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中國畫壇著名畫家2022年1月份人氣指數排行榜出爐

中國書畫的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中國書畫曆經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進入新的階段,成為藝術傳承的時間樞紐;在唐宋時期,中國書畫更是發展到了一個巅峰,至今仍被人們感慨稱奇;此後的明清時期,中國書畫也是佳作頻出,成為收藏家們的鐘愛收藏;近現代至今的中國書畫,則是融入了更多新元素,展現出多元的審美價值。

今天的書畫藝術依舊繁盛,各路名家層出不窮。通過相關資料深入分析研究整理中國畫壇著名畫家2022年1月份人氣指數排行榜!這個排行榜的出爐為當今書畫收藏愛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也對當今較為混亂的畫壇産生了一定的引領作用,将每月持續整理釋出,敬請關注!

最新!中國畫壇著名畫家2022年1月份人氣指數排行榜出爐

綜合參考資訊來源:中國嘉德、北京匡時、佳士得、保利香港、香港蘇富比、華藝國際、北京榮寶、榮盛國際、廣東崇正、上海敬華、上海嘉禾、上海匡時、中貿聖佳、西泠印社、和永寶齋等。

本次推出的當今畫壇國畫家人氣指數主要依據畫家取得的成就、榮譽、知名度、影響力、網絡關注指數等因素,并綜合參考網際網路相關排行榜。

1、範曾:古人之風,慷慨豪俠

範曾堪稱中國當今書畫界翹楚,曾就讀于南開大學曆史系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後轉中國畫系,曾師從蔣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等巨擘。其畫精于白描,尤喜寫意人物,提倡清初名僧石濤的“一畫論”,主張“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畫作筆力遒勁,線條簡括,氣韻生動。

範曾人如其畫,頗具古人之風,慷慨豪俠,談及曆史、儒學神采飛揚。“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這是他給自己的評語,他這24個字看似謙虛,有幾分博古通今的自傲。範曾的“狂傲”在書畫界及學界久有議論,但在他看來這其實是“當仁不讓”的儒者自信,“譬如我曾經說過,‘國内白描,可能和我比較,無過其右者’,報紙上登出來範曾太狂了,其實這是一個事實吧,是不是?這怎麼是狂傲呢?我覺得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應該受到非議。”

2、黃永玉: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老小孩”“老頑童”“鬼才”,是不少人對他的評價。黃老先生年過九十,耄耋之年,卻一點兒也不安分,80歲上時尚雜志封面,90歲開畫展,91歲撩到林青霞,93歲飙法拉利,94歲出書……

“你們都太正經,我隻好老不正經了。”“對自己要求:活着就要有意思一點。”

畫如其人,除了庚申年猴票,黃永玉設計的酒鬼陶瓶,創下國内設計包裝費之最。他的漫畫,是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融合,常常用淡淡的幾句配語,将畫的意境另行展露。“鳥是好鳥,就是話多。”“我醜,我媽喜歡。”“夏娃問亞當蛇去哪裡了,亞當說讓廣東佬偷去泡酒了。”看似一點正經都沒有,笑過之餘,卻也能體味到黃老輕松豁達的心境。揮毫之間,似人生閱曆、領悟、灑脫。

3、陳家泠:中國畫裡的抽象主義大師

陳家泠最初學習的是人物畫,八十年代開始吸收中國古代壁畫和外國水彩的技法,且經過了反複的研究和實踐,創造出了具有中國哲理性,兼有印象派、抽象派及表現主義特點的現代國畫新流派。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左右成名的那一輩畫家中,陳家泠可說是非常"另類"的一 位。家泠先生在畫壇上嶄露頭角之時已不算年輕(以二十出頭即能舉辦個展的标準來看),然而他卻能在其後十幾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表現出青年人才有的敏感和超前意識,完成由技法到觀念的一大飛躍,确立了強烈的個性風貌,并在九十年代初跻身上海"現代水墨"畫派,在當時真頗有些前衛畫家的味道呢。

4、韓美林:上善若水,善者步長。

作為大陸一級美術師,不僅設計了兩輪的生肖紀念郵票,還是福娃的設計者,在繪畫、書法、雕塑、設計、陶瓷等藝術領域上均有造詣。

韓美林的藝術融于歲月征程,也指向人生哲學。他畫筆下的小動物,天真、可愛,隻要看一眼就會被吸引。但誰又能想到,這位老人,經曆過貧寒、戰亂、十年浩劫,一半人生可以用坎坷艱難來形容,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最想表達的,仍舊是純真的愛,這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彌足珍貴。

