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植根太行 用畫筆記錄紅色曆史 石家莊畫家力作入藏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

2021年6月,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在北京正式開館,成為大陸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展現黨矢志不渝奮鬥之路的紅色新地标。近日,記者從河北省文聯獲悉,去年河北省美術家創作的6件作品被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收藏,其中就有石家莊畫家陳承齊的油畫力作《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植根太行 用畫筆記錄紅色曆史 石家莊畫家力作入藏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

陳承齊的油畫作品《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使出渾身解數 曆時三年多完成創作

一個初春的早晨,春風吹拂大地,陽光灑滿山路。我們熟悉的一位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正大踏步走來,鄉親們扶老攜幼圍了上去,他們有的與上司人雙手緊握依依話别,有的送上自家種的玉米,有的肩上扛着農具,還有的胳膊挽着草筐,似乎剛得知消息匆匆趕來……畫面莊嚴浩大,又充滿生機,似乎在向世界莊嚴宣告:一個嶄新的中國正昂首走來。這就是陳承齊的油畫《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展現的正是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等中共中央上司人告别前來送行的父老鄉親,離開了中國革命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踏上“進京趕考”之路的場景。整幅畫長5米、高3米,畫面有180多個人物,是不折不扣的鴻篇巨制,也是畫家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傾情創作的作品之一。“從2018年拿出草圖,到2021年4月交稿,我使出渾身解數完成了這幅作品。”陳承齊表示。

在國内畫壇,陳承齊一直以創作大題材大内容大制作大畫面的曆史畫而著稱。此次的《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對于他有特殊意義,“我是畫家,也是一名1978年入黨的老黨員,在建黨百年的節點,一定要拿出精品,展現黨的偉大征程。”陳承齊說,創作曆史畫,主要人物要形神兼備,還要講求時代背景,要有場景細節。此次他不但畫出了50多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精氣神,對130多位男女老少也精心勾勒,這些百姓的相貌舉止絕非憑空想象,都來自他常年農村寫生的積累,加上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早春的樹木草叢、推車等農具以及馱着糧食的驢馬等背景,令這幅作品既有史詩般的宏大氣勢,也有耐人尋味的豐富細節。創作期間陳承齊左膝蓋動手術,剛一拆線他就坐着輪椅回到畫室,用他的話說真的是豁出了老命。

2021年對陳承齊而言也是個豐收年,他交出了《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等兩幅慶祝建黨百年的力作。自去年十月一日到今年初,央視數次播出《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為全國觀衆介紹了陳承齊代表作之一的《進京趕考》。對此他感到很欣慰:“我一直希望能給群衆留下真正的藝術品,能讓群衆從畫中了解黨史,這是我的心願。”

植根太行 用畫筆記錄紅色曆史 石家莊畫家力作入藏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

陳承齊在創作中。

30歲找到創作富礦 就此一生開掘

石家莊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土地。從《迎着曙光》《解放石家莊》《運籌帷幄——指揮三大戰役》《進京趕考》到《不能忘記》《耕者有其田》再到《淵源》《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陳承齊一直用畫筆講述着這片紅色土地的壯美故事。

“我祖籍浙江,出生在雲南。但我熱愛太行山,熱愛石家莊,血液裡我就是北方人。”陳承齊出生于1946年,父親是中國第一代汽車工程師,母親是位數學老師。當年大畫家徐悲鴻去雲南寫生時曾得到陳父的幫助,便向其贈送畫作,這幅大師墨寶點亮了兒時陳承齊的藝術夢。20歲時,他被配置設定到廠裡當爐前工,白天他在高溫灼烤中忙碌,晚間他一遍遍看着報刊上列賓、蘇裡科夫等大師的現實主義油畫經典,藝術夢始終未滅。1982年他考入中央美院第一屆油畫研修班,得益于靳尚誼、蘇高禮等名家親授,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迄今其油畫《迎着曙光》《淵源》等作品十幾次獲河北省一等獎、三次特等獎、四次全國獎,并參加過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美展。有專家評價說,憑借一系列主題明确、藝術語言成熟的油畫創作,陳承齊已成為全國大型曆史題材繪畫創作的集大成者。

