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米卡”飛彈——從空空飛彈到對空飛彈

在空對空飛彈家族中,有許多"一發子彈,兩頭"的例子。但與法國的米卡飛彈一樣,設計為以"一發雙頭"設計"啟動"的"小"帽飛彈并不多。

二戰後,長期堅持獨立國防發展戰略的法國加快了先進武器裝備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空對空飛彈發展經驗。

随着幻影-2000和陣風戰鬥機的開發和安裝,法國公司Matera開發的新型空對空飛彈的定位越來越清晰。鑒于當時法國空軍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的實際總推力,該公司專注于小型空對空飛彈,以便飛機在懸挂射彈後能夠保持機動優勢。經過10多年的研發,"三ika"空對空飛彈問世。

名為"米卡"的空對空飛彈長3.1米,射程為165毫米,重量僅為110公斤。其大面積側翼加尾舵氣動造型展現了法國軍工設計的特點。這一特點也為飛彈在近距離的高速機動性奠定了基礎。

"米卡"空空飛彈最鮮明的特點是在設計時就設定了思路:主動雷達制導頭和被動紅外制導頭可以分開安裝,以達到近距離作戰和中程打擊能力兼備的目标。

這個想法并不新鮮。展望未來10到20年,一些大國已經開始使用這個想法。美卡空空飛彈研制時,一些西方國家放棄了這一想法,把它變成了空對空飛彈和近程作戰飛彈的單獨發展。

在成功開發出米卡空對空飛彈之後,重點再次放在了這種設計上。主動雷達制導"Mika"(左上)采用銳拱形整流器和複合制導,最大射程可達50公裡,被動紅外制導"Mika"(左下)采用半球形帶光學視窗整流器,配備雙波段紅外成像導軌,通過該導引使飛機能夠近距離殺傷機體。

"一彈兩"和"通用"的特點以及推力矢量技術的運用,不僅使其成為幻影-2000和陣風戰鬥機的标準配置,而且使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Matera Aerospace開始開發基于Mika空對空飛彈的地對空/艦對空飛彈。支援發射器的發展,飛彈體成型...經過一番操作,米卡飛彈變成了空對空飛彈。後來,它的潛水式也研制成功。

從最初的彈道雙頭"空空飛彈"到後來的"空空飛彈",米卡飛彈的"家族"正在擴大,但仍未擺脫先天"家族遺傳病"——還不夠。

即使有了它所依賴的空對空飛彈,一些國家機動性更強的近距離作戰飛彈和遠端中程飛彈也對其産生了強烈影響,迫使它做出新的改變。

目前,法國國防采購局已授權歐洲飛彈集團研制新一代"米卡NG"飛彈。作為新一代空對空飛彈,它可能延續傳統的"一發雙頭"模式,在采用新型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更先進的制導頭的基礎上,增加飛彈的射程,提高其機動性。它到底有多有效,時間會證明一切。

(楊龍軒 作者:國防科技大學)

來源: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