5、崔如琢:中國當下“最貴”的藝術家

崔如琢在當代水墨界中被衆人寄以厚望,以其細膩又别具神韻的工筆為最。其工筆畫纖毫入微,細密處弱于發絲,幾乎完全再現具象的原貌。一般來說,這是最難表現出神韻的,然而他的筆觸散發出一股生命形态,一股生命氣息,一花、一草、一石、一竹、一流水、一衣褶……有所表現出動态感。

崔如琢經常強調:“我相信成功是有捷徑的,執着就是成功的捷徑。”他自幼與父親習畫,數十年來沒有改變初衷,除在技法精進之外,更求内在展現于筆紙之上的境地。師承各代名家風範,精益求精,淬煉出個人獨特風格,為當代水墨再創新局。

6、霍春陽:經久彌遠,精神永恒

自1976年以巨幅作品《山花爛漫》名聞四方後,霍春陽一直執教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潛心花鳥畫,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寫意花鳥大家之一。

霍春陽追求畫的意境,用簡約的形象表達出深沉、博大的意境。繪畫中的用筆能傳達情性,線條中輕重緩急的變化,更能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他的畫中能有超凡脫俗的意境,主要得益于自己繼承傳統和文化上的積澱。在霍春陽看來,傳統本身是一個博大的世界,經久彌遠,是精神世界永恒的自由王國。

7、孫其峰:淡薄名利,甘于寂寞

孫其峰在藝術實踐上給後輩的啟示是:以繼承優秀傳統為己任。在傳統的延續中,求得自身的發展。孫其峰所取得的書法成就也向人們提示出:隻有淡薄名利,甘于寂寞,在藝術園地裡勤奮地播種和耕耘,才能結出豐碩之果。

孫其峰在從事篆刻的同時,就開始了對篆書的研習。篆書在完成了它的文字功能的曆史使命之後,仍以巨大的藝術聲明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潛心學習和創造,自秦代至清代,曆代寫篆書者大都未出李斯、李陽冰的小篆風範,不少人未能逾越二李的門牆。明清的一些篆書家片面追求小篆的工整勻适,逐漸形成僵化,導緻了篆書的衰微。孫其峰論述篆書時曾說“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李陽冰,是從不規矩到規矩,到了清朝鄧如石、趙之謙、何紹基和近代的金息候等,則又從規矩到‘不規矩’,看來‘物極必反’是有一定道理的。”

8、何家英:格高有境界,所畫不小氣

何家英筆下的工筆人物總是讓人百看不厭,盡管歲月流逝,魅力猶存。那些沉靜優雅的少女形象,總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高潔和涉世未深的真純。

何家英相信一件事,繪畫是心性的表達。孤獨時刻,内心澄淨,一打眼,形象映照到眼中,畫者内心産生強烈或輕微的情緒觸動,内心觸動與過往積累相撞,訴諸筆尖,構成畫面。

何家英開創出了一條既不失傳統又具有時代審美的現代工筆新路,以新經典的姿态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在美術圈備受追捧。雖然“老師”的身份如今更多、更緊地圍繞在身上,但在何家英心裡,他仍是一位對藝術拼命汲取營養的學生,面對新的藝術語言和生活感受,努力讓自己再進步一點……

9、範揚:率性灑脫,自成一格

血液裡與生俱來的文人氣息,讓他對于書畫着獨到而率性的了解。在他的衆多作品中,盡管縱橫肆意,卻自由規律,雖然放筆直規,但不違法度,追求的就是一種灑脫,一種自然,不想要中規中矩也不追求技法。

這樣獨樹一幟的風格當然也會有争議,但這些範揚本人并不在意,他曾表示,畫畫對于他來說不是事業而是生活,畫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正源于這種灑脫的心态,範揚方能“臨事制宜,從意适便”,信手拈來皆得理法,在散亂的節脈中蕩起形象的生機。

