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丹麥女孩》解說文案——别總提“性”可好?

《丹麥女孩》解說文案——别總提“性”可好?

英國| 美國| 德國| 丹麥| 比利時傳記/劇情/曆史電影《丹麥女孩》,于2016年上映,由湯姆·霍伯導演,DavidEbershoff 露辛達·康遜編劇,影片講述了本片由露辛達·康遜擔任編劇,根據David Ebershoff在200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後者的小說則受伊恩娜·維金娜的真實故事啟發而虛構的。伊恩娜最初本是男兒身,他的妻子格蕾塔·維金娜是一個畫家,恰好需要一個女模特,于是她讓自己的丈夫扮成女人當自己的模特,沒想到畫出的作品很受歡迎,哥本哈根到處都有伊恩娜的肖像,1931年伊恩娜通過手術将自己改造成女性,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變性人。

《丹麥女孩》解說文案——别總提“性”可好?

一部電影也是一部哲學命題,我看到了導演鏡頭背後的哲學思想和價值體系,所有故事都源于一個殘缺,這不正是蒙太奇存在的意義。本來打算将連着看得《卡羅爾》和《丹麥女孩》做一個梳理,但着手去寫時發現想說的和整理的有很多姑且一個一個來吧!首先談談對《丹麥女孩》中使用的象征符号的幾點解讀。一、男權凝視下的女權主義者大家可否記得這樣一段對白,格爾達(女主)為一名男子畫人物肖像,為了安慰他,說了這樣一段話,“一個男人要習慣被女人注視很難,女人當然已經習慣了,但男人嘛···要屈從于女性的注視會讓人不舒服。”這段台詞和情節的設定讓我感受到導演對長久以來受男權語境下的藝術領域和社會失語的調侃。首先一點,格爾達的身份是畫家,那麼繪畫藝術本身于性的讨論就從未分開來過。第一,弗洛伊德的泛性論是怎麼定義藝術的——這是“性的升華和性欲的釋放。”繪畫藝術的快感來自于觀看的窺淫機制。其次,這種對于窺YIN的讓我們引用法蘭克福學派本雅明曾提出的——“隐藏的男性”可以更好了解,那就是油畫中的人物經常是女性,而觀賞油畫的則是男性。而且從畫中女性人物視線的研究也可以得出這樣看與被看的潛在聯系。它是以男性的(視覺)欲望作為基礎進行的描述,并且在主體人格的設定上就已經确立為一種性别的男權意念。而格爾達輕松戲谑又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被繪畫的男性的心理,一方面欣賞導演人物設定的巧妙,另一方面可以借女權主義之口回到對性的暗示和展現。(19世紀末掀起的婦女解放運動,在時間上與該片的年代也并無違和,是以尚且就讓我把格爾達如此定性吧!)其實我這樣說,也是為後文更好的闡釋“妻子如何把丈夫掰彎”做個鋪墊。哈哈!!! 被建構的性——“我本是女嬌娥”接下來就看小雀斑是怎麼一步一步認識到自己“原來是軟妹!”。

《丹麥女孩》解說文案——别總提“性”可好?

首先,在影片片頭,導演運用了許多象征性的符号,看起來隻是簡單的風景拍攝,然···讓我們先感受一下!湖水····被蘆葦墊子圍着的湖····樹男主畫的樹···女主困惑的看着男主的樹···get到了嗎?最明顯的···搖曳的草叢 沒錯,我所列舉的均是可以象征女性陰性氣質的人體生理構造···均是弗洛伊德說的····霍博厲害在通過一系列精神分析的符号,節省了許多台詞叙說的備援和枯燥同時又能展現電影的藝術性。影片開始的景色鋪陳,以及男主所有的畫都指向這些意向符号,暗示流露出内心另一個自己掙紮的存在。接下來,由于老婆不靠譜閨蜜的放鴿子,使得男主不得不穿上女人的衣服為女主當模特,這放出了男主真正的自我“莉莉“。前文我們暗示過男人在女人的注視下會感到不自在的心理機制,然而小雀斑卻沒有,反而興高采烈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正是因為在他的内心認知結構中存在着的性别認定障礙。男人的生理性别下包裹着女人的心理性别。是以他并不排斥這種男扮女裝的行為,反而和自己的老婆玩起了姐妹淘啊思密達!這美得不要不要的我真想說發型和唇色真的很重要啊!!!性别認知障礙并不是“精神分裂症”啊!!!但影片中受當時科學醫療水準限制,我也就原諒這個無知的醫生了,因為精神分裂症者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喪失“自知力”人家小雀斑什麼都清楚得很呐!幸虧樓層不高跑地快!最後男主想盡一切辦法完成着對性别的建構。人的軀體并不是一個空殼,根據拉康的鏡像認知,一個人首先要擁有對自己身體印象的認知,構成象征人格的一部分。小雀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是這樣做的藏起了自己的生殖器,然後···鏡子···拉康說人的欲望均是他者的欲望,即成為他人的欲望。鏡中的自我,這種拍攝如此巧妙地表現了主客我的不斷轉換。包括與本喵的婚外情,然而并不成功的原因是雀斑是男性别認定障礙者,通過手術得到夢寐以求的女性身體同時也變成了個女同志者!這就是為什麼男主仍能像以前那樣深愛着自己的妻子。藝術家的世界真是一般人不能了解的,看着這夫妻二人時而姐妹時而夫妻的我正要崩潰的時候,女主也終于繃不住了。但此時,男主意識領域中女性意識部分已經占領高地。是以他說“我穿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這種忽略身體符号隻強調精神特征無疑不是意在将其女性的身體特征邊緣化,最終,女性部分的覺醒帶領他,走進另一個人生。 影片最後的景象也很值得玩味。女主來到了男主的故鄉——就是全都是樹和湖的那個地方。長鏡頭和甯靜的色調仿佛象征着男主重新回到了母親的子宮,那個溫暖如初,一個人性征最初形成的地方。

請自行對文章進行校對,對語句與詞語進行微調後可釋出通過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