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作者:媒體背包客

當地時間2月14日,美國海軍釋出資訊,“卡爾文森”号航母打擊群傳回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聖疊戈母港,這标志着它為期8個多月的海外部署結束。

美軍在這份報告裡提到,過去262天裡,“卡爾文森”号航母航行了80000多海裡,進行了雙航母行動和多國演習,包括海上安全作戰、水面和空中機關之間的綜合訓練以及遠端海上打擊、反潛戰、資訊戰、海上攔截作戰等等。部署期間,該航母打擊群在印太地區一些最繁忙的水域開展行動,包括南海和菲律賓海。

可以說,“卡爾文森”号是美軍過去一年在印太海域“演戲”的主角,關于它的各種新聞也被頻頻曝出,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今年1月F-35C戰機撞到航母甲闆後墜入南海。那麼,“卡爾文森”号在過去8個多月裡究竟幹了啥?美軍此舉又有何意圖?

與日、英、印、澳等國的“演戲”

當地時間2021年8月2日,“卡爾文森”号航空母艦帶着豪華陣容——第五代艦載戰機中隊、一艘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組成的護航編隊,浩浩蕩蕩駛往印太海域。這樣的大陣仗出遠門,不是為了曬太陽,而是為了炫肌肉。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此前一年,“卡爾文森”号剛剛在普吉特海灣海軍造船廠做完一個“大手術”,整個改造耗時17個月,耗資3.67億美元。而到2022年年3月13日時,“卡爾文森”号将迎來它正式服役的“40周歲”生日。

40周歲,對于人類而言是邁入了“不惑之年”,對于航母則意味着步入“老年”。航空母艦的壽命一般為30年至50年,但是需要每5年改裝一次。

“卡爾文森”号還是不服老。這次,它帶着美國制定的“印太戰略”來到印太海域,準備參加各種高強度的演習和訓練。而所有這一切的最終目的,是維護冷戰以來美國設計的“國際秩序”及其自稱不斷受到挑戰的霸權地位。

2021年8月3日,“卡爾文森”号在推特發文稱,“卡爾文森”号出發,支援全球海上安全行動,參加“大規模演習-2021”(Large Scale Exercise 2021)。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大規模演習-2021”是美國自導自演的“獨角戲”,它的規模有多大?美軍用了幾個關鍵詞來形容:40年來最大規模軍演,橫跨17個時區,歐洲、非洲和亞洲多個海域同時舉行……

美軍此舉無非是想告訴它的所謂對手,自己有能力同時在黑海、地中海、南海、東海采取行動。

在這場演習中,我們用時間軸來解剖“卡爾文森”号的主要任務:8月8日被配置設定到夏威夷作戰區;8月13日參加遠端海上協調打擊,展示美軍在全球範圍内使用精準、緻命、壓倒性力量的能力;8月16日,“火箭提拔”的海軍上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通路“卡爾文森”号,觀看實時、虛拟的全球綜合性演習。

演習結束沒多久,“卡爾文森”号駛入南海,開始了它自己的表演: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給中國同行制造壓力。9月12日,“卡爾文森”号發推稱,這又是忙碌的一天,與第七艦隊并肩訓練、互相支援,并在中方艦艇、飛機、潛艇附近作業。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此後,“卡爾文森”号開啟了“流水賬”式的挑釁作業:9月19日,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船舉行“榮譽通過”儀式;9月22日,在菲律賓海舉行實彈演習;9月23日,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雙邊演習;10月3日,與英、日、加、新、荷海軍舉行航母作戰演習;10月12日至15日,與印、日、澳海軍在孟加拉灣舉行“馬拉巴爾2021”第二階段海上聯合演習;11月21日至30日,與澳、加、德、日海軍在菲律賓海舉行年度演習;12月10日至19日,與澳洲舉行雙邊演習;今年1月份與“林肯”号在南海進行雙航母行動。