10、龍瑞:偏執之才,相容并蓄

龍瑞不是一個偏執之才,而是一個具有中和之質的整合型畫家。從他80年代出道以來的種種表現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相容并蓄的氣質。他可以是相目前衛的“張力的實驗——表現性水墨展”的重要成員,也可以是堅守傳統筆墨趣味的“新文人畫”網羅的對象,還可以是觀念與語言都平實中正的“河山畫會”的中堅。似乎誰也不想漏掉他,他也不想同誰過不去。當主旋律畫展或紀念性場合需要他的作品時,他可以畫出氣勢磅礴的錦繡中華,為祖國河山立傳的凜然正氣不讓前賢。當遊戲筆墨的小兄弟讓他表現些輕松愉快的邊緣人生情調時,他那的诙諧幽默也能派上用場。目前衛畫家們痛心疾首于水墨畫在觀念和語言上滞後于世界潮流時,他也深感責任在肩,于是策劃于密室,揭壁于展廳。

龍瑞不是一個滿足現狀、吃老本的人,他有着活躍的思想,悟性高、能力強、眼界開闊。用評論家郎紹君的話說:龍瑞是為數不多,極有希望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畫家。因為他走過了一段曲折與反複的路程,對東西方藝術的整體有更明晰的認識,且更加自覺和成熟。作為有實力的畫家,龍瑞通過有目共睹的創作成就,無言地闡述着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價值取向。當臨中國畫發展需要在深刻反思中重整旗鼓的特殊曆史情境,他的藝術追求尤其提示了一種頗有表率意義的實踐方式。

11、韓天衡:精心推度、一絲不苟

是一種裝飾的美。他自認為在秦漢工匠之後,從最自然處下功夫是很難奏效的,人工的氣息未必一定與藝術相悖,倒是一定的刻意中包孕的自然之趣,使美顯得更醇,更耐人尋味,而且更凝練。如果說丁敬身們與鄧石如們的裝飾是一種技法的裝飾;而吳昌碩、齊白石則是從不經意處着眼,因而在某一意義上是有意無意地抛棄了形式美的表面效果的話,那麼韓天衡則是想努力回歸,再回到裝飾中去。但這已經非複清人的裝飾涵義了。兼通書畫的條件,使他的裝飾更傾向于形式——空間切割的精密與計白當黑的嚴謹;當然還包括出紅流白的精心推度、一絲不苟。

具有一種平面構成的意蘊,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書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種西方式的形式觀審着這小小的印面,但所采取的表現方法又是道地的中國味:線條圓潤、厚實;強調重心穩定;還有,則是一種信手的趣味。

韓天衡的書法,篆、隸、楷、行、草諸體皆擅,字裡行間都洋溢着大氣、飄逸的氣格,獨具自家面貌。從他的作品來看,來源于傳統,得益于傳統,又不囿于傳統,十厘清醒地以自己的審美趨向為切入點,在曆代先賢碑帖中取己所好,認真刻苦地臨習琢磨,在借鑒的過程中,深入思考,為我所用。他認為,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古與今、新與舊、中與外、都不是對立的,而是一種推陳出新的過程,其本質就是推新出新,即推往昔大師之新,而出今日及未來之新。

12、史國良:朝山過後是念經

隻有受過“三壇大戒”,才可成為正式的出家人。受戒之前,戒子們(等待受戒的男女)的集訓生活比軍營更加嚴格。每人被授予一個号碼,代替了各自的姓名。所有的戒子編為若幹班,史國良被指定為比丘三班的班首。每天清晨4時起床,隻有10分鐘的整理内務和盥洗時間;一間寮房(和尚居住的房間)住九個人,衛生間裡隻有兩個便器。為了不因站隊遲到而受罰,早上的“如廁戰”進行得無比緊張而激烈。

早課的第一堂是朝山,從山腳開始,念一句佛号,趴在地上叩一個頭起來,向山上邁一步;再念一句佛号,再叩一個頭,再站起來……一直叩到山頂,即使趕上下雨地上全濕的時候也要叩下去。炎熱的夏季,戒子們仍然要按規矩穿好六層僧衣,即使不下雨,渾身上下從裡到外也會被汗水浸透。在西藏,史國良看過也畫過一隊隊男男女女的藏民背着行囊搖着轉鈴,走一步叩一個長頭,直叩到佛住的地方。

13、馮遠:攀緣高山,進取不辍

談及馮遠,其最為鮮明的标簽便是重大曆史題材和當代現實生活題材的人物畫創作。9年艱苦而迷惘的知青生活如同生命的烙印,為馮遠提供了豐沛的社會底層的人生體驗,也加深了他對曆史和人的了解,奠定了他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的創作态度,賦予了其作品熱情雄肆、深刻浩大的風格特征,以及獨特的中國精神氣象。

