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連線》:智能手機不會消失

《連線》網站撰稿人大衛·皮爾斯(DАVid Pierce)發表文章稱,各類電子産品廠商紛紛在嘗試打造産品來取代智能手機,但這是不切實際的。業界不應去尋找智能手機殺手,而應該思考如何給智能手機帶來補充,打造真正實用的産品。

《連線》:智能手機不會消失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你口袋中的那台5英寸手機如今可以說是你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幾乎無所不能。它就像是篡奪者,讓幾乎一切都變得過時,從報紙到音樂播放器,再到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互動。人們擁抱智能手機的速度要快于有史以來任何其它的裝置,進而造就了一個預計将在未來四年觸及逾60億人的萬億美元級别行業。

不過,有人敢問,“下一個會是什麼?”

智能手表制造商、燈泡公司、耳機廠商以及科技行業的衆多其他人都有問這個問題。他們都在試圖找到下一個重磅産品,都想要知道智能手機最終離我們而去之時世界會是什麼樣的。有的人在押注物聯網讓整個世界都被計算機所圍繞,使得你口袋中的那個裝置變得沒有存在的意義。有的人則認為未來在于你身體上的計算機,又或者你身體内的計算機。大家都處在摸石頭過河的階段,都在尋找iPhone(又或者Pixel)殺手。

然而,要指出的是:智能手機不會消失。

短期内這絕不會發生。智能手機如今和未來都仍将會是新車輪的中心部分,宇宙中的太陽……問題在于,人們都在問錯誤的問題。正确的問題是,既然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智能手機,那我們還可以做出些什麼瘋狂的新玩意呢?

兩種觀念

不妨從兩個互相對立的觀念來看待這一問題:智能手機殺手和智能手機補充品。我最近測試的兩款耳機産品很好地展現了這兩個觀念。其中一個是中國公司Vinci打造的一款智能耳機。除了播放音樂之外,Vinci耳機還支援32GB的存儲和3G連接配接。無需手機,你就能夠播放和存儲音樂。該産品可以測量你的心率和步數,也可以讓你通過語音來控制耳機。此外,左耳杯上的巨型觸控屏讓你可以通過滑動來控制音樂,也友善你檢視資料。

從賬面上來看,這聽起來并不像是個瘋狂的概念。但Vinci絕對是瘋狂的概念。不說它搭載的Android系統,以及它非常笨重,難以佩戴的事實。Vinci實質上是要将一台功能過時的手機夾在你的頭骨上。Vinci Voice OS語音作業系統無法跟Siri和谷歌Gооgle Assistant相提并論,整個界面非常笨重,且運作緩慢。其觸控屏也十分糟糕,要嘗試好幾次才能輸入由8個字母組成的WiFi密碼——順便提一下,令人抓狂的一點是,該款耳機必須要連接配接到WiFi網絡,或者插入SIM卡,才能派上用場。當然,Vinci複制了很多手機上的功能,但我可以保證你會更願意在你的手機上做那些事情。

接着來說下Bragi的新款耳機The Headphone。該款藍牙耳機的運作非常順暢,佩戴體驗也相當出色。智能耳機應該做的事情它都做了,且能智能手機所不能:疊加現實世界的聲音和數字聲音,支援免手通路Siri,點選兩下右耳塞的按鈕就能更換歌曲。它并沒有試圖去重新設計Spotify,也沒有試圖去幫你訂購鮮花。

Bragi曾經也有類似于Vinci的雄心,它的上一款産品(基于耳機的計算機)提供内部存儲、運動追蹤等功能。你可以學習Bragi讓人抓狂的手勢,忍受它的毛病,可以在它上面做很多的事情。但整個體驗太過複雜,讓人讨厭,耳機本身也一團糟。The Headphone相比之下較為簡單,能夠帶來出色的藍牙連接配接功能,巧妙地給你的手機帶來補充,而不是取而代之。它的定位類似于蘋果的AirPods和Doppler的Here Ones。所有的這些裝置都依靠你的手機來通路網絡、語音助手和大多數的界面。相比之下,Vinci并不在乎你的手機是在你的口袋裡,還是在别的地方。

當然,這是它的主要賣點。Vinci在衆籌平台Kickstarter上的頁面介紹道,“Vinci是一款獨立的裝置,是以你不需要去連接配接或者尋找你的手機。在慢跑、旅行或者通勤的時候,你将不會受到任何的束縛。”很多新裝置都以此作為賣點。三星支援LTE網絡的Gear S智能手表尤其如此:它的品牌口号是“讓你的手機留在家就好”。戴上Gear S,你就能夠接電話和發短信,能夠在全尺寸鍵盤上輸入資訊。你不再需要拿起你的手機了。

那簡直是癡人說夢。此外,那是沒問題找問題來解決。沒有人會想要将手機留在家裡。人們非常害怕手機沒有帶在身邊,這種現象甚至已經有了名号:無手機焦慮症。有研究發現,人們每天檢視手機的次數平均達到150次。另有研究發現,71%的手機使用者睡覺時将手機放在一臂之隔處。強迫自己一兩天不用手機,被認為是一種心靈淨化,甚至是一種心理治療。你可以争辯人們不該對手機如此地依賴,但事實就是如此。人們想要少花時間在手機上,但沒有人會贊同讓智能手機滾出我們的生活。

問題的關鍵

思考科技行業現狀的一個角度是,智能手機巨大的成功造就了一個同樣充滿活力的行業:智能手機元件。“傳感器已經商品化。”知名風險投資者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指出,“iPhone的制造涉及200家不同的供應商和800家不同的工廠。所有的元件都商品化了。”唯一比智能手機本身更加無處不在的就是制造它們所需的元件,這促使元件的價格已經下降到幾乎為零。是以,任何有尚不成熟的聯網裝置構想的人都可以前往任何的深圳電子器材集市,買所需要的任何傳感器、攝像頭、處理器和無線電部件。“任何人都可以去制造相機,”埃文斯說道,“那不值一提。關鍵在于,你要怎麼使得它變得有用?”

那就是問題所在。敗給iPhone最快捷的途徑就是嘗試取代iPhone。做出某種有用的東西的方法是,打造某種新的玩意,某種在智能手機上得不到更好體驗的東西。對于需要通知提醒或者快速檢視資訊的人來說,智能手表非常好用。Snap的眼鏡可幫助人們免除拍照時的麻煩。最好的“智能”電視就是支援Chromecast和Airplay的、讓你可以通過手機控制的電視。基于手機的虛拟現實也有着不小的潛力,像Project Tango這樣的增強現實系統亦然。未來将會出現更多像這樣的産品,很多還無法想象。它們都有一樣共同點:它們沒有試圖去替代手機,能夠讓手機變得更好。

這對于所有的裝置廠商來說是福音。不久之後,全球将有多達60億人擁有手機,同時擁有網絡連接配接、安全ID、電子支付、麥克風和攝像頭。你不必去打造那些東西!與其嘗試去替代手機,你還不如利用我們的手機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