發起人,對行業有着多年觀察與經驗。周轶告訴界面新聞,“除了意大利有少量的手工制作頭盔的奢侈品品牌,基本上全球所有知名品牌的頭盔産地都在中國。”

由于滑雪裝備的品牌繁多、各個品類的情況不一,目前業内尚未有具體的統計資料說明中國生産的滑雪裝備占據了整個行業的多少份額。“但從整體來看,全球大部分的滑雪的裝備是中國制造,隻有少部分在歐洲國家、斯洛文尼亞和美國等地制作。”周轶說道。

如雪鏡、滑雪手套、滑雪服這類裝備的情況也與滑雪頭盔類似。

雪鏡除美國品牌Smith外,如Oakley、Giro等國際知名品牌基本都在中國生産,“保守估計,全球雪鏡80%以上是在中國生産。”周轶說道;滑雪手套也是如此,除中國外,僅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有産線;而滑雪服除越南有不到10%的産量外,全世界中高端高子壓膠防水塗漆面料的戶外滑雪服基本上都産自中國;此外,單闆雪靴的産地也基本上全都位于中國。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圖檔來源:CFP

除此之外,中國産的滑雪闆在世界範圍内也有着重要地位。

以Burton為例,這個創始于1977年的美國品牌在滑雪界知名度頗高,目前天貓上一塊雪闆售價在3000-6000元,其銷售占整個中國滑雪裝備市場的份額高達30%-40%。品牌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到2018年,其大部分滑雪闆都是中國制造的,而部分更高端的産品線則由奧地利生産。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中國滑雪是非常小衆的運動。

第一個引進人工造雪的北京石京龍滑雪場到1999年才建立,打破了中國滑雪場隻能是天然雪場的情況。在此之後才有了崇禮、萬龍等雪場的落地。2002年2月16日,楊楊獲得了鹽湖城第十九屆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軍,成為中國第一位冬奧會冠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冰雪市場開始真正進入了探索期。

一些國際滑雪運動品牌也迅速聞風而動,即使彼時中國冰雪市場真的剛剛起步。基于産業鍊完備與勞動力充沛,滑雪裝置的産業叢集也在這個時候逐漸形成。

Burton自2004年起便開始正式進入中國銷售,2013年在北京成立中國分公司。而在多年運作下,Burton的代工廠也在中國各地不斷建立。不過,這些代工廠非常細分并且分散。根據官網資料,Burton的雪鞋生産工廠設在湖南郴州,部分雪闆的工廠位于廠江蘇昆山,連接配接雪鞋與雪闆的固定器工廠設在廣東深圳。

此外,據《齊魯晚報》報道,山東嘉祥是全國最大的滑雪手套生産基地,年産手套600多萬打,年銷售額15億元,擁有上千種手套産品的生産加工能力及60餘項專利産品。中國市場的滑雪手套六成以上來自這裡,其出口量也占行業出口總量的76.38%。

周轶也告訴界面新聞,滑雪裝備代工的分布會有一定集中性但不是絕對的。

例如模具類的産品,其實不僅僅是滑雪,隻要和模具相關的各種小家電其實都集中在珠三角,而頭盔、雪鏡、護具、滑雪闆、固定器和滑雪靴這些裝備都屬于模具類;至于面料類産品,如雪服、手套、雪襪等,則集中于紡織業發達的長三角;而廣東、福建則生産模具類和鞋類。

“滑雪(裝備)雖然有一些特殊性,但其實它的本質上與大衆的産品是重疊的。工廠生産同品類産品,但跨越了行業領域。”周轶說道。如雪襪會在襪子廠生産,做雪服的工廠也生産戶外沖鋒衣;做滑雪頭盔的工廠也生産機車、自行車頭盔。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不過就目前而言,雖然中國代工廠們已經積累了近20年的滑雪裝備制造經驗,但仍少有脫穎而出的國産品牌。

“中國廠家是有實力去生産的,但是中國沒有品牌商有實力去設計和開發。”周轶告訴界面新聞,也由于滑雪裝備相關的專利、技術和設計等知識産權仍由海外品牌把控,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仍有待積累。

整體而言,過去中國滑雪人群少、滑雪場設施、教培等配套不夠完善所緻的市場體量小,疊加滑雪裝備市場的話語權一直由歐美品牌把持等境況,讓大部分制作雪闆、雪鞋等硬裝備的代工廠或轉型做品牌的商家,大多選擇做出口生意。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圖檔來源:CFP

不過,這種狀況在近兩年的滑雪熱潮下正在改變。

據CBNData聯合天貓體育釋出的《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趨勢報告》顯示,去年12月裡,滑雪裝備的銷量同比上漲了13倍,南恩、Vector、Nobaday等國産新銳品牌,集體進入“十大Z時代喜愛冰雪品牌榜單”。國産品牌正在奮起直追。

資本市場也瞄向了這條細分賽道。

2020年4月,高瓴資本與Burton成立合資公司;2014年成立的奧雪文化,以自媒體起家推出“零夏”和“Nobaday”兩大滑雪品牌後,于2021年先後完成了兩筆融資;2021年2月4日,滑雪垂直領域網際網路服務商GOSKI(去滑雪)宣布獲得2000萬元人民币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GOSKI的負責人表示公司将把關注點放在原創滑雪裝備上。

“對中國市場而言,一直都是國外品牌在深耕這個行業,不管是單闆還是雙闆都是近兩年才真的火起來的,在它火起來之前很少有中國的品牌去做這樣的産品。”GOSKI ORIGINALS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GOSKI ORIGINALS 成立于 2021 年,由一站式滑雪服務平台 GOSKI 孵化,提供高品質滑雪裝備,并以環保理念推廣單闆滑雪運動。

而國産品牌的機會點在于,在國外品牌把控滑雪行業話語權的當下,專注研發适合中國人的産品或許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GOSKI認為,随着冰雪運動熱度升高,越來越多的“滑雪小白”進入雪場,但是市場上針對這批人群的入門級産品卻比較少。而專業性較強的國際品牌不僅價格高,且少有适合亞洲人身材的産品。

“歐美人種骨骼的構造、面部的輪廓和亞洲人是非常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市面上的産品如頭盔我們戴着會不合适,或者雪鏡戴着會不合适。” GOSKI ORIGINALS市場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歐美人的鼻子較高,而亞洲人如果鼻子沒那麼高,是以雪鏡可能就卡不住,使用起來會漏氣起霧。雪鞋也是如此,如高加索人種的腳背相對更高、窄,那麼他們适合穿的雪鞋就不太适合亞洲人。”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在生産滑雪裝備這件事上,“中國制造”是絕對的金牌

圖檔來源:GOSKI ORIGINALS公衆号

除了中國本土品牌開始發力之外,運動大牌也正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引入國外品牌以填充滑雪裝備方面的市場空白。

2016年,即北京申冬奧成功的第二年,安踏體育斥資1.5億元參股60%獨家營運定位高端專業運動品牌的迪桑特(Descente)在大中華區的品牌業務。2020年7月,安踏宣布重組迪桑特在華業務,Descente Global增加在迪桑特中國的股權,且迪桑特中國持有90%知識産權權益。

冬奧會的火熱疊加國家政策支援,讓滑雪市場有了前所未有爆發。智研咨詢釋出的《2021-2027年中國滑雪裝備行業市場發展模式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資料顯示,2014年,大陸的滑雪裝備行業市場規模為32.2億元,到2020年這一規模已拓展至12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25%。

滑雪品牌的市場格局變幻,也正在進行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