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在照片錄像定格畫面之前,在字畫與口述未能還原那時的繁榮景象之時,當年的風土人情如何為人知?人們往往通過一些瓷器、雕塑等工藝美術品窺探一二。
而浙江古時作為江南富庶之地,曆史悠久、底蘊深厚,傳統工藝其品種、人才、技藝水準、産業規模和政策環境均位居全國前列。在跨湖橋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馬家浜文化遺址、良渚文化遺址等位于浙江省内的文化遺址中,均發現了大量的石器、玉器等工藝美術品,這印證着浙江的工藝美術在發端就有着很高的起點。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工藝美術文化得到了飛速發展。尤其是在“十四五”承上啟下之
際,省二輕集團下屬工藝品公司為全面推動改革轉型而創立了工美文創中心。

(工美文創中心)
工美文創中心位于杭州市拱墅區中山北路12号工藝大廈内,空間分為大師作品展示區與工美文創産品及禮品區。
作為文創中心的“重中之重”,大師作品展示區内佳作紛呈,工美文創中心将全省各地、各門類佳作彙聚于此,主要以浙江籍國大師及其弟子、匠二代等工美大師的作品為主,包含浙江老一代國家級大師的作品,收藏了包含雕塑工藝品、金屬工藝品、民族工藝及其制品、天然植物纖維編制工藝品、抽紗刺繡工藝品、漆器工藝品、美術陶瓷在内的7個大類、147個品種的工美精品和藏品。
一、雕塑工藝品
雕塑的出現與發展是人類物質文明、公德心向前發展的必将結果。浙江的雕塑工藝品有青田石雕、黃楊木雕、東陽木雕、瓯塑、竹根雕、翻簧、牙雕、玻璃雕刻、微雕等品類,它們述說着浙江發展的曆史,反映着浙江人民的價值觀念及審美情趣。
林福照 青田石雕《乾隆遊江南》
人物簡介:
林福照,中國寶玉石雕刻大師,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創“洞法連續一次性成型法”新技藝,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等題材的雕刻,能融會貫通各種表現技法。
作品簡介:
青田石雕《乾隆遊江南》取材于臨安昌化的大塊藕粉凍雞血石,顔色鮮豔,血韻湧動,再配以深色青田石底座,對比強烈,更加突出了雞血石的鮮豔。作者運用高浮雕和镂雕的技法刻畫了乾隆皇帝在浙江撫台等大臣簇擁下,遊覽江南秀麗山水的景象。聲勢浩大的隊伍、杭州西湖的龍舟、三潭印月、湖邊的綠蔭和遠山的紅葉、錢塘江的浪潮等美景栩栩如生,反映了康乾盛世,國泰民安的社會景象。
二、金屬工藝品
金屬工藝品常以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或以金屬材料為主輔以其他材料)加工制作而成,具有厚重、雄渾、華貴、典雅、精細的特點。銅雕、龍泉寶劍是浙江金屬工藝品的代表性品類。
劉華 銅雕 嶽飛《滿江紅》
劉華,劉華銅文化藝術館館長,一直潛心研究銅與木雕刻的融合藝術。運用祖傳木雕技藝,将銅木結合運用于作品中。
錘萬鑿鍛精品。銅雕《滿江紅》是根據圖樣裁剪出一定比例的銅片後,經過幾萬次鍛打制作而成的。劉華的每一錘每一敲,都是一場與銅器的對話。
三、民族工藝及其制品
民族工藝品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之一,是反映當地人民生活風情、社交禮儀、情思愛憎的一面鏡子。浙江的民族工藝品包含細紋刻紙、西湖綢傘、剪紙、印章、工藝扇、湖筆等,有着極其強烈的地方特色與風格。
溫懷炎 剪紙 《魅力橋墩》
溫懷炎,溫州市非遺“點色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非遺項目“點色剪紙”代表性傳承人。33歲自學細紋刻紙,34歲大膽創新,把書法引入剪紙。刻紙技藝集繪圖、剪刻、點色為一體,刀工細膩,表現手法生動活潑,尤以點色剪紙和細紋刻紙見長。
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地處浙閩兩省三縣(蒼南、福鼎、泰順)交界處,是浙江的南大門。橋墩五代稱松山,後稱橋墩門,境内人文底蘊深厚、自然景觀獨特、物産豐厚。溫懷炎是橋墩鎮居民,他撷取玉蒼山、玉龍湖、碗窯古村落、矴步頭、五鳳茶園、橋墩月餅、單檔布袋戲、漁鼓八個代表性景點和非遺項目名錄,通過剪紙《魅力橋墩》,對家鄉進行藝術再創作。
四、天然植物纖維編制工藝品
纖維工藝是一門根植于民族、民間的古老藝術。浙江民間到現在仍流傳着許多曆久彌新的傳統纖維工藝,主要有竹編、草編等。它們在沿襲浙江人傳統生活習俗的同時,傳承了這門接地氣的民間藝術。
吳時君 竹編 《福祿吉祥》
吳時君,金華市工藝美術大師,助理工藝師。曾任東陽市竹編工藝廠生産組長、工廠中的房間主任。從藝四十餘年,對竹編工藝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福祿吉祥》以傳統提籃為原型,以高超的編織技藝制作處理而成,配以名貴紅木花闆雕刻,蝙蝠、雙鹿、仙鶴、喜鵲探梅,寓意“福祿壽喜”。