“我畫曆史,意在為民族立碑;我作文字,是覺出了書法抽象結構美與繪畫源出同一律。大化流衍,滄海一粟,繪藝無涯,窺其堂奧需傾一生心力。”如此,每幅畫作不再隻是小我的人生體驗、趣味追求,而是對于宏大理想境界的追尋和對美的禮拜。

14、賈又福:一滴墨包含了整個世界

賈又福是大陸成就卓著的山水畫家,潛心山水畫藝術創作和中國畫理論研究數十年,曾三十多次深入太行山區體察感悟生活和自然,其繪畫逐漸形成幽邃神秘的山水畫審美風格和語言樣式。同時,賈又福教授還長期從事山水畫教學實踐和研究,逐漸确立了一套适應時代進步要求的山水畫教學體系。

這一教學體系不僅是對以李可染大師為代表的優秀教學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更是根植于中國畫傳統的契合中國畫根本發展規律的再創造。它的基本架構是“加強傳統教學、深化寫生教學、強調開拓精神的創作教學”複合化教學模式。賈又福山水畫教學思想展現了學院派學術體系一貫的嚴肅性和完整性,标志着新山水畫學術理念的萌發和成長。

15、朱祖國:以全面而多能的實力“破局”當代中國畫壇

畫家朱祖國,字:墨客,号:樵耕山人、放牛娃、溪江山人(1964年出生)、浙江永嘉楠溪江人。居于上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上海中西美術融合協會顧問,中國紀事報道顧問,詩人、書法家,國畫家、指墨畫藝術大家、收藏家、書畫鑒賞家、擅長山水牛鷹等動物畫,其書法作品獲米蘭世博金獎,其獨創風格被畫壇謄為繪畫藝術大家。朱老師所創指墨畫,是繼潘天壽先生後又一位指墨畫藝術大家,作品被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先生等知名人士收藏。

朱先生童年在家鄉牧牛,以沙當紙以指作筆習畫,其作巨幅山水氣勢磅礴為世人贊歎。尤喜畫動物,其畫之牛呆萌可愛。被著名評論家評曰“觀之牛既靈動又見牛在言、牛畫活了,是盛世牛”。朱老師數十年遊曆大江南北于深山大澤,獲靈感于自然,其作品潇灑自由并傳遞着一位藝術家悠遠心聲。其風格獨特藝術價值高被藏家追捧。其心境曠達獨樹一幟與自創畫風将在中國畫壇影響深遠。朱祖國作品多次獲大獎,并被選為國寶級藝術傳承人以及入選為冬奧會藝術大使稱号,其鷹石作品拍賣表現優異,多次被著名拍賣行征集上拍而譽滿畫壇。

16、賈廣健:奔放縱逸,别樹一幟

達到清淨的境界,賈廣健的一實一形之物和多為大景,着眼極寬,較為容易創造出畫中之清、之境。除了技藝方面的處理方法,另外也要在題材上有所選擇。他的荷花系列作品中尤其展現了他在這種境界中的創造成果。賈廣健所畫的荷花,是以複瓣蓮花為主,這類繪畫形象再現了一個清淨的世界。

這正是他的成功之處。這樣他的作品中既處處有實,曆曆在目,清晰而透亮,展現着毫不掩飾的華麗,達到美善鹹備的意趣;也見畫面浮氣蒸繞,冉冉欲堕欲飄,更顯生動之态。畫家要做到這一點,除了需要堅實的繪畫技藝,更要開闊的視野,曠望自然、胸無凝滞,和與古相通的心境。襟懷灑落,則超然具出塵之思,筆墨精良,自盎然發占香之氣。

17、盧禹舜:奢華豐富的創作狀态

盧禹舜不僅是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與上司者。在他的上司協調下,國家畫院相關工作在過去一年中步上了新的台階,僅教學教育訓練,2007年夏學員就從上年的180多人增加到340多人,教學規模幾乎擴大一倍。由于管理得當、教育有方,目前中國國家畫院已成為全國範圍内人氣最旺、成果最為顯著的非學曆教學專業藝術機構,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緻好評,取得了社會效益、學術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多重豐收。

