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卡”飛彈——從空空飛彈到對空飛彈

作者:光明網
“米卡”飛彈——從空空飛彈到對空飛彈
“米卡”飛彈——從空空飛彈到對空飛彈

在空空飛彈家族中,“一彈兩頭”的例子不少。但像法國“米卡”飛彈這樣,“起步”就采用“一彈兩頭”設計的“小塊頭”飛彈不多。

二戰後,長期堅持獨立自主國防發展戰略的法國在先進武器研制上步伐加快,在發展空空飛彈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随着幻影-2000和“陣風”戰機的先後研發與列裝,法國馬特拉公司研發新型空空飛彈的定位日漸明晰。考慮到當時法國空軍戰鬥機所用發動機總推力實際,該公司把目光鎖定在小号的空空飛彈上,以便戰機在挂彈後也能保持機動優勢。經過10餘年研發,“米卡”空空飛彈問世。

這款被命名為“米卡”的空空飛彈,彈長3.1米,彈徑165毫米,重量隻有110千克。它的大面積邊條翼加尾舵氣動外形展現了法國軍工設計的特點。這一特點也奠定了該型飛彈可實作近距離高速機動的基礎。

“米卡”空空飛彈最鮮明的特點,是在設計時就定下這樣的思路:可分别安裝主動雷達型導引頭和被動紅外制導型導引頭,以達到兼具近距格鬥與中距打擊能力的目的。

這種思路并不新穎。往前推10至20年,一些大國已開始運用這一思路。“米卡”空空飛彈研制時,西方一些國家已将這一思路放棄,變為分頭發展中距空空飛彈和近距格鬥飛彈。

“米卡”空空飛彈當時研制成功後,再次把人們的關注點引向這類設計。主動雷達制導型“米卡”(左上圖)采用尖拱形整流罩和複合制導方式,最大射程可達50千米;被動紅外制導型“米卡”(左下圖)則采用半球形帶光學視窗的整流罩,配備了雙頻段紅外成像導引頭,由它賦予戰機近身厮殺的能力。

“一彈兩頭”“彈體通用”的特點,以及推力矢量技術的運用,使它不僅成為幻影-2000和 “陣風”戰機的标配,也讓它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為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有更大份額,馬特拉航空航天公司在“米卡”空空飛彈基礎上開始研制地空/艦空飛彈。配套研發發射裝置、對飛彈彈體進行塑形……一番操作下來,“米卡”飛彈搖身變成了“對空飛彈”。後來,它的潛空型也研制成功。

從剛開始彈體通用、一彈兩頭的“空空飛彈”,到後來的“對空飛彈”,“米卡”飛彈的“家族”在擴大,但它仍然沒有擺脫先天的“家族遺傳病”——射程不夠遠。

即使在它賴以“起家”的空空飛彈方面,一些國家機動性更強的近距離格鬥飛彈以及射程更遠的中距飛彈也對它形成了強勁沖擊,這使它不得不做出新的改變。

目前,法國國防采購局已授權歐洲飛彈集團研制新一代“米卡NG”飛彈。作為新一代空空飛彈,它或将延續傳統的“一彈兩頭”模式,在此基礎上采用新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更先進的導引頭,增加飛彈的射程,提高其機動性。其效能究竟如何,時間将給出答案。

(作者:楊龍霄,機關:國防科技大學)

來源: 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