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觀裡“藏"着一尊“佛塔”,這種奇怪的事情,還發生在北方道教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裡,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座落于北京西便門外的白雲觀,在中國道觀中地位尊崇,始建于唐開元年間,原名天長觀,後來又改名太極宮。在元朝時,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長春真人丘處機,因勸成吉思汗息兵止殺,得到元朝政府的尊重,開始在太極宮掌管天下道教,後來他就安葬于此。是以太極宮又改稱長春宮,後來傳說他死後,觀中常有白雲騰繞,明代以後又改名為白雲觀。
這座“佛塔”就是白雲觀裡的三大怪之一——羅公塔。羅公塔當然不是“佛塔”,而是紀念一位表代雍正年間的羅真人所建的,又稱恬淡守一真人塔。塔是外來産物,道教裡是沒有塔文化的。那為什麼這裡會有座真人塔呢?
傳說這位羅真人,是理發業的祖師爺,曾經為雍正皇帝理過發。雍正皇帝信奉道教,當時他患了頭瘡,梳頭時頭痛難忍,剃頭時連辮子都打不了,這面目怎麼見文武百官呢?這可愁壞了雍正。他找了很多民間的梳頭,也解決不了這個病痛。正在北京白雲觀雲遊的羅真人聽說後,就主動進宮,立馬幫助雍正給治好了。雍正非常感激,當羅真人羽化仙逝之後,就敕命為羅真人建一個真人塔。估計雍正也不知道道教并不崇尚建塔,而建塔的匠人們也很發懵,匠人們也不知道這道教塔是什麼形制,但皇命難違,隻好借鑒八角佛塔的基礎造型,融入了道教的元素,建成了這座羅公塔。
羅公塔并不高大,加上漢白玉圍欄包圍的須彌底座也就10米。它是一座八角三重檐樓閣式的石塔。一打眼看去,跟佛塔差不多。但細看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它的下部浮雕是八卦圖案,每面各有一卦,在卦符周圍還裝飾有代表道教仙境中的祥雲瑞鳥,組成了一個立體的“八卦天爐”;塔身大部分是石質建築,但塔檐的八個檐角卻是木質的,木石組合還真不多見。雖然三層樓閣重檐鬥拱造型與佛塔密檐疊澀很相似,但細節上還是更多展現了傳統漢式樓閣的元素;而塔頂是與佛塔最大不同的地方,一般佛塔的塔頂是相輪式塔刹,而真人塔上面是一個寶珠,稱為太極珠。
羅公塔,其實就是借用了佛塔造型,将其改為道家文化寓意的紀念塔,展現出中國文化不墨守陳規,靈活變通,極具包容性的博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