陳承齊的藝術之路有多個節點,改變他一生的是1977年。那年陳承齊被調到西柏坡,參與籌建西柏坡紀念館,在此期間,他深入當地百姓家中,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之前我就數次走進太行山寫生,被磅礴太行的壯闊風貌深深打動。到西柏坡後與鄉親們面對面,則讓我從骨子裡愛上了這片土地。”從鄉親們的訴說中,他了解了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了平山團的英勇無畏,了解了老區人民“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的無私奉獻,更了解了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陳承齊既震撼又興奮,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的創作富礦。

從那時起,陳承齊一門心思紮進太行山紮進西柏坡,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用畫筆把那些或波瀾壯闊、或平凡卻值得紀念的事件定格為永恒。40多年全情投入,他完成了大批鴻篇巨制,堪稱精品的就有30餘幅,基本把西柏坡的黨史大事件、重要曆史節點都畫全了。“我從小就喜歡列賓、蘇裡科夫等人的作品,希望像他們一樣用油畫記錄曆史事件和時代場景。在了解西柏坡的曆史和人民後,我感覺作為藝術家有責任表現和書寫這段曆史。這裡是藝術的富礦,怎麼挖掘也不夠,怎麼畫也畫不完。”陳承齊如是說。

每個周末都要開車下鄉去尋找素材

熟悉陳承齊的人都知道,他的作息很規律,每天7點以前就開車趕到位于石家莊市美術館的畫室,通常他會在這裡工作到傍晚。不過也有例外,前些天石家莊下雪,他的畫室大門緊鎖,不用問,他又到山裡找素材去了。從二、三十歲到年過七旬,陳承齊的日子始終充實也單純,“我這輩子沒幹别的,就是忙油畫。”

有專家說,陳承齊是有曆史擔當的藝術家,創造了豐碑式的藝術語言;有觀衆形容看陳承齊的畫如同在讀一部長篇小說佳作,人物鮮明,場景生動,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這一切的背後有陳承齊經年累月的付出和打磨。他的代表作之一《迎着曙光》在西柏坡紀念館長期展出,該作品以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背景,53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面向冉冉升起的旭日,并肩伫立,仿佛一座曆史的豐碑。陳承齊曆時一年完成這幅力作,光草圖就有十幾稿。為了捕捉淩晨那抹金色曙光,1990年底,他隻身趕到嶂石岩,深冬的山裡寒氣逼人,頭天陳承齊選好了等日出的地點,當晚狂風呼嘯,住在百姓家中的陳承齊凍得瑟瑟發抖,心裡卻很熱切。天還沒亮他拿起相機趕到山坡上,終于等來了朝陽冉冉升起,他激動地拍下了全過程,全然忘記了等待的焦慮與寒冷的天氣……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他每周末都要開車帶老伴去下鄉,“老伴散散心,我去找素材。能找到一個能用到畫裡的好形象,都會興奮好幾天。”就這樣陳承齊積累了數千個人物素描,是以他的《進京趕考》《耕者有其田》《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等作品中,即便是作為背景的老百姓也人人都有出處,鮮活豐滿。

最近陳承齊剛完成了一幅油畫《人民就是江山》,這又是一幅長5.7米、高2.6米的巨作。“我還沒畫夠,隻要還能拿得動畫筆,就要繼續畫。”陳承齊為自己定了個小目标,要把發生在太行山的紅色曆史大事件都用畫筆一一記錄。

用繪畫記錄曆史,讓曆史告訴未來,這是陳承齊永遠的動力源泉,也是他傾盡一生的終極追求。

文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蓥

圖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王建國

編輯 李兵 責編 老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