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開學後少操點心,這些事可以先行動起來

春節複工2周啦!大家的狀态調整得如何?

雖然每次長假後總有幾天時間,做事無法專注,但調整過來,看着生活一點點恢複往日的節奏,也能收獲一些熟悉的安心。

調整完自己,就輪到為孩子的新學期忙碌了,收心、作息調整的問題都順利解決了嗎?

那今天呢,希望提供一些小辦法可以幫助到大家。

假期時間松散,怎麼幫孩子收心?

孩子能否順利收心,一定和我們大人的狀态息息相關。是以,我會帶着女兒一起這樣做:

1、主動遠離高刺激環境

工作時切斷手機幹擾,看書時手腦并用,一邊看一邊做筆記,這些大家都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會主動創造低刺激環境。

所謂“高刺激環境”,就是聲光電圍繞的環境,這容易讓人心氣浮躁。是以我會開始有意識地減少,自己和女兒的看電視、玩Ipad和刷手機的時間。

然後多提供“低刺激環境”的機會,像最近我就會帶着女兒早起去公園跑步或者慢走,建立和自然的連結,也是非常好的“收心”方式,幫孩子調整浮躁的心态,靜下心來。

2、做每日作息時間表,降低糾結的機會

假期前我們已經制定了時間表,最後幾天每天要做的事情,也盡量按計劃執行。

見縫插針地,我會專門制定幾個讓孩子專注的練習,比如做20分鐘練習冊來讓她習慣專注的狀态,為上學做準備。

為了開學後少操點心,這些事可以先行動起來

(我們之前在網上買的作息安排表,可以反複擦除使用哦)

怎麼幫孩子調整作息,适應開學後的生活?

作息不僅是調整時間本身,更是生活習慣的調整,這點做好了,能極大緩解孩子入學的焦慮和不适應。

首先,我會先了解學校的活動安排時間表。

比如小D當時上幼稚園是8點到校,9點半前自由活動,之後集體活動;10點半吃零食,之後外出運動,12點午餐。

從開學2周前,我們就在家先調整起床和入睡時間,假期裡養成晚睡習慣了,每晚把睡眠程式提前10-20分鐘,一周後,大體也能回歸之前的作息。

接着,調整吃點心和午餐的時間。

最後,多做一步,就是每天上午帶她出門走走,孩子的身體和大腦都能更好地習慣日常學校的作息。

如何改善孩子拖拉、散漫?

小D曾經也很“慢”,後來我學會了抓重點:根據她“有意願-沒能力”或者“沒意願-有能力”來制定政策,已經上學的孩子更多的是後者。

我們經常做這3件事:

1、強化時間觀念

除了用沙漏等小工具,給孩子具體明确的時間提醒,我還會讓她練習固定時間完成固定任務的能力。

比如:“5分鐘可以做什麼”的時間遊戲。

小D可能會說,5分鐘可以收拾玩具,可以喝兩杯牛奶,可以讀完一本書,等等。

那我就把沙漏放在一旁,和她一起做她提出來的事情,看看是不是可以做完。有時,我們也會什麼都不做,等待5分鐘的過去。

再比如:“快進遊戲”。

對于女兒習慣拖拉着做的事情,我就會說,“好,現在開始快進”,然後看她快快地做,然後我再說,“慢放”,她就要放慢速度做,當然,還可以“正常播放”。

通過這些遊戲,她對時間的流逝更有感受:她在體會,哪怕5分鐘也可以做那麼多事情,體會到了無所事事、快速、拖拉帶來的結果。

2、任務視覺化

孩子是“視覺動物”,可以把一定要做的事情做成圖檔貼出來,每條加上做完所需要的時間,孩子看到具體的行動指令,再加上家長給的時間提示,更容易養成程式意識,減少無所謂的情緒對抗。

執行,是解決拖拉磨蹭最有效的方式。

3、承擔結果

如果看到小D反複在同一件事上磨蹭,我們就會開家庭會議,再次強調我們家的家規,并且把其中針對性的這條突出說。

讓小D明确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這個規則不僅僅針對小D,爸爸媽媽也會遵守,遵守的好處是什麼,如果不遵守會有什麼結果。

然後,回歸到日常生活,當小D再次出現磨蹭時,我隻需要重申她如果不及時做需要承擔的後果就好了。

拖拉是個老大難問題,作為父母,除了看到孩子的問題,自己做到有時間觀念、日常表現得有較高的執行力,孩子有了榜樣,相信,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