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主人”的這些遭遇和經曆,值得未來退役的幹部進行參考

作者:軍轉創業指導

随着2021年1月1日《退役軍人保障法》實施後,一系列退役政策的調整也逐漸到位,從退役軍人保障法中可以了解到,未來退役的方式有4種: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和複員。其中變化最大的還是實施了20年的自主擇業政策以後不再有了。

對于原來的“自主”與未來的“逐月”,有人刻意不願意将此聯系在一起,這可能大多是已經選擇的自主的戰友,主要是414,退役金的“打折、系數”傷害了他們。不過,對于未來“逐月”來說,他們還是要将以前的自主作為對标,并且如果選擇了逐月以後,也會發現逐月有好多方面與原來自主還是有相似之處,自主和逐月在退役金發放差不多,但在60以後的差別就比較大。除此之外,轉業到了地方的經曆有好多都還是差不多的。

“自主人”的這些遭遇和經曆,值得未來退役的幹部進行參考

以下幾點是自主以後的現實情況,對未來選擇逐月的很有參考性,也是是否要決定逐月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一是很難有體面的穩定工作。自從2001年實施自主的政策以來,大約有70%的戰友,基本都是在低收入打工和失業中掙紮,頻繁換工作的也是大多數。很少有退役後一份工作幹到退休的,有不少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稱心如意、工作不累、收入不錯,估計也隻有公務員了。地方企業都是非常私利的,你能帶來什麼價值,能做出哪些貢獻,才會給你一份與你付出相适應的工資。不是好多戰友不努力,也不是現在的企業老闆不好。企業不是做慈善的,老闆不是慈善家,企業也是要賺錢的,企業招聘你去上班,是希望你能幫助企業創造價值,要是你不能給企業帶來收獲,企業是不養閑人的。好多戰友都沒有企業工作的經曆,部隊學的那些,在地方不是用處不大,而是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能夠用上的真不多,除非到地方後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好多40多歲退役的戰友,當你具備一些能力時,可能已經50多歲,再想努力工作時,由于年齡問題,已經力不從心了。

二是創業艱難,成功的隻是極少數。對于一些有創業想法的戰友,好多是沒有經曆過,體會不到創業過程中的無助和困惑,特别是我們沒有把控市場方向的能力,在風險來臨時,抗拒風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排除有戰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确有戰友通過努力獲得身價過億的也有不少,年薪百萬,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也有,隻不過這樣的戰友真的不多。我們隻知道有戰友獲得成功,但我們很少了解那些戰友成功的背後都付出了哪些辛酸,付出了哪些代價。沒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但成功的背後一定有原因,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也是成功不可複制的重要原因。

“自主人”的這些遭遇和經曆,值得未來退役的幹部進行參考

三是45歲之後職業的尊嚴迥異。如果是在體制内的戰友,即使過了45還不是上司實職的,也基本都是上司哄着,年輕人敬着,肯幫忙做工作,都感謝得不行,越老越吃香,要是到了55歲以後,就是繼續工作,也是在工作上相當照顧了。而那些自主打工的,過了50歲以後,如果還沒有穩定的工作崗位,想要重新找工作,也基本沒有什麼企業願意要。好不容易有一份工作,恨不得比年輕人都拼命,害怕下崗脫離社會。

四是收入和未來多數低于安置。這裡差異也分地區,相對來說東部沿海,省會和一二線城市,這相差距還是比較明顯,有戰友技術9級(相當于副團)轉業,轉業安置在南京,雖隻是副主任科員,但是工資待遇依然是副處級,工資1萬+以上,但是全年含公積金、各種獎勵、績效,收入可超過30+萬,吃飯機關食堂免費自助餐,基本沒有生活費。職級并行後,低于部隊級别的,兩三年調一級居多,保守退休也是正處待遇。

如果能夠看到文章這裡,可能有一些方面還比較片面,并不是說哪個政策不好,實際上好與不好,也隻是相對的。對于是否選擇哪樣的安置方式?是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有好多戰友在選擇時,隻看到了好的方面,忽略或沒有過多地考慮一些弊端,沒有考慮到一些風險所在。有不少戰友在退役後,盲目相信别人,太高估自己的能力,走了一些彎路,如果能夠有一些風險意識的還行。要是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做出一些太過于激進的投資,最後隻要出現問題,那都是緻命的。

“自主人”的這些遭遇和經曆,值得未來退役的幹部進行參考

未來的逐月,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要到地方交社保,至于是否一定要交?說法也不一緻,隻不過,要想讓自己能夠在符合退休年齡之後,能夠拿到更多的終身俸,還是需要找到能夠幫助繳社保的機關,如果沒有機關,自己也要考慮以靈活就業的方式交,這可能逐月與自主差别比較大的一個地方。

這樣來說,“逐月”可能也隻是适合那些有家族、有朋友資源、有很強的就業能力的,以及極個别有獨特能力的。也适合大部分戰士,畢竟戰士的安置方向以企業居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