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6年,王光美逝世,葬禮上來了兩名特殊賓客,劉源忍不住潸然淚下

作者:若依讀史

2006年10月,上個世紀中華大地最具傳奇色彩女性之一的王光美在北京溘然長逝,享年85歲。作為曾經的共和國第一夫人,王光美的一生曆經大起大落風雨無悔,她高光亮潔、淡泊名利,晚年拖着病體仍緻力于扶貧事業。在她的追悼會上,衆多國家上司幹部前來吊唁,有好幾位老紅軍甚至拄着拐杖也堅持出席,而在衆多吊唁者當中有這兩位非常特殊的賓客,當劉源将軍一看他們時竟忍不住當場又一次淚流滿面,他們是什麼人呢?

06年,王光美逝世,葬禮上來了兩名特殊賓客,劉源忍不住潸然淚下

出身于高門大戶的王光美在少年時期就是公認的理科天才,實體界的超級新秀。1943年時她從輔仁大學實體系畢業,兩年後獲得碩士學位,成為大陸第一位原子實體女碩士,随後在輔仁大學擔任助教。按照這樣的道路發展下去,王光美未來或許會成為像居裡夫人那樣的女科學家,但當她走到人生的岔路口時,在學術道路和革命道路當中她選擇了後者。

1946年随着北平軍調部的成立,中共方面急需一位精通英語的翻譯,此前和北平地下黨有過接觸的王光美受到了組織的邀請,彼時她還同時收到了美國兩所高校的留學邀請。是繼續學術生涯,還是投身前途未蔔的革命事業?想必這個問題曾經困擾過王光美,但經過深思熟慮,她最終還是推遲了留學,加入軍調部擔任中共翻譯。

06年,王光美逝世,葬禮上來了兩名特殊賓客,劉源忍不住潸然淚下

解放戰争打響之後軍調部解散,26歲的王光美乘坐飛機去往延安正式開啟了革命生涯。延安雖然比不上北平那麼繁華,但在革命聖地王光美結識了許多革命同人,她一邊擔任着外事翻譯,一邊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土改事業,期間結識了後來的丈夫劉少奇。

1948年,王光美正式成為了一名黨員,與此同時這一年在西柏坡她和劉少奇結為了革命伉俪。此後夫妻兩人風雨相随,伴随着共和國的建立和創業共同度過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上世紀60年代,王光美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陪伴着劉少奇出訪海外,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而奔波,站在丈夫的身邊出現在國際上,儀态萬千、典雅大氣的王光美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其風采轟動海内外。

除了能夠在國際上一展風采之外,王光美也能夠下到基層和農民一起在田間挑水種地。1963年她去到河北桃園大隊工作,住在貧農家中,每天訪貧問苦,時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趕早繼續參加勞動,偶爾才會回家一次。

06年,王光美逝世,葬禮上來了兩名特殊賓客,劉源忍不住潸然淚下

十年動蕩期到來之後,王光美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丈夫在這場浩劫中含冤去世,自己也身陷囹圄長達12年。在秦城監獄那間小小的囚室當中,逼仄潮濕的環境,便是鐵一般的意志也難以堅持下來,但王光美卻熬了下來,因為她始終記得丈夫曾對自己說過“好在曆史是人民書寫的”,更因為她的心中一直存着對國家和人民的赤誠。

1978年王光美終于恢複了自由,兩年後丈夫也終于平反昭雪,風暴過去了。盡管遭遇了不公和種種冤屈,但王光美卻沒有任何的怨言,始終以寬容樂觀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和曆史,她操心李讷的生活,關心毛劉兩家後人之間的情誼,這份胸襟令人敬佩。

此後王光美在外事局兢兢業業工作多年,也曾多次擔任政協委員以及常委,到了晚年她從一線退下,在已經不屬于自己的時代開啟了另外一份工作,她發起了幸福工程,拖着年邁的身軀為廣大貧苦母親呼籲奔走,為了籌集資金不惜賣掉祖輩留下的藏品,多年不間斷捐款,家裡的司機、保姆受到她的影響也出錢出力。在她的努力下,11年間幸福工程遍布全國,近七十萬人得到惠及。

06年,王光美逝世,葬禮上來了兩名特殊賓客,劉源忍不住潸然淚下

2006年10月13日,85歲的王光美去世,幾天之後她的遺體告别儀式在八寶山舉行,萬名群衆趕到現場在靈堂之外聚集共同表達哀思,許多為上司人和各界人士前去悼念。在衆多的悼念者中有兩位非常特殊的來客,他們是曾在多部影視劇中扮演過劉、王二人的演員郭法曾和劉袖傑,或許是因為他們的長相太過于和自己的父母相似,在兩人到場之後,表情沉重的劉源将軍忍不住潸然淚下。

驚濤駭浪中風雨前行,不管是身處人生高峰,還是落入人生低谷,王光美都以她那堅強、無私、寬容、樂觀的精神砥砺前行,在這位革命先輩身上所閃耀着的高貴品格和無私精神彌足珍貴,曆史會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