五、抽紗刺繡工藝品
抽紗刺繡工藝,是在織料上通過手繡、機繡等方式,繡出美麗的花朵和圖案,制成美麗的織料裝飾品。浙江的抽紗刺繡工藝有瓯繡、杭繡、發繡、雕平繡、蕭山花邊、機繡等品類,在歐美、大洋洲以及亞洲一些國家備受歡迎。
《三隻小貓咪》陳水琴
陳水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擅長動物刺繡,對花鳥魚蟲,人物肖像也無不精到。各種針法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其作品風格自成特色。她傳承、發展了杭繡藝術,苦心培養了新一代杭繡技藝人材,是杭繡藝術的領軍人物。
《三隻小貓咪》在技法上采用散套針、亂針、施針、接針等多種刺繡針法雙面一次繡成,成功地表現出小貓咪毛茸茸的質感和立體感,把原本單一的毛色處理得層次豐富、色調多變。三隻小貓咪目光炯炯有神,神态各異,靈氣活現,惹人喜愛。該作品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是陳水琴評審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代表作品。
六、漆器工藝品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在中國,我們的祖先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脫胎漆器、朱金漆木雕、骨木鑲嵌、彩石鑲嵌......浙江的漆器工藝在曆史長河中不斷發展,現如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張高俊 大漆藝術盤 《紅鉗蟹》
個人簡介:
張高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漆畫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第七屆舟山市政協委員、舟山市漁民畫産業協會會長、舟山市旅遊商品協會副會長、舟山市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舟山紅鉗蟹海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大漆作品《紅鉗蟹》采用傳統大漆脫胎工藝制作底盤,再經蛋殼鑲嵌、堆漆、貼箔、罩染、打磨、推光等工藝制作完成。作品厚重雅緻,透着濃濃的海洋特色。
七、美術陶瓷
美術陶瓷常指手工制作的、工藝精巧和複雜的、具有藝術觀賞價值的陶瓷工藝品。浙江特色的美術陶瓷主要有龍泉青瓷、紫砂壺、越窯青瓷、婺州窯瓷器、瑩白瓷等。
徐朝興龍泉青瓷 《牡丹碗》
徐朝興,進階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進階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199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屆“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号,1997年被輕工總會授予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号。
龍泉青瓷的灰青釉産品是二十世紀末悄然興起的一個品種,其原料采用白瓷土,表面施灰釉和青釉,産品為青黃色,古樸别緻,大有唐宋之韻味,《牡丹碗》即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佳作。作品的表面裝飾運用了新穎的“跳刀”工藝,操作難度極大。制作時按照預定的工藝要求,一邊讓瓷坯在機器上轉動,一邊用手拿刀騰空“抖動”,在快速轉動的半幹瓷坯上實施切修,以規律性的跳動對表面進行穩健的浮雕式刻劃。作品以變形的牡丹花紋為主,周邊配置疏密有緻、美觀缜密的各式斜紋。紋樣從碗的下段開始,逐漸延伸,互相對比,互相映襯,相得益彰。該裝飾手法是當代青瓷制作中的創新之舉,展現了柔韌和美的手工之美,不僅延續了傳統神韻,而且跳動着活潑歡快的現代審美旋律。
除了浙江這七大特色工藝門類外,還有廣東的翡翠、福建的白瓷、山東的魯硯、廣西的坭興陶、雲南的銀器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工藝大師作品也陳列在此,以供賞鑒。
田銀忠《五龍戲珠飛天壺》
工藝美術品不僅隻是賞玩,它所承載的是當代的文化與匠人的情感。透過那些繁瑣的花紋、脫俗的光澤,當時的月光與清風也盡賦于此。它們伫立在這一方土地,不斷散發着新時代的文化底蘊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