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淩,這個既飒又美的姑娘赢了,絕地反擊,副項也能拿冠軍……
決賽最後一跳,保銀or争金?副項、沒有成功過、練習受過傷,恐怕隻有爽文裡的天選之女敢選B吧?
媽媽也建議穩妥一點,好賴也是副項,老鼠拉木鍁,大頭在後頭。可咱這些00後就是不信邪,千鈞一發的時刻,面不改色心不跳,玩的就是刺激,妥妥滴後生可畏!

幾天冬奧會看下來,除了冰墩墩和雪容融,這個賽場沒有一個善茬,要麼帶刀、要麼帶翅。自由式滑雪更是個中翹楚,幾十秒的時間裡,先是在空中閃轉騰挪,接着穩穩落地,旁邊還有一群裁判對你的空中姿态評頭論足,真是老刺激了。
這小妮子有魄力,不是一般的牛!
天公作美,成全了小妞這驚世一跳,副項拿金牌,這波操作666!
看官們很過瘾,這瓜又大又甜,差點齁着了:冬奧會決賽敢玩花樣,谷同學可能不是第一個,敢玩得這麼絕絕子的估計也不多。
鍵盤俠說,不就是做個決定嘛,有啥難的,在爺這裡也就是分分鐘的事!吃飽了撐着沒事幹的馬後炮們,等到滑闆撞上跳台的那一刻,你大機率就已經吓尿了……
要不咋說小姑娘厲害呢,這事要成了:皆大歡喜;要是失敗了,也就徹底芭比Q了。一堆扛着鍵盤的好事者迅速集結在各個陣地長槍短炮:就你顯擺、不自量力、好高骛遠,銀牌不香嗎。
哎吆,那家夥,我都不敢想象,你道歉吧,一堆人嫌棄你矯情;你不道歉吧,一堆人又嫌棄你不知悔改,總之可就沒個好了。如果再受了傷,影響了主項,那更得萬劫不複了。
被道德綁架、被别人評判、活在别人的世界裡,唯獨不為自己活着,這是中國運動員的常态,要不那些得了銀牌、銅牌的運動員都不會笑呢,你都世界第二了,已經很了不起了好不?
說點正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讀書人的使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總之要随時心系天下。這份情懷撐起了民族的脊梁,也讓曆朝曆代的仁人志士奉為行事準則。
随着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複興傳統文化的聲音越來越高漲,《弟子規》、《了凡四訓》等傳統文化開始重新回歸家庭教育,這是個好事,也是一把雙刃劍。
心理咨詢實踐中會有兩個層次:“上腦”和“走心”。所謂“上腦”,基本等同于認知,所謂“走心”,基本等同于指情緒或者感受。
某些不了解心理咨詢的朋友們以為心理咨詢師就是陪人聊天,配不上動辄大幾百甚至上千的咨詢費。
優秀的心理咨詢師要陪伴來訪者“走心”,解決來訪者内心的沖突和背後的創傷,幫助來訪者發現未發現的資源,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成為一個優秀的咨詢師需要專業的技術、長期的積累、充足的心理能量、無比的耐心、睿智的思維和敏感的嗅覺。
以心理的标準看待國學育人,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他律和自律。
處在“他律”階段的國學研修者,是基于外在标準的認同,而非源自于内心的自覺:我們拒絕違法是因為害怕懲罰,而不是源于敬畏和尊重。
長期處于“他律”狀态的人,會受到更多的限制,也會積累更多的不滿,這就是内心的沖突,沖突到了一定程度,總會爆發成為不可阻止的洪水猛獸。
“永遠不要欺負老實人,老實人心中都有着一尊佛,佛壓着魔,你若推倒了佛,就放出了魔。”
“老實人”的心裡,一直都有“魔”,暫時被“佛”壓住。隻要沖突一直存在,“魔”便會一直成長,直到突破了“佛”的封印,一發不可收拾。
“自律”是比“他律”更進階的存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靠内心的标準而不依靠外在的限制,實作主客觀世界的和諧統一,進而獲得内心的笃定和淡然,這叫“身心合一”。
這樣的“老實人”心裡沒有“佛”也沒有“魔”,隻有敬畏與尊重,拒絕違法行為,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是因為我壓根就不想去做。
“身心合一”是心理咨詢的目的,達成了“身心合一”,内心的沖突會減少,會變得淡定平和,也更容易抛開外在的标準和評判,找到自己真正的索求:即使成功幾率很低,我也選擇孤注一擲,這就是哲學境界裡的“自由自覺”。
在國學裡,“身心合一”遠遠不夠,人還要與自然達成完美的一緻,這就是國學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這是國學相比西方心理學的高明之處。
可笑的是,很多搞國學教育的“大師”,連心理學與國學的最終目的都沒搞清楚,就敢大放厥詞,妄圖用國學解決家庭教育、企業管理的所有的問題。也許他們永遠都不明白,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自然規律就是良莠不齊,意圖用一種宗教式方式拯救衆生于水火的行為,本身就不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允許不同,允許差異,允許建議、允許改變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一味地運用《弟子規》等經典教育孩子,并不一定可以培養出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實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标。
這樣的方式是在壓制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從小生活在别人的規則裡,限制和限制自我的成長,不敢越雷池一步。
長此以往更容易培養出心底裡有“魔”的“老實人”,一旦外在的道德标準無法限制“老實人”,或者内心積壓的憤怒不可抑制,老實人會“壞人”更可怕——我們會提防身邊的“壞人”,卻不一定預見到“老實人”的黑化。
學習國學不是要生搬硬套國學的内容,而是要學習國學的精神,學習大師的思想,最多就是成為大師思想的傳承人或者追随者;如果學習而不盲從于大師,可能就會成為新的大師,引領新的時代。(亞裡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教育孩子不僅是教會孩子知識,更是要教會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心”看世界、停止烏鴉學舌、停止人雲亦雲,停止綁架别人也停止綁架自己,永遠保持一顆淡定而渴望的内心。
再次回到谷愛淩的案例上,她做了别人不敢做的決定,是因為她的家庭尤其是她的媽媽給了她“自由自覺”的内心,在擁擠的單行線上,她逆向選擇,為的就是成全那顆“自由自覺的心”。為了“自由自覺的心”,沒有什麼不可以“玩”、不可以“挑戰”!
谷愛淩心無旁骛地拒絕了媽媽“保銀”的建議,放手一搏,副項奪金,恭喜!(今天又奪一枚銀牌,還有最擅長的主項即将開始,期待她再創新高)。
最後的勝利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她配得上這種偶然性,她的放手一搏,讓後邊的奪冠大熱門心态失衡發揮失常了。
一個是尊重内心選擇的小女孩,一個是患得患失的奪冠熱門,運勢由此發生反轉……
有人因為落選而哭,有人因為丢金而哭;有人因為參賽而微笑,有人因為完賽而微笑。
心态不同了,人生自然也不同。堅持不一定有價值,但一定有意義,這是今天徐夢桃奪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後,我的感悟。
如果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不因為孩子的短闆而苦惱,也不因為孩子的抉擇而焦慮,給孩子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自由自覺”地綻放自己,你的孩子也許就會有一個不同的人生。
原創不易,歡迎
關注
、
點贊
評論
轉發
。也可關注同名訂閱号:
桃子爸爸談談育兒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歡迎聯系删除。