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十二月在上海昊美術館開幕的Joan Cornella 個展《無人之境》依舊造就了新一番的社交網絡刷屏,這是這位從社交網絡開始用黑色幽默集聚人氣的藝術家在上海的第二次展覽。距離2017年在M50的小型個展過去已經将近五年的時間,這中間又有一次漫長的全球疫情做區隔,讓人感覺上次在上海看到他的作品已經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而此次在昊美術館的呈現,無論在規模還是作品形式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繼續延續着“從網際網路來,到網際網路去”的網絡打卡流程,并在平面漫畫的惡毒或诙諧的文字中找到片刻的壞品味之笑。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Joan Cornella 呈現首個上海大型美術館個展《無人之境》

在和藝術家Cornella 進行了一次簡短的采訪之後,很多問題不但沒有說得更加清楚,反而更加模棱兩可。我可以把它看作是我職業生涯的一次失敗的采訪,又或者寬慰自己說,在社交網絡上爆紅且具有一定争議性的人物是會很謹慎自己的措辭的,又或者其實他本人就是如此不善言談,是以才用圖像 +文字的漫畫形式來表現人類日常的某個荒誕片段。

總之,Cornella 的作品吸引我的一點是,作品以明亮簡潔的繪畫風格诠釋暗黑幽默,并且擁有一種“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來開玩笑”,以及“不怕冒犯任何人”的态度。他自己也說,這是他面對下沉世界的一種應對機制——黑色幽默。這在一個人人可以被任何理由冒犯的時代,在社交媒體的時代,顯得有些大膽和放肆,而人物似笑似哭的表情又有一種“能怎樣,還不是得繼續活下去?”的神情。以尴尬化解尴尬。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藝術家Joan Cornella ,Courtesy ofAllRightsReserved Ltd.

但和冒犯喜劇(insult comedy)不同的是,Cornella 并沒有對自己的身份進行調侃。這也是他備受争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幽默和玩笑隻是關于别人,而不對自己下手,那麼很有可能被打上惡毒的标簽,而不是好笑。對于負面的評價,Cornella 說,“我當然要面對這些負面評價,這些都是随之而來的,無法避免。但是相比之下,還有一些别的藝術家比我遇到的問題更大,是以,我也沒什麼可抱怨的了。” 這樣的回答隻能讓我想到一個近幾年新造的詞,whataboutism(“比爛”,當你抨擊A時,對方回答“那B和C也做得不好,怎麼說呢?”)。但Cornella 似乎并沒有被這些負面的評價和抨擊擊退,說回到 “不怕冒犯任何人” ,一個讓北韓最高上司人比出愛心手勢的作品得到了 “抵制” ,而他對此種抵制的态度十分灑脫;另外的例子是,一些作品有顯著的厭女傾向,但他并未對此作過多回應。

但在此次展覽《無人之境》之中,作品的調性卻明顯地柔和了許多。沒有手的“抱抱我”玩偶,在無人礦場打卡拍照的網紅,動脈噴血卻仍要上班的“社畜”,嘲諷和調侃的對象與内容明顯溫和了許多。是以我想,由于大環境的原因,這變成了一個甚至是“家庭友好”的展覽,隻要一點點香辛料的刺激即可,大可不用血漿飛濺。對于這種柔和的改變,我疑惑那種“不怕冒犯任何人”的态度去了哪裡,但藝術家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我自己猜原因是什麼。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無人之境》展覽現場圖

另外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就是,Cornella 在依靠社交網絡平台獲得名氣,也幾乎算是從線上火到線下的一個經典執行個體。但早期的作品中,不乏諷刺那些去展覽拍照打卡的網紅,而如今,他線下的展覽毫無意外地成為了新的打卡地标。我更傾向于認為,人是複雜的,是多面體,大部分人在面對各種選擇時,很難保持一種從一而終的标準。但集諸多沖突體于一身是否引起了藝術家本人的思索,以及他所反對的事物是否最終被他所利用,以及這些林林總總是否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厘清的必要,我不得而知。它們困惑着我,或許也困惑着衆多像Cornella 一樣的藝術家,當面對這樣的困惑時,黑色幽默的應對機制似乎失去了作用,它不再灑脫地毫無恐懼,而是可以選擇性失靈。

與昊美術館、AllRightsReserved是如何開始這次合作的?它由誰牽頭,以及在找到您時,您是如何看待這個潛在機會的?

2020年我和ARR在香港做完展覽之後他們就向我提議在中國内地做展覽。我之是以選擇上海是因為從多個角度來看,上海都是最佳選項,于是就開始了。ARR有在中國大陸辦展的經驗,他們也了解昊美術館,于是就談成了。昊美術館曾經與空山基等藝術家合作過,空間也十分不錯,是以很容易就達成了展覽的共識。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之前您在2017年的上海M50舉辦過一次個展,那麼和上次相比,這兩個項目有哪些不同呢?

