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鳥瞰全景(北-南)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考古現場墓葬分布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考古現場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發掘的古人類小孩遺骸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墓葬中的屈肢葬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墓葬中的仰身直肢葬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考古人員在整取墓葬

金蘭寺遺址位于增城區石灘鎮金蘭寺村北部。配合廣汕高鐵(石灘段)工程建設,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金蘭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500多平方米的貝丘堆積文化層,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後)墓葬44座、戰國時期墓葬2座以及各時期灰坑、柱洞(1200多個)、牆、灰溝、水井等遺迹,出土陶器、石器、瓷器、瓦當等文物208件/套,另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遺骸42具和動物骨骼标本等,為研究珠江三角洲變遷、重構新石器時代晚期環珠江口地區人類生産生活及文化發展曆史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

廣州最早的史前遺址有多早?1958年至1961年間,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中山大學曆史系、暨南大學曆史系先後對金蘭寺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發現距今約6000年的彩陶遺存。金蘭寺遺址是廣州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史前貝丘遺址,其疊壓文化層的先後關系,為廣東史前時期考古學的編年序列提供了重要的地層證據。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M8随葬陶豆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石環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芯

本次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中22座墓有随葬品,數量為1~6件,有釜+豆、鼎+豆、鼎+豆+貝玦、釜+碗+石锛+石環等組合,也有單獨随葬陶釜、豆、圈足罐或紡輪等,多為實用器,碎物葬現象比較普遍。

金蘭寺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發現的42具人骨遺骸中,2具為仰身屈肢葬,其餘為仰身或側身直肢葬。屈肢葬和直肢葬出現于同一個遺址中,在環珠江口以至嶺南地區都十分難得,暗示了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對複原研究先秦時期環珠江口地區人種形态及人群遷徙互動意義重大。

從金蘭寺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來看,魚類有15種以上,以半鹹水—鹹水類為主,包括絲鳍海鲶、棘鲷屬等;爬行類有龜、鼈等;哺乳動物包括鹿科及豬、豺等。距今6000年前,金蘭寺屬于河口、近岸地區,水産資源豐富,淡水貝類采集和魚類捕撈是先民食物的主要來源,有時也會狩獵擷取食物。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遺址:距今4000年前“廣州人”的生活

金蘭寺出土的貝殼和動物骨骼。潘玮倩攝于“尋迹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

此前,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我們這一次對金蘭寺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遠超預期。”他說,“配合廣汕高鐵(石灘段)工程建設,我們本次發掘面積約800平方米,而根據現在的地貌判斷,整個遺址區面積估計達三四萬平方米或者更大。目前看來,遺址西北部是墓葬區,先民們生活的聚落很可能在墓葬區東南方即崗地高處。難能可貴的是,這片區域也未曾曆經大規模基建,都是傳統民居,原生環境儲存較好。下一步,我們将争取機會,對金蘭寺村開展更多工作,一是對遺址進行全面考古調查,并選擇合适區域進行勘探;二是對金蘭寺村的傳統民居、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調查研究;第三,也希望做一些人類學的考察。總之,金蘭寺遺址值得期待。”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餘翀副教授對增城金蘭寺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進行了初步的鑒定與研究,認為從金蘭寺出土的動物骨骼來看,魚類有15種以上,以半鹹水—鹹水類為主,包括絲鳍海鲶、棘鲷屬等;爬行類有龜、鼈等;哺乳動物包括鹿科、豬、豺等,顯示金蘭寺遺址當時屬于河口、近岸的環境,生業模式應包括漁撈、采集、狩獵等。她指出,後續的研究方向包括魚類體長複原、穩定同位素研究,通過以上方法綜合探讨金蘭寺遺址和環珠江口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漁獵行為。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李法軍教授團隊彙報了金蘭寺遺址出土人骨的初步人類學研究成果。本次金蘭寺發掘出土的46座墓葬以單人葬為主,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性别不明的多為12歲以下的未成年個體。以M1個體為例,通過研究,确認該個體為女性,年齡在40—45歲,仰身直肢葬,尚未見拔牙迹象,其頭骨顯示出華南地區史前時期古人類多具有的長顱型、闊鼻型、低眶型和突颌型特征。這些現象将有助于進一步探讨金蘭寺古人類文化活動與基因交流的複雜性問題。此外,研究團隊還介紹了M16頭骨虛拟重建成果、基于髌骨幾何形态測量學行為重建的方案與設計、M22人骨埋藏現象的觀察等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