禹舜的三個系列既表達了三個不同的人文向度, 也是其風格、圖式探索過程中同中見異的三個方面。從曆時性的角度, 可以大體勾勒出這樣一個思想演進的軌迹:從《靜觀八荒》的澄懷味道, 到《唐人詩意》的古典精神與家園叙事, 再到《歐洲寫生》的異域人文之美, 禹舜在數量龐大的作品中完成了一次神秘的精神輪回, 也同時完成了新山水風格體系的建構;從共時性的角度看, 這三個系列仍處于不斷推進的狀态中, 在精神上秘響旁通, 在語言上互相依存, 共同呈現出盧禹舜精力彌漫, 奢華豐富的創作狀态。

18、張立辰:重視中國繪畫優秀傳統

張立辰先生系出名門,弱冠之年便負笈求教于浙江美術學院諸位中國畫名師大家門前,後執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主任職務,現同時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專業博士生導師,可謂真正的學院精神傳承者。

在當代中國畫領域,張立辰先生是寫意的旗幟,是大寫意花鳥畫的領軍,也是重建中國畫傳承體系卓有收效的師表。

他自五十年前師從潘天壽以來,不斷精研古法,注重鮮活感受,吸取時代新機,兼取他山之石,得吳昌碩之氣,齊白石之情,潘天壽之理,旁參青藤之恣肆,八大之奇逸,西方的平面構成,以對筆墨妙悟的深度,文化積澱的厚度,節奏對比的強度,文化修養的廣度,自覺拉開與西洋畫的距離,表現了飽滿精神和充沛感情,賦予了大寫意花鳥畫以高亢昂揚又饒于生趣的内在精神。

他之是以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大寫意花鳥畫推向了一個新的境地,首先在于文化立場的堅定,同時也在繼承黃賓虹與潘天壽思想的基礎上,認真回顧百年來中國畫發展的得失利弊,以清醒的頭腦,敏銳的認識,擺脫了西化理論的誤導。更能從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把開掘傳統的精華與進行現代闡釋結合起來,把對于中國畫學本體的理法思考與重建中國畫學傳承體系貫通起來。

19、喻繼高:憧憬成為現實

喻繼高生長于蘇北農村,家境貧寒,從小就幹農活,磨煉了他堅強的意志和熱愛勞動的習慣,也培養了他對大自然和花鳥魚蟲的深厚感情。他心中的藝術種子在這塊沃土上發了芽,愛上了繪畫,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終于在1951年考入了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開始了一個放牛娃的藝術征途。他趕上了好世道,遇到了好老師,傅抱石先生淵博的美術史知識和陳之佛先生卓越的工筆花鳥畫成就,引導他進入傳統繪畫的大門,并選擇了工筆重彩花鳥畫專業。童年的憧憬成為現實。

喻繼高的工筆重彩花鳥畫近師陳之佛先生,遠祖五代兩宋,更直接以造化為師,而熔鑄以個人的生活感情。從他的花鳥畫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和新時代的昂揚詩情。他很少去描繪罕見的奇花異草、珍禽異獸,而是着眼于生活中常見的花果蟲鳥,給人一種樸實親近的鄉土感情。他的畫沒有古代院體畫那種恬淡幽遠的隐逸氣、江湖味,它是入世的,屬于新的時代和人民的藝術。繁盛、充盈、豐實、歡樂、光彩照人、典雅秀麗、風流蘊藉、活潑天真、雍容豁達、泱泱大度,這就是繼高工筆重彩花鳥畫的基調和風格。讀他的畫,如同聆聽一部華彩樂章,或者說是急管繁弦的江南絲竹,是對大自然的讴歌,對生活的贊頌,對美和愛的詠歎,喚起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鄉土、熱夫妻民的美好感情和高尚情操,因為花香鳥語、春華秋實,是大自然的賜予,更是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用血汗澆灌的祖國沃土的綠色生命。畫是無聲詩,于無聲處感受到時代的脈搏跳動,聽到畫家的心聲,這是一顆人民藝術家熾熱的赤子之心,他對祖國一草一木愛得那樣執着和深沉,一筆一畫都充滿感情。

20、王西京:我的一生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

作為長安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西京在六十多年的繪畫生涯當中,創作完成了近萬幅繪畫作品,同樣也給大家展示了出了自己驚人的藝術高度。

王西京作品即以狂草的筆意,畫出深具禅意的作品,減筆人物畫,開拓新風氣,而 且創造了大筆潑墨法,成為寫意人物畫的現代代表性畫家,其作品皆運用豪放而簡潔的筆墨,生動的表現出人物的神韻。水墨寫意人物畫,逐漸形成中國人物畫的一個主要潮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