完成“未來航空聯隊”部署

“卡爾文森”号航母可以搭載5000多名人員和約65架固定翼、旋翼飛機,并且具有在不到7天内航行5000多海裡的速度。不過,最讓美國海軍得意的是它的“未來性”。

美軍的這份報告顯示,“卡爾文森”号是美軍第一艘搭載第四代、第五代戰機的航母,美國海軍稱其為“未來航空聯隊”(Air Wing of the Future Strengthens Joint Force)。它包括F-35C戰機、CMV-22B魚鷹艦載運輸機、F/A-18E/F超級大黃蜂、EA-18G咆哮者、E-2D進階鷹眼、MH-60R海鷹特種直升機和MH-60S海鷹。美軍還計劃在2025年部署MQ-25無人機系統,以完善“未來航空聯隊”。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既然是“未來航空聯隊”,美軍自然是把自認為壓箱底的家當全部都用上了。

例如,F-35C被認為是目前美軍同類機型中最先進的戰機。有意思的是,今年1月24日,一架F-35C艦載戰鬥機在“卡爾文森”号航母着艦時撞上飛行甲闆,墜入海中。這也是它自服役以來第一次發生墜毀事故。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CMV-22B魚鷹被用于特種作戰小組的運輸、從岸到航空母艦的郵件和貨物運輸,特别是戰鬥機所需發動機的運輸,以及用于海上作戰搜救任務。兩年前,美軍開始裝備它,這改變了灰狗運輸機從陸地到航母的雙向運輸方式,實作了陸地到航母、航母到艦艇、陸地到艦艇的多點運輸,有助于提升航母戰鬥群的運輸機動能力。

超級大黃蜂戰機是美軍航母的殺手锏,“F/A-18E/F”在隐身性能方面做了改進。今年年初,波音公司對該機型進行了一系列飛行測試後認為,它足以在未來幾十年内保持優勢。

那麼,在過去的8個多月裡,這個以“卡爾文森”号為載體的“未來航空聯隊”都在忙些啥?美軍的報告提到,聯隊執行了15000多個小時的飛行任務,包括7791架次飛行、7702次發射、7761架次飛機攔截。

我們再從“卡爾文森”号的推文中找幾個例子。2021年10月27日,與“未來航空聯隊”第二次在南海進行作戰訓練,裝備包括F-35C戰機和CMV-22B魚鷹艦載運輸機;11月1日,MH-60S海鷹在南海的例行作業中從飛行甲闆起飛。

一場“燒錢”的炫耀

“豪賭”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援。實際上,“卡爾文森”号帶着大批人馬在印太海域晃悠了8個多月,“燒錢”之甚也是可以想象的。

我們在一開始就提到,“卡爾文森”号剛剛經曆一場大修,耗資3.67億美元。航母上的其他裝備同樣花費不菲。以CMV-22B魚鷹為例,2018年7月,美國貝爾、波音聯合項目團隊獲得一份價值40億美元的合同——美國海軍采購39架CMV-22B魚鷹。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一艘航母的營運成本是多少錢?這也是很多美國人關心的問題。我們從美國版“知乎”Quora上整理了一些答案。

有人認為,每艘航母平均有6590人,超級航母的平均年營運成本為11.8億美元。一個航母機翼通常由4860人組成,每個機關的年營運成本為 9.1億美元。是以,考慮到包括航空聯隊在内的航母,每年的營運成本約為21億美元。

如果将海上航行計算在内,費用又會增加。有人曾推算,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每天的海上運作成本約100萬美元;一架飛機每次的發射費用約8萬美元。也有人估算,一個航母戰鬥群每天的花費大約是250萬美元。

這一資料并沒有權威的印證,但足以證明航母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玩得轉的。

美軍“戲精”卡爾文森号航母回家了,報告揭示過去8個月它幹了啥

當然,美國之是以可以這樣下足本錢讓航母在世界各地轉悠,一是因為它本身就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另外也有盟友的“加盟費”支援、美元霸權的支撐。

“卡爾文森”号這過去8個多月的行動軌迹,隻是美國在軍事領域實施“印太戰略”的一個縮影。當然,“卡爾文森”号是美軍在南海區域進行牽制行動的重要力量。美軍投入最先進的海軍裝備,甚至不惜發生F-35C戰機墜海這樣的事故,足以證明美國希望以此在印太海域尤其是在台海形成威懾。

中國人常說,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面對美國到家門口的挑釁,中國也已經在積極應對,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殺傷鍊”。美國的炫耀最終帶來的是震懾對手還是自我“放血”,也許時間會給出答案。#媒體人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