2017年是第一次,展出的作品也比較少。有連環畫系列也有一些布面油畫。這一次的展覽和作品的規模都要更大一些,也展出了一些首次展出的動畫作品。另外,此次展出的連環畫系列帶有更多的文字,不隻是像上次那種無言的連環畫。我現在更喜歡用圖配文這樣的方式來創作。

我喜歡展覽的标題《無人之境》,以及副标題裡面的“但是可以在上海”。英文的雙關完美地描述了您作品所具有的幽默。那麼這次對您來說,上海意味着什麼呢?

我經常喜歡在作品中呈現開放式解讀和模棱兩可的意味,是以起這樣的标題就比較具有代表性且說得通了。我們在當下可以随意地去旅行,沒有什麼去不了的地方。為了此次展覽,我創作了一些新的作品,其中畫的有些角色身後是各種反烏托邦式的景象,可能這就是完美展現上海的地方吧。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對于過去兩年的全球封鎖和旅行限制,您是如何繼續保持藝術創作和做展覽的?畢竟,您最開始是在社交網絡上面爆紅,實體的線下展覽在疫情前後對您有着哪些不一樣的含義?

自從疫情開始以來,我隻做了兩次線下展覽,而在疫情之前,我每一年的展覽都很多。是以,疫情肯定讓很多事情變困難了,也讓我不得不減慢工作和生活的節奏。但是,我卻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在作品上,反正本來也沒什麼其他的替代方式了。是以,這期間我創造了很多作品,從這個角度看,這還算是積極的一面吧。和疫情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相比,可能(關注自己的作品和工作)是疫情期間唯一的好處了。

您想要在實體展覽中向觀衆呈現哪些線上上無法呈現的内容?

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所有人都可以在網上或書裡面看到我的作品,但是親自去看一場展覽就不一樣了,它能夠結合非常多額外的事情,觀衆看到了什麼也完全取決于他們自己,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是以,在這個層面上,這對我期望觀衆看到了什麼并沒有太大的關聯。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那疫情如何改變了您的藝術創作和私人生活?

像我之前說的,我在疫情期間創造了很多作品,展覽隻是呈現了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同時也讓我變得更挑剔,從衆多的作品中精心選擇。

觀衆和粉絲非常喜歡您的黑色幽默或者血腥刺激,但是此次在昊美術館展出的作品中,整體的調性都變得柔和了,為什麼?是由于審查還是觀衆的接受度,還是說您有别的想法打算呢?

答案留給您自己想象吧。

我個人非常喜歡那些黑色幽默的作品,我也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不能被拿來開玩笑的。但同時,我們又生活在一個人人尋找機會被冒犯的時代,是以對您來說,一位為觀衆帶來歡笑、黑色作品的藝術家,這些年有沒有正面經曆過哪些沖突?您是如何應對掌聲和抨擊的?

我當然要面對這些負面評價,這些都是随之而來的,無法避免。但是相比之下,還有一些别的藝術家比我遇到的問題更大,是以,我也沒什麼可抱怨的了。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作品《Nothing Is Possible》

您是如何開始創作這種帶有結局反轉的漫畫的?能否詳細地說一說,您如今的風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最開始創作的時候,想要傳達一種怎樣的資訊給漫畫讀者?

我以前的漫畫有非常多的文字,并且,文字是我漫畫最好的部分。突然有一天我開始畫無言漫畫,然後就愛上它了。在此之前,我以為無言漫畫非常難做。于是,在創作了越來越多的無言作品之後,我意識到,這種形式能夠擷取更多的觀衆和讀者,不受語言的限制。是以現在,我已經不把自己看作是創作帶有文字的漫畫家了。而無言漫畫的特點是,第一次看的時候速度會非常快,就像我們看一則廣告一樣。但很多人第一眼并不了解我的作品,于是就會多看幾遍。很多人也和我說,他們用一種非常被迷惑的方式看我的作品,就是看完了會喜歡,然後一起笑笑,但是又什麼都沒看懂。很多人也看到了一些隐藏的意義,連我自己也沒意識到,還有一些人就是幹脆什麼都看不懂,但是還繼續看。

很多人面對創傷或者消極事件時,都有自己獨特的應對機制,而黑色幽默又是很典型的一種。您自己的應對機制是什麼?

就是這個,黑色幽默。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Joan Cornella |黑色幽默或許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上:作品《Missing》

下:作品《Doubah》

社交媒體會依然成為您之後的主要平台嗎?還是說您更傾向于線上下做展覽?

我個人希望線下展覽可以成為主要平台,但社交媒體太強大了,我的主要觀衆都來自那裡。

您2022年有哪些安排?我們會看到您更多的展覽和作品周邊嗎?

我目前正在和一位我最喜歡的藝術家合作,作品将在2022年展出。目前還不便多透露,但是我對這個項目很看好。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其他的合作在孕育階段。

采訪、撰文 蔔生

編輯 Mark Liu

圖檔來自 @ARR.AllRightsReserv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