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不上名”到“進步非凡”,兩個賽季的曆練與成長,讓我們看到了更成熟更自信的他。
第四期《新生·心聲》,讓我們走近一位出生于2002年的小夥子——李祿曈。
李祿曈的中鋒課堂
VLOG特别闆塊
報不上名,就苦練
時間倒回至2020-2021賽季,晚上11點了,在諸暨賽區的酒店健身房裡,李祿曈獨自在跑步。接近淩晨,一個2.13米的大高個仍然在跑步機前揮汗如雨,那段時間,這是他的常态。
“這麼晚跑步應該不是單純的訓練了吧。”
“當然,一是覺得自己訓練沒到量,二也算是一種發洩吧!”
“發洩什麼?”
李祿曈沉默了幾秒,說:“報不上名。”

在2020-2021賽季的56場比賽中,李祿曈僅出席19場,場均出場時間也隻有10.7分鐘,隊裡的視訊分析師高博補充說:“他的護框能力和後場籃闆都是聯盟中鋒中偏差的,防守的選位離預期的也較遠,身體對抗更是肉眼可見的單薄,在場上經常出現想得分卻得不了分的情況。”是以,那個賽季球員大名單上也很少出現李祿曈的名字。
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裡,想上場,又有差距,那就隻有一個途徑:練,苦練。
他珍惜為數不多的上場時間,打得好或不好,都會冷靜下來,看看錄像,分析原因,再回去反複練。
時間又倒回第二屆青運會期間,李祿曈的手指遭受多次骨折,嚴重的時候右指被診斷為螺旋性骨折,訓練自然不能正常進行。
沒法練上肢,就練下肢,沒法練右手,就練左手勾手。“看着大家都在提高而我還在原地踏步,挺低落的,能做的隻有多練點,我不想掉隊。”
李祿曈每次訓練結束後,也會主動找助理教練徐強指導加練腳步。經常陪練的徐強指導說:“他年輕,肯練,也比較聰明,有很大發展潛力。”
“潛力”與否,
也要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兌現一下
先來看資料。上賽季,李祿曈出場19場,場均出場10.7分鐘,得到3.5分2.6籃闆0.1助攻0.2搶斷0.4蓋帽,而本賽季前二十八輪比賽中出場25場,場均出場16.4分鐘,得到6.9分3.3籃闆0.5助攻0.5搶斷0.5蓋帽,命中率達到53.6%。上賽季總共拿到66分,而在本賽季前兩階段就拿下了82分。
李祿曈進步了。
“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實力,我得跟你碰一碰,我不能讓你輕松得分。”就是這樣一股子勁讓李祿曈成為了球隊總經理史琳傑眼裡“有脾氣”的球員。
“脾氣”是李祿曈的驅動力和戰鬥力。在本賽季CBA正常賽第九輪對陣衛冕冠軍廣東隊的比賽中,首發出場的李祿曈無論是面對老将蘇偉還是同為年輕小将的張明池,都能利用自己的籃下腳步和勾手頻頻打進,手感熱,也越打越敢。在這場青年軍的對決中,二年級的李祿曈拿到了本隊最高分20分,重新整理個人生涯得分新高。
另外,這個二年級的新人——敢說話。也就是史琳傑說的:“我很欣賞他不服輸的個性,無論在訓練場還是賽場,他總能很好地帶動隊員氣勢。”
“不要急,怕什麼,不就十來分嗎?拼就是了!”在上賽季的一場比賽中,肯帝亞以十幾分的差距落後對手,中場在更衣室休息時,球員們情緒都比較低沉,當時作為CBA場上菜鳥級别的一年級選手李祿曈對着滿場比自己經驗更豐富的隊友們這樣喊道。其實這種情況也并不少見,訓練場上,李祿曈經常用高喊口号的方式來帶動隊裡訓練氣氛。
作為教練和父親,李楠的評價很簡單,“對于競技體育運動員來講,不認輸是必備的素質。”
李楠就是個不認輸的人
李祿曈說在自己小時候,父親李楠兩次因比賽受傷手術,“從腿裡面取出來八九塊碎骨。最後還能落地走路,着實讓我感到驚訝。”
他感慨道:“我自己那些小小的傷病确實不算什麼,能堅持就堅持,該咬牙的時候咬咬牙。”
的确,需要他“咬牙”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作為父親兼教練,李楠對李祿曈夠狠。在隊裡,李指導對這個所謂的“公子”是出了名的嚴格。
訓練場上,“李祿曈,你剛跑的什麼玩意兒?””李祿曈不會打你就下來!”“李祿曈你怎麼這麼軟?”你總是能聽到李楠對李祿曈“不顧情面”地大吼。李祿曈也很明白,“我的進步離不開我爸的嚴格要求和言傳身教。”
“如果給自己一個代名詞的話,你希望是什麼?”
“我不想要任何标簽,也不希望這個标簽是我爸,我以他為驕傲,但不想仰視他,更不想依附于他。一旦被打上某人的标簽之後,你就永遠超不過他。”李祿曈說。
預告
下一期我們将專訪陶彥儒,
對于淘氣,你有什麼想問的呢?
快來留